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反思大綱

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反思1

關鍵點:激發求知慾

在我講課文之前,我都要求學生自主預習。學生在預習本課時,很多學生提出了疑問:爲什麼蜜蜂會辨認方向?我一聽,立馬感覺到學生有興趣,並且意識到這是個讓學生自己動手查資料、自主學習的好機會。

因此,我佈置學生各自回去收集資料。上課這天,學生準備了很多資料。上課時,我預留了時間給學生上臺展示、講述自己收集的資料。展示了幾個之後,我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換收集的資料,並解答組員提出的問題。

總的來說,這一節課,我並沒有真正讓學習課文,而是讓學生盡情交流感興趣的內容。在交流過程中,我也適時進行總結,並梳理學生思路或者講解較難理解的字詞、知識。

這一節課主要的收穫是將課堂內容向課外拓展,要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我認爲,這也是讓學生對語文課保持興趣的方法之一。

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反思2

《蜜蜂》是三年級第五冊的一課。課文中講到法布爾爲了證明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實驗:將20只蜜蜂背上做好記號,裝進紙袋裏,帶到兩裏多外的陌生地方進行放飛,看看它們能否回到蜂窩。通過實驗,得到蜜蜂有一個識路的本能。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了解了完成實驗有哪些必要條件後,又創設了一個讓學生個性化解讀的機會。法布爾來到陌生地方放飛時,看見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爾看到這個情景,你會想些什麼?會有怎樣地推測?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假如我是法布爾,我會想,蜜蜂肯定回不了家。”我又問,那蜜蜂爲什麼要飛的很低,學生有的答:“爲了減少阻力,越接近地面阻力越小!”達到預期效果。

課文總結時,我聯繫了本單元的作文,觀察日記,不過在聯繫過程中,擴展的不好,交給學生結構時直接按照課文的結構,沒有想到多數學生是沒有條件展開試驗的,同時,沒有課外推薦學生閱讀書籍。

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反思3

孩子們對蜜蜂多少有一點了解,但對於蜜蜂的祕密知道的並不多,因而教學《蜜蜂》這一課,孩子們都比較興趣。教學這一課時在談話引入課題後,先讓學生介紹自己課前收集到的有關蜜蜂資料,再結合課後資料袋的內容先對蜜蜂有一個認識。

教學課文時,第一課時先讓學生知道課文講的誰的故事?他做了一件什麼事?怎麼做的?理清文章脈絡後再學習生字詞。第二課時教學主要抓住“法布爾怎樣做這個實驗?”進行教學讓孩子們合作探究這個問題。讓學生在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彙報,師將這一過程板書下來。讓學生勾一勾這一過程中法布爾所想的句子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什麼?最後讓學生反覆朗讀、體會實驗的結果,感受法布爾和女兒的興奮。讓學生在探究、抓關鍵事詞句、朗讀中感受法布爾是個怎麼樣的人?明白生活中只有勤於觀察,善於思考纔會有所發現。

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反思4

《蜜蜂》是一篇科普文章。課文中講到法布爾爲了證明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實驗:將20只蜜蜂背上做好記號,裝進紙袋裏,帶到兩裏多外的陌生地方進行放飛,看看它們能否回到蜂窩。通過實驗,得到蜜蜂有一個識路的本能。

我教完《蜜蜂》,心中倍感滿意。這堂客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活躍,發言到位;本人也覺得教的極輕鬆。細細想來,原來是做了以下調整。

1. 擺正師生關係,用民主指導取代權威傳授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給自己的角色定位,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備課中我把準這一定位,力求徹底轉換角色,變權威性向平等的大姐姐轉變,摒棄了“一言堂”和“強行灌輸”的做法,把大多數時間和空間教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通過自讀自悟、自由討論理解課文。我沒有一個人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介紹,而是指導學生自己通過讀、聽、說、議等各種方法去親身體驗學習。整堂課教師真正成了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2.注重互動交往,營造良好氛圍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主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教學,更不能爲學生營造一種寬鬆、和諧、自主的學習氛圍。在這堂課中我有幾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爲學生創設了“主體參與,交往互動”的寬鬆、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我充分發揮每一個生命體的活力,讓學生自由探討,知識與能力在主體參與、交往互動中不斷建構生成。課堂不再如“一潭死水”,而是充滿活力生機,讓人感受到課堂上揮灑智慧的樂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當學生了解了實驗的結果後,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心情:“你怎麼理解本能的?請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小孩子生下來就會吃奶。”有的說:“貓上樹.”

