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功率》教學設計(通用6篇)

《功率》教學設計(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功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功率》教學設計(通用6篇)

《功率》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首先通過做相同功所用時間不同引入功率的概念,再全面解析物理量功率的物理意義、定義、計算公式、單位等,通過估測學生上樓時的功率學以致用。功率是初中物理量力學功能中重要的一個物理量,也是後面將要學習的電功率的基礎,並且是生活中機械的一個重要指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學目的:

一、知識和技能:

1、 理解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意義、定義、公式和單位。

2、會估測人做功的功率。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歸納認知功率,提高學生的自學歸納能力和交流能力。

2、經歷估測功率,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估測功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將物理與生活聯繫的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認知功率,估測功率的大小。

教學難點:功率物理意義的認知理解。

教具:每組鉤碼一盒、彈簧測力計一個、米尺一根、機械停表一塊。

教學程序:

一、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漫畫:小華和小明同時從一樓到三樓。

討論:對他們的做功情況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 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自學:功率。

自學提示:功率的物理意義、定義、計算公式、單位。

2、 認知:一些功率值。

3、 活動:估測人將物體從地面提升到桌面的功率。

討論:

(1)實驗原理。

(2)猜測:怎麼能使功率更大一些?

(3)測量工具和需要測量的物理量。

三、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1、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2、你還有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

四、學以致用,佈置作業。

1、設計方案:估測人做引體向上時的功率。

2、收集家中用電器及其他機器的功率,並對它們進行排序。

《功率》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設計思想

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不僅僅要“學習物理”,更重要的是要“探究物理”。在“探究”中提出物理問題,在“探究”中經歷並體驗科學探索的歷程,在“探究”中將物理學習跟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在“探究”中將物理學習最終歸於生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將科學探究的要素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使學生在探究中敢於質疑、勇於辯論,在充分交流中比較、篩選出最佳的實驗方案。而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的指導作用突顯出來,從而使師生互動不再停留在形式上,而具有實質意義。這樣一堂鮮活的課上完後,學生收穫的不只是知識,還收穫了研究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培養、提高。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1.知道電功率表示消耗電能的快慢,知道電功率的單位是W或kW。

2.會用電功率的計算公式P=W / t進行簡單的計算。

3.會用電功率的概念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1.觀察體驗電能表表盤轉動快慢跟用電器電功率的關係。

2.通過對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探討,加深對電功率概念的理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重點難點

掌握電功率的概念、公式。

運用電功率公式計算實際問題。

四、教學資源

一隻PZ220-200的燈泡,一隻PZ220-60的燈泡,一個帶電能表的示教板,多媒體設備。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在生活中對瓦的認識。

1.生活中什麼地方經常提到“瓦”?平常所說的“瓦數大”“瓦數小”是什麼意思?

2.電器瓦數不一樣,表現在消耗電能上有何不同?

學生討論出各種不同的結果。

(二)電功率

1.提供一隻200 W的燈泡、一隻60 W的燈泡、一個接好電能表的示教板,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利用所給器材進行實驗,比較兩個瓦數不同的燈泡在消耗電能上有何不同?

2.通過觀察電能表的讀數可以得到什麼結論?

3.引入電功率的概念,用電功率表示消耗電能的快慢。

符號:P

單位:瓦特(瓦)(W)

其他單位:千瓦(kW)

1 kW=103W

千瓦時的來歷

“千瓦時”是電能的單位,它的由來我們能不能從P= W/ t中得出?

看來1千瓦時是功率爲1 kW的用電器使用1 h所消耗的電能。

區分“千瓦時”與“千瓦”,一個是電能單位,一個是電功率的單位。

4.組織學生看各種家用電器的功率,參見教材。

學生活動

1.在學生討論後,選一組學生說出自己的實驗思路,並對這組學生的想法進行討論和補充。

2.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出“瓦數”不同時,電能表鋁盤轉速不同,表明了兩個燈泡消耗電能的快慢不一樣,200 W的消耗電能快,60 W的消耗電能慢。

使學生得到直觀認識:不同用電器消耗電能快慢是不一樣的。

播放視頻“用電能表測量電功率”。

3.學生理解:物理學中,用“電功率”表示消耗電能的快慢,平常所說的“瓦”是電功率的單位。讓學生對各種電器消耗電能的快慢(電功率)有一個大致認識。

(三)電功率的計算

1.電功率表明瞭電器消耗電能的快慢,那麼是哪些因素影響着電器的電功率呢?

