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故宮是哪個朝代的

故宮是哪個朝代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導語:故宮我們一定都非常瞭解,那你知道它是哪個朝代的嗎?下面是小編爲你準備的故宮是哪個朝代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故宮是哪個朝代的

故宮是哪個朝代的

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公元1402年,朱棣繼承了皇帝之位後,下詔在北京城營建紫禁城。

紫禁城佔地72萬平方米,包括宮殿樓在內的建築共786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羣。紫禁城取紫微星居於天地中心之意,表示這裏是世界的中心,“紫”是指居於中天的紫微星,古代是天地的象徵,另外皇宮戒備森嚴,又是禁地,所以稱爲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先後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紫禁城的房屋傳說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只比天帝的一萬間少半間,據現代古建築物專家的科學統計,故宮大小宮、殿、堂、樓、閣等共有房屋8700多間。

太和殿是外朝的主殿,俗稱金鑾殿,現在人們看到的太和殿是康熙三十四年重建的,殿前廣場面積3萬多平方米,是皇帝舉行登基、大婚等重大慶典的地方。舉行盛典時,文武官、儀仗隊近千人在此整齊地排列等待謁見皇帝,由於過於寬廣,大臣們可以說完全看不到在殿內的皇帝,使皇帝和眼前的金鑾殿越發顯得神祕莫測。

向太和殿延伸的臺階,雕鑿着雲和龍的紋樣,這樣的臺階只能允許皇帝一人通過。上面就是中國民間所說的金鑾寶座。寶座正上方有“盤龍藻井”。藻井上雕刻着一條龍,龍嘴下面叼着一個晶亮的圓球,稱爲“軒轅鏡”。據說它是中國古代祖先“軒轅氏”製造的,可以分辨真假天子,袁世凱登基時,因爲心虛害怕軒轅鏡會掉下來砸死自己,於是下令將龍椅往後移了若干寸。

永樂帝在營建紫禁城時,將處理各種政務公事的場所外朝和皇帝的個人生活場所內廷分開了,在保和殿的北側是內廷,也就是皇帝的住處。內廷的進出口乾清門前,放置着雌雄各一隻金獅。

故宮介紹

人們對於皇家宮殿的印象,最深刻的要數秦始皇營建阿房宮的廣博。就像《阿房宮賦》中所說的“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的雄渾氣勢,震懾人心,以至於西楚霸王那一把三月不熄的大火,不知叢生了多少哀怨。從此,宮殿就是廣闊的代名詞,就意味着無以丈量的土地,連綿不絕的走廊,錯落有致的亭臺,以及似乎永遠也無法數清的'“宮”。無論宮殿有多大,都不可能數不清,那麼,故宮裏有多少“宮”呢?

提起紫禁城,人們就會想起數不盡的宮殿樓閣,走不完的迴廊小徑,但是,紫禁城再大,也不可能無法丈量,宮殿再多,也不可能統計不完。

偌大的紫禁城,從建築佈局來看,大體可分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中心建築爲三大殿,內廷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供奉神祗以及宮眷生活的地方。

明代時修建的外朝三大殿,分別是奉先殿、華蓋殿和謹身殿。但是,次年即遭焚燬,而後又重建,再遭火災。明嘉靖四十一(1562)年,三大殿改名爲皇極殿、中極殿和建極殿。大清入主中原後,於順治二(1645)年,將三大殿更定名稱爲太和殿、中和殿,以及保和殿,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

太和殿在外朝三殿中最爲重要,建築面積最大,同時型制規格也最高。太和殿後面是中和殿,再後面是保和殿,三大殿都在南北貫穿的一條中軸線上。三大殿左右兩翼輔以嚴格對稱的文華殿、武英殿兩組建築。

以乾清門爲界,與外朝相對的是內廷部分。內廷的建築佈局與外朝一脈相承,嚴格的按照南北中軸貫穿。主體建築依次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乾清官是內廷正殿,爲明代皇帝的寢宮和平時處理政務的地方。“乾清宮”之名得於《易經》的“乾,天也,故稱乎父”和《道德經》的“天得一以清”。自明永樂十八年(1420)建成後,曾數次被焚燬,現在我們看到的乾清宮是清嘉慶年間建的。

交泰殿在乾清宮後,得名於《周易》 的“天地交泰”、“天地交而萬物通也”,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滿"之意。交泰殿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清順治十二(1655)年、康熙八(1669)年兩次重修。嘉慶年間乾清宮的失火,殃及此殿,後重建。清二十五寶璽就貯藏在此殿,乾隆以後,此殿不再使用。

坤寧宮在交泰殿之後,其名得於《易經》的“坤,地也,故稱乎母”和《道德經》的“地得一以寧”。 乾清宮代表陽性,坤寧宮代表陰性,以表示陰陽結合,天地合壁之意。坤寧宮自明朝的永樂十八(1420)年建成以後,於正德九(1514)年、萬曆二十四(1596)年兩次毀於火患,萬曆三十三(1605)年重建。清代承襲明制,於順治二(1645)年,對坤寧宮重新進行了修繕,順治十二(1655)年,仿照盛京(今瀋陽)清寧宮再次重修。嘉慶年間乾清宮失火,延燒此殿前檐,後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