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也是教材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 篇1

這是一篇比較淺顯的文言文,故事內容比較有趣,有畫面感,學生容易進入情境。在之前學生已接觸過文言文,對文言文的學習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因此,本課學起來比較輕鬆。課文內容主要是通過兩個小孩辯論太陽什麼時候離人遠,什麼時候離人近的問題,從多個角度告訴我們深刻的哲理。

課堂上,我先給文章斷句,再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練習朗讀,不是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嘛?之後讓學生結合文章註釋來理解文章大概意思。10分鐘左右的時間,學生基本上都已經瞭解了文章的意思。

關於本文留給我們的啓示,學生也基本上能回答上來。但關於“孔子不能決也”學生有點疑惑。不是說孔子學識淵博嘛?那爲什麼也不知道呢?其實,不管是什麼時候,太陽距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那又如何解釋文中兩個孩子的見解呢?那就看我們自己掌握的科學常識或是到網上查找。那孔子爲什麼不知道呢?那是由於時代造成的,那時科技落後。那孔子這樣是不是在兩個孩子的心目中地位受影響呢?學生有的說會,有的說不會?此時,我讓學生想象如果認爲會因此而受影響,那是不是孔子可以隨便亂說呢?爲什麼呢?這樣一來孩子就能深刻的體會到孔子“實事求是”的品質。進而引出“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的名言。

此處不就很好的教育孩子們要做一個“實事求是”的人嗎?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 篇2

由於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方面差別較大,所以激發他們對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課堂教學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現在看來這個目標完成較好,但是感覺還有提高的餘地。一開始上課我就從文章的標題切入,抓住課題中的“辯”字,從“辯”字入手,將學生直接帶入到文本所創設的情境之中。接着通過提問,讓學生說出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困難,這就是我摸清學情的第一步(難讀、難懂),於是我順學而導:面對這樣的困難咱們用什麼辦法解決?學生說出了多讀、參考註釋、藉助資料等方法。在讀課文中,注重整體理解,讓學生自讀自悟。

我採取了齊讀、自讀、分角色朗讀、吟誦等多種朗讀方式,讀得充分,讀得多樣,讀得入情,讀出了文言文的韻味。如果事先讓學生自由結合排出課本劇,則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找出文中四個軸心詞語,弄清兩小兒不同的觀點和他們各自的依據。文章讀通了讀懂了,就爲下面的辯讀和深入理解“爲學”與“爲人”的智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本堂課不足之處是:我一直認爲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但在實施教學時,這種方法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而且因爲文言文的節奏比較難以把握,老師應該進行範讀,我也沒做到。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 篇3

課堂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從各個方面進行精心準備。 在以往的教學當中,我總認爲文言文深奧難懂,學生自己幾乎不能自主學習,所以我對於文言文的教學大多采用串講的方式。一句一句,手把手的把字詞翻譯交給學生,希望通過這樣使學生課文中存在的疑惑,從來不敢有所怠慢。但我發現,無論怎樣盡力,學生的效果都很難提高。 爲了能有效提高學習效果,我從多方面去精心構思,最後決定屏棄串講的模式,貫徹新課標,採用新的教學方法,就是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自主學習,充當學習的主人。一節課下來,我感覺效果還算不錯,得到不少聽課老師的認同和讚賞,學生自我感覺也相當好。 短短的四十分鐘內,我覺得以下幾個環節是比較成功的:

1、 讓學生進行小組研究,自行解決課文中的字詞句的疑惑。改變單一的老師提問,老師點名叫學生回答的模式,學生自己設問,自己點名叫同學接題,學生對此很有興趣,感覺自己完全得到自主學習的權利,積極性很高。

2、 字詞把握的當堂小測,讓學生能及時發現自己問題,及時糾正,效果明顯。

3、把傳統的串聯翻譯改爲故事情節的複述,既可以讓學生自覺熟悉課文,又可充分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4、背誦採用減字法,逐步增加難度,激起學生當堂背誦的慾望,層次感很強,學生的興趣也很濃。

當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由於部分同學基礎較差,文言文基本就是盲區,根本無從讀懂,更不用說質疑討論了,所以這部分人在課堂上無所適從。另外由於學生比較緊張,有點拘謹,部分環節沒有完全放開,主動性積極性還有待繼續提高。

