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童年的發現》是小學六年級一篇略讀課文,講述了作者在九歲的時候通過思考、觀察,發現了胚胎髮育的規律。這篇文章理解起來不難,因此,我讓學生通過初讀感知、自讀自悟、重點悟讀、討論交流等,很快理解了課文,明白了道理。然後便到了最後一個環節,我問:“作者在九歲時就發現了胚胎髮育的規律,我想你們在生活中也有過許多發現,來,說說吧!”可出乎我意料的是,剛纔還熱鬧的課堂一下子沉寂了下來,學生們或皺眉,或搖頭,那意思是沒有什麼發現。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不一定是重大的發現呀,在生活中的,學習中的,只要是你自己通過思考、觀察得來的,都行。”我充滿期待地看着學生,可仍舊沒有一個人舉手,我不禁有一絲慍怒,正要發作時,一個聲音告誡我說:“冷靜,冷靜,千萬不可動怒!”怎麼辦呢?課總得上下去呀。俗話說,此文轉自急中生智。此時,我腦中靈光一閃,有了!我表情緩和了下來,面帶微笑對學生說:“這樣,我先來講一個我童年時候的發現吧!”“好!”頓時,教室裏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61個人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我。我清了清嗓門:“小時候呀,我特別喜歡觀察螞蟻……”我講了一個螞蟻搬家與下雨的關係的發現。話音剛落,教室裏便嘀嘀咕咕起來:“啊,這麼簡單呀。”“我也有。”“我也有。”……看到學生的思路已被打開,說話慾望已被調動起來,我便趁熱打鐵:“簡單吧?這樣的小發現,相信你們一定有許多,同桌說說。”學生立即說開了,然後再進行全班交流。此時,學生們不再困惑,不再爲難,而是侃侃而談:

“我發現蚯蚓有再生的能力,有一次……”

“很小的時候,我在玩水時發現天要下雨、天氣很悶時,魚兒都要浮到水面上來吸氣……”

“我發現螞蟻是靠嗅覺聞氣味來找夥伴和回家的……”

“我發現了天氣很熱時,往空中噴一口水會出現小小的.彩虹……”

“我發現了寫好作文的祕訣……”

思考:

課堂中,我們常會遇到學生思路不暢的情況,本案例便是如此。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我認爲首先教師切忌動怒.必須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駕馭感情,保持冷靜.“不管風吹雨打,勝似閒庭信步”,這是應用教學機智的原則之一。冷靜,能讓我們的頭腦更清楚,思維更敏捷,靈感便會在剎那間迸發出來,教師便能恰當而有效地引導學生。在本案例中,如果我當時頭腦發熱,將學生訓斥一番,只會形成師生情緒的對立,課堂氛圍的緊張,不會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更不會聽到學生後面精彩的發言,不會看到他們那一顆顆熱愛生活的心,不會發現其實他們也是愛動腦、愛觀察的。

其次,教師要隨機應變,靈活處理課堂中的意外情況。我們雖然可以在課前作好充分準備,但再有預見性的教師也不可能預料到課堂偶發情況的出現;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爲偶發情況事先設計好具體的解決方法和步驟.因爲教學環境不是完全封閉的,更何況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向交流活動,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交流的情況,教師也不可能完全預見到.我在備這一課時,就根本不覺得讓學生說自己的發現是一個難點,反而覺得只要教師一提出這個問題,學生就能很快說出很多發現來。因此,[內容來於]完全沒料到學生會出現思維障礙,出現冷場。但我突然靈機一動,想到用我自己童年時的一個小發現來拋磚引玉:“老師先來講講我童年時的發現吧。”這樣的隨機應變,打破了僵局,喚醒了學生生活經驗,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這一點就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機智,同時也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機智是多麼重要。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強調淡化文體意識,倡導自由表達,強調習作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本文設計力求體現《課程標準》的這種精神,突顯學生作文的真實和真情。

設計目的

針對學生作文中敘事空洞,感情牽強附會這種現象,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打破常規的思維和習作的定勢,多角度地去觀察、認識事物,多層面地進行回憶、思考、分析、想象,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尋找最適合這個題目的內容,從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抒發最誠摯的情感。使學生的作文記事真實,抒情真摯;使學生的作文在真與情這一層面有所突破。

內容

通過具體的事,從對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體會到父母的愛;建議父母改進教育方法,勸說他們改掉不良習慣;同父母再說說其他心裏話。

教學目的

選擇最想給爸爸媽媽說的話,暢所欲言;表達真情實感;寫完後讀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過程

一、導入習作

1.同學們,我們剛剛上完一節洋溢着愛的口語交際課,那些事例我們終生也不會忘記。這節課,我們就來寫一寫父母對自己的'愛。先自己想一想寫什麼,可以寫如何體會父母的愛;可以寫一寫意見或建議;可以寫自己的心理話。

2.自由發言,互相啓發,拓展思路:可以寫自己在口語交際課中講過的事,也可以寫了解到的其他事,還可以寫自己和父母之間其他感人的事。記住:只要是愛的故事,無論大小,無論遠近,都值得我們用心去寫。

