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中考語文閱讀理解技巧誰知道?

中考語文閱讀理解技巧誰知道?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一、課標要求:

中考語文閱讀理解技巧誰知道?

1、.在閱讀中瞭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2、能夠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瞭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3、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二、散文知識:

(一)、散文的特點

內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經驗,通過狀物、記人、寫景等方式表達出來。所謂自我感悟,也就是對事物的特殊意義和美質的發現、認識。

形式上:(1)以個人抒情爲主,把抒情、敘述、議論熔爲一爐;(2)從細處落筆,小中見大;(3)從側面暗示,發揮讀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結構靈活。

綜合以上兩點: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閱讀散文時,要透過“形”抓住“神”,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結構和線索(文脈),要注意欣賞優美的語言。

(二)、散文分類

散文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散文,是指詩詞以外的散體文章;狹義散文,則專指同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一種文學體裁。這裏所要談的是狹義散文。

根據表達方式側重點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記敘散文、抒情散文和議論散文三類。

記敘散文:以記人、敘事、狀物、寫景爲主的散文。這類散文,還有的側重是記寫一定的風物、場景。作者對它們不是純客觀的描述,而是將外物與內情融合起來,以表達一定的思想、抒發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發感情爲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發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願。抒情散文抒發的是怎樣的感情,如何抒發,都與文章揭示的思想意義是否深廣有極大的關係。

議論散文:以議論爲主的散文。它說理,往往藉助於事例的簡述,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來進行,文學色彩很濃。它同一般議論文一樣,要求觀點鮮明、概念準確、說理充分、層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邏輯推理,嚴密論證。常見的文學性很強的隨筆、雜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屬此類;作者常常藉助於對古今故事、花鳥草蟲等具體事物的描敘來說理,顯得妙趣橫生並富於感情。

(三)、 散文的線索

散文構思的線索,一般常見的有:以情爲線索;以理爲線索;以物爲線索;以空間爲線索;以行爲爲線索;以文眼爲線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線,還有暗線,線索的特徵有:在結構上貫穿全文,時隱時現,有明顯的標誌(或是標題本身,或在文中反覆出現)。

(四)、散文的語言

散文的語言感情色彩濃厚,委婉含蓄,聲調和諧,表現力強。在分析時,要特別注意它在語言環境中的特定含義,要結合上下文,結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結合文章的語言風格,甚至修辭,才能既理解詞語的表層意義,又理解其深層含義。(五)、 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觀生活、景物與主觀思想、情感相熔鑄的產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優美的散文可謂“無韻之詩”,其意境可以與詩相媲美。閱讀散文時,就要善於通過自身的感受,進入散文所描繪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語言的揣摩,要調動豐富的想象,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情感,獲得主觀體驗,才能達到思想的共鳴與昇華。

(六)、散文的表現手法

常見的表現手法有:象徵、託物言志、對比烘托、欲揚先抑、寓情於景、借物喻人、聯想想象、設置懸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辭等。

(1)象徵

散文往往運用象徵的寫法,象徵就是託物喻義,即通過一定的具體形象來表現一種深遠的意義。這裏的“具體形象”——“物”就是本體,與之相對應的事物就是象徵體,“深遠的意義”就是象徵意義。

(2)託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寫景狀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寫的景物或景象擬人化,賦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對比烘托

在散文中,爲了突出作者所寫的對象,作者往往運用對比烘托的寫法。

(4)欲揚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講究波瀾,要讚美某種事物,先表達對它沒有好感;想歌頌某個人物,先說他的不足等等,然後根據情節的發展,達到歌頌與讚美的目的,而且使這種歌頌與讚美得到強調。

(七)、 散文的思想內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蘊是依附於含有一定象徵意味的具體事物。寫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結合作者對人物的態度、感情來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敘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現、場面細節把握作品內容;寫景狀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線索、寫法、象徵意義,從而瞭解作品的思想內容。

三、關於散文閱讀的解題技巧

(一)散文閱讀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選擇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麼。(2)看“形”和“神”的“結合點”是什麼,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線索。(3)看作者組織材料的順序,選擇了怎樣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語言。