2.應該在什麼條件下比較不同電器消耗電能的快慢?提醒學生回憶“速度”定義。

3.綜上所述,我們在比較任何電器的電功率時,算出什麼即可?

4.求一個電器的功率:一個用電器在時間t內消耗的電能爲W,那麼它的電功率P應表示成什麼?寫出公式中P、W、t三個符號的意義及單位:

5.用例題鞏固電功率公式的使用。

學生活動

1.學生討論:

應該包含兩個方面的因素:消耗電能的多少;消耗這些電能所用的時間。

2.相同時間的前提下,比較消耗電能的多少。

3.單位時間內消耗的電能。應表示成:

P=W / t

即電功率的公式。

W──電流做的功(消耗的電能)──焦耳(J)

t──所用的時間──秒(s)

P──用電器的功率──瓦特(W)

(四)怎樣測量電功率

1.由理論分析,電功率P與電流I和電壓U之間的關係是:

P=IU

I──電流──安培(A)

U──電壓──伏特(V)

P──功率──瓦特(W)

2.額定功率:

電器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時的功率叫額定功率。

3.根據P=IU,設計一個測量用電器功率的方法。

學生思考。

可以測量出用電器的電流I,電壓U,根據公式P=IU計算

(五)觀察實際用電器,分析功率問題

1.結合教材閱讀有關信息。

洗衣機額定電壓:220 V

允許最大電流: 10 A

洗滌功率:330 W

加熱功率:1 950 W

甩幹功率:650 W

計算這個洗衣機的最大功率是多少?

2.提出問題:洗衣機的洗滌功率、加熱功率、甩幹功率共多少?這裏有矛盾嗎?如果沒有矛盾,在沒有看到洗衣機實物的情況下,請你判斷一下,若要洗衣機工作時不超過總功率,它是怎樣設計的?

(六)小結與作業

1.引導學生小結,自我完善。

如:本節課我們探究了電功率,知道了電功率的概念、計算公式、單位;並能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2.佈置課後作業。

六、教學流程圖

七、教學反思

本堂課在教法上,採取以學生爲主體,以問題爲中心,以教師爲引導,以小組合作爲主要方式,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實驗設計,親身體驗探究過程,真正做到讓學生“活”和“動”起來,同時在教學中結合了多媒體課件,對學生科學探究過程進行引導,以降低探究難度。

本節課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電功率的概念是本節內容重點和難點之一,要巧妙地利用前面所學“速度”和“功率”的概念進行類比,使概念的得出水到渠成。探究電功率跟電壓和電流關係的實驗,是一個完整的探究活動,要讓學生在前面實驗探究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探究的各個環節,讓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會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本課要根據實際情境設計問題讓同學解答,在解題中激發興趣。教學的真正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知識的探索去獲得研究和思維的方法,所以在在設計本教案的時儘量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及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來教給學生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重視獲得知識的結果,更要突出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教學中,注意弄清物理知識的來龍去脈,而不是隻要學生僅僅記住某些結論,進而發掘學生學習物理的潛能,把握物理知識內在的規律,培養學生對物理規律和概念的領悟能力,是提高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重視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教育,從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出發,創設問題情景引入課題,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又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能靈活運用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等科學方法,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思維方式和科學方法。

《功率》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功率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實驗瞭解功率的物理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⑴力學裏的功包括兩個必要的因素是什麼?計算功的公式和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什麼?

⑵在建築工地上要把1000塊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處,已知每塊大理石板重50牛,用起重機可以在2分鐘內將大理石板一次全部送到20米高處。如果用一個工人來背,把這些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處所用的時間是20小時,試求用這兩種方法,把大理石板全部運送到20米高處,起重機和工人各做了多少功?

解答:起重機吊送大理石板所做的功

W1=F1s=Gh=50×1000牛×20米=1.0×106焦,

工人背運大理石板所做的功

W2=F2s=Gh=50×1000牛×20米=1.0×106焦。

二、進行新課

㈠引入

把1000塊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處,起重機和工人做的功是相等的。但是,在做相等的功時,起重機比工人做功快。做功不但有個多少的問題,還有一個快慢的問題。在物理學裏用功率這個物理量來描述物體做功的快慢。

板書: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㈡功率的定義、公式和單位

提問:如果起重機和工人做的功不同,做功用的時間也不同,如何比較它們做功的快慢?比較它們的功率大小呢?

