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實用】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實用】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這是第四單元的開篇文章,乍看是簡單易學的詩歌。但因爲這單元以科學知識爲主,使得詩歌語言表達的內容晦澀難懂。怎樣引導學生較快的理清思路,理解內容。這是我努力思考和探索的切入點。

所以本門課目的教學設計我預想的是1課時足以。先讓學生藉助課後讀一讀,寫一寫,標記感知少數幾個新詞的讀音與解釋。然後錄音範讀全詩。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讀通讀順,接着齊讀。首要熟習步驟完成後,着重引導學生髮現②與⑦兩小節的一問一答,前後對應,從而詳細分析理解中間③~⑥部分化石所說的話,即化石帶給我們遐思的內容,說是詳解,其實也不用多講,關鍵語句的含義,重點字詞的比喻妙用,自然化石帶給我們的科學幻想就展露無貽。最後,我再補充性的回頭帶一下第一節,介紹四類最早的動植物祖先以及作者疑問開頭的作用。

自以爲這樣的構思合理滿意,實際上課過程也如我預料一般順利進行。但是,我的這種出發點錯誤了。對學生的認知過程是不能預料也無法意料的。事實上,我讓學生剛翻到新課在自讀自劃自寫的環節中,他們熟悉詩歌的進度很慢。往往超出我預設的`時間很久,問了一遍又一遍“好了嗎?”,學生的回答依舊是“還沒”,導致時間拖延。這門課實際上上了一節半。看來。我得加強這方面的積累,多迎合學生的心理(可能也是學生不預習的緣故)。不過,正因多了半個課時。反而有利於我發揮另外半個課時的課堂效率。讓學生及時鞏固,背誦並當堂完成作業本,效果挺好。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關於這堂課的設計,最讓我猶豫的是主題的提煉,總想不好一個更好地走向。其中關於“不因個人喜好而影響對人、對事的客觀公正的判斷”的確定是毋庸置疑的。其實本篇文章可以多角度挖掘。所以最後設計讓學生自己說收穫,來引導總結。可能因爲時間長空不夠到位,導致主體探究提升方面並不深入,學生只提到了一兩點,而且我也來不及拓展,造成了本堂課最大的遺憾。

非常有幸能接受陳爲羣老師的意見指點,使我對這堂課有了更全面、客觀地認識,結合陳老師和前輩們的意見,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1、語感教學有個過程,這個過程包含於文本解讀。具體包括,如何通過品味語言解讀文本,挖掘語言背後的內容,感受語言的魅力。在《貓》的教學過程中,抓住關於三隻貓的不同性情以及“我”和家人對他們不同的態度語言,作爲感知主題的兩條線緩緩推進,意在水到渠成感悟主題。

2、設計替“我”說出幾句話的環節(可以書面或口頭的'形式展開),本身也是一種語言的訓練,這是語感教學除了品味語言外的另一種形式。這些中間環節的設計,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創造都是來自本體,不要搞一些形式化的“作秀”,或是脫離文本的內容。任何課堂形式的創造都要體現有效教學的原則。

3、讀——要成爲語感教學的手段,不要爲讀而讀,或是隨行所爲,想到了就讓學生讀一下。朗讀的目的就是爲了讓學生更好地感知語言、理解語言。具體在課堂中,如當學生無法理解而造成“僵局”,可以通過“我們來讀讀這些句子”化解。或者當品味了一些精妙語句後,可以通過朗讀感知其中的妙處或情感。真正做到以讀促解,以解帶讀。

4、除了朗讀訓練外,字詞的敲打需要更注重精讀、細讀,停留的地方還需要多。例如,抓住3只貓“是怎麼來的”。前兩隻都是自己或家人主動要來的,而第三隻貓是在門口撿到的,從而得到花貓地位的卑賤。又比如“曬太陽”的細節也各有不同,花貓是“蜷伏”,感覺很悽悽,可能平時對它並不好。又比如“若有若無”引出後,可以追問,“還有那些此配合它”。總之,這些“點”應該再明確、最多點、再停留。又如,在引導“爲什麼冤枉,是因爲不喜歡”這個問題時,抓住“一定是……一定是……”,表現這種偏見已經是根深蒂固了。

5、主題探究方面,學生可以領會的部分,可以簡單的提到,甚至是不講,教師更要去考慮一些學生不能瞭解的。如本篇文章可思考:這三隻貓他到底喜不喜歡?有人認爲它其實對三隻貓都不是喜歡,純粹是興趣愛好,當作寵物看待,人並不尊重這些生命。主題可以引向同情弱小上來。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揣摩其寫作的意圖,這點主題的提升是合乎情理的。這也就給我們這樣一個啓示:解讀文本,要對文章的寫作背景、目的進行了解。

正如我的導師趙飛燕老師所說,語文課堂永無滿足,永遠在不斷修改完善中的前進,她的這種精神對我觸動很深。就好像在修補一條路,我們應該不時地看看我們曾做過的:不平的地方再磨一下或填補一下,或者在道旁栽一些花草樹木。如此下去,相信有一天當我們回過頭去看,這必定會是條花團錦簇的康莊大道!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一、試卷結構及命題特點。

試卷一共分爲三大部分,總分爲120分。第一部分爲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6分。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44分。第三部分爲寫作,半命題作文:一個的微笑,共50分。

