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花山五色米散文

花山五色米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花山五色米散文

少年時讀閒書,記得愛背誦《儒林外史》結尾那首《沁園春》。對其中一句“江左煙霞”所指向不理解。直到成爲中國旅遊權威新聞媒體記者之後,方熟悉“江左、江右”爲地理名稱。於是在採訪途中,對此格外敏感。那年,當與“左江”相遇時,聯想起“江左”一詞,頗生興趣。

左江,距廣西南寧約180公里。左江以“彎”著稱,從珠山至花山僅僅20公里的水程,拐了九道彎。其秀美的形色,絕非徐霞客那句“有建溪之勝、陽朔之奇”讚美之詞所能涵蓋。當時,我與艄公邊談邊行,恍然間像駛入了一幅畫,但見遠山近峯聳立兩岸,林木間移動着夢般的晨嵐,水路時寬時窄、水勢時緩時急,有時輕舟看似向絕壁碰去,見艄公竹篙一點,瞬時峯迴路轉,江流呈近乎直角的彎度向右奔涌而去,我們驚笑着繼續破水前行,至今,品思這S形的流向時,已開始聯想曲折起落的人生際遇……

在花山碼頭的臨江峭壁上,有一幅原始的、粗獷的、漂移着神祕色彩的崖壁畫,形態各異、色調含蓄、歷經2000餘年的畫是如何描繪上去的'?仰觀的遊人們問着導遊,導遊莞爾一笑,說這個謎至今未破。

在花山用午飯時,我看到桌上備了五彩繽紛、晶亮柔潤,散發着奇特香味兒的糯米飯,不覺又想起了灣流與壁畫。這裏的美景和吃食都鋪展着亮麗與神奇,令人在歎賞時揣摩,在離去時留連,五彩繽紛、謎團環繞,莫非是左江的稟賦?

面對五色糯米飯,我的竹筷在半空中劃了一個圈兒,遲疑一下,沒有落下。在超標添加劑、防腐劑及有害色素氾濫食品市場的年代,每見到色彩斑斕的食品,就會像見到色澤豔美的毒蛇一樣不寒而慄。導遊見狀,笑了,她首先吃了幾口,然後把五色糯米飯的情由娓娓道來。

原來,令人看得眼花繚亂但不敢下箸的飯,究竟自何年何月出現在廣西山水之間,竟然無從查考。記述五色糯米飯較詳實的史籍,惟有清代名詩人沈自修的《西粵記俗》和《西珥事》。言述雖簡,但說得真切:“青精飯,用南天燭染飯作黑色,謂之烏飯……今粵人以社日相饋送,然又有染作青黃赤以相雜,謂之五色飯者。”

出於對這種“花團錦簇飯”的偏愛,我利用中秋、端午、春節等節慶日,多次走入壯族、瑤族、侗族、毛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村寨,細細品嚐着五色糯米飯。瑤族作家黎明對此說得真切:“吃過彩色的糯米飯,就不會忘記‘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和‘草越冬而不枯,花非春而怒放’的南寧。每每咀嚼絢麗與柔美時,詩韻便由心底溢出。”

那日,我斜倚在武鳴伊嶺巖洞的巨石上,聽瑤族老人向我講述絢麗之源:“或是武鳴大糯、或是靖西香糯,或是環江香糯,與清熱解毒、美容健身功效的紅蘭草、密蒙花、三月花、丹楓等可食用植物花葉提取的汁液融浸,點綴成紅、黃、紫、黑、白五色,即構成此飯的原料。待把這些‘彩雲’和‘珍珠’蒸熟,那香味兒會把你留在這裏的。”

此時,從遠方村寨飄來一縷喧雜聲。老人遙指翠叢遮掩的村寨說,那是一家村民在辦婚事。以“金盆”洗手,手抓着用楓木葉汁或山羊花水浸泡的彩色糯米飯在露天處吃,是瑤族娶親的一種傳統食俗。而今,這種食俗少見了,但大家一道品嚐五色糯米飯、互祝生活多姿多彩的習俗,延續到今。

從容淡定品享大自然饋贈的香糯與豔麗,心無羈絆地觀賞山裏人展示的純真與智慧,不也是人生旅途中一大福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