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春日登臨三峯山散文

春日登臨三峯山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4W 次

3月27日那天是星期天,春分過去只有八天。下午,我們相約去寶蓋鎮登三峯山。吃完中飯後,大約一點鐘的時候,我們幾人開車從學校出發,半個小時後,我們順利抵達三峯山腳下。

春日登臨三峯山散文

我們在低處遠望三峯山,感覺橫亙在天邊的三峯山上與白雲相接,春天麗日之下,山上樹木枝柯清晰可辨。中午時候的鳥雀也許已經倦怠,我們幾乎看不到飛鳥的影子。三峯山因三座山峯相連並峙而得名,從遠處往高處看,三峯山如同三把巨劍倒插雲天,其威嚴逼人的氣勢全部顯示出來。三峯山腳下的溪流飛漱而下,水清見底。我們捧起水來洗洗汗涔涔的面部後,就準備登山。

雖說是春天,但晴天午後的陽光很強烈,這時氣溫起碼有二十五六度。從山腳通往三峯山頂端有一條較寬的沒有硬化的簡易公路,但我們都選擇走山坡小路,也許這樣才能體會到登山的樂趣。

登山開始了,我們幾人在山路上慢行。山上各色灌木很多,最多的是梽木樹。山路很窄,僅容一人通過。山路很陡,我們都攀援路邊的樹枝艱難前行。兩邊的樹枝交錯覆蓋着彎曲小路,我們只好用手把樹枝推開,有時荊棘難免會劃破我們的手指,但我們都全然不顧。我們師生一行八九個人艱難攀爬,蛇行而上,感覺呼吸有點困難,我們有時不得不停下來喘氣。

太陽熱力漸大,我們的襯衣都溼了,額上沁出汗水。登山時,有人帶了飲水,有人沒帶。沒帶水的人在太陽的烤曬之下,口渴難耐,但他們都堅持着繼續登山。山上的梽木樹滿樹開着白色小花。梽木樹的綠葉白花在明亮的太陽光照射下,煞是好看,我們因登山而產生的疲乏之感也多少解除了一些。

約四十分鐘過去了,我們一行人終於登上了三峯山的最高處——三峯寺。站在三峯寺的`高臺上,我放眼望去,三峯山一帶的山川田野盡收眼底:遠處山巒起伏,山色如墨如黛;近處山腳一帶地勢漸趨平坦開闊,白牆黛瓦的民居或平頂樓房散落各處,顯出一派和平安定的氣象。山腳公路上偶有車輛通過,但我們聽不到尖叫的喇叭聲。山峯寺下面的山坡上灌木雜生,山間綠樹紅花格外豔麗惹人。

三峯山下有一迷仙湖。我第一次看到迷仙湖,就被她的“仙蹟迷蹤”誘惑住了。迷仙湖九曲十環,就像仙女從高處拋撒的美麗腰帶飄落在三峯山周圍山峯的低處。迷仙湖又像一個身着柔軟絲綢彩服而靜靜躺在各個山峯低處的仙女,但我們並不能看到這仙女的全貌。我們有時可以看到她的一段腰身,有時可以看到她那明麗清秀的臉龐,有時可以看到她那膚色白皙的手足。我想,許多人從很遠的地方趕來,恐怕一是爲了一睹三峯山三山相連挺立的雄姿,二是爲了感受迷仙湖的迷人神韻吧。迷仙湖,一個多麼有詩意的名字啊!

自古以來,凡有神話傳說產生的地方,凡有仙女隱現的地方,必是風景絕美的人間仙境,因爲這樣的地方沒有喧囂,沒有紛擾,因爲傳說中的仙人肯定不會置身名利至上的江湖鬧市,也不會涉足物慾橫流的凡間紅塵。當你厭倦爭強好勝並且心身疲累時,當你深受鉤心鬥角之害並且看穿各種伎倆時,請到有神話傳說的地方來放鬆一下自己吧。

三峯山山腰以下有寬闊的環山公路穿行,公路蜿蜒曲折,或隱或現,通向遠方。連接衡陽市和炎陵縣的這條公路就是在舊時的衡炎古道的基礎上改造修建出來的。我站在高處,看着公路上的過往車輛和行人,不禁想到古時候從衡炎古道上走過的鹽茶馬幫商販和遠離家鄉的書生騷客等遊子,他們或在某處溪流旁某棵大樹下萍逢某個憨厚漁者樵夫,或在某個村莊邊邂逅某個美麗姑娘,從而衍生出一段令他們一生都難以忘記的美好情緣往事。在交通並不發達的古代社會,長亭外古道邊一直都是行人相送之地,也最能引起人們的奇思妙想。其實,我們現在還能在公路旁看到牆體斑駁的古亭,這古亭到底會引起路人多少遐想和沉思,誰又能說得清呢?