綜合整套試卷,試題以新課標和中考考綱爲要求,以教材爲依據,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和實際能力運用,並進行恰當遷移。題目難度適中,對初一學生在前半學期語文素養的形成可作一個階段性檢測。

二、考情分析:一般。

三、試卷得失分分析。

在“選擇題”部分,下設13個小題,總分爲26分。第1-11小題主要對學生課堂所學的基礎知識進行檢查,包括對字詞及拼音的書寫、對具體語境中詞語的理解、以及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得分率爲67%,失分最多的是第11小題。第11小題是選擇題,易錯點在選出“表述不正確”的一項,及對選項“《論語》的作者是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的明顯錯誤做出判斷。學生大多由於看題不認真,或是上課不認真,沒聽講才做錯。

在“非選擇題”部分,第19小題是對古詩文的背誦及默寫進行檢查,總分爲6分,所選爲課內常見名句,滿分率卻爲1.5%。失分的原因主要是會背,但是容易寫錯字,不得分或者背不熟。

閱讀理解下設1篇課外閱讀,1篇課內閱讀,分別爲《面對秋陽》和《我的'母親》,總分24分。這1篇課外閱讀,主要立足於原文,在原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結合自身體驗,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感知,難度不高,得分率較高,爲80%;1篇課內閱讀,主要考察對中心語句的理解以及對字詞的理解和賞析,難度也不高,得分率較高,爲82%。

在“寫作”部分,總分爲50分。其爲半命題作文——一個___的微笑”,選該題的學生大多能把握寫作的中心。本次作文整體情況不甚滿意,能得到優分的學生比較少。從寫作實情分析,大部分學生寫作能力較差,不能認真審題。同時,一部分學生書寫不太工整,語言表達不流暢,結構思路不清晰。

四、存在問題分析。

1、基礎題失分的原因:

①學生上課不認真,沒有做好相關的預習和複習工作。

②學生對字、詞的掌握不紮實;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能力較差。

③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理解、運用和表達能力存在差異。

2、課外閱讀失分原因:

①學生缺乏對文章的整體把握。

②學生篩選信息、概括能力較差;

③有些學生雖然答題方向正確,但語言組織能力差,表達不簡潔,不明確。

3、作文存在問題:

①個別學生字數不足,書寫潦草,塗改較多;

②審題不到位,要麼立意不深,內容分散。

③有的學生開頭廢話一大堆,切題太慢。

④不能根據中心有效地選擇相對典型的材料。

⑤內容不夠具體,記流水賬的文章較多。

五、改進措施

1、注重基礎。重抓知識的落實,特別是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理解、運用和表達能力的培養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

2、要重視課內閱讀的教學,課外閱讀的拓展,閱讀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閱讀和個性化閱讀,拓寬課外閱讀,儘量擴大閱讀面,努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對規定閱讀的名著要作必要的指導,提出具體的要求。

3、紮實抓好寫作基本功訓練。結合單元教學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作文題目,儘量避免作文教學的隨意性,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學會觀察生活,表達生活,抒發真實情感。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能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準確、生動、得體的語言記敘所見所聞,表達所思所感,加強“記敘“能力的培養。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生活的反省與自我觀察,反思主體是教師本人,反思對象是教師本人活動歷程或現狀中的種種現象。經常以自己的教學爲反思的對象,去反省,去探索,才能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提高專業素養。

一、課堂教學的思索

一節課40分鐘,單位時間內能傳輸多少信息。我應從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特點出發,切實把握知識的深淺和學生實際接受程度,特別要注意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提問,獲得真實而準確的反饋信息。

近年來,語文試題的靈活性越來越強,我平時花了不少精力在綜合題上,認爲只有通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能力,相對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導致學生的基本知識失分嚴重。

二、備課的修正

如果把課堂教學比之爲演奏一首優美的樂曲,那麼備課就是譜曲了。反思一下,着重修正三點:

1、備教材。進一步花功夫吃透教材,科學處理教材。課本中的例題(習題)往往顯得層次不強,對照例題(習題)精心設計一些鋪墊或引申的題目,形成例題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各自的成功。做好每節課的理性審視工作,今天的課哪些地方成功了,哪些地方失敗了,哪些地方還需改進。不斷總結成敗得失。

2、備學生。我感覺備學生是備課的難點,難在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參差不齊的思維體。這啓示我要做到經常自覺地深入學生,從課內外

的每一個環節瞭解和研究學生,一個重要的工作要做好面批作業。盡最大可能親自來到每一位學生身邊,問:你是怎麼想的?讓學生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認識過程,邊探討,邊批改。改善師生感情,使學生做作業更具有糾正錯誤的主動性。

3、備練習。要從鞏固教學成果、檢測教學效果的前提出發,精心選擇作業。具體做好三點:①與本課密切對應的最能強化教學重點的練習;②要符合本課的`練習,需要以前學過的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在學生腦海裏的生疏程度如何,怎樣誘導;③針對學生出錯的原因,在課堂教學中捨得花時間讓學生反思解題過程中的易錯點,給學生提供一個對基礎知識重新理解的機會,從而深刻理解基礎知識。

三、數困生的轉化

語文困難生簡稱“數困生”。本班情況顯示,數困生佔30%。這些數困生的存在,給我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因而我在這個學期中非常重視數困生的轉化。青年語文家魏書生說得好,“學困生”不缺批評,不缺訓斥,缺的是鼓勵、表揚和感化。首先我給每位數困生找了一個同學當小老師,分層要求,給每個人訂了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一週一小結,達到目標給予加分,彌補前段時間的低分狀態。平時加強指導,注意心靈溝通,使數困生感到只要努力,都有成功的希望並得到收穫,感受到老師和同學都在關心、期望着,產生積極向上的動力。