啓發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我們已經學過,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我們用單位時間裏運動物體通過的路程表示運動的快慢,與此類似,做功的快慢是用單位時間裏完成的功來表示的。

板書:2.單位時間裏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提問:如果起重機在2分鐘裏完成l.0×106焦的功,它的功率如何計算?要求學生答出:

教師給出功率公式和單位,邊講邊板書:

4.單位:瓦特(國際單位制)

1瓦特=1焦/秒,1千瓦=1000瓦特。

參閱課本,對功率的單位形成具體觀念。

㈢功率是機器的主要技術性能之一,簡要說明選購機器考慮它的功率時要從實際出發。

㈣例題:課本例題。教師要把此題分解爲幾個問題逐個提出,由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題規範化。

學生解答完以後教師講評。

三、課堂小結

四、佈置作業:

P14 1—4

五、教後記

《功率》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計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單位。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聯繫生活實際瞭解功率的物理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的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形成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學習者的分析

學生來自小城鎮和農村(大部分),有豐富的生活知識和生活經驗,接觸許多與功和功率有關的事物和現象,爲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奠定基礎,同時學習過速度和電功率的概念,對於理解功率有很大幫助。

教具與學具

電化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分析和設計

一、播放多媒體素材(視頻)或畫面)如用挖掘機挖土和一個工人單獨挖土比較哪一種方法更快?圖中的情景說明了什麼問題?

類似的事例還有嗎?(啓發思考) 教師通過所設計的情景,將學生引入學習怎樣比較做功快慢的學習主題,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體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啓發學生思考,並直接切入學習主題。

認知層面

想想議議學物理

二、功率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1、引導回顧速度的知識。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向學生提供一組數據,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誰做功最快?說出比較的依據。

物體 所做的功 所用時間

A 1000J 5S

B 1000J 10S

C 4000J 1min

D 6000J 1min

3、聯繫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運問題加深對功率知識的認識。

4、想想議議:

投影演示插圖孫女與爺爺上樓,讓學生分析比較誰的功率大。

5、提問:用什麼方法可以方便準確的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呢?

6、介紹功率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並以適當的事例加以鞏固。

例:過去我們學習電功率,說說某電風扇的功率爲60W,表示什麼意思?

引導學生參看課本小數據圖表中的資料,說出各物體功率所表示的意義。

7、鞏固提高:

提問:用1牛的力在2秒內將物理課本從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這個力做功的功率嗎?

教師啓發:以前學習過要比較兩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先確定路程再比較時間,也可以先確定時間再比較路程。同理,要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可採用什麼方法?

學生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回答,由他人(同組同學或其他組同學)適當補充,

再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領悟比較物體做功快慢的方法:①做功相同,比較做功的時間,時間短的做功快;②時間相同,比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利用機械或人工將同一大堆磚從地上搬到五樓,你會選用什麼方法?

學生討論過程。

教師點拔:在圖中不知爺孫倆的體重和他們爬樓的時間,能否確定他們的功率的大小。

教師引導:用一個包含有功和做功所用的時間的概念(電功率)來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是否可行?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義,認識功率的`相關單位及計算公式。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作適當的講評,加深學生對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師先引導學生求出所做的功,再求功率,這對學生鞏固前後知識均有所幫助。

溫故而知新,對後面的學習將起到重要的啓發作用。

用類比法

學生通過討論,知道物體做功有快有慢之分,進一步知道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對物體做功的快慢有進一步的認識。

學生的答案可能兩方面都具有,如果教師在學生的討論中逐步啓發,加選先進的起重機,學生就會在前面討論的基礎上深刻領悟物體做功確有快慢之分。

學生的討論也會出現分歧,教師就在學生的分歧中導入功率的概念,循序漸進,恰到好處。

設疑,引出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要比較兩物體做功的快慢,可用功率直接比較)。

通過實例講授,讓學生自然知道功率的概念。

加深學生對功率的物理意義的理解,使學生對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數值有個具體的概念,懂得功率大或小的意思是什麼。

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率的相關知識,包括公式的運用。

知識的運用與遷移

三、通過例題訓練,加深對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加強知識的運用能力。

1、 想想議議:

物理學或者生活中,還有那些場合需要表示一個物理量變化快慢的?

