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我的賈村塬散文

我的賈村塬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我的賈村塬

我的賈村塬散文

楊廣虎

最近天氣實在炎熱,心裏很浮躁,晚上讀《寶雞史話》,突然想到自己生養的地方賈村塬,儘管離開已經十餘年了,隨着年齡的增長,日益思念。20歲前,一直在這個塬上生活、學習,沒有離開過。賈村塬又稱賈村原,我覺得稱賈村塬比較準確。過去“塬”和“原”可能是通假字,都正確。但是我覺得無論從漢字象形、會意等造字功能上講,“塬”絕對“準確”。“塬”是黃土高坡特有的地質地貌,因爲流水沖刷,四周陡峭,頂部平坦,呈臺狀,視野開闊,易於農事和居住。《辭海》、《辭源》、《說文解詞》等均不見具體解釋。無論從地域特色和文化淵源上講,賈村塬是我心中的故鄉。我的賈村塬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塬,有我成長的快樂和陣痛。我認爲陳忠實老師的《白鹿原》應該爲《白鹿塬》,才顯深厚的黃土風情。

據老人傳,賈村塬古稱龍川古鎮,清代改名“假(賈)家村”,又稱西平塬、西北塬、蟠龍塬等。塬東西長約15公里,南北長約30公里。遙望賈村塬,宛如一條巨龍,盤亙在黃土高原。我的家在橋鎮,屬於龍尾,這個村子,離我家不遠。龍頭在寶雞鬥雞之北。站在塬上,向南隔渭河與秦嶺相望,如果是冬季,從我家門口,可以看到秦嶺之上皚皚白雪,近在眼前,冷氣逼人;塬下東有千河,西有金陵河圍繞,與鳳翔(雍城)、陵塬相望;北面是“秀出雲霄,山頂相軒,望之常有海勢”的西鎮吳山。可以說風水極佳,但是,塬高天旱,吃水困難,靠天吃飯,莊稼全靠上天佑護。儘管龍尾大幹水利時修有馮家山水庫,近在咫尺,可惜塬上基本無用,滋潤眉縣、扶岐山一帶。

“上了賈村塬,秀才比驢多”。塬上人家崇文尚義,耕讀人家較多。鄉人好以黨閣老爲例,但有的不以爲榮。自古關西遍地爲山,樹木繁茂,傳說有海鱉石化在那塬上,我想完全有可能。塬對面、陵塬下的北首嶺遺址有先祖遺蹟,比西安半坡遺址還早四百多年。寶雞是炎帝之鄉,神龍故里,秦人有遊牧千渭之間之說,“china”在英語是中國的稱謂,是“秦”的諧音,世界各國過去稱中國爲“秦”,陝西簡稱“秦”,我去過天水等地,根據當地方言、民俗等,我覺得甘肅天水、平涼等地也屬“秦地”。嬴姓秦族發祥於寶雞,秦在西周時期是一支很小的附屬氏族。周秦關係密切,秦的首領造父是個馴馬放牧的高手,曾爲周穆王馴養了八匹駿馬,跟隨穆王在西北征伐戎族,打敗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晉時的《穆天子傳》一書,有周穆王巡遊的故事。相傳,在艱苦的征伐中,有一匹馬死於賈村塬的馬跡山,有葬馬的墓冢。墓冢現在沒有了,距我家六裏之地有個村子叫“馬冢”,和我家相隔一個大溝,從地形上講,應該適合餵馬。但是隨着黃土流失,樹木砍伐等原因,塬上已經不適合養馬。

直到現在,村子裏的老人認爲我們的祖先來自山西大槐樹。巧的是,上了塬不遠,也有個村子叫大槐樹。相傳,造父不光爲周穆王養馬,還親自駕車,征戰在淮河流域,平定徐偃王的叛亂,因攻受封於趙城(今山西洪洞縣北),最後發展到山西、河北一帶,被成爲趙氏。我專門在洪洞縣大槐樹拜了一次祖先,看來老人說的有幾分道理。秦的.另一支,又進行周、秦第二次聯姻。周孝王把寶雞千渭之間的土地交給秦的首領非子,被封於秦,建邑城於甘肅清水秦亭地方,不僅放牧,還有力制止西戎的前進,捍衛了西北邊陲,保持安定。後來周、秦破裂後,秦襄公第一仗打到寶雞周原西部,獲得打勝。爲了慶祝,在西平原(賈村塬)設置祭奠上天白帝的西疇,以紅馬、黃牛、公羊三牲舉行祭祀大典,以表示秦是秉承天意。後來發展農業和生產,在塬下,秦文公築陳倉城,刻石鼓文,倉爲儲之意,陳即古陣字,故寶雞稱爲陳倉。最終,向東發展,秦逐漸統一全國。

《詩經·秦風·蒹葭》寫到: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有人說是寫合陽洽川萬畝黃河蘆葦蕩和男女愛情。縱觀《詩經》中其他一些語句,仔細體味,我覺得寫的就是寶雞當時秦的一些民風民俗,當然這種推測值得再研究。在秦時,賈村塬完全有可能是萬頃森林,草木繁茂之地。直到現在,塬上大不部分仍舊以種莊稼爲主,有些人發財搬到城裏去了,荒蕪土地,村子裏的老人捨不得浪費,以不種莊稼爲恥,牢記祖宗教訓,種的更細發。

小時候一直上學,除了趕集,可以說足不出戶,連塬上出土的國寶“何尊”都不知道。這個酒器,高38.8釐米,口徑28.8釐米,圓口棱方體,長頸、腹鼓,有精美的雕獸面紋,造型渾厚,工藝精美,內弟鑄銘文12行,122字(有3字破損),1965年(一說1963年)被發現。原來在以農家樓上,一說在後院,自然災害時,爲了生計,憑此文物換回30斤玉米,歷經磨難,70年代“全國新出土文物匯展”,在除鏽時才被專家發現。中國最早的一詞“宅茲中國”便出自這裏。還有毛公鼎等等。寶雞是“青銅器之鄉”,青銅器多集中在賈村塬和周原,國寶級的實在太多。生於此地,卻一直因爲缺水我不能引以爲豪!!清代光緒27年(1901年)在塬下鬥雞臺戴家彎曾發生軍閥黨玉琨(黨柺子)大肆盜墓,有些文物流向國外,與靳雲鄂、孫殿英被稱爲“民國三大盜墓賊”。

《水經注圖》寫到:陳倉山當指蟠龍山,不是雞峯山。澄清了許多歷史的謎。歷史上有“太伯奔吳”事件。我上高中時,去過吳山,《周禮》言“山鎮曰嶽,謂吳山謂西嶽,華山爲中嶽。”山勢料峭,秀麗蒼鬱。在秦時可能是馴馬的好地方,現在的關山牧場離此不遠。吳山曾經有土匪,解放後,聽說現在也發展旅遊了,但不理想。

我的賈村塬,祖先耕耘的偉大土地,竟然有着這樣豐厚的歷史。我不知道,當我把歷史和現實對接時,我發現儘管黃土依舊,但蘊藏在其下的無盡的故事多麼值得我們去思考。雖然離開了,但是,每當我回家,呼吸空氣中清新的麥香,感懷這個不同凡響的塬,我就在他沉默的背後彷彿看到了無盡歷史的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