我體會到,教學的過程不僅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指導自己認識自我的過程。我決心大膽探索,用智慧經營教學,用感情去灌溉學生,爲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而作出應有的努力。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在品讀“父親不參加我的畢業典禮”這一部分時,陳凌宵問:“老師,爸爸看了看自己的指甲,知道自己病重,所以他不去。”其他學生鬨堂大笑。我覺得這個問題可細究,就追問學生:“真的很奇怪,爸爸爲什麼轉過臉去,看自己的指甲?”學生陷入沉思中。

陸續有學生舉手。

“爲了轉移視線。”一個學生搶着說。

“轉移誰的視線?”我緊追不捨。

“英子。”

“是讓英子看他的手嗎?”

“不對,是不想讓英子發現他的表情。”

“爸爸臉上的.表情是怎樣的?”

“傷心、痛苦。”

“哦,我懂了。父親傷心痛苦地想哭。可爲了掩飾自己內心的悲痛,不讓孩子看到他眼中的淚花,他只能這樣做。”

我說:“作者看似無意的細節描寫,爲我們勾勒出一位高大慈愛的父親形象。他至死也要把堅強的一面留給他的孩子。”

學生很有感情地讀這一細節描寫。

思考:當學生髮現一個貌似無問題實質可細究的問題,而學生的思維又一時陷入困境時,可以採用追問和曲問法,給學生搭起理解的橋樑,精彩的生成會出現。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一堂好課,除了目標明確,教師更應關注師生之間的對話,教師應及時地接住拋出的“球”,在課堂中做一個好球手,時時注意找個適合的點與學生對話。比如,這堂課中,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將夸父歸爲一個“失敗的英雄”,面對失敗不氣餒。在“說說夸父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環節中,已有學生提到夸父是一個自高自大的人。教師也追問:你從什麼課文的哪個地方看出來的?學生說:他敢與太陽賽跑,是個自高自大的人。此時的教師沒能很好接住這個“球”,應再次追問:爲什麼你認爲敢與太陽賽跑是“自高自大”?而教師爲急於點其他學生回答,未能接住這個球,引導學生體會思考“失敗英雄”的形象,當回過神時,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這個“球”從身邊滑走。而正因爲這個球未能接住,所以導致下一環節的進行,受到一定的影響,甚至於本堂課的亮點沒能充分展示出。學生也只能勉強認同教師引導出的“失敗英雄”。 其二:對文本的質疑探討還欠缺。由於質疑這個環節中沒有以主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就好像讓學生在沒有繮繩的牽引下,駕馭一匹不知其性的良馬一般,要想出引出“失敗英雄”就略顯牽強。

其三:神話故事應該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而本堂卻沒有太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

這堂課畢竟只是一個“點”,教師只有及時反思課堂中的不足才能在今後的教學中有所進步。

語文,爲了生活還是考試?

第一天上課,我告訴學生,我在高中的時候怎樣調皮,怎樣戲弄老師和同學。高中的學習也許很辛苦,但是很快樂。

第一天的語文作業,我讓他們回去思考,學語文有什麼用。結果,有人說是應付考試,有人說是老師家長逼的,也有些學生說學語文能提高寫作水平……

我告訴他們:學語文是爲了生活。

七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比如:(1)從七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2)閱讀應該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3)七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語文,是最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

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修辭方法的運用,作文材料的選擇和詳略安排等。有了對教材較爲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纔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爲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 通過 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爲不斷比較、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爲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主要注重學生學到那些知識,學會了哪些學習方法。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反思中成長

自參加工作以來,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及時反思的時候了。多和搭檔探討教學方法,多比較教學思路、向同學科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努力踐行“三人行必有我師”,對自己的教學多比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課水平和課堂效率,希望能衝破“瓶頸”,開闢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纔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纔有可能被激活,纔可能敢於提出問題,

敢於質疑。這樣,就爲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爲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髮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後感,觀後感、週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爲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比如:在學習課文《月亮上的足跡》這一課中首先我用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嫦娥奔月”來導入了課文,然後學習生字詞,接着講課文。大多都是我在講學生在聽,學習效果非常差,學生反應遲鈍,一問三不知。課後我通過學習新課標並與同組教師討論,然後用心的方法在另一個班進行了教學,改變了我講學生聽的模式,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我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如:1.通過閱讀課文你發現了什麼?2.在相應的時間段中發生了什麼事情?3.宇航員登上月球都做了什麼事?學生們通過討論這幾個問題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然後教師加以引導,最後設計了拓展延伸: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積累的與“月”有關的詩句,比比誰記得多?通過這樣的教學我發現效果明顯的比第一節課要好得多,學生課堂發言積極,主動性增強,學習興趣高漲。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所謂的激發學生的期待心理,主要是指學生能夠通過“既知”來認識“未知”,也就是他們在原有水平和能力上的進一步探索望。以往我們教學,往往是讓學生從未知到有知,也就是我們不斷地引入新知識,讓學生學得這些新知識。由於我們在引進新知識的時候往往是以“演繹”的方式來呈現的,也就是先出現要領再通過訓練來說學生掌握新知。