2、例題:體重爲900N的爺爺與體重爲300N的小孫子舉行登樓活動,樓高三層共10米。若:

(1)爺、孫兩人同時從一樓起步,半分鐘後同時到達三樓;

(2)爺爺年紀大、身體較重,孫子登樓用了半分鐘,爺爺所用的時間是孫子的2倍;

(3)孫子登樓用了半分鐘,爺爺所用的時間是孫子的3倍。

以上三種情況下,誰做功多?誰做功少?誰用的時間多?誰用的時間少?誰做功快?誰做功慢?

3、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例題,動手做一做。

教師適當的引導,讓學生說出經濟增長率、人口增長率、頻率(振動),拓展知識。

引導學生回到前面所舉的例子,通過討論及訓練,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邊邊思考,邊動手進行計算解答。教師把學生的答案進行投影,可進行全班討論,加深理解。

學生自己進行閱讀、解答,教師在課室巡視,給有學習困難的學適當的幫助。學生解答完後,教師再用解題示範,強調解題的方法和習慣。

對各種變化率,增長率的認識,讓學生拓展知識

使學生加深對做功快慢的理解及加強學生對功率知識的應用能力

練習功和功率公式的應用,使學生加深認識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功率──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四、小結

請同學們總結一下,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穫?

學生先自己總結歸納,教師引導個別代表回答並作適當的講解。

給學生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同時教師也能借此機會發現學生學習的問題,並獲得教學效果的即時反饋。

《功率》教學設計 篇5

教學設計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功率是描述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功率的物理意義,掌握功率的計算公式、單位。

(二)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實例、作圖等多種方式來描述功率,能用公式計算功率。

2.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和生產中的實際,在討論中使學生能理解功率的概念。

3.會設計實驗,估測功率。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功率的概念和物理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功、功率、機械效率的區別與聯繫。設計實驗估計各種情況下的功率。

教學方法:討論法

學情分析

雖然我們就生活在大氣中,但由於空氣看不見,摸不着,所以很可能會忽視大氣壓強的存在,因此通過演示實驗和自主性學習體驗到大氣壓強的存在是這節課的'重點,也是引導學生體會到大氣壓存在的關鍵。然後再通過一些生活實例和信息贈予加以鞏固和延伸。關於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和方向,可通過與液體壓強的方向類比和探究活動兩種方式得出結論,從而鞏固加深對已學的固體、特別是液體壓強知識的理解,儘管三者之間各有自己的特點。另外,通過極具說服力的實驗和問題和情景的巧妙設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加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問題1:小明的教室在五樓,通常上樓需要1.5min,一次他跑步上樓只用了40s,請問:

⑴小明在兩種情況下,做的功是否相同?

⑵你認爲這兩種上樓方法從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麼不同?

問題2:有一堆沙子約1t,要送到七樓上去,一種方法是把它們裝在桶裏,一桶一桶的擡上去;另一種方法使用小型塔吊一次吊到七樓。你認爲兩種情況下,對沙子做功是否相同?說出你的理由。

用這兩種方法運送沙子,所用的時間是否相同?哪一個快?

得出:爲了描述做功的快慢,需要引進一個新的物理量___功率

二、關於功率的概念

1.用速度可以表示物體運動快慢來類比,講述功率的定義:

單位時間內做的功叫做功率。用字母P來表示。

2.功率的計算公式:

3.功率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叫瓦特,簡稱瓦,用符號W表示。 1W=1J/s

(瓦特:英國工程師、發明家)

4.在工程技術中,功率常用的單位還有:千瓦(kW)、兆瓦(MW)

換算關係:1kW=103W 1MW=106W

三、介紹一些常見物體的功率:記住人平時騎自行車的功率約爲60~80W.

四、設計、實施估測人的功率的實驗

1.回顧功率的計算公式

2.在現代生活中,在制定健身訓練計劃時,常常要測出在正常情況下人的功率。指出在學校裏,可以利用臺階進行測量。

3.請同學根據學過的知識回答:

⑴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可以測出人的功率?

⑵所需要的測量工具是什麼?

⑶計算功率的表達式是怎樣的?

⑷設計出記錄表格實驗次數重力G/N臺階數n一級臺階高度h/m時間t/s功率P/W

4.與同學合作,測量在不同情況下人的功率。

5.想一想:

⑴還有哪些簡便的方法可以測出人的功率?(如跳繩、跑步等)

⑵健身教練爲什麼能通過音樂節奏的變化來控制學員的運動量?

