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地瓜優秀散文

地瓜優秀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吃是人的第一本能。尤其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縈繞在人們心頭的全是吃的信息。鄰居們見面的問候語,統統簡化爲倆字:“吃了?”哪怕剛剛從廁所裏出來,還在提着褲子。這一中國特色,一直延續到二十一世紀,被有的人命名爲“飢餓後遺症”之一。

地瓜優秀散文

在童年的記憶裏,跟吃有關的故事就特別清晰。

地瓜學名Ipomoeabatatas,又名番薯、甘薯、山芋、紅薯、紅苕、線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

我覺得地瓜烤着吃最好,即使吃地瓜棗(熟地瓜曬乾),也最好烤一下,吃起來會更軟更香甜。

地瓜分兩季,春地瓜和夏地瓜。春地瓜是用地瓜培養地瓜芽,剔出地瓜芽移栽到地裏。春天完成。夏地瓜既可以用地瓜芽栽,也可以剪春地瓜的蔓來栽。夏日操作。

春地瓜面多,夏地瓜水大。要想吃麪多的、硬的,就吃鮮地瓜。要想吃軟的、甜的,就放太陽底下曬。幾天後,地瓜裏的澱粉糖化,吃起來就會又軟又甜。

童年時農村過的都是地瓜日子。春夏,天天吃地瓜幹;秋冬,一日三餐吃地瓜。當地有謠雲:“要想吃好飯,圍着即墨轉,早晨地瓜幹,中午地瓜面,晚上懶得做,喝點地瓜飯。”

天天吃一樣東西,活到現在的人們,想都不敢想了。地瓜吃夠了,畢竟好咽;地瓜幹吃夠了,那日子就不大好過了,尤其對孩子們來說,那簡直是一種殘酷。可是,大人們還是看着孩子們的痛苦不順眼。“能有東西填肚子夠幸運了。想當年我們捱餓的時候……”那時的孩子,都是兩根筋挑着一顆大腦袋。

那個年代,人們追求的是不餓肚子。地瓜是高產、穩產的農作物,受天災的.影響最小,自然就成了人們耕種的首選。那時,農村最忙的時節就是夏地瓜秋收,全民動員,連學生都放了假。

天晴的日子,收了地瓜就地切幹晾曬,曬乾收起來,半年的口糧就有了保障。萬一切成幹晾開後,再碰上陰雨天,那就只能眼看着地瓜幹爛在地裏,即使收回家也照爛不誤,一季的辛苦和汗水就付之東流了。所以,曬地瓜幹搶的是天氣,擠早不擠晚。

在童年時期,最枯燥的活莫過於曬地瓜幹,就象人被判處了無期徒刑,簡直看不到出頭之日。那麼一大堆地瓜,大人們不停地切片,地瓜片不斷地倒在地上,我們就要把每一片地瓜擺開,既要一片緊挨一片,又不能疊在一起,因爲摞在一起不容易曬乾。

切地瓜幹用的是地瓜鍘。一把鐮刀平放,固定在一個長方形的木框裏,上滑道和下滑道之間的距離,就是地瓜乾的厚度。

切地瓜有一定的難度,不僅需要一定的力量,還有一定的風險。因爲切地瓜要用手推,分寸拿捏得要十分準確,萬一有一點疏忽,就會皮開肉綻。這活孩子絕對不能幹,我們只能在地上擺地瓜幹。

因爲曬地瓜幹搶的是天氣,當天的地瓜必須全部切完擺開。有時擺着擺着,太陽就落了,漫天的紅霞一點一點地收攏;太陽落了,星星就出來了;星星出來了,夜霧就橫推過來;夜霧一來,潮溼和寒冷並駕齊驅;肚子不停地咕咕叫。再加上那份枯燥,時間漫長得幾乎令人絕望。

還有一部分,由壯勞力用獨輪車送到每家每戶,老人和孩子們在家等着接。爲了儲藏好這半年的口糧,家家戶戶在炕下挖地窖(jiao),地窖保溫,不能見水,還要按時透氣。

那時的農村,家家天井(院子)裏有圈(juan),圈(也是廁所)裏養豬。一是爲了賣豬,攢幾個油鹽醬醋錢,二是爲了攢廄肥,種地用。用來餵豬的地瓜幹,都是帶皮的那部分,或者帶酶點的,再就是喂野菜,喝涮鍋水。那豬餓得常常在圈裏發瘋,越瘋越餓,越餓越瘋,有的衝出圍牆,去廣闊天地流浪。到了晚上,再被主人找回來。

收地瓜時,我們小屁孩也參加集體勞動。工間休息繼續瘋。我們看到大人們抽菸,用的大都是菸斗。有的地瓜天然造型就象菸斗,我們就地選材,用小刀稍加修理,叼在嘴上煞有介事。那些經過飢餓蹂躪的大人們,珍惜糧食,見了往往喝斥一番。

再一個節目就是逮螞蚱、螳螂,就地取草,溝坡挖窯(yao),燒着吃。螞蚱、螳螂吃完了,再接着燒地瓜。要燒小個的,容易燒熟。燒到七成熟時封窖,地瓜在窯裏悶一會就會全熟。

地瓜收完了,我們的秋假也就結束了。放學之後,我們帶上鐵杴和籃子,去地裏復收地瓜。就是用鐵杴掘地,將落在地裏的地瓜再找出來。

復收地瓜屬個體自發勞動,成果歸自己。據我觀察,點全復收的地瓜特多。長大以後才知道,他掘的地方,都是他的大哥做了記號的。那是他的大哥刨地瓜時,钁頭下地淺,落下的地瓜多。他的父親早逝,弟兄又多,日子過得相當艱難。現在想想情有可原。

後來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曾經作爲主角的地瓜,逐漸從食物中讓位。工作以後,走在城市的街道上,烤地瓜的香氣常常充溢鼻腔,童年的影像便在腦海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