(二)散文閱讀應注重的幾個方面及考點

1.把握文章內容,概括文章主題

散文選材廣泛,行文自由,表達的思想感情豐富多彩,所以準確把握文章的主題也是散文的考點之一,把握散文主題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題的提示語、關鍵詞語,從中概括文章主題。(2)從所選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爲文章中心服務的,我們可以看文章所選的材料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觀點、態度、感情,從中找到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考題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題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題要點:(1)能利用原文詞語,儘可能使用。(2)沒有原文詞語可利用時,要注意語言文字表達的準確性和層次性,要做到言簡意賅又不漏掉答題點。(3) 一般概括主旨可以用固定套路:借對什麼事物的描繪,抒發了什麼感情,或讚美了什麼精神,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感悟。)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順序

(1)線索

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的準繩,我們形象稱之爲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脈絡或描寫、記敘的脈絡。例如:《背影》以父親的背影爲線索;《藤野先生》以“我與藤野先生交往的過程”和“我的愛國思想感情”爲線索等。

考題形式:直接問文章的線索是什麼或說說作者選擇材料的依據等。

答題要點:找到線索,根據提問靈活回答。關鍵是能判斷準線索。

(2)順序

1)連續的材料或幾個段落或詞語能否調整順序?爲什麼?

答題思路:要注意審題,有的題是不能顛倒順序的,有的是可以顛倒順序的。出題人在出題時會有暗示;同時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詞語之間的關係。不管能還是不能,都要談爲什麼。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詞語之間的邏輯關係

2)從原文中抽出一句話或幾個詞語,讓你放回文中可以選擇的幾個地方。

抽出的語句,往往是總結性的或承上啓下的,詞語順序也要憑藉語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語言環境和詞語搭配的問題。

3.品味語言

在散文閱讀中,這是一個大的考點,更是考查的重點和難點。可以包含很多小項,分析如下:

(1)字詞含義

解釋詞語要根據該詞語所在的語境來推斷。答題思路:①考慮文章或段落的主題,結合主題來答詞語的含義;②根據詞語前後語句的內容、含義來推斷。注意:如果知道該詞語的原始意義解釋,一定不要忽略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

(2)詞語妙用

考題形式:品評加點詞語作用(妙用)或加點詞語能否刪除。

答題思路:①解釋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②表達作用。詞語的表達作用要結合語境或主題思想來回答,要答該詞語對錶達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題思想的作用,有時也可以考慮詞語對景物描寫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體現詞語的準確性或生動性。

(3) 各種修辭手法的作用

1)、比喻:能使事物生動、形象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2)、擬人: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

3、)誇張: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鮮明地表現出 作者對事物的感情態度 。

4)、對偶:①形式整齊,結構對稱,富有美感;②凝鍊概括,富有表現力③節奏鮮明,音韻和諧,便於傳誦記憶。

5)、排比: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6)、設問:強調問題,以引起人們注意,啓發人們進行思考。

7)、反問: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也打感嘆號。

8)、反覆:強調

4、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1)哲理性語句的深層含義

1、 單純考哲理性語句的含義,關鍵要抓住中心詞,要體會詞語的深層含義和雙關意義。

2、 有深層含義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種修辭或寫作手法,故意將句子的真實含義隱藏。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就應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隱身”手法,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2)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1.內容上應從句子表現的句意和與主題的關係上分析考慮。

2.結構上,應從總領全文、承上啓下、爲下文作鋪墊、照應、總結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5、表達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個文段,一般會以一種表達方式爲主,爲了表達主題需要,往往幾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有時會考(或變相)其它表達方式的作用,有時會把修辭融合在這裏考。

(1)描寫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寫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寫等。小說景物描寫是渲染氣氛或交代時令、季節,襯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寫是直接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題的;人物描寫主要是考外貌,神態,動作,心理,有關細節描寫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寫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議論的作用

散文中的議論,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題或和抒情結合在一起,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點一般不單獨出題。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傾向,一般不單獨出題,往往和詞語表達考點結合起來考。

6、表現手法

泛指寫作上的方法,它必須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寫作的方法。常見的表現手法有:

①寫景類——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移情於景

②詠物類——託物言志

③懷古類——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詠史類——借古諷今、借題發揮

⑤送別類——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邊塞類——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現手法還有:對比襯托,側面描寫,象徵,卒章顯志,諷喻,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動靜結合),虛實結合(以實寫虛,寓虛於實,虛實相生)手法等。