因此,學生便產生不了期待心理。我們應該清楚地知道,學生在進入每一堂課堂的學習前,就已經有了相當的知識和能力,他們即使學習新知,也不是由“零”開始的。

因此,教學的過程首先應該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已知”,由“已知”引入到“未知”,從而促使他產生探索的`慾望。由於每個學生的“既知”是不盡相同的,有的還有較大的差距,因此,我們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特點,從大多學生的“已知”出發來設計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提問。只有讓學生對問題本身感興趣,纔可能產生期待心理。

從這一意義出發,無論是教師設計問題還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問題的情況就十分重要。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對於七年級xxxx年語文新教材的教學,早已經過了半個學期了,七年級新生也漸習慣了這部新的教材。對於自己來說,作爲新的教師,站在教師的立場上,也漸習慣了這部新的教材(其實是無選擇地以之教學,因而也就無所謂什麼新老教材教學過程中的矛盾問題了)。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對於這部新教材的教學實施過後所獲得的反思,卻也值得自己一再深究。

有鑑於這部教材是一部國家級課程教材,其編寫自然也是以我國初中學生的整體水平爲着眼點,無法考慮到各地區的學生認知水平的個性差距,倒也無可厚非。然而一旦施諸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國家的課程綱要所設定的教學目標與現實的學生素質所決定的教學目標完成度可就有些兩樣了,而且往往表現爲前者目標過高或後者完成度過低。

且就課本中本人已教過的莫懷戚的《散步》爲例。新教材的預習目標如下:

課文說的是一家人散步的瑣事,內容好像比較淺,但仔細品味,會感覺到正是這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親情,滋潤着家人的心靈,承托起一個溫暖的家。你的身邊一定不乏這樣的溫馨場景,回憶一下,感受其中的.溫情。

這所謂“溫情”也者,即強調學生關注本課文的人文性,感受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情味。這是本課文在人文性方面對學生的學習度提出的初級要求。

在當下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認知度來說,達到“品味溫情”這一程度,對學生來說其實是比較容易的。然而,新的教學綱要以及同步的新版配套練習卻都將要求上升到了另一個層次,即“品味出作者所代表的年輕一代人在贍養上一代以及撫養下一代的過程中所承擔的家庭責任”。這自然是對《散步》這篇文章的最好解讀,但竊以爲卻並非是對《散步》這篇課文的最好解讀。何也?究其原因,正在這兩個層次的要求的創設者所考慮到的對象即學生的水平不同,甚至可以認爲,後者過於拔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後者的創設其實是來源於《散步》的末尾作者畫龍點睛的一筆: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於是乎,學生也不得不隨着老師去深究其中的“深層意蘊”,而其本身卻只能達到“品味溫情”的地步。於是乎,教師的教學工作也就陷入了尷尬境地。

這尷尬便來自教學目標在理念與實踐中的反差。教學目標的設立當然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但同時卻又不得不深以教學大綱爲基礎,使得教學工作處於兩難的境地。更何況當現實中學生的認知水平意外地偏低時,這其間的反差就更加的明顯,因而也就更加需要教師在教學上游刃有餘。這對於一個職初教師來說,如何儘量解決這反差帶來的諸多問題甚是重要。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一、根據文本特點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習一些文言文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開卷有益,瞭解一代名將的膽識

(二)、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1、學習本文,體會學習對健全人格的作用

2、教育學生胸懷大志,自覺鍛鍊自己的意志,時刻準備報效祖國,回報社會。

二、重難點的把握:理解課文內容及主旨是本文教學的重點,而引導學生深刻認識課文所蘊含的人文思想則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三、根據本文的重難點,以下是本文的教學過程與方法

1、本課語言淺顯易懂我先安排學生通過預習,疏通文意,把握內容。這樣聽起課來效果更好。

2、本篇短文,對培養學生的品質意志、健全學生的人格很有教益,教學中應儘量引導學生深刻認識課文所蘊含的人文思想,提倡學生各抒己見,有道理即可,不必強求一致。

3、學習中讓他們通過同桌討論的方式加深對課文內容及主旨的理解。

課堂活動:

一、導入:一堂新課,好的.導入能像磁鐵把學生緊緊吸住,能激起學習本文的興趣。所以我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導入:“同學們,老師平常常幫你們解決一些難題,但是,現在換成老師遇到一個難題,你們願不願意幫老師想個辦法解決呢?”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願意”。我順機說出自己遇到的難題“我有個學生,他不肯努力學習,我勸他好好學習,他卻說身邊的事很多,在說他不打算上高中考大學,現在學不學無所謂,同學們,幫老師想想看,該怎麼跟他講道理。”

生:“跟他說說學習的好處”、“跟他說說就算不讀大學,現在所學的知識以後工作上也能用上”。。。。。。同學們個個激情很高。我肯定了同學的回答之後,我抓住這個契機拋出這樣的一句話“東漢時吳國的國君孫權也遇到過這種情況,那他是怎麼做的呢,讓我們翻開《孫權勸學》尋找答案。

二、學生活動: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幾遍,並藉助註解翻譯課文,疏通文意,同時能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本文所講的故事。

2、請同學們翻譯句子(一人一句、先讀後議),師適當補充個別重點虛、實的用法註釋。

當同學們疏通了文意之後,我引導他們進一步的深入學習本文。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呂蒙是怎樣的人?孫權爲何勸他學習?孫權如何現身說法,勸呂蒙學習的?。。。。。。。這些問題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更瞭解了,最後這個問題應該可以說是總結同學們學習本文的收穫“通過這個故事,你們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同學們七嘴八舌的,各抒己見。