總的來說,我覺得這堂課還是比較成功的,設計比較合理,體現了新課標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學環節緊湊,層次感比較強,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討論質疑釋疑而真正得到了知識。通過這節課,我自己也得到了很多啓示,對新課標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希望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能進一步完善課堂,完善自我。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 篇4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也是教材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今天我把它作爲第一篇文言文來上。

小學六年級的文言文閱讀是爲初一正式實現文言文閱讀教學目標做好輔墊,激發興趣,打下基礎。因此第八組導讀中明確指出:“本組課文將引導你初步接觸一下文言文”,“第一次學習文言文,要對照註釋,一字一句地讀,爭取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課文讀通,讀懂。”

我的教學指導思想是:

1、注重朗讀。“讀”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活動,在教學中我將“讀”貫穿始終。本課朗讀分爲三個層次:

1.讀通:通過生試讀,師範讀、個人練讀等多種形式,將文言文讀通。特別是:能正確斷句。

2.讀懂。生對照註釋,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學習中能將每一句話讀懂,理解全文。

3.讀好。創設情境,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自由練讀。找同伴互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展示兩小兒爭辯時生動的場景。這三個層次的訓練充分體現了朗讀教學目標從低到高、從易到難的層次性。

2、注重學習方式的變革。我讓學生分成學習小組,這樣更利於合作學習。教學中提供合作學習交流的機會,自主探究的空間。例如讓學生試讀談感受畫難句個人對照註釋讀懂句子去嘗試探究;不懂之處小組討論合作探究。這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習慣,讓學生真正的成爲學習的主人,落實了學生主體地位,同時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同時我鼓勵學生課外查資料,上網來了解有關兩小兒不同觀點中所包含中的有關科學知識,教師有意識地進行留白,也是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間。

3、注重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配樂範讀,既讓學生體會如何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又在文言文如何停頓斷句這個難點上起到示範作用。我還注重轉變自己的角色,讓學生提出難句,以學定教。爲學生提供平等交流自主學習的平臺。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比賽。在合作學習中我在巡視中注意到個別差異,爲學生提供學習幫助。

4、注重學法指導。學習得法則事半功倍。如何學習文言文是小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個棘手的問題。《兩小兒辯日》則是他們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我以例句引路,引導學生逐字精讀,師適時點撥滲透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讓學生運用學法自主探究。讓學生從學會——會學,培養能力。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 篇5

這個星期五上午,我在中心小學借班上課,接受教研員朱老師的指導點評。自我感覺良好,雖然朱老師也給我提出了一些缺點,但不管怎樣,肯定的亦或不足的,我想寫下關於這堂課的教後反思。

首先,朱老師認爲我的課題導入巧妙。課前5分鐘我安排了關於“男生聰明還是女生聰明”的辯論﹙後來在評課中大家指出改爲“男生能幹還是女生能幹”比較好﹚,爲學文打下伏筆,並且也鼓勵學生要以本堂課爲見證,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我想,這裏應該對後來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有關係的,因爲課堂已充分向學生開放,他們躍躍欲試了。一個“辯”字,我大做文章,設計了“是什麼意思?看到這個字你想知道什麼?”的問題,等課題出現後又用“課題已經幫我們解答了哪幾個問題?還有什麼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爲學文設疑。

其次,課堂設計板塊合理。從解決語言文字到理解內容再到澄清科學道理,最後到質疑文本,思路很清晰。朱老師認爲是最大的優點。

第三,課堂中有好幾次照應。比如,課始存疑與課中突破;課前辯論暗伏與課後結論銜合。一句“不管白貓黑貓,會捉老鼠的都是好貓”,風趣地表揚和肯定了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

最後,朱老師指出了亮點,就是課文結束後的質疑環節。學生的提問很精彩,“兩小兒笑曰”這裏的“笑”是不是嘲笑?“這個故事是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等等。說明學生已經完全進入了文本,就像朱老師說的“這堂課學生投入,老師投入,是比較成功的一堂課”。

當然,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課前談話只關注形式,沒有細心去聽學生髮言的內容﹙事實上學生辯論中有好幾句跟聰明掛不上號﹚;在理解課文前先安排學生自己說一說對課文內容的最初印象;還有最後科學道理的呈現換語言文字的抽象爲實物演示的形象使學生更易明白等。

