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3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反思1

現代語文教學,非常注重個性化閱讀和感悟,注重學生大膽地表達個人的創見和疑問。因此在在教學《蜜蜂》這課時,我在直接引入課題後,就設置了學生質疑問難這一環節: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蜜蜂》這篇課文,對於這篇課文,你有什麼問題要問的嗎?有幾隻小手馬上舉起了。一個學生問:老師,作者爲什麼要做這個試驗?我一聽,真感到了一份驚喜,好極了,正好是按照課文的順序來問的。我馬上非常地肯定了他的這個問題:“問得好極了,你真是個思維敏捷的孩子,誰能幫他解答這個問題呢?”由此我帶領孩子們進入了第一段的學習,抓住“聽說”這一詞語,讓學生理解了因爲法布爾不相信蜜蜂真有辨別方向的能力,因此要做這一個試驗,並告訴孩子們不能輕易相信別人的話,要像這位生物學家法布爾一樣通過實踐才能出真知。

學完了第一段,我很希望有學生能夠提出第二個問題,那就是“在做這個試驗前,法布爾做了哪些準備工作?”並因此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二部分。可是孩子的問題並沒有按照我預期的目的提出來,一個孩子問的是“老師,我發現課文中說,二十隻蜜蜂中有十七隻蜜蜂飛回來了,那麼還有三隻哪去了呢?”這個問題一下子打亂了我的設計,而且還沒有說到蜜蜂被帶到多遠,怎麼帶去的.,放飛蜜蜂時的天氣情況,一下子提出這個問題孩子們能解答嗎?因此我這樣回答了她“你可真是個細心的姑娘,善於發現問題。不過這個問題老師不幫你解答,你下課後,可自己想想或與同學交流,看這三隻蜜蜂哪裏去了?”說完後,我自己向孩子們提出了這個問題:“法布爾他爲了這個試驗做了哪些準備呢?”並引導孩子們進入了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後面孩子們的提問確實是一個一個地按照課文編排順序提問的,因此我的教學工作順利地完成了。

我從課堂上走下來,突然一種煩躁情緒困繞了我:那個孩子提的問題提得多好呀,我當時是不是應該讓孩子們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呢?就算當時不答,在引導學生讀到第五段“二十隻蜜蜂中有十七隻完好無損、準確無誤回到蜂窩”時,我也應該重提這個問題,讓孩子們探討呀。爲什麼我要說下課後自己去找答案或與同學討論呢?我這樣做是不是對的呢?我在課堂上沒有幫助這個孩子解決這個問題,是不是那個問題會困繞那個孩子一節課,讓她耽誤了對後面知識的學習呢。課雖然結束了,可是留給我的思考依然沒有結束,對於老師意想不到的課堂生成,該怎樣妥善處理呢?

小學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反思2

《蜜蜂》是法國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作品。課文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寫了他所作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課文的敘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試驗步驟非常清楚完整。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不僅讓學生進行語文能力的訓練,而且要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本課的重難點是弄清爲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麼做得,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我在講授新課之前,首先讓學生進行了自學,自學內容包括生字詞彙的認讀書寫,其次,就是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最後是優美句子的欣賞語文教學首先是從字詞句段開始的,這樣讓學生從易到難,一步一步開始。

對於三年級的語文教學首先是從字詞句段開始的,這樣讓學生從易到難,一步一步開始,從字詞句段到整篇課文,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而理解段落文章大意。我先請學生讀第一段,抓住關鍵詞試驗,然後請學生找找爲什麼要做試驗,由此提煉出“原因”,再請學生讀2—5段,學生很快明白是講試驗的經過,歸納爲“過程”,最後一段即爲試驗的“結果”。在此基礎上,請學生根據這三個關鍵詞,將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清楚就簡單多了。

