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三課白楊》習題

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三課白楊》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五年級語文下冊《白楊》練習題

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三課白楊》習題

一、讀一讀,寫一寫。

qīnɡ xī biān jiānɡ fǔ mō

( ) ( ) ( )

jiè shào yǔ sǎn xiàn rù

( ) ( ) ( )

二、比一比,填一填。

析( ) 撫( ) 招( )

晰( ) 扶( ) 紹( )

疆( ) 陷( ) 楊( )

僵( ) 焰( ) 揚( )

三、按課文內容填空。

爸爸的微笑______,臉色變得______,他想了一會兒,對兒子和小女兒說:“白楊樹______就______,哪兒____,它就在哪兒很快地______,長出________。________風沙還是雨雪,________乾旱還是洪水,他總是那麼______,那麼 ______,不_______,也不______。”

四、寫一寫。

寫幾句話,誇誇像課文中的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者,可以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詞語。

  答案依次如下:

一、清晰 雨傘 撫摸 介紹 邊疆 陷入

二、分析 撫摸 招待 邊疆 陷阱 楊樹

清晰 扶手 介紹 僵硬 火焰 表揚

三、消失了 嚴肅起來 從來 這麼直 需要 生根發芽 粗壯的枝幹 不管遇到 不管遇到 直 堅強 軟弱 動搖

四、略

  默讀課文,討論:

問題(1):從爸爸介紹白楊的話裏可以看出白楊有哪些特點?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問題(2):課文在表達上有着什麼樣的特點?

回答(1):白楊樹直、不軟弱、不動搖就是白楊樹的特點。從“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可以體會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回答(2):課文主要是使用的對話的形式寫的。用對話引入主題。

問題:文中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如:“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把它們找出來,仔細體會,再抄下來。

回答:1.“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2.“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雪雨,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3.一位旅客正望着這些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

《白楊》課文解讀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樹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作者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並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爲邊疆建設者的心願。在作者的描寫和敘述中,沒有直接歌頌這些無私奉獻的建設者,而是將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楊與紮根邊疆的建設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車窗外的白楊──於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親眼中的白楊──不擇環境,不懼災難,茁壯成長;父親心目中的白楊──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邊疆建設者的化身。作者的描寫非常傳神,對父子三人進行了語言描寫和神態刻畫,孩子天真爛漫,父親嚴肅而又不失親切。在心理描寫上則非常含蓄,沒有過多直接的敘述,而是以神傳情,意境深遠,通過神態的變化來表現感情的波瀾。

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要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讚頌邊疆建設者的;三是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本課的重點是通過白楊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難點是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