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九年級語文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九年級語文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5W 次

一、教材分析:

九年級語文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第六單元古文單元,以先秦歷史散文爲主,閱讀這類文章,可以瞭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們的智慧與膽識。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聯繫學過的文言文,對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進行梳理和區分,養成自覺閱讀、及時歸納整理的習慣,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同時,在反覆朗讀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瞭解敘事爲主的文言文的朗讀技巧。並且體會歷史散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人物形象鮮明的特點,充分感受這類作品的藝術魅力。

《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國策·齊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文章構思巧妙,剪裁得當,語言精煉,讀來生動有趣又耐人深思。而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深入淺出,委婉勸諫的方式又是極其巧妙,能帶給我們深刻的啓示。

二、學情分析:

. 初三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這篇文章語言淺易,部分重點文言字詞曾學過,課文註釋也較詳細,學生對文章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難。設計導學案更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教學中更注重對學習文言文詞的方法予以點撥。

文言文的學習要以誦讀爲基礎,課堂設計三遍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人物的語氣及感情,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初中大多數學生還沒有認識到語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爲了加深對這一點的認識,設計了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巧說”的作用與技巧。

三、設計理念與思路

本課教學充分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爲本,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創

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指導學生課前自主預習課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上學生積極談論、交流、展示,做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全面成長。

四、鑑於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爲: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言詞彙,培養學生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2、通過誦讀,理清文意,體會文章語言樸實又生動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提高自學能力。

2、朗讀, 互動探究,體會文章構思巧妙、詳略得當、語言精練的寫作特色。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分析鄒忌勸諫的語言技巧,啓發學生體會委婉勸說的好處,學習這種語言技巧。

2、認識納諫除蔽的重要意義,懂得人要從善如流的道理。

五、完成以上教學目標,計劃使用兩課時

1、第一課時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文言詞彙,培養學生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2)、分析鄒忌勸諫的語言技巧,啓發學生體會委婉勸說的好處,學習這種語言技巧。

(3)、朗讀中通過重讀、停頓及語調變化突出敘事重點。

2、第二課時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納諫除蔽的重要意義。

(2)、體會文章結構精巧、剪裁巧妙、詳略得當的特點。

(3)、深入探究作品內涵,養成閱讀中聯繫實際,深入思考的好習慣。

下面我着重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六、爲了很好地落實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將採用以下教學方式:

1、誦讀法:文言文的教學,誦讀極爲重要。本節課將通過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分析人物,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2、自主學習法、質疑法:引導學生自讀,進行探究式學習。要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所以,本課教學的基本方式就是以學生自讀爲主,以教師點撥爲輔。

3、比較閱讀法:點撥,主要是抓住勸諫和諷喻手法來啓發學生,通過比較閱讀,使他們認識到“巧說”的作用,學習到“巧說”的技巧。

七、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老師:準備導學案,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初讀課文,藉助工具書注音,解釋字詞,疏通文意。

(設計意圖:設計導學案是爲了使學生有更紮實的語言積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習慣。)

2、課堂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這是一個動盪劇變的時代,謀臣策士是這個時代的寵兒,他們憑藉着自己的智謀與才識登堂入室,出謀劃策、巧思妙喻、奔走遊說,影響着各國的盛衰及歷史的走向。

感謝那些史學家們,爲我們記述了那些精彩的歷史故事,展現出那些智者的精神風貌,也給予了我們豐富的人生智慧。今天就通過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來領略一下一位忠臣智士的智慧。

(設計意圖:學生曾經學習過《唐雎不如使命》,因而對戰國及《戰國策》已有了解,老師的激情導入意在喚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回憶,使他們對學習內容產生親切感,激發了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同時也明確了學習的重點。)

(二)品讀分析第一部分:

一讀——學生朗讀課文,正確流暢。

1、學生活動:把握字音、停頓、整體感知內容大意。

結合導學案,掃清字詞障礙

2、老師活動:引導學生及時總結文言詞句積累及答題方法。

(設計意圖:文言文學習要“文言並重”,所以,這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學生課前完成了導學案,可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而課堂上的文言詞語教學中我針對初三學生的需要,更側重於對答題技巧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

二讀——理解文意。

學生活動:老師、男、女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分析人物說話時的不同語氣及感情。

1、文章第一自然段寫鄒忌與徐公 ,妻、妾、客都肯定了鄒忌比徐公美,但他們說話的語氣明顯不同,試着分析他們的語氣及從中表現出的不同的感情。

2、老師活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要求學生畫出“三問”及“三答”,讀一讀,將看似相仿的句子讀出不同,突出敘事的重點來。

三問:“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吾與徐公孰美”

學生朗讀體會,討論分析,老師點撥:人稱變化體現出他問妻應該讀得親切自然,問妾則是簡潔中透出了威嚴,問客語氣平緩,顯得生疏謹慎。

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十分肯定,讚美——私(偏愛)“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是“偏愛”之情,所以,重在強調“你”,且不加思考,非常肯定。

妾:肯定,順從——畏(畏怯)“徐公何能及君也”妾處於畏懼心理,不需要思考,急於表明態度,所以重讀突出觀點的“何能”。

客:平淡,敷衍——求(逢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很平淡,沒有特別重的音,均速。

老師總結:從文字上看,語言很相近,但讀出來就有了不同的情感,突出了敘事的'重點,讀出的“私”“畏”“求”的不同情感,下文鄒忌的悟就很自然了,可謂水到渠成。

(設計意圖:這部分要突出誦讀。文言文的教學,誦讀極爲重要。妻、妾、客的回答,雖然都是讚揚,但語氣明顯不同,體現出他們不同的情感,也彰顯出作品語言的魅力。因此,要通過誦讀,揣摩字句,比較、分析,通曉文意,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

三讀——品讀課文,體會語言特色,品味本文語言描寫的技巧之高。

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學生體會語言特色。

老師總結:這樣的語言極簡潔、樸實,卻能切中要害,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人物特點,可謂“簡而不陋”。

(設計意圖:這一次的讀,是對上面分析、指導效果的一個反饋,也使學生在“看出門道”之後有一個加深理解與體會的過程。)

(三)閱讀第二部分

1、老師活動:用問題導學,這只是鄒忌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它何以載入史冊?

學生活動:自主探究,具體分析鄒忌的勸諫技巧。

類比,以切身經歷設喻,由己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深入淺出,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學生朗讀,體會與敘事的文字讀法的不同,“敘”看似平和卻要讀出起伏,“議”則重在讀出排比句的氣勢來。

2、補充歷史上諫臣的故事,體會委婉勸說的好處。

保護自己,並能使對方愉快地接受意見,達到勸諫的目的。

3、老師活動:補充資料,引導學生分析委婉勸說的技巧。

學生活動:比較閱讀,分析總結委婉勸說的技巧。

(設計意圖: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爲主。教師及時創設問題情境,補充比較閱讀的資料,把預設性問題和生成性問題相結合,引導學生不僅要認識到“委婉規勸”的好處,更要學習“委婉勸說”的技巧。)

(四)課堂回顧: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學生從文言詞彙、課文內容、勸說方法等方面進行回顧。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學習中主動思考、及時總結的好習慣。)

(五)佈置作業:

1、背誦第一二段,預習第三段。

2、查找資料,補充一個古人成功勸諫的小故事,並將它擬成一道文言文閱讀題。

(設計意圖:因爲是初三學生,所以設計中不僅考慮要拓展學生的閱讀量,而且要培養學生研究試題,把握學習重點的意識。)

八、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鄒忌比美 : —— 三問、三答 —— 三思

悟理:直言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