總之,我想這樣的經歷不多,但經驗很寶貴,在今後的實踐中仍要不斷地鍛鍊。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 篇6

《兩小兒辯日》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淺顯易懂,文意容易爲學生所認知,語言充滿探索與 思辨的童真,適合學生閱讀。

單純地從文言文語言教學的角度看:抓準“爲”這一多音多義字,“以”特殊的動詞用法,以及文末句中兩個通假字,字詞障礙可以基本掃清;另從“……乎?”這一特定標誌,學會認識文言文中的反問句形式;最後小結本文在語言上的特色:使用比喻句和反問句,因形象生動而語氣強烈,引入接下來的思辯環節。通過學生自主提問,以及自主回答的方式,可以很順利地完成字詞讀音和文意疏通這兩項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收效良好。

用邏輯引導對文意的深入和拓展,讓文字迴歸思維本身。從寓言本身的構造:小故事+大道理入手抽絲剝繭,需先對故事做一個簡短的歸納,理清文中兩個小孩爭辯的依據,以及得出的結論,用一目瞭然的結構圖和文中明顯的關鍵詞,引導學生說出兩個小孩爭辯的本質原因是角度不同,進而展開對兩個小孩以及孔子的評論,肯定小孩善於觀察和思考,肯定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至於到底何時近與遠,爲何當時解決不了等,留與學生課後合作解決即可,而我卻畫蛇添足了。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 篇7

課本選編兩篇短波汪近的文言文,其意圖是讓學生逐步瞭解文言文這一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瑰寶,積累一定的文言文的基礎知識,增強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運用文言文的基本技能,爲初中更多更好地學習文言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兩小兒辯日》就是其中的一篇,在教學中,我針對文言文的特點,聯繫學生的實際,激活起點,孕伏方法、整合目標,使學生輕鬆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圓滿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

一、激活起點。應該說,大部分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他們對此既新奇,又有點畏懼,猛一看,初學的都是新知,其實,文言文也是來源於生活,學生原有的語言知識和語言經驗中就有許多關於文言文,只是大家全然不自覺而已:激活原有知識和經驗,使之成爲認知的起點,新知的生長點,對建構文言文初步認識具有重要的意義,也合乎由易到難,溫故知新,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我採用成語導入,古裝戲錄像展示,拉近了白話與文言的距離,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學生對文言的陌生感和畏懼感,在學生朗讀課文之前,用現代白話講述課文的故事內容,大大降低了學生疏通文章,理解內容的難度,在讀熟課文,對照註釋,理解文章時,採用小班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根據各自的生活實際理解,討論,校正,因大家的知識儲備,生活經歷相關不大,都能各抒己見,觀點也易於接受,最終形成正確的見解。課後,佈置學生讀讀說說文言文《守株待兔》、《拔苗助長》等文言文,由於故事內容爲大家所熟知,新舊互見,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二、孕伏方法。任何事情有方法可循,問題就可迎刃而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和“學貴得法”就是強調了這一點。誦讀,有助於形成文言文的語感和積累文言詞彙,是學習文言文基本方法,教學中,我注重誦讀訓練,深得其法。上課伊始,教者聲情並茂朗讀,一下子把學生吸引住,並告訴學生,等他們澱粉地這篇文言文,也一定讀得像老師一樣好,甚至超過老師,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接着安排學生自由朗讀,到讀熟爲止,小組合作學習,理解文意,並討論該怎樣讀每一句話,請學生上臺領讀,大家證券共同提高,再分角色讀,在此基礎上,進行表演,最後一齊背誦,這樣層層深入,使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不知不覺地把文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同時,也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同時,加強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的共同點,即溝通古今聯繫,利用學生熟知的詞彙句式去學習文言文,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另一基本方法,如理解“問其故”時,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如果你遇到了這種情況,會怎樣說,怎樣寫,讓學生明白兩者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說法不同而已,在學習文言文的起步就孕伏科學的學習方法,對學生升入中學乃至終生學習都將受益匪淺。

三、整合目標。教學效果取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的科學,過程的優化以及最終目標的達成度,讓學生初步地感性地認識文言文的語言特點,讓學生積累一些文言詞等,是知識與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懂得“學無止境”,“角度不同,結果不一樣”,這是情感,價值觀目標。“從學生原有的語言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誦讀,古今的方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討論”屬於過程方法目標。三個維度目標,彼此交融,互相整合,體現了課程改革的精神,在教學中,將這些目標進行整合,有力地保障了整體目標的實現,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 篇8