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三年級的教學重點之一。在學習試驗過程這部分時,教給學生把長文讀短的方法,也就是歸納試驗的幾個步驟,孩子們躍躍欲試,最後歸納爲五個步驟:捉蜜蜂、放紙袋、做記號、兩裏外和放蜜蜂。隨後請學生談談你覺得哪個步驟最重要,孩子們各抒己見,引導學生了解每個步驟都很重要,由此看出法布爾是一個細心、嚴謹的人。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自學蒐集資料時,出現了問題。由於缺乏指導,孩子只是盲目的蒐集資料,而不能進行分類整理,甚至蒐集了一些與課文無關的資料。所以在以後蒐集資料時應該給與一定的指導,給出一定的指導,讓學生明確蒐集哪些資料,怎樣蒐集整理資料。在學生理解讀課文受到的啓示時,給學生一些明確的答案。其實這樣是不可取的。這一部分是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回答,能回答多少算多少,無需給予一些限定,可充分發揮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講課的過程中,對於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把握也不準確,對於新課程標準的理解也不準確,小三年級主要集中於字詞句段的學習,一步步提高學生的語言分析能力。所以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將新課程標準、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先通讀整個單元的課文,然後再閱讀教參,分析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改正自己的不足,注意向老教師學習,積累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

小學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反思3

《蜜蜂》一課敘述的是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爲了實驗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實驗的事情,學習課文旨在讓學生了解並學習法布爾嚴謹的科學態度以及認真探索的精神。

這篇課文我今天是第三次接觸,前兩次課文都是以略讀課文的形式出現,在教學中不要求學生細讀文本,因此回想我前兩次的教學可以說是馬馬虎虎,只是讓學生找出實驗的過程,接着草草的通過讀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來了解法布爾認真探索的精神就結束了課堂,效果不是很理想。

這學期我在人教版實驗教材的教學中又一次走進了《蜜蜂》一文,教材把課文變成了講讀課文,因此在歸納了前兩次教學中的得失後,我在教學前設計中修改了教學環節。課堂教學中的第一課時中,我首先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找到了法布爾做實驗的過程和方法,交流反饋後,我以“學習課文後,蜜蜂留給你怎樣的'印象?”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課文的感悟,當學生聽到問題後,一時間出乎我的意料,學生的答案很多。有的說:蜜蜂聰明。有的說:蜜蜂勤勞。順此線索下去,我讓學生深入到課文的語句中,找一找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蜜蜂聰明和勤勞?學生再讀課文後,對課文的重點語句加深了理解。有了這個小臺階後,我才又從“法布爾這樣做,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啓發?”第三次帶領學生到文本中去感悟法布爾做實驗有何可貴之處,學生在輕鬆學習中,弄懂了科學家不怕困難,認真觀察,努力探索的精神所在。

這篇課文的教學中,突出的地方是學生在課堂最後精彩的發言。當我把“你平時做過什麼實驗,有什麼發現?”這個問題拋出後,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發言,其中:陳龍同學講到了和姐姐玩放大鏡的實驗;劉升同學講到筷子在水碗中發生光折射的現象;孫莉同學說到電石潑上水會保證,發出臭味的現象……學生的思維一下字被激活了,這是我在前兩次的教學中沒有遇到過的。

總之,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要多思考,勤總結,使自己的教學水平能夠進一步提高。學問勤中得,學無止境,只要我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努力,我一定會在教學中獲得更多的收穫。

小學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反思4

這篇課文是部編版三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在單元中就明確學生要觀察事物的變化,把實驗過程寫清楚。本課設計爲兩個課時,而第一課時的學習就是要充分利用學生自主學習的優勢,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教學的主體。

法布爾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文學家。因此,在這課中非常重視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嚴謹。從課堂的細節入手,希望通過老師的嚴謹充分體現法布爾善於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例如:在檢查朗讀時,對於學生在“聽說”、“總是”等語言時,要求學生在朗讀時要在語氣下有所強調。這節課分爲兩個部分展開:1.利用導學案回家預習再通過課堂檢查預習,解決字詞,及朗讀的問題。明確文章結構,搞清楚實驗目的、實驗過程、實驗結論。2.學生自主學習,梳理實驗過程。這是傳統課堂和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有利的結合,通過教學改革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確實在這個過程中也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1.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提問目的不是很明確。例:在我討論推測的含義時,沒有及時的把推測和猜測分析透徹,使得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還經常混用這兩個詞語。2.課堂時間的分配不足。在檢查預習效果中,花費的時間過多,通過學生自己的相互檢查,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結果時間卻無法及時控制。導致後面學生自主討論試驗過程時,很多的學習小組由於時間的關係,無法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3.我在上課時預計不夠,因此在學生展示時,無法對學生的一些問題,提出質疑,讓課堂更加的明確教學目的。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看法與反思,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繼續改進,努力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的提高學習效率,向高效課堂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