五、板書設計:

1.用速度可以表示物體運動快慢來類比,講述功率的定義:單位時間內做的功叫做功率。用字母P來表示。

2.功率的計算公式:

3.功率的單位:瓦特W 1W=1J/s,常用的單位還有:千瓦(kW)、兆瓦(MW),換算關係:1kW=103W 1MW=106W

《功率》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的

1、掌握用伏安法測定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和小燈泡不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

2、加深對額定功率、實際功率的理解。

3、進一步提高學生使用電流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的能力。

(二)實驗器材

磁性黑板,電路元件卡片一套。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每組配備乾電池二節(或低壓學生電源),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各一隻,“1.5伏”的小燈泡及燈座各一隻,導線若干。

(三)教學過程

1、師生共同討論實驗預習題1~7題(在教師啓發下,教師問,學生答),邊討論邊板書:實驗目的、原理、器材、實驗電路圖、數據表格。

當討論到實驗器材時學生回答一個器材,教師在磁性黑板上貼上相應的器材卡片。學生回答完,磁性黑板上貼有如圖1所示的器材卡片。然後讓學生觀察自己實驗桌上的器材,再回答下列問題:(下列問題在課前就寫在黑板上相應的“器材”位置處)

小燈泡的額定電壓是_____伏;

滑動變阻器:最大電阻值是______歐;

最大允許電流是_______安;

電壓表量程選_______伏;

電流表量程選_______安;

電源________用。

開關一個,導線若干。

當討論到5、6兩題,先後請三位同學上黑板,第一位同學畫出自己設計的實驗電路圖,第二位同學按照第一位同學的電路圖把磁性黑板上的圖9梍4連接起來,第三位同學把自己設計的數據表格寫到黑板上。

2、教師講述實驗注意事項(把下面(1)、(2)兩點課前寫在黑板上)

(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_____,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置於______位置。(可對照圖9一4講述)

(2)使U=1.2U額時,要小心移動滑動變阻器,以免因實際電壓超過額定電壓過大,燒壞燈泡。

3、學生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實驗步驟:

(1)按照電路圖連接實物,並認真檢查各部分接線是否正確,是否符合要求,若沒有把握,可請老師檢查。

(2)使小燈泡兩端電壓等於額定電壓,觀察小燈泡的發光情況,在數據表格中記下U、I,算出P額。

(3)使小燈泡兩端電壓約爲額定電壓的1.2倍,記錄和計算。

(4)使小燈泡兩端的電壓低於額定電壓,記錄和計算。

4、實驗數據分析和小結

(l)實驗完畢,請幾組同學彙報實驗結果,選一實驗做得好的同學將數據填入黑板上的表中。

(2)討論

①從實驗看出,小燈泡在什麼情況下正常發光?在什麼情況下小燈泡比正常情況更亮?這樣做好不好?在什麼情況下小燈泡比正常情況下暗?

②使用用電器時,爲什麼應該讓它在額定電壓下工作?

③若爲了測定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實驗中發現電壓表的示數是2伏,那麼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向哪個方向移動?若電壓表的示數是1.2伏,又如何?(對照圖9梍4分析。)

④兩隻額定電壓都是1.5伏的相同的小燈泡,如何連接才能正常發光?(串聯,電源電壓是3伏;並聯,電源電壓是1.5伏。)

(3)教師小結P實與P額的三種關係和用電器只有在額定電壓下使用才能正常工作。

(四)說明

l、使用磁性黑板,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對於學習一般或較差,能力不夠的同學,還可幫助他們順利連接線路,做好實驗。如無磁性黑板可用絨布板(或其他)代替。

2、器材卡片的製作是這樣:找一張較硬的白紙(如掛曆紙),裁成一個長約13釐米、寬12釐米的長方形,在白紙上畫出圖形,如要製作燈泡卡片,就在白紙上畫出如圖9梍5所示的燈泡圖形,用水彩筆塗上色彩,然後在紙上訂上訂書針或別上三四個圓形針,這樣燈泡卡片就做好了,就可以往磁性黑板上貼。如用薄鐵皮做也是一樣。

3、實驗前,要向學生強調注意事項(2),在U=1.2U額的時間不要過長,儘量少損壞小燈泡。電源最好用乾電池,也是爲了少損壞燈泡。

4、對於基礎好的學生,完成實驗較快,可再發給他們一個“2.5V”的小燈泡,共用電池。把“1.5V”“2.5V”兩個小燈泡串聯起來,觀察誰亮?爲什麼?若並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