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登山的心態-散文

登山的心態-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到了萬山之省的閩南,對登山有了格外的偏愛,這作散文的感悟也隨着登山次數的增加而與日俱長。看來,這作篇散文如同登山,這登山也如同寫篇散文。

登山的心態-散文

走到山腳下,你得了解你所處山的大概方位,知道你今天所選擇的登山路徑,並有一個合理的時間安排。更主要是得明白你登山的目的所在,是上山觀景,鍛鍊身體,還是寺廟燒香,許願還情,還是應友相約,純屬無聊的消遣與時光的打發。如果是鍛鍊身體,自己的體力如何,是準備一路小跑,還是漫步緩行,還是喜愛走馬觀花,停停走走。

這寫散文你首先得有個好的開頭,就是要選好題材。三言兩語說明你本篇散文要達到的目的或意境。讓人一看就明,一讀就懂,不能說了半天,讓人不知你想表達什麼意境,更糟糕的是給人以思維十分混亂的錯覺。一篇散文儘量只有一個題材,確立一個路徑,不能是多題材,也不能引發多路徑。否則,易讓讀者產生審美上的疲勞,讓人的思維調整不過來,難以形成共鳴,那就算不上一篇優美的散文。

散文的開頭一般是寫作者當下最關注的事,最關注的人,最想表達的思想是什麼,尤其是心靈的糾結點或需要向人擺呼的切入點是什麼,點到爲止,直接入題。或者是對現今某一已經形成的觀點產生了置疑,或想指出與誰或哪一觀點產生了不可調和的分歧,或簡要說明你想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或略舉一例,以此作爲引子,或者起個話題,或設個懸念,或布個迷局。這一切,都只是爲下面的展開打下良好的基礎或伏筆。

進了山門,你會思考進山的最佳路徑。體力差點,選擇盤山公路,身體好點,選擇砌築的彎曲石道,精力十分旺盛的,可選擇徑直攀沿。一路上對路的感嘆,對路邊花、樹、小昆蟲,飛舞的蝶、蛾、鳥,還有奇石怪景,人文勝觀,甚至透過樹影的陽光、月色的稀疏都可引起你的情感的波動,這些就是散文的思維線索,從而產生格外的意境。從主題的起筆點到形成意境的主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技巧,你的.閱歷,你的文字應用功底。但你所有的聯想或意境不能離開主題,不能離開你所選擇的路徑。這時你的着筆要抓住散文開頭某一主旨句中的一個關鍵詞,結合所看,所思,所想,用一根無形的線將你所需要的事項串接起來,讓思維如同行雲流水,借題發揮,自由舒展開來,但思維的結點一定是開頭主旨句中的某個關鍵詞而誘發,而不能脫離開篇的主題,你就要這樣順勢而書,讓思維流暢,符合美學、修辭、邏輯和生活規律的要求。儘快入題、切題或扣題。

爬了一段時間,自然會要小歇一會,見到石板、石墩或涼亭,或一小塊的平緩草地,就想坐一會,或躺一會。在歇息的過程中,你有點閒暇,你可能補充一點能量,或者舒展一下略顯疲憊的身體,當然這不影響你還會繼續思考問題,你會產生感嘆,你會與人對話,與事對話,進而與古人對話,穿越時空,靜而不靜。

散文也是如此,你也要適當地寫些與散文主題無關的事,即自言自語的感慨。這些看似與主題無關的感慨,能使你的文章產生張力,形成節奏、層次與秀美的穿透力,如同攀登到一個小小的平臺,給讀者一個思考與喘息的機會。正是一些非同凡響的自言自語,體現了超越正常人的思維;或你的所想,所思看似與主題無關,但讓主題的內涵更豐富,喻意更深刻;或似與古人夢談,或是與讀者共鳴。這就是散文創作中的閒筆。

“閒筆”一是體現心情閒,淡淡的幾句,讓人獲得輕鬆的片刻,透射出作者的雅緻。二是體現覺得有一種補遺的感覺,讓讀者有意外之獲,說說某些場合不能說的話,又不犯大的思想錯誤,或指槡罵槐,或借題發揮,或李代桃僵,或胡謅幾句興口開河的大實話。三是給人一種情感跌宕後的靜謐,或者是靜謐後的狂熱,讓人心情鬆馳有度,從而產生反差的美感或審美的反差,以更好地烘托、激發發自內心的真實情感。

“閒筆不閒。”如同早晨綠葉上的露珠,對主題起到烘托與潤色作用。有時還如同綠葉對鮮花的陪襯。本寫綠葉,突然轉筆寫花,雖忽視主題,但更豐富了主題。這是散文聯想所產生的的情趣,這更是散文的奇特魅力所在。

