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再謁臥龍崗隨筆散文

再謁臥龍崗隨筆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深秋時節,我又一次拜謁了臥龍崗。秋天燦爛的陽光裏,臥龍崗上的山門格外出眼,更顯得莊重;那紅色的圍牆,微微泛着黃色,遠遠看去,龍盤虎踞,氣勢軒宏。

再謁臥龍崗隨筆散文

今天頗顯繁華的臥龍崗,在明朝以前,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蓋,長崗逶迤,鬱鬱蔥蔥。漢朝末年,諸葛亮從山東遷徙來到中原,依崗臨河,選擇了長崗的邊緣隱居躬耕。後人拜謁武侯祠,感嘆一代賢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爲國家社稷嘔心瀝血,留下了無數的詩詞歌賦。今天,武侯祠的院子裏到處都是碑刻和匾額。其書法,大氣端莊有之,清秀雅緻亦有之。瀏覽精美的書法,欣賞古人的提頓運勢,是每一次遊覽武侯祠最愜意的事情。

前殿寬暢的堂檐下,掛滿了匾額。隱居求志、舜業尹功、雷雨經綸、抱膝長嘯、帝臣王佐,每一塊匾額,當然都少不了歌功頌德,都少不了表達對諸葛亮的敬仰和崇拜。那些匾額的書法,風格大方,氣勢奪人,遠看赫然在目,近觀震撼人心,令人肅然。後院南牆上,清朝顧槐的兩幅狂草對聯格外引人注目。“筆底游龍驚藻思,雲間海鶴擬清標”,“八千餘年上下古,七十二家文字奇”,那書法,瀟灑,剛勁,狂不失法,精妙絕倫;那對聯,文采熠熠,絕對的大手筆。想那個顧槐,應該不屬於三公九卿,也不是當世名儒,奇才被埋沒於鄉野,實在令人感嘆!其人當年遊臥龍崗,瞻仰諸葛亮故居,不爲自己的遭遇而嘆息,不傷時,不矯情,其心胸寬闊,放達;緬懷諸葛先生,得閒適雅趣,用強健有力的'書法,書神來之聯,其人,其心,與莊周,陶淵明,有得一比,正所謂大隱隱於市。

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刻石,堪稱一代書法精品。至於鄭板橋到沒到過臥龍崗,已經不得而知。但是,臥龍崗上的“難得糊塗”刻石,用筆更自然,更生動。其藏巧於拙,帶着蒼勁和骨力,已經到了美的極致。和別的地方“難得糊塗”刻石相比,它更有神采,更像是鄭板橋。

武侯祠裏的楷書刻石,在人們重綺靡,不重功夫的今天,更顯得彌足珍貴。在院裏的筆廊上,鑲嵌着一排排石刻,其中楷書佔十之八九。那些楷書,極具功力,法度森嚴,顏柳歐趙,鐘王虞褚,這裏都有影子,都有傳承。那些楷書筆跡,帶着鐫刻的效果,可謂直木曲鐵,鋼筋鐵骨,看不出絲毫的做作。看了這些刻石,你才知道書法爲什麼是國粹,才知道中華民族真正的精神!

每逢國家危亡時期,臥龍崗是人們嚮往崇敬的地方。前殿北廂碑廊,鑲嵌着嶽武穆書寫的前後《出師表》和“還我河山”刻石。根據石刻文字記載,這是岳飛行軍路過此地,夜宿武侯祠時所書。那《出師表》書法,氣勢壯觀,骨力遒勁,大有氣壯山河的精神。開始,那書法蒼勁豪邁,如蛟龍出海,一派豪氣,直貫長虹。到了後面,雖然書體從行草轉爲狂草,但用筆氣勢稍有收斂,字寫得小些,卻更剛勁,更壯觀。縱觀全書,其忠臣孝子的忠誠和大氣躍然紙上。筆畫俯仰之間,濃淡疏密之際,分間布白之中,有着恢復中原的雄心壯志,有着對國家命運的焦慮和憂心,還有堂堂七尺男兒的英雄本色。很可惜,那碑刻被鑲嵌在鋼化玻璃裏,無法拍照,實在令人遺憾!在大門口北側,還有一通菱形石碑。那石碑,鐫刻着于右任先生的草書。正面的碑文是“新唐抗戰勝利碑”,兩側的碑文分別是:“河南全省教育界爲孫總司令連仲、湯總司令恩伯敬立”,“中華民國二十九年三月三原於右任書”。於老書法風格優美流暢,這碑文,筆跡格外放達,格外順暢舒展,於老書寫碑文的時候,分明帶着喜悅,帶着打勝仗的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