3、當堂掌握本文出現的成語,解釋並造句。

以下是在評課時,老師們給我提出的寶貴意見,這些高貴的意見讓我受益匪淺。

1、文中出現的人物(呂蒙、孫權、魯肅)分析可以進行拓展,多些介紹。

2、適當進行故事引導,多讀。

3、舉例一些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的詞語。

4、虛實詞結合句子讓學生判斷並解釋,提高學生的能力。

5、可以抓住“勸“字,引導同學學以致用,勸好友學習。

個人反思:上課的時候課外知識不夠,這可能是由於自己平時的閱讀量還不夠,知識不夠全面。授課的時候不能面面俱到。重點還把握不好。今後我會多學習多聽課,力求有更大的進步。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爲切實搞好“新視野下初中語文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有效性”課題研究。我作爲主研人員,本學期,我執教的課文是七年級下冊的一篇《狼》。在經過“上課-評課-修改-再上課-再評課”之後,做一下較爲深刻的反思。

首先,在確定課堂設計之前,我對文本進行了深入的解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教材分析;

2、學情分析;

3、目標定位;

4、教法與學法設想。

《狼》選自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在研究第六單元課文的共同點時,我注意到,在本單元提示當中這樣寫道:“動物是人類的生存夥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豐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這個日益擁擠的地球村裏,動物和人應該享有同樣的生存空間。”“閱讀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對人和動物關係的深入思考。”因此,我認爲本單元是以“動物”爲主角,賦予它們以特定的寓意,對現實生活進行巧妙的諷喻和折射,學生從中可以得到深刻的啓示和教育。《狼》是一篇文言文,選自《聊齋志異》中《狼三則》中的第二則,寫的是兩隻狼與一個屠戶之間的一場較量。狡詐的狼想吃掉屠戶,卻最終雙雙斃命於屠戶的刀下。故事說明只要我們敢於鬥爭,並善於鬥爭,無論多麼狡詐的狼也不是人的對手,終歸會爲人的勇敢智慧所戰勝的道理。同時,也應該教育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從而明確保護動物的意義。

七年級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有了一定的積累,本課是可讀性較強的故事,學生易於理解並掌握。基於上述原因,在教學中,我認爲應儘可能放手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於是設計了以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正確、流暢地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積累詞彙,理解文章大意。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積累文言詞語,理解重點詞語含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理清故事情節,體會狼與屠戶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學會多角度客觀地分析問題。對於本課,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

教學於法,朗讀爲本。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爲重要,因此我設計了朗讀指導,品評探究的主體環節。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對字詞的疏通,我採用了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利用註釋,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在自學展示環節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繼續授以學法指導,如指點解詞的方法等。

在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和主旨方面,我採用合作探究法,來突破重難點。我在此環節設計了六個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小組討論。這六個問題的設置層層相扣,一脈相承,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啓迪,進而解決教學重難點。

在教材分析和目標定位的基礎上,我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分三個環節:

(一)自主學習:誦讀課文,梳理字詞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成誦,能加深理解,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材料。初一的學生學習文言文,處於打基礎的階段,更要重視。本文篇幅短小,全文僅二百餘字,情節生動,脈絡清晰,易於熟讀成誦。

在誦讀預習基礎上,引導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預習題。如:作家作品簡介,解決文中生字的讀音,有些詞的特殊用法,重點句子的翻譯,初步翻譯課文。學生自主完成,然後小組展示交流。學生們表現非常好,他們能按要求迅速完成自主學習的預習題,並在不懂得地方作圈點、勾畫,然後在課堂上舉手示意。在小組展示的時候,有一個句子的翻譯引起了爭議。“後狼止而前狼又至。”有一個同學是這樣翻譯的:後面的一隻狼停下來了,前面一隻狼又追上來。這個同學回答完之後,立刻有一個同學站起來質疑,反駁。他說:我不贊成他的觀點。應該翻譯爲,後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停下來了,先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卻又追上來了。這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引起了同學們的思索,於是我將這個問題加以點撥,講解。同學們就將這個重點句子的翻譯掌握的更清楚了。

(二)合作探究:研讀賞析,妙點揣摩

我在此環節設計了六個問題,即:本文從表達方式上看,採用了怎樣的寫法?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情節故事?文中怎樣寫狼的狡猾的?屠戶的機智表現在哪裏?作者對這件事有什麼議論?面對課文,(從作者的角度來看)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組織同學們課堂討論。同學們展開了積極的討論,學生合作探究。這一環節能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以達到進一步把握主題的目的。學生討論的時候,我一邊巡視一邊指導。在我的指導下,學生討論的氣氛更濃了。

學生討論結束,然後是小組展示交流。同學們能積極舉手發言。並且有同學質疑,補充回答問題。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學生在翻譯重點句子時,我引導學生讀好這些句子的節奏、語氣。如:其一犬坐於前。有同學讀成:其∕一犬∕坐於前。我給他點撥,並加以糾正,應該讀成:其一∕犬坐∕於前。這樣,學生弄懂了意思,讀準了節奏,也弄清楚了爲什麼這樣讀。還有一個問題,屠戶的機智表現在哪些地方?學生回答後,我進行了歸納總結:屠戶的機智,主要是通過他的動作表現出來的。表現在他善於利用有利地形,善於抓住作戰時機,然後採取了勇敢果斷的行動。