“會當臨絕頂,一覽衆山小。”古往今來,無數的人都向往登上高大名山,一覽天下風雲。可喜的是,很多人登上了心中的名山;而遺憾的是,很多人終其一生,連名山的真實樣子都沒見過,更不要說登臨名山絕頂了。人們要登上心中的名山,必須要有“山高人爲峯”的雄心壯志,更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堅定信念,否則,你就無法體驗到登山的樂趣,因爲只有走過路過,你纔會知道有始有終躬行天下難事何其不易。

飽覽名山大川,不只是爲了欣賞大自然的無限風光,更爲遊目騁懷,開闊胸次。爲人爲學皆不可視野狹窄,更不可心胸狹隘。古今中外,無數俊彥博覽羣書,他們眼裏的江山勝景,又何嘗不是他們必須要讀的知識更爲豐富的自然之書呢?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他的學生,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在魯國周邊地區遊學。但由於時局混亂,結果他只能在黃河邊上感慨:“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命也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漫遊山水有得,竟然發出了這樣的人生感嘆,不愧是一個人人敬仰的大思想家啊。

“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年十歲則誦古文。二十而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嶷,浮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夫子遺風。”歷山涉水之後,司馬遷的視野學識非同一般,這爲他以後成功寫作史學鉅著《史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唐王朝的政壇沒李白的份,25歲的他“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一生徜徉在祖國的山水間,直到62歲病逝。“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李白是個“謫仙人”,山水給了李白無限的的文學靈感,山水成就了李白,但李白的山水詩又讓許多山川更有名氣。由此可見,極富詩文綺情的文人又何嘗不是天下山水的廣告代言人呢?

杜甫在登臨泰山後寫出了《望嶽》這一名詩,“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在所有關於泰山的詩中,又有幾首詩能與《望嶽》相提並論呢?柳宗元被貶永州後,寄情山水,遍訪名勝,寫出的《永州八記》讓永州城添上了更多的文學色彩。

徐霞客足下的名山勝水讓《徐霞客遊記》這部地理著作具有了不朽的學術價值。如果徐霞客天天安坐家中,我們今天的後學者還能看到這樣的鴻篇鉅著嗎?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親近山水者都有一種癖好,他們都希望與山水對話,獲得一種精神心靈上的別樣感受。那天有個老師帶着幾個學生與我們一起登山,其中必有深意。

我們在山頂合影留念後準備返家。路上,我們看到下坡的背陰處有幾大片野杜鵑花,心中更是一陣狂喜。粉紅色的杜鵑花爲三峯山增添了別樣韻味。有人說,杜鵑花是令人惆悵傷感的花,但我此刻確實感覺不到這種情調氣氛。喜樂之情皆因人心而生,我們又何必要遷怒於無辜的花鳥蟲魚呢?

在盤山公路上,正當我們愜意談着的時候,幾個小學生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原來他們是和我們一起下山的,但他們操近路而行,於是就超越了我們。他們都是本地的農家子弟,翻山越嶺既是他們的長項,更是他們的樂趣。他們現在常跋山涉水,不知他們今後會登上人生的哪座高峯?祝福他們吧,他們也許正在讀着萬卷書,但行千里路對他們來說,絕對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我們五個成年人輕輕鬆鬆從三峯山上下來,心情格外愉悅。同登山者當記其姓名,以志此行相互砥礪而登臨三峯山絕頂之事——李氏、王氏、羅氏及其夫人,另記遊者我,及跟隨的四五個學生。

春日青春學生作伴登山,師生一同飽覽三峯山勝景,心曠而神怡,豈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