很高興能坐在這兒與大家一起交流這次教學實踐的一些回顧與反思。我上的是一堂文言文課《兩小兒辯日》,課文內容主要是通過兩個小孩辯論太陽什麼時候離人遠,什麼時候離人近的問題,從多個角度告訴我們深刻的哲理。經過教研組集體備課和多位老師的指導,我個人感覺受益非淺。

當初設計這堂課主要是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的:

1、根據二期課改精神,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參予意識,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注意根據學科特點、學生的學能水平設計教學。

3、有效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4、達成即時效果。

經過試講,覺得有一些地方處理得不是最理想,所以又做了一些修訂。

一、在教材的處理上

最初我把課文內涵的透析作爲教學的重點、難點,花了大量的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試講後發現,對於七年級的孩子,要深刻細緻地體會《列子》中作品的內涵並把自己的分析說出來,是很難的,因此內涵是本文的難點,而作爲文言文,讀、譯纔是重點,因爲對於處於形象感知階段的七年級學生,讀、譯處理好了,課文的內涵就會水到渠成地呈現出來。

二、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

最初爲活躍課堂氣氛,我在教學中設計了這樣一個部分:以演小品、講故事等形式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包括課文的誦讀,課文的翻譯等,省去了課堂中的讀譯。試講後,發現這種方式有點偏離了學科特點,使得語文課更像是表演課,而且有點超出了七年級學生的學能水平,導致課後做練習時有些題做不出或做不準。經過成雅明老師、田雲靜老師的指正,我和張佳佳老師商量,把這一環節刪掉,確定了讀在文言文教學中的基礎地位和重要性,並且有的放矢,讓學生帶着問題、帶着目標一遍遍的誦讀,把讀落到了實處。

三、在多媒體的使用上

最初我設計用 powerpoint輔助教學,因爲它能夠代替板書,還能夠以它鮮明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試講後發現: powerpoint有時會使老師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當我叫一位學生來回答問題時,學生的回答有可能與我在課件裏預設的答案的順序不一樣,這樣我就不能及時地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反饋。於是我與孫保平老師進行了多次的、長時間的探討,我們發現 word雖然不象 powerpoint那麼形象、直觀,但它卻很方便、很靈活。比如,我要讓學生翻譯一個句子中的重點字詞,傳統的黑板教學就是在字詞下面加點,而 word可以把這些字詞進行描紅,更加醒目;黑板上寫字,有時坐在後排的學生可能看不清,而 word的全屏顯示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word還允許操作者隨機地挪動字詞的位置,隨機地增加或刪減字詞,隨機地添加表格等,這樣就可以讓老師跟着學生走,學生說什麼老師反饋什麼,充分尊重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避免了使教師成爲教學中的陰謀者,使教學步驟成爲接踵而至的陷阱。並且word現場操作起來要比powerpoint快得多。這才能稱之爲多媒體的有效利用。

四、在即時效果的達成上

最初我以爲經過多次的閱讀和詳細的分析之後,學生就可以馬上把課文背下來。但試講後發現,沒有一定的背誦指導和背誦時間是不可能達到當堂背誦的目的的。於是在胥龍娣老師和杜垂雲老師的指導下,我安排了一個指導背誦的環節,就是以一個表格呈現兩小兒辯的結論、依據、判斷角度,之後就以這個表格作爲背誦課文的題綱,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當堂背誦的可能性和準確性,通過多種形式的背誦檢查,發現大概有百分之八十或者更多的學生已經能夠初步背誦課文,一部分能力較強學生能夠準確流利地背誦課文。

這次教學實踐給我的觸動非常大,以往都說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是改出來的`。現在我發現其實好課也不是想出來的,而是講出來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地鑽研教材,把一些好的方法和經驗保留和繼續下去,教學中還有待改進的地方,如精確把握課堂教學時間、對學生的回答給予準確的、恰當的評價等,我會不斷地進行改進和提高。

最後,請允許我向一直關心和幫助我的領導和老師由衷地說一句:謝謝,謝謝你們!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 篇9

《兩小兒辯日》是六年級下冊的一篇文言文,以往學生也接觸過文言文,比如《楊氏之子》,有一定的學習文言文的基礎。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不再一字一句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而是相信學生的能力,儘量讓他們自主學習,取得不錯的效果。