??有的說的不太準確,我適時地加以指導和補充。

一個開放型問題,居然引發了學生那麼多的獨特思考,這讓我既意外又欣喜。在這堂課上,我真實感受到了:只有放飛學生的個性,才能使課堂靈動起來。

不足之處:

教學環節的人文主線體現不夠充分,學生個性化解讀的機會不多,沒有把學生的情感進行提升,應該讓學生在充分的情感體驗中獲得,並能把這種美好的情感用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讓我們的孩子在過程中受到美的.薰陶,潛移默化地接受審美教育。

>三年級蜜蜂教學反思二:三年級《蜜蜂》教學反思>>(955字)

現代語文教學,非常注重個性化閱讀和感悟,注重學生大膽地表達個人的創見和疑問。因此在在教學《蜜蜂》這課時,我在直接引入課題後,就設置了學生質疑問難這一環節: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蜜蜂》這篇課文,對於這篇課文,你有什麼問題要問的嗎?有幾隻小手馬上舉起了。

一個學生問:老師,作者爲什麼要做這個試驗?我一聽,真感到了一份驚喜,好極了,正好是按照課文的順序來問的。我馬上非常地肯定了他的這個問題:“問得好極了,你真是個思維敏捷的孩子,誰能幫他解答這個問題呢?”由此我帶領孩子們進入了第一段的學習,抓住“聽說”這一詞語,讓學生理解了因爲法布爾不相信蜜蜂真有辨別方向的能力,因此要做這一個試驗,並告訴孩子們不能輕易相信別人的話,要像這位生物學家法布爾一樣通過實踐才能出真知。

學完了第一段,我很希望有學生能夠提出第二個問題,那就是“在做這個試驗前,法布爾做了哪些準備工作?”並因此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二部分。可是孩子的問題並沒有按照我預期的目的提出來,一個孩子問的是“老師,我發現課文中說,二十隻蜜蜂中有十七隻蜜蜂飛回來了,那麼還有三隻哪去了呢?”這個問題一下子打亂了我的設計,而且還沒有說到蜜蜂被帶到多遠,怎麼帶去的,放飛蜜蜂時的天氣情況,一下子提出這個問題孩子們能解答嗎?因此我這樣回答了她“你可真是個細心的姑娘,善於發現問題。

不過這個問題老師不幫你解答,你下課後,可自己想想或與同學交流,看這三隻蜜蜂哪裏去了?”說完後,我自己向孩子們提出了這個問題:“法布爾他爲了這個試驗做了哪些準備呢?”並引導孩子們進入了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後面孩子們的提問確實是一個一個地按照課文編排順序提問的,因此我的教學工作順利地完成了。

我從課堂上走下來,突然一種煩躁情緒困繞了我:那個孩子提的問題提得多好呀,我當時是不是應該讓孩子們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呢?就算當時不答,在引導學生讀到

第五段“二十隻蜜蜂中有十七隻完好無損、準確無誤回到蜂窩”時,我也應該重提這個問題,讓孩子們探討呀。爲什麼我要說下課後自己去找答案或與同學討論呢?我這樣做是不是對的呢?

我在課堂上沒有幫助這個孩子解決這個問題,是不是那個問題會困繞那個孩子一節課,讓她耽誤了對後面知識的學習呢。課雖然結束了,可是留給我的思考依然沒有結束,對於老師意想不到的課堂生成,該怎樣妥善處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