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表現手法以小見大作用

表現手法以小見大作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1W 次

出自老舍《趙子曰》:“這樣的事實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設,可是以小見大,這幾件小事不是沒有完全瞭解新思潮的意義的人們所能辦到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表現手法以小見大作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表現手法以小見大作用

郁達夫說過:“一粒沙裏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篇》裏說:“一葉且或迎意,蟲聲有足引心。”一片樹葉有時能觸動人的心絃,一聲蟲鳴有時足以讓人吃驚。散文的取材立意,往往體物入微,以小見大。善於從日常瑣事中取材,給讀者以新奇回味;善於在平凡生活中開掘,表現出宏旨精義。所謂“以小見大”,即小處落筆,大處着眼,寫小的事情,表現大的主題。這種手法,往往通過具體、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關細節材料的敘述描寫,並加以適當抒情議論,透過細小的現象看本質,以闡明大的道理,深刻地揭示社會本質。

帶白蘑菇回家

媽媽愛吃蘑菇。

到青海出差,在幽藍的天穹與黛綠的草原之間,見到點點閃爍的白星。

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路旁有三三兩兩的藏胞,坐在五顏六色的口袋中間,仰着褐色的面龐,向經過的汽車微笑。袋子口,顫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

從鳥島返回的`途中,我買了一袋白蘑菇,預備兩天後坐火車帶回北京。

回到賓館,鋪下一張報紙,將蘑菇一柄柄小傘朝天,擺在地毯上,一如它們生長在草原時的模樣。

小姐進來整理衛生,細細的眉頭皺了起來。我忙說,我要把它們帶回去送給媽媽。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說您必須把蘑菇翻個身,讓菌根朝上,不然蘑菇會爛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難保存。

聽了小姐的話,我讓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曬太陽的小胖孩兒,溫潤而圓滑地裸露在空氣中。上火車的日子到了。小姐幫我找來一隻小紙箱;用剪刀戳了許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進去。原先的報紙上印了一排排圓環,好像淡淡的墨色的圖章。我嚇了一跳說,是不是白蘑菇腐壞了?小姐說,別怕。新鮮的白蘑菇的汁液就是黑的。

進了臥鋪車廂,我小心翼翼地把紙箱塞在牀下。對面一位青海大漢說,箱子上捅了那麼多的洞,想必帶的是活物了。小雞?小鴨?怎麼聽不見叫?天氣太熱,可別憋死了。

我說,帶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給媽媽。

他輕輕地重複,哦,媽媽……好像這個詞語對他已十分陌生。半晌後他才接着說,只是你這樣的帶法,到不了蘭州,蘑菇就得爛成污水。

我大驚失色說,那可怎麼辦?

他說,你在臥鋪下面鋪開幾張紙,把蘑菇晾開,保持它的通風。

我依法處置,擺了一牀底的蘑菇。每日數次撥弄,好像育秧的老農。蘑菇們平安地穿蘭州,越寶雞,直逼鄭州……不料中原一帶,酷熱無比,車廂內悶熱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漢子不放心地蹲下檢查,突然叫道:快想辦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在蒸籠般的火車裏,你還有什麼辦法可想?我束手無策。大漢二話不說,把我的白蘑菇重又裝進渾身是洞的紙箱。我說,這不是更糟了?他並不解釋,三下五去二,把臥鋪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攏成一堆,對周圍的人說:煩請各位把自家的東西拿到別處去放。騰出這個小桌,來放小箱子。箱子裏裝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帶回北京給媽媽。我們把窗戶開大,讓風不停地灌進箱子,蘑菇就壞不了啦。大家幫幫忙,我們都有媽媽。

人們無聲地把麪包、鹹鴨蛋和可樂瓶子端開,爲我騰出一方潔淨的桌面。

風呼嘯着。鄭州的風,安陽的風,石家莊的風……穿箱而過。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漸漸被蒸發了,烘成乾燥的標本。

青海大漢坐的窗口是迎風的一面,疾風把他的頭髮卷得亂如蒿草。無數灰屑敷在他的臉上,猶如漫天拋灑的芝麻。若不是爲了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開得這樣大。我幾次歉意地說同他換換,他一擺手說,草原上的風比這還大。

終於,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車友們告別,對大家說,我代表自己和媽媽謝謝你們!

大家說,你快回家去看媽媽吧。

由於路上蒸發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輕了許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臺的時候,青海漢子追上我,說:有一件很要緊的事,忘了同你交待——白蘑菇燉雞最鮮。

媽媽喝着雞湯說,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訓練】

這篇敘事散文在取材上很有特色,請簡要賞析本文的主要表現手法。

【解析】

這篇敘事散文讀後,給人以小見大之美。首先明確本文的主要表現手法是以小見大。是取大於小之中,取萬里於方寸之間的藝術手法。我們要對藝術手法進行賞析,就要善於透過現象看到生活的本質,找到作者思想情感的着眼點,然後結合內容進行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