一、注重課文的朗讀。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文言文更是如此。只有在讀正確、讀熟練的基礎上,才能正確理解課文。教學時,我先範讀課文。比較長的句子,讓學生標出該停頓的地方,文言文斷句必須正確,才能理解正確。學生讀熟之後,我挑選兩個學生比賽朗讀課文,其餘學生聽聽他們朗讀的優點與不足,進而達到讀正確、讀熟練的目的。

二、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翻閱字典,自己理解課文內容。重點指導兩個小孩闡述自己的觀點並說明理由的句子。在理解“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爲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時,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比如:看遠處的樹木顯得小,看近處的樹木顯得高大,從而真正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爲什麼小孩根據看到的現象得出遠者小而近者大的結論,接着總結出小孩善於觀察和說話有理有據的特點。

三、分角色講故事,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講故事。先分小組講,然後挑選表演好、積極性高的一組上臺表演課文。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演繹《兩小兒辯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課堂上學習形式的多樣化,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果特別好。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比如課前預習時沒有讓學生認真查閱資料,從科學的角度理解“辯日”的結果,只是在課堂最後出示了文字資料,這樣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也不利於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還有對於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應該結合學生平時的表現對其進行誠實、守信教育,這些不足之處都有待在下次的教學中改善。

作爲教師,只有不斷總結自己課堂教學的經驗與不足,我們才能得到更多的啓示,使自己以後的教學愈加完美。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 篇10

教學《兩小兒辯日》這篇文言文,爲了能有效提高學習效果,我從多方面去精心構思,最後決定摒棄串講的模式,貫徹課改精神,採用新的教學方法,就是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自主學習,充當學習的主人。一節課下來,我感覺效果還算不錯,學生自我感覺也相當好。

短短的四十分鐘內,我覺得以下幾個環節是比較成功的:

1、在導入新課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多種方案,最後決定由“辯”字入手。在板書課題時,我故意把“辯”寫成了“辨”,這是學生經常弄混的兩個字。不出所料,同學們的興趣一下子上來了,紛紛指出老師寫了錯別字。通過區別,得出“辯”的意思是“爭辯、辯論”;在表揚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同時,從而引出本文的中心:兩小兒究竟在爭論關於太陽的什麼問題呢?在此基礎上,學生有了研究的興趣,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2、課前,學生如果對課文進行了充分的預習,那麼在課堂上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精心設計了這課的預習導航:

(1)、收集孔子的有關資料。

(2)、認真讀課文,學習文中的生字新詞,根據註釋理解意思。

(3)、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說說文中每句話的意思。

(4)、再讀課文,用“——”畫出含有“日”字的句子,並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5)、讀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麼?讓學生有的放矢的進行預習。事實證明,這種預習是有效的。課堂上學生是各抒己見,很多見解都非常到位。對於兩小兒提出的觀點及理由,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辯鬥,再利用收集的課外資料,用當今科學的觀點做出解釋,使學生了解了不同時間太陽的涼熱與日地距離的遠近沒有關係。

3、在課堂上,我不是根據課文內容按部就班的學習課文,而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先弄清本文的重點“辯日”之謎,再引出“孔子不能決也”,從而得出“辯日”啓示。這種教學流程讓學生自此自終對課文興趣盎然。

不足之處:

1、我一直認爲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但在實施教學時,這種方法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而且因爲文言文的節奏比較難以把握,老師應該進行範讀,我也沒做到。

2、學生根據註釋理解文意,在進行全班交流時,由於看到時間緊迫,所以使得交流有點倉促,流於形式,沒有達到交流的目的。

3、本文的人文內涵大概有兩種理解:肯定兩小兒敢於嘲笑孔子,挑戰權威;或讚揚孔子“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課堂上學生的感悟都比較深刻,好些優秀生還能聯繫實際進行闡述,但中下層學生則理解不到位。課堂應是每個學生的課堂,教師應對學生的闡述及時進行評價與引導。

再教設計: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以後實施教學時,老師應該進行範讀,指導學生朗讀文言文的方法,一要把朗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三要讀出不同句式的語氣。此不爲遠者小而近者大呼?要讀出反問的語氣。給足學生時間朗讀,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加強學生感悟,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