(三)達標拓展:積累成語,感悟道理

在重點字詞解釋時,我要求學生作適當聯想,列舉出在現代漢語中含有同樣意思的字的成語。如,“兩狼之並驅如故”中“故”字的含義是“舊,原來”。同學們就聯想到了“溫故知新”、“一見如故”。在理解到“顧野有麥場”中“顧”字的含義是“回頭看”的意思時,引導學生們想到了“左顧右盼”、“瞻前顧後”。還有後面的“杯水車薪”、“犬馬之勞”等等;在探究完描寫狼的狡猾的句子後,我引導學生說與狼有關的成語,孩子們的積極性可高了,爭先恐後的說了很多。同時叫他們做適當的記錄。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積累了成語。在探究完文章的主旨後,我順勢引導學生做換位思考,然後多媒體展示《狼的十大處事哲學》,演唱《北方的狼》,點撥到對狼的保護,動物的保護,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而,回到編者的單元意圖上來,再次緊扣了文本進行解讀。

總之,《狼》一文情節曲折動人,對這類敘事性特別強的文言課文,我沒有過多設計呆板的字、詞、句翻譯的教學,而是充分發揮情節吸引人的優勢,賦以課堂情節性,生動性,趣味性。在具體執教過程中,我特別注重採取激勵措施,營造民主、寬鬆、競爭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重視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老師一起和文本實現多邊互動交流,目的是讓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的去認識文本,自然而然的進入故事發展的情景當中,在閱讀鑑賞中自行發現,自主建構文本的意義。整節課感覺氣氛活躍,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漲,表現非常積極踊躍。上完課後還有一個問題我已經意識到了: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環節用時稍長,以至於後面的達標拓展時間倉促,以至於削減了這一課的厚度。

後來,我將一課時調整爲兩課時,在內容上也稍作修改,增加了改寫課文的訓練。第一課時重在疏通文意,積累成語;第二課時重在人物分析,領會主旨,拓展延伸。由於有了更充分的時間,因此,在另一個班上課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老師對課文語言的評析也更深入透徹了些;學生們有了圈點、勾畫、批註、片段寫作訓練的時間,學習效果也有了明顯提高,少數同學還能當堂背誦。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學習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所謂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產生學習動力,激發主體意識的前提。爲了給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我就設計了讓學生表演課本劇的方式,用形象的肢體語言來再現文章的主要內容。採取這種方式:

一是,寓言本身故事性強,情節簡單,適合學生表演;

二是,讓學生在學習羣體中爲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進行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三是,可以通過形象的語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利於正確的理解寓意;

四是,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是,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激發學生的表演慾望。

在課前我佈置女同學完成這個教學環節,同學們就在科代表的主持之下,精心策劃,分工合作,作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她們採取啞劇的形式,還準備了道具,表演很成功,贏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作爲初一的學生這是很難得的,而且學生很有興趣上臺表演。從課堂上其他同學的反應來看,學生都比較喜歡這種形式。因此師生就在一種輕鬆、融洽的氣氛中開始了課堂學習。

因爲這則寓言故事情節簡單,寓意不難理解,在“整體感知”這個環節中設計了兩個小題目,訓練學生用簡單語言概括故事的內容,培養學生從文中找出關鍵的語句並能分析提煉出寓意。我抓住了“凡是”這個關鍵詞語讓學生認識到遇到厄運具有普遍的意義,因此我們要對自己遭遇苦難有足夠的精神準備,切不可懷僥倖心理,認爲苦難只會落在別人頭上。這個教學環節進行得很順利。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光陰似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即將結束,回顧自己一學期以來自己的教學實踐,靜下心來做以反思,以期在今後教學中改善。

一、結合學生特點,開展教學活動。

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對初中學習生活還不能瞭解,所以我在開學後開展系列活動,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加強硬筆書法練習,把臨摹分爲兩步:先摹,讓每名學生選取優秀字帖進行摹寫;後臨,在期中考試後讓摹寫好的同學進行臨寫。

2、加強閱讀訓練。根據課標要求,結合七年級年齡特點,我安排學生閱讀故事性較強的名著《魯濱遜漂流記》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3、強化課前五分鐘。從新生入學開始,我就注重學生課堂環節,包括課前,資料有:古詩朗讀和背誦,經典散文朗讀,文言文語感培養等。雖然資料不是很豐富,但有助於新生從課前向課上延伸。

二、不斷實踐、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陣地,是教師交給學生知識,培養良好習慣的主陣地,所以從學生入學開始,我就狠抓課堂教學,不斷實踐,優化課堂:

1、抓好備課關。雖然本學期班主任工作十分繁雜、無序,偶爾會出現上課了,還沒有備好課現象。但我竭盡全力備好課,有時會把工作帶回家。備課中,我不僅僅思考教學資料,怎樣在課堂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同時更多思考起始年級學生的學情,他們理解知識的過程,理解知識的方法等。所以爲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我給自己定下目標——每個單元至少兩節課使用大屏幕,以此衝擊學生視覺和聽覺。