7、發展性考題

(1)仿寫

此考點一般是給一個句子,讓考生仿寫一個或幾個,答題要點:①要讀懂題旨要求,出題人讓考生做什麼,怎麼做;②例句的關鍵詞語是什麼,要抓住關鍵詞語思考、答題;③在沒有答題思路的情況下,要考慮和例句關鍵詞語相對、相同的詞語,例如:關鍵詞語是天空,你可以考慮大地、高山、海洋等,聯想要豐富,思維開闊。

(2)談感受

這也是散文閱讀的熱門考題,可分爲:(1)對描寫對象;(2)對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4)對文章某些內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等。此考點靈活多變,把握的關鍵是①能準確讀懂原文的含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確的觀點或態度,不能模梭兩可。③答題時,語言要流暢。不能出病句,語言要有層次性,可以引用詩文或名言回答此題。

(3)續寫。給一段話的前半部分,讓考生續寫後半部分,啓發考生答題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四、典例示範

(一)例段1《 心田上的百合花》

①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裏,有一個高達數千尺的斷崖。不知道什麼時候,斷崖邊上長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剛剛誕生的時候,長得和雜草一模一樣。但是,它心裏知道自己並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內在的純潔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惟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有了這個念頭,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終於在一個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頂部結出了第一個花苞。

②百合心裏很高興,附近的雜草卻很不屑,它們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這傢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說自己是一株花,還真以爲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頂上結的不是花苞,而是頭腦長瘤了。”公開場合,它們則譏諷百合:“你不要做夢了,即使你真的會開花,在這荒郊野外,你的價值還不是跟我們一樣?”

③百合說:“我要開花,是因爲我知道自己有關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爲了完成作爲一株花的莊嚴生命;我要開花,是由於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釋放內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終於開花了。C這時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開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爲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的淚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開花、結籽。它的種子隨着風,落在山谷、草原和懸崖邊上,到處都開滿潔白的野百合。

⑥幾十年後,遠在百里外的人,從城市,從鄉村,千里迢迢趕來欣賞百合開花。許多孩童跪下來,聞嗅百合花的芬芳;許多情侶互相擁抱,許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無數的人看到這從未見過的美,感動得落淚,觸動內心那純淨溫柔的一角。

⑦不管別人怎麼欣賞,滿山的百合花都謹記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導:“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1、“全心全意”和“默默”這兩個詞語用得恰到好處,請分別說說好在哪裏?(3分)

2、根據上下文判斷,“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爲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句話應放在第④段a、b、C哪個位置?(2分)

3、第③段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樣的形象?(4分)

4、本文的線索是什麼?文章主要運用了哪種寫作手法?(2分)

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爲題,有什麼含義?(3分)

6、百合己長出花苞,野草爲何還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該怎樣做?(4分)

答案分析:

1、3分。“全心全意”表現了百合努力開花時一心一意、專心執着的特點。“默默”表現了百合不張揚(不炫耀)的品質。(兩詞各1.5分)這兩個詞語的表達作用都結合了文段的主題回答的。我們在閱讀時,要注意作者託物言志的寫法,借百合花寫人的特點(採用擬人的修辭,把花當作人來寫,閱讀時,可以把百合花當作某類人來理解)。

2、2分。C。這是考順序的,前一句的“有一天,它終於開花了”是選擇答案的關鍵提示語。後句也有很強的提示作用。

3、排比、擬人、反覆。(答對其中兩個給2分,答對一個給1分)表現了百合信念堅定,追求執着的形象。(每個要點1分,共2分。)此考點不是簡單的修辭判斷,而是考修辭的表達作用,不同修辭,表達作用不同,要積累常見修辭的表達作用。答題時,可以選自己有把握的修辭種類來回答。

4、2分。線索:百合的成長過程。或:百合努力證明自己存在的過程。(1分)寫作手法:象徵(託物言志、借物抒情均可)(1分)。線索是作者選材、組織材料的脈絡。寫作手法、表現手法和表達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寫作手法,要在於平時積累。

5、3分。百合花的精神令人感動,作者從內心流露出讚美之情。或“百合花的精神令無數人感動,觸動人們內心那純淨溫柔的一角。”(意思相近即可給分)。

此題是考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

6、4分。第一問:答到“嫉妒、詆譭、心胸狹窄”意思即可。(2分)第二問:言之成理即可給分,否則酌情扣分。(2分)此題是發展性考題。擬人化的手法,其實就是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