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拜謁王國維故居隨筆散文

拜謁王國維故居隨筆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小街很安靜,偶有一二車輛駛過。循着指示牌,我拐進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兩邊是民居,屋邊是一畦一畦的菜地,綠油油的青菜,黃黃的絲瓜花,烏黑的茄子長得正茂盛。小巷盡頭有一座粉牆黛瓦的院落,這就是一代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故居。故居座北朝南,木結構庭院式,大門口懸有“王國維故居”的匾額。該故居1886年由王國維的父親建造,命名“娛廬”。9歲時王國維入住此處,直到22歲離開海寧赴上海。他的房間在樓上,四季可以看到錢江潮起潮落。

拜謁王國維故居隨筆散文

去海寧鹽官本是爲了觀潮,不想卻邂逅了國學大師的故居,於是,欣然而往。故居厚重簡樸,方方正正,無絲毫的華麗媚俗之氣。就像滿腹經綸的大師,門生弟子遍及中國史學界,但他卻從不張揚拔扈。跨入故居,遊人不多。正好可以靜靜細細地觀覽。前廳正中置放着王國維半身的銅像。對於王國維我知道的並不多,只知道他是國學大師,特別是《人間詞話》在美學史上有顯赫的名聲,至今仍是研究美學的經典讀本。他曾經將人生的事業和做學問解析爲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細細地品味,這三個階段可以概括爲迷惘――求索――頓悟。確實,這就是人生追求事業有成的必然經歷。

大廳內陳列着王國維先生一生的十二幅畫像和生平介紹。寢樓上展覽着王國維先生的學術成就,以及各方人士對他的評論、書籍、文獻、手跡、拓片、照片等資料。王國維一生學貫中西,著作豐厚,以史學爲最多,以文學爲最深,文字學爲最基本,涉及的領域很多。他是近代中國最早運用西方哲學、美學、文學觀點和方法剖析中國古典文學的開風氣者,又是中國史學上將歷史學與考古學相結合的開創者。生平著術62種,批校古籍逾200種,被譽爲“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郭沫若說他“留給我們的是他知識的產物,那好象一座座崔嵬的樓閣,在幾千年的舊學城壘上,燦然放出了一段異樣的.光輝。”魯迅則稱讚王國維:“要談國學,他纔可以算一個研究國學的人物。”可以說,在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王國維是一個讓人尊敬的里程碑。

在王國維先生的書房裏我佇立了良久。一張殷紅的四屜方桌,案頭整齊地放着毛筆、硯臺、筆筒、燈盞,還攤放着一本書。桌前是一把棗紅色的太師椅。就是在這間書房裏,這把椅子上,王國維先生飽讀詩書,埋頭學問,1892年16歲時考中秀才,才華初露。22歲時離海寧到上海,在《時務報》任書記。從這間書房走出去後,他就再也沒有時間回來安心讀書了。此後的20多年,他長期過着一種“北漂”的生活。1903年起在通州、蘇州等師範學堂教學,講授哲學、心理學、邏輯學,著有《靜安文集》。1907年起任學部圖書局編輯,從事中國戲曲史和詞曲的研究,著有《宋元戲曲考》、《人間詞話》等。1913年起從事甲骨文、金文等考古學。1925年任清華大學研究院教授。對於家鄉他一直飽含深情。他在詩作中吟詠故鄉:“我本江南人,能說江南美。家家門系船,往往閣臨水。”“餘家浙水濱,栽桑徑百里。年年三四月,春蠶盈筐篚。”其思鄉之情歷歷在目。

1927年6月2日,頤和園內碧波盪漾,垂柳依依。約10點光景,一輛黃包車停在了頤和園門口。一位身着長袍馬褂,嘴角留着八字須,腦後拖着一條長辮,約摸50歲的人下了車。他神情平靜、肅穆,徑自走進了頤和園。在昆明湖的石舫前,點燃一支菸,獨坐沉思。約半小時後,他又緩緩踱到漁藻軒前,掐滅菸頭,縱身躍入湖中。曾經透徹地將人生的事業和學問解析爲三種境界的王國維先生,最終還是跳不出自己人生的迷局,給世人留下了一抹悲愴的背影。

關於王國維的死因有多種說法,至今尚無定論。無論怎麼說,一代宗師英年早逝,對中國的文化是一種遺憾和損失。步出王國維故居,日正當午,迎着陽光我踏上了歸程,心情猶如滾滾錢江浪潮,久久沒能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