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語文《夜鶯之歌》教學反思

語文《夜鶯之歌》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一直欣賞這樣一種說法,一堂好的閱讀課應該是書聲琅琅、議論紛紛、情意濃濃。我更欣賞這樣一種理念,一堂成功的閱讀課應該讓語言學習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關,應該從情感深處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生活激情,讓課堂短短的四十分鐘成爲師生共同度過的美好的生命時光;讓短短的一節課留給學生是無盡的回味,帶給學生深遠的影響。這是我渴盼達到的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

語文《夜鶯之歌》教學反思

在剛上完的《夜鶯之歌》,我努力做到一下幾點:

1、巧選突破點。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遇見到課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調整和變動。因此選擇符合學生的生活積累和知識積累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夜鶯之歌》這篇課文篇幅長、故事情節曲折,若能巧妙地擇取鮮明的線索加以引導、悟讀、自讀就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作者描寫的人物的鮮明特點。本次課,我以“夜鶯的歌聲”爲主線,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夜鶯的歌聲的句子,並和同桌交流歌聲有何特殊的意義,然後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此時,我發現了學生學得非常成功,也非常樂意,甚至他們經過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時也及時把自己的不足進行補充。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感受,應儘可能地尊重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寬鬆、和諧的氛圍,就能讓學生學得主動,這樣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

2、巧設情境。美國教育家唐納德:“對兒童來說,文章是一種富有魅力的密碼,他們很想學會這種密碼,老師的任務就是利用這種興趣,引導學生把學來的語言知識轉化爲運用語言的.能力。”在本次課,我巧設了兩個情境,其一,在課的伊始,爲了幫助學生更好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衛國戰爭,我讓學生交流知道的資料,再把自己的資料呈現在大屏幕上,讓學生了解得具體。然後,我特地地向學生傳遞這樣一條信息,蘇聯衛國戰爭是1941年至1945年,這樣,在孩子的腦海中就能存有一定記憶。在以後的學習中,他們也能很快記住這一信息。福州的林莘老師曾經說過,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教給學生隨處可感知、可理解、可運用的能力。爲了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爲經驗,我們的課堂也應該這樣堅持着。其二,在學習夜鶯的歌聲在戰爭中有什麼作用時,我與學生展開對話朗讀,有師生獨體的對話朗讀,有生生之間對話朗讀,有全班性的師與生對話朗讀,在這樣一次次的互動朗讀中,我發現我與孩子們的距離接近了,小夜鶯的人物特點鮮明地展現在老師和學生面前,孩子們很快地瞭解到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沉着冷靜、臨危不懼。在不知不覺中,學生走進了文本,走進了小夜鶯的心裏,同時實現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完美統一,在學生的靈魂深處引起了震盪。

語文課是一門飛揚着作者靈性的課程,它具有濃郁人文特點。在教育教學中,要正視教材中的人文思想進行合理闡發,適當穿插,適時吶喊,有效地滲透,就能使學生得以感悟,使其靈魂得以淨化,生命得以閃光。

反思一節課的不足之處,我覺得在各環節的銜接上可以更緊湊些,在教材方面可以更充分地吃透教材,在學生方面,可以多創設一些小情境,讓他們在悟讀中與文本、老師產生共鳴,進行心靈對話。在教師方面,可以多研討一些課堂實錄及教育專著以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