2、上好每節課。語文教學的改革務必從課堂入手,因爲它是教師主導的體現,學生主體的實施,所以我盡力做到:我的課堂你做主,真正實現學生主體地位。

開學伊始,我就告訴學生,課堂中只要圍繞問題展開討論,無論你說什麼都不爲過,所以在一學期我和他們的磨合、交流、溝通,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課堂上我努力做到班主任主角向課任教師主角的轉變。由於班主任工作繁忙,上傳下達的工作需要佈置,班裏出現狀況需要解決,但我都盡力迴避我的語文課變成班主任工作會議課。原因之一是:教學任務的`不允許。根據教學計劃和進度,每一節課有每一節課教學資料,不能因其他工作,而導致教學資料的缺失。原因之二是:學生的不允許。班主任教師,同時也是課任教師,你務必學會主角的轉變,因爲這是對學生的尊重,對自己教學的尊重。

三、走進學生,讓他們愛上語文。

爲了提高教學質量,爲了實現師生之間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我努力走進學生,讓他們愛上語文:

首先,不斷學習。要想讓學生喜歡你,務必要時刻注意自身的學習,無論是教學資料方面,還是和他們之間的代溝,情感交流方面,我都傾心學習教育教學相關書籍和文字。

其次,拉近距離。爲了使學生喜歡我,我不僅僅在課堂上和他們進行情感交流,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努力貼近他們的心靈,做到心靈溝通,而且我還和他們逐步透過課下,透過各種方式方法的交流建立起師生情。

四、挑戰自我,反思中成長。

一學期教學工作讓我真正感覺自己和學生一齊成長。對於我的課堂模式,學生基本適應,偶爾會出現課堂疲憊感,怎樣去進一步調到他們的用心性和興趣是今後我要思考的主要問題。

再有,隨着時代的進步,我已有的知識、經驗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狀況,怎樣去應對、解決好?

最重要的是語文教學中難題最大的是教學,有時自己會感到束手無策,只能講講要求、說說方法、品品美文、作作評價,沒有自己一套從理論到實踐的體系,或稱之爲操作系統。

應對諸多問題,我在及時充電的同時,也和其他同行教師進行探討,多聽取他們的寶貴意見和推薦,都在自己教學中實踐、摸索,以期完善自己的教學,提高自己教學水平,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做一名家長滿意的教師。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此刻的七年級教材,與小學的銜接不是那麼緊密,有點給人另起爐竈的感覺,再加上十多年來我們的小學都一向取消了留級制度,無論學習基礎及學習潛力有多麼欠缺,學生都一同逐年上升,懂與不懂都一齊學習新的資料,一齊進入初中的學習,這勢必造成學習困難越來越大,越來越沒有辦法學習。在這種狀況下,是否就應正視現實,擬訂最低要求,提出彈性學習任務,在同一本教材中也有供遠遠沒有完成小學學業的學生繼續進行初中語文最低限學習的資料。這對老師是一個挑戰、一次考驗,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運用新課程的潛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本着“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在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的原則,總結如下七點:

1、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課標,轉變教學觀念。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使自己的學生觀、課本觀、課程觀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煥發了生命的活力,使語文教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天地。

2、新學期伊始,不立刻急於教課文,首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縱觀瞭解全冊書的資料結構。

介紹學習方法,如:什麼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善於利用網絡資源,善於利用校內、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提出學習要求,如:每週要背誦並默寫“課外古詩詞背誦”其中的一首。一學期內要閱讀完“名著導讀”中的所有作品,並寫好讀書心得等。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方向,學習趕來時纔不至於茫然失措。

3、在教學形式上。

力圖改變把學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堂裏、日復一日地重複單調枯燥的教學狀況,採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如:課外找錯別字、病句交流與展示,故事會(《寓言四則》、《女媧造人》),討論會(《風箏》),朗誦比賽(《理想》、《天上的街市》、《靜夜》,並附有必須的評分標準),演課本劇(《皇帝的新裝》),辦手抄報,編習作集(要求學生在寒假把這個學期裏所寫的周練、習作編成一本作文集)。

4、重視創設學習語文的環境,帶給展示學生成果的機會。

如在教室裏開設《語文園地》、《優秀作業展》等欄目,把學生的優秀作業、作文,課外所找到的資料(如講到《化石吟》一課時,要求學生在書上、報刊上、電腦上搜集有關化石的文章。

5、老師在課上努力營造融洽的氛圍,學生只要有疑問,隨時能夠提出,只要有想法,隨時能夠發表,師生平等對話,同學間無拘無束地交流。

課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特殊是那些鮮活的、密切聯繫現實、密切聯繫學生經驗世界的教育資源,如節日、紀念日、剛發生的身邊事、國家大事、國際新聞等,使語文課程資料不再侷限於教科書,成爲不斷充實、不斷更新的長流活水。

6、培養用心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潛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好處、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熟悉潛力、理解水平有關。爲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透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熟悉了自然,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爲學生的學習帶給了廣闊的舞臺。

7、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資料。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出色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爲了使這些出色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能夠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好處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熟悉,填補空白一堂好課,除了目標明確,教師更應關注師生之間的對話,教師應及時地接住拋出的“球”,在課堂中做一個好球手,時時注意找個適合的點與學生對話。比如,這堂課中,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將夸父歸爲一個“失敗的英雄”,應對失敗不氣餒。在“說說夸父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環節中,已有學生提到夸父是一個自高自大的人。教師也追問:你從什麼課文的哪個地方看出來的。學生說:他敢與太陽賽跑,是個自高自大的人。此時的教師沒能很好接住這個“球”,應再次追問:爲什麼你認爲敢與太陽賽跑是“自高自大”。而教師爲急於點其他學生回答,未能接住這個球,引導學生體會思考“失敗英雄”的形象,當回過神時,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這個“球”從身邊滑走。而正因爲這個球未能接住,所以導致下一環節的進行,受到必須的影響,甚至於本堂課的亮點沒能充分展示出。學生也只能勉強認同教師引導出的“失敗英雄”。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欣然走過20xx,七年級上期已近尾聲,下面對本期教學從幾個方面反思。

