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冬日登靈泉山散文

冬日登靈泉山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冬日登靈泉山

冬日登靈泉山散文

連日來的霧霾讓冬日的陽光彌足珍貴。前日雲開霧散,終於又見到了鮮紅的太陽,像久別的戀人倍感親切,一掃多日的鬱悶和壓抑。於是,約數友呼朋引伴般驅車赴龍山郊遊。

龍山在市區北部。龍山,龍湖,風光旖旎,乃天然氧吧,是郊遊最理想的去處。這次因接人繞道界河,當車行至界河通往龍陽的鄉間路上時,前方靈泉山森林公園的牌子吸引了我們。一問之下,我們一行人都沒去過靈泉山,遊玩本是頤養心情,而龍山又都去過多次,於是決定去靈泉山一遊。

我們自西南方向進山,車沿着路標指引蜿蜒前行。山路起伏,兩旁山石樹木撞目而來。雖是寒冬,因山石層疊突兀,樹木繁多,仍景色怡人。遠處依稀錯落着山間農舍,山石枯樹掩映,頗有一派山中田園氣息。

車行至一石橋上停下,橋面頗寬,可惜冬日橋下無水,仍見自山上溪水流下之痕跡。若是夏日,溪水淙淙,有質樸清麗的村女橋下浣紗,背映青山,想象中都是一幅充滿詩意又美妙的圖畫。前方有一廟宇,廟前石像赫然。走進方知是魯班像,廟是魯班功德堂。滕州本是魯班故里,今日一睹尊容,彷彿穿越千年,麻布粗衣的`木匠鼻祖仍氤氳着人間煙火味,讓人倍感親切。

參觀完魯班功德堂,我等一行人沿着新修的登山石階徒步而上。冬日肅殺,山樹雖多,皆繁花凋盡,嶙峋巨石一覽無餘。山陡階高,登山頗爲費力,冬天的人像縮進殼裏的龜,很少活動,不一會,棉服盡脫,仍氣喘吁吁。一友開玩笑說,幾個月吸入的霧霾,今天終於吐盡了。話不當真,卻真有此感。石階幾轉,景色迥異,常見巨石矗立,生面別開。及至山腰,面東仰視,壁立千尺,恰午後斜陽照出滿眼金輝,如夢如幻。讓人顧盼生情,佇立流連。

及至山頂,視野豁然開闊。俯視山下景物,村莊錯落,道路相交,只不過縮了比例,如囊入沙盤,仍清晰歷歷。大有蕩胸生層雲之感觸。循山頂東南而行,遇財神廟。頓感景物相熟,細察之,原來東南山峯既是龍山。兩山相接,本爲一體,乃前山後山之別,而造化弄景,各有特色;數步之遙,別有洞天。數臨龍山卻未及此,真乃憾事。想想生活中多有同景,往往再走一步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卻常常想當然地禁錮了自己思維,錯過多少美麗。

兩山之間植有常青松樹,樹雖不高,卻一派蒼翠,讓冬日的眼眸爲之亮麗生彩。穿過鬆林,從東北而下,但見怪石奇石遍佈,形態多姿。更有黃色巨石堆砌成嶺,石面斑駁,歷盡風雨滄桑,彰顯歲月厚重。我們精神又爲之一振,大呼真不虛此行。

日光西斜,尋路而返。乘興而來,盡興而歸,而靈泉山對於我等又是無意之中闖入的桃花源,其情更甚。不同的是,桃花源杳無蹤跡,郊遊佳地的靈泉山,他日可以復登臨。

歸後,有一疑問一直不解,靈泉山這秀麗的名字有何來歷?上網一搜方知:據明萬曆《滕縣誌"山川志》記載:“其山自東北來,起伏蜿蜒十餘里,峯巒奇秀,山頭有泉曰聖井,水甘洌,禱雨則應,人以穢物觸之,即涸,人自訟其過,復禱之即生,以其靈應故又呼靈山…”。山因泉而靈,因泉而名。因規避龍山公墓的影響,經查閱大量史料和界河鄉民的俗稱,顧定名爲靈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