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論述類文本的寫作技巧誰知道?

論述類文本的寫作技巧誰知道?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論述類文本一般是以議論爲主要表達方式,針對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教育學、歷史學、文化學、語言學、文藝學、美學等社會科學中的某種現象、某個問題進行深入地研討探討、發表研究成果或個人觀點的的論文、雜文、評論性文章。《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明確要求“能閱讀論述類、實用類、文學類等多種文本”。可見,與實用類文本、文學類文本一樣,論述類文本也是高中語文必修課程閱讀教學的重點之一。本文下面就對論述類文本教學做一些粗淺的探討。

論述類文本的寫作技巧誰知道?

一、高中論述類文本教學的重要性

(一)學生需求。 高中階段,學生心理已漸趨成熟,也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的影響。他們開始參與社會活動,對各種社會現象發生興趣,喜歡探討社會熱點問題的根本原因,在和別人探討的過程中,喜歡對方的觀點具有說服力、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對別人的意見不願輕信盲從並有自己的評價,開始有自己的獨立見解;高中生甚至可以蒐集自己喜歡的大量事實材料,並從材料中抽出本質屬性,得出自己的結論見解。但是他們的觀點跟**比較,往往又顯得不夠成熟——片面化甚至偏激,這樣就會給他們帶來挫敗感。如果老師順勢引導,即可**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反之則會影響學生的性格心理。總之,以邏輯思維和理性精神爲主的論述類文本教學在幫助學生髮展智力的同時,還能“培養和發展高中學生概括、提煉、分析、判斷、綜合等抽象思維能力,深化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思考和認識,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等”[1]可以說無論從高中生心理特點,還是高中階段學科學**偏重理性的特點來看,高中生不僅有學**論述文的需要與必要,同時也具備了學好論述文的可能。

(二)社會要求。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面對社會的轉型,有遠見的民族紛紛着手變革課程:在美國,“美國的語文教學普遍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考技能”;在日本,明確教材要“‘爲培養科學的、邏輯的見解和思考方法服務’,‘爲加深人生思考,培養豐富的人性及剛健的意志服務’,‘爲加深有關人類、社會、自然的思考服務等’”[2];在我國,教育課程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國家已把教育課程改革上升到一個戰略的高度,《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應該繼續關注學生的語言積累以及語感和思維的發展”、“ 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課程標準“思維”二字或隱或顯的出現頻率之高是社會時代的訴求在語文教學改革上的真實反映,也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大創新變化。將來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人們對自然社會和人類自己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隨着全球化進程加快,文化交流碰撞愈益頻繁,人們便會交流溝通、發表見解、總結成果,諸多事情都離不開論述的思維與邏輯,其中的創新更離不開思維的創新。正如朱光潛先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寫文章指出,“‘擺事實,講道理’已成爲我們日常生活中愈來愈廣泛、愈來愈重要的社會活動,開會討論要說理,做報告要說理,寫社論要說理,發動羣衆要說理……總之,凡是需要開動腦筋的地方,凡是要辯護自己、說服別人的地方,沒有不需要說理的。”[3]可以說現代社會的發展決定了高中生必須認真學**論述類文本並會寫之。

二、蘇教版論述類文本教學的缺憾

(一)理論指導的缺位。將“論述類文本”百度下,能找到相關結果約562000個,這些文章內容幾乎是有關論述類實用類文本的高考題的`解題方法,卻沒有論述類文本教學策略。即使在一些專著中能找到一些語文教學專家有關論述類文本教學的隻言片語,但往往停留在理論層面的探討,在提出存在的問題並結合各家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觀點後,很少有深入實踐並在實踐中去解決問題者。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在將論述類文本與實用類文本、文學類文本相提並論的同時,卻並沒有對論述類文本作出相應的較爲詳細的教學評價建議;即使在“必修課程目標”第5條要求 瞭解各類文本的“文體特徵和表達方法”、“不同類型的文本閱讀要各有側重:理論類文本要注重觀點材料是否新穎,思想是否深刻,邏輯是否嚴密,語言是否準確”、“論述類文本主要是指評論、隨感、雜文等……明確要求‘寫作’,而文學類文本則要求‘嘗試寫作’”;在實施建議部分寫道“論述類文本閱讀的評價,着重考查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概括、提煉文本的思想觀點,發現觀點與材料間的邏輯聯繫,評估文本的理論自足性,評述作者的思想”、“論述類文本寫作的評價,應考查是否通過議論類文本的寫作恰當表達自己的觀點,並運用多種寫作技巧,不斷地改進自己的寫作” [4]但到底怎麼進行論述類文本教學,課程標準並沒有作出詳細的規定與說明。如此籠統含混的表述必然導致一線語文教師在操作上的茫然,正如王榮生教授所言“光顧着‘備教材’這一頭,語文教師就應付不暇,因爲‘備課’所做的工作,類似於編制語文教材、研製課程內容。語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的契合,在語文課本名存實亡的情況下,在專業化建設纔剛剛起步的現在,對廣大教師來說,是一個近乎奢侈的要求” [5],畢竟沒有一個明確的評價體系去檢驗他們的教學成績,老師當然會更樂意抱着貌似能夠給他們帶來成績的“傳授—訓練型”的語文教學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