一、對新課程理念及學生的學習方式的反思。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這是課程標準四條基本理念中的第三條,它作爲一種精神貫穿於課程標準的始終。課程標準規定,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根據這個要求,我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自主性。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課外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堅持讓學生學習的過程成爲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外界的刺激;學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構起新知識的意義,同時原有的知識經驗又因爲新知識經驗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例如,在教學《風箏》時,課文的時代背景較難,學生不易理解,教師再多的講解也無濟於事,所以,乾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閱讀結合課後所掌握的資料,提出問題,教師點撥,理解課文。

第二,合作性。按照建構主義心理學和接受美學的觀點,每個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構建對事物意義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在語文教學中,同一篇課文、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樣的。外國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中國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林黛玉”,就是這個意思。學生寫同一篇作文,由於原有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不同,寫出來的也不免千差萬別。針對這種情況,特別需要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都變得知識更加豐富,能力更加全面。不消說,除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外,還有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合作。教師也是一個讀者,他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和林黛玉;我經常在課堂上,參與學生學習小組的討論,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探討,述說自己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情,帶有自己的個性色彩。通過和學生的'交流與合作,對學生起到一定的指導意義。

第三,探究性。教學過程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髮現的過程,要求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強調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應消極地接受知識,要像數學家那樣去思考數學,像歷史學家那樣去思考歷史,親自去發現問題的結論和規律,成爲一個發現者。語文的探究性學習,是把課文以及自然、社會、自我都作爲探究的對象。國慶假期的作業就是通過各種方法,比如社會調查、現場觀察、走訪專家、體驗學習、課堂討論、查閱資料等等方式,收集各種語文現象,如果大部分學生能夠認真去做,我想對學習語文確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個人認爲,在讓學生學好講讀和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應提倡真正搞好綜合性學習。

二、對學生語文的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的培養的反思。

本期以來,我合理分配每天學習任務。把自己的學習任務分解成每天能夠完成的單元,並堅持當天的任務當天完成,無論如何不能給自己以任何藉口。比文言文的背誦,詩歌的聽寫,默寫等等,我都要求他們必須當天完成。

其次,我教會他們必須要合理規劃。每天的時間。把必須完成的工作儘可能安排在工作時間內完成,把既定的學習時間保留出來,養成利用每天的零星時間學習的習慣,什麼時候做其它事情,什麼時候要看語文,教會他們懂得合理按排時間。

第三,按照既定的時間表行事。學習時間表可以幫助你克服惰性,使你能夠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而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因此,每次考試前,我都要求他們必須要有一個明確是時間表。

另外,要懂得及時複習。爲了使學習有成效,應該養成及時複習的習慣。研究表明,及時複習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防止遺忘。考試的時候尤其要跟他們強調這一點。

還有,教會學生懂得向自己提問。不時地向自己詢問"是什麼"、"爲什麼"、"怎樣做"等問題,是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發現薄弱環節的好方法。

最後,還要懂得向他人提問。在學習中碰到疑難問題,要及時向教師和同學請教,無論你認爲自己的問題是多麼簡單、多麼微不足道。在這一點上,我要求班級裏面學習小組,學習成績比較薄弱的同學每天必須向下班級的科任老師提出自己不懂得的問題。

當然,養成做筆記的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做筆記既可以幫助你集中精力思考和總結、歸納問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把學習內容中的重要記錄下來,便於以後查閱和複習。

語文是精深博大的,本期在一些方面帶領學生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當然還有許多不足留在後階段努力更正。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詩歌講的是人類通過對化石的研究,展現出億萬年前的天地景象,表達了詩人對人類偉大以及科學神奇的讚歎!相對於本學期的《在山的那邊》和《理想》,這首詩要容易得多。我感覺《化石吟》是一篇絕好的'能激發學生想象也可以訓練學生寫作能力的文章!於是就對教案教參進行刪繁就簡的處理,明白課文的實際功用,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明確一兩個教學目標,爭取通過對目標任務的訓練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讓每一篇課文都發揮出應有的示範功能!讓每一篇課文都生髮出激發學生能力的導火索!

我設置了兩個目標:1,通過朗讀,學會想象,展現畫面

2,理解詩意,概括主旨,掌握難句

初一的學生畢竟剛從小學上來,你能指望他們有多大的理性分析能力?他們正處於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的年紀,這個時候通過詩歌的教學來喚起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學會思考,在思考中學會表達,不但培養了想象力,也訓練了表達能力。完全符合學生的生理髮展特點,也符合從感性到理性的思維訓練過程。 “通過朗讀,學會想象,展現畫面”就是我本節課訓練的重點,接下來,教大家理解幾句難句,結合詩意,把句子放進全詩來把握。理解詩意的同時把握難句,引導同學們概括主旨!一節課不就悄悄的結束了嗎?潤物細無聲,關鍵是春雨能滋潤會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