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太極芋泥,知何味的散文

太極芋泥,知何味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一個臨近春分的雙休日。京城斜風細雨,路人舉着花色各異的傘,在名街老巷中走向迷濛。行道邊上的迎春花,舒展腰肢,飽含初蕾。淅淅瀝瀝的午後雨,讓柳絲間的鵝黃嫩綠倍顯精神。

太極芋泥,知何味的散文

霧雨,讓原本有些嘈雜的珠市口大街,顯現幾分寧靜。一種久違的老街景貌,讓我有幾分爽適感。

福建來京的作家,把我請到菜市口一帶頗有名氣的福建餐館。我記得,他家幾輩人住在福州市中山路,與林則徐故居僅一牆之隔。眼前這處經營閩南風味的餐館,恰恰又臨近林則徐在北京的住所——南橫街賈家衚衕。福建文友是餐館的大股東。鑑於此,這裏也就成爲他邀請京城文友的餐敘之地。

他知道我喜愛清淡且滋味悠長的小吃。落座後,點了福州特產名吃光餅、線面、花生稞等。我環顧了一下餐館的食境,臨窗可看街,後院有竹叢,雅樂若隱若現,燈光柔和悅目。我一向認定,用餐地,其實未必豪華靚麗、五彩斑斕。眼前一桌小菜、手把一壺老酒、門前一簾秋雨、窗外一叢修竹、頭上一盆吊蘭、牆上一幅名畫,連同隱約飄來的閩南名曲《雨水我問你》,其實已經足夠。酒至半酣、話題正濃,有誰還在意菜單的價格與餐館的知名度?

我倆的話題,隨着酒酣耳熱,漸漸集中在林大人的生動過往。一時間,福建文友的語氣變得激昂起來。因爲,他小時候,父輩就抱着勵志的目的,常常給他講述那位鐵骨錚錚、捍衛民族尊嚴、“第一個放眼看世界”的朝廷大臣。他每每聽罷講述,總有壯懷激烈之感。話題正濃時,廚師長笑吟吟地端來一道福州名菜——太極芋泥。

面對這道甜品,我並不陌生。多年來,曾以採寫名義,遊走大江南北,對兩廣的芋頭名菜,見識不少。包括翻沙芋頭、拔絲芋頭、荔浦芋頭丸子等等。作爲中國旅遊權威紙媒的記者,當然明白,飽含文化含量的地方風味,往往就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標籤。然而,眼前這道色彩鮮亮、呈太極圖狀的芋頭菜,還是初見。於是,興沖沖夾起便吃,不想,被文友拿筷子一下攔住,笑着說,一定要“謹慎品味”。

面對我疑惑表情,既是作家、也是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的文友微微一笑,向我陳述了一段舊事……

1839年冬季,受朝廷委派的林則徐在廣州禁菸時,英、德、美、俄等領事備餐,宴請新到的欽差。擺上的“主菜”竟然是當時中國人尚未接觸過的冰激凌冷餐。目的很明確,廣州的冬季凸顯溼寒,到此用餐的中國官員,都想吃些熱湯熱菜。在突感口舌冰涼的狀況下,姿態很容易出醜。對此,赴宴的林大人心知肚明。

事後,林則徐也設了一席“回敬”洋人,即外冷內熱的太極芋泥。當菜餚上桌,領事們看到的是,一盤構圖爲兩條魚的軟食,絲毫沒有溫熱的痕跡,只是散發着縷縷甜香。以爲也是冷餐,於是用湯勺舀了一大塊塞入口中,不想嘴裏一陣難以忍受的灼熱,倘若吐出,顏面掃地。狠心吞下,胃難消受。瞬間,口脣陡然腫脹起來。其尷尬狀、狼狽狀,引得在座者鬨堂大笑。

林大人笑着從容舉箸:“這是我家鄉福州的名菜太極芋泥。此菜外表平和冷靜,內藏火熱激情,諸位領事大人在品嚐時還得小心些。”一語雙關,博得了席間數十位愛國人士的喝彩。

這段很有意思的“餐敘”,很快傳到社會,從此,福州每在喜慶日或年節的盛宴上,大多備一盤色澤白紅相襯、柔潤細膩的太極芋泥。人們用小勺輕輕、慢慢地颳着吃,細嚼慢嚥。常在此時,一股滑膩、香甜的口感伴着“芋泥佳話”縈繞在廳堂內外。

文友說,福州人家,幾乎都會做這道名吃。看似平常的一款芋泥,開始在海內外名聲大噪。

文友邊示範邊講述,吃太極芋泥不能心急。要用小勺從邊角切開少部分,在上面輕輕劃上幾道,讓裏面蘊含的'熱氣較快揮發,然後,蘸上配置的草莓醬或藍莓醬,放入口中細細咀嚼……

乳白色芋頭,原本其貌不揚,口感寡淡。一旦承載“甜美志向”,一旦經歷“零落成泥”,一旦實現“凝聚熱情”一旦融入縷縷果香,一旦描繪、一旦成品、一旦隱現哲理,昇華了!

我想到諸多成功人士曾有的激情,曾有的磨難,曾有的困惑,曾有的砥礪前行……一款芋頭菜,竟然可以思考人生!

對飲食文化喜愛探究的我,在小心品嚐太極芋頭之餘,突然想起在兩廣、重慶一帶採訪時,邂逅、讀取的“名品芋頭與名家詩歌”,寫的是廣東紅柄水芋、廣西荔浦香芋、四川武隆葉菜芋……都是芋頭中上品。印象最深的芋頭名菜,有漳州的芋餜,有南寧的芋頭糕……我認定,芋頭菜烹製精妙,多有獨到的詩韻。於是,我端起酒,與文友說起古代名人品芋頭的“滋味”。“香飯青菰米,佳蔬紫芋羹。”那是唐代詩人王維品到妙處時的歌吟。“嶺南品佳芋、把酒論超拔”那是蘇大學士醉後的詩句……我與文友一致認同的是,太極在古哲理中,特指宇宙的本原,檳榔芋頭是閩東特有的名食,二者合一,構成太極芋泥。細細品來,總覺得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哲理。

與文友論古談今之後,我當然不能與“太極芋頭”的製作方法失之交臂。故此,向廚師長請教一番。原來,這道含有哲思的吃食,做法並不複雜。把檳榔芋頭去皮,蒸一小時後壓成“芋茸”裝碗。放白糖、豬油及清水攪勻、裝盤,抹平再蒸一小時,將去皮、核兒的紅棗粉碎、裝碗,先蒸而後炒,攪拌爲糊狀,澆在芋泥一邊,再用冬瓜粒、櫻桃在芋泥上裝飾成太極圖形狀即可。

飯後,文友端來武夷巖茶。新採摘的巖茶,泡出的滋味真的讓我如癡如醉。我們談笑之間,一壺嫩黃色巖茶基本見底。文友見我對太極芋泥讚不絕口,又向廚師長要了一盤,供我拍攝、發朋友圈之用。我連拍幾張之後,見天色已然放晴,於是推開木窗,擡望眼,見天際一掛彩虹壯美高懸,心中增添幾分莫名的豪情。

文友聽說我要到臨近的林則徐北京故居看看,臉色掠過幾分歉意。他告訴我,林大人在北京的那處住宅已被拆毀,成爲廢墟。若想故地追懷,還是去與之不遠的法源寺,尋覓林大人留下的詩詞碑刻吧!

忽然,一陣涼涼的晚風破窗而入。放置餐桌之上、內蘊高熱的太極芋泥,不知是否被春寒所“涼透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