要做到閒筆不閒,就不能違背主題,甚至反詰主題。閒筆要注意逸情於正題之外,但又不破壞正題的主旨,而且閒筆也不過是一小景,一細節,一假想、一習俗風情、一人文景觀或一名人名言,或幾句引人深思的議論,或名篇鉅著的妙語、偶聯。閒筆與整篇文章相比,在字數的分量上絕對少數,或三言兩語,或一言定音,但能起到一葉知秋、一語驚人的效果,最根本的是不僅沒有改變你的思維路徑,更不可有喧賓奪主的非份,而實質上是對你事先所選擇的路徑或要達到的目的起到無聲的栓釋作用。

閒筆如同登山時的小歇,體力上可能有點不支,思想上可能有點猶豫,不想繼續下去,但並沒有往回走的意思,也沒有走到其他偏道上去的想法,何許是在回味路上的所見所聞,或者對某一話題更感興趣,而坐下來思索一會。所以閒筆往往是見機行事,順水推舟,順勢而爲,或是語調、意境的轉折,不可強求,不可生硬,要恰到好處,讓人感到自然貼切,給人具有“等閒拈來便超然”的共鳴。

小歇一會,目的還是要向上攀登,山上的景觀可能更美,視野應越來越開闊,登高望遠,心情自然神怡,思維也豁然開朗,對爬山人的體力、毅力、技藝也可能面臨更高要求的挑戰與考驗。

文章寫到一定程度,越往後,你的情感會越來越豐富,你知識的暴發力也越來越強烈,所以你的散文的氣勢也開始呈現。而對你的知識、技藝、與全盤把握能力也要求越來越高。你可重點就某一景產生評論,就某一事進行直白,就某一歷史事件進行回憶,就某一小的物件進行詳細的描述,總之你的才情要在完全小歇後盡情展示。這一展示必須圍繞主題,不能脫離主題,要順勢而爲,順意而發,順文而貼,但給人以行雲流水,捋來嗅香的感覺。

到了山頂,你會感覺你是勝利者,你會長嘆一口氣,你會有比平時更多的人生感嘆。你會浮想聯翩,甚至欣然起舞,或放聲高歌,或盡情吟誦,這纔有“高處不畏寒”的驚人之舉。散文也是如此,你達到一定高度後,就要注意收筆,實質上就要對你所寫、所抒進行概括性總結,起到點睛作用,讓你所寫的文章插上翅膀,讓散文的精髓飛起來。也就是要把人的境界帶到一個更高處,雲裏來霧裏去,神形分離,天上人間,飄飄欲仙。見到天上雲,那是鶴的家,見到鬆的形,那是客的禮,見到流水的波,那是魚的樂。你要通過極精練的幾句話寫出你的感想,對你的散文進行撥高,而不能侷限於你個人的恩恩怨怨,只爲個人的情仇舊恨而藉此發發牢騷或感嘆丁點的疲勞、辛苦或厭世,這樣顯得有點小家子氣。優美的散文的所思、所想、所感,往往立足於歷史、現實的大背景,與國家、民族、社會的整體利益相聯繫,與物資世界、精神世界相糅和。正如因“義”而感慨,可落筆於情義,還可落筆於社會的正義,更可上升到民族的大義。這才體現出名家的閱歷、才情、心志與情懷。

登山容易下山難。爬到了山頂,你就要想到返程,返程要注意安全。散文收筆後,你要整篇分析一下,分析全文有沒有原則性的思想偏差或思維迷途,儘早糾正一些思想上、功底上的低級錯誤,筆峯一轉,使之迴歸到主題上去。下山的路上,你還會回憶你所見,所想,到了家裏,你還放心不下,還會打開電腦,走進書櫃,爲登山路上的迷惑找點理論支撐。這就是相當於爲散文的主題收集相關資料、信息、名人典故,弄懂,弄通文章中的迷惑,發現問題,找出差錯,這就是所謂的對散文進行潤筆。如同建好的房屋需要裝飾一樣,要整體地分析一下層次、節奏、韻感,甚至層與層之間的關係,標點符號與聯接詞的正確使用。你還要數數整篇文章裏哪個詞彙或語句用的最多,將這重複頻度最多的詞或語句看看是否切題,那重複最多的詞或語句興許就是整個文章的“文眼”,你要儘量將它發揮到極致。對於其他重複又距離較近的詞彙儘量通過類似替換讓詞彙量顯得豐富多彩,使之讀起來生動,流暢,同時又不至於因過多的重複而與“文眼”爭彩。

每一次登山或寫篇散文是體力的鍛鍊,是知識儲備的檢驗,是文學素養的提升,是正能量思想的高度昇華。“散文有技巧,只要常登山”“登山多感悟,散文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