二、鼓勵有個性的表達

1.我們這篇習作的第一讀者將是我們的爸爸媽媽,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寫,才能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理解並銘記他們的愛呢?讓我們小組內討論一下。

2.各組說一說你們討論的寫法有幾種(如,寫信;給自己的習作繪製插圖;附上照片;在習作前給爸爸媽媽寫幾句話等)。明確,只要表達了真情實感,把事情寫清楚、寫具體,爸爸媽媽一定會將我們的習作當做最好的禮品。

三、進行習作注意書寫工整,語句通順。教師對部分同學進行個別指導

1.請你提起筆,先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後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寫下他們不在家時,發生的影響最深的事和你的感受,怎麼想就怎麼寫,做到把真實的事寫具體,把心裏的感受寫下來,把你相對他們的說的話也可以寫下來。

2.學生進行習作,教師巡迴指導。

3.集體評析。投影儀出示幾個學生的習作,讓全班同學評議。

四、品──評析例文,交流真情

1.師讀例文。

2.小小組評析。寫好了讀,讓小組的同學評議:有沒有把事情表達具體,有沒有抒發你的真實感情。

五、延伸課外

1.同學們,相信我們的每一篇習作都表達了我們與父母之間最真摯的愛,就讓我們把這篇充滿真情實感的作品獻給爸爸媽媽。回家後,請讀給父母聽。

2.讓爸爸媽媽對你寫的內容提出意見,我們認真改一改,再請他們在我們的習作後寫上批語。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林海》這篇文章選自老舍訪問內蒙的遊記《內蒙風光》,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大興安嶺的美麗風光,作者一次次產生親切與舒服之感,抒發了對祖國美麗河山的熱愛,讚美了大興安嶺在祖國經濟建設和政治穩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所做的貢獻。

我在教學本課,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情感主線——親切舒服,步步深入激發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最後使學生達到情感的昇華。

整個教學過程中感到比較成功之處有:

1、抓住文章中作者情感。

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讓學生在文中找出作者多次出現的“親切、舒服”,通過圖片和影像反覆有感情朗讀。

2、在教學中體現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整體感知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法,在小組讀,然後全班讀,抽學生進行評價,然後再反覆讀。

3、角色表演。

教學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也就是角色表演時,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林海的愛,這一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頓時課堂活躍起來,朗誦詩的、寫詩的'、唱歌的、畫畫的。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指導還需加強,以情動人的“品讀”還不夠,讀寫結合的“創讀”等還不夠,在資料彙報方面,許多學生家庭沒電腦,可查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有限,不能讓學生對大興安嶺加深瞭解。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地球萬歲》這是一首獻給地球的詩,這首詩以昂揚的筆調謳歌了地球對人類無私的奉獻,鞭撻了人類對地球環境的破壞,同時希望人類能永遠擁有地球上美好的一切,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期盼世界和平與自由,保護生態環境,讓...

《地球萬歲》這是一首獻給地球的詩,這首詩以昂揚的筆調謳歌了地球對人類無私的奉獻,鞭撻了人類對地球環境的破壞,同時希望人類能永遠擁有地球上美好的一切,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期盼世界和平與自由,保護生態環境,讓地球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情感。本課重點是通過有感情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學生談感悟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受到熱愛和平、人愛自然保護地球的教育。

在佈置學生預習此課時,我發現同學們對這首詩的興趣很高,他們不僅僅注重的是詩歌的韻律的美,而且對這首詩所描繪的地球的美好,地球所遭受的人爲破壞的現狀,及對未來地球的暢想投入極大的熱情,而極爲關注。之所以如此關注這些,我想,是因爲在他們通過查找資料、交流資料而得出的感悟。在教學設計中,我結合這一點,讓學生通過網絡蒐集一些精美的'世界各地的風景圖片,讓學生盡情地欣賞、感受地球的美;和一些人類破壞地球,使地球污濁不堪的圖片,讓學生清楚地看到人類破壞地球的醜惡行徑。強烈地感受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以讀爲主,讀中感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我沒有逐句分析講解,主要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進行。我採取個別朗讀、表演朗讀、配樂朗讀的方式,將朗讀貫穿於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詩句的意思,在朗讀中熟記自己喜歡的詩句。採用讀讀——議議——再讀讀的方法,先讓學生朗讀幾遍這首詩,讀熟之後,再引導學生交流感受。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課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談談今後的打算,使學生強烈地感受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學習目標

1.圍繞“難忘的‘第一次’”這一話題進行口語交際,交流時能抓住重點,內容要真實,敘事要具體,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要適當;聽他人說話時要認真耐心、尊重對方,敢於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

2.根據習作提示,從三個內容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習作,能圍繞所選內容的寫作要點分段表達,內容要具體,感情要真實。

課前準備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經第一次做過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經過敘述清楚,最好能談談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啓示。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談話:同學們,你們現在已是12.3歲的少年,從你們呱呱墜地到現在,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許許多多個“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動手做飯,第一次單獨睡覺,第一次得獎……這許許多多個“第一次”, 就像一個個腳印,記錄下我們成長的經歷。今天,我們來一起說說自己的“第一次”好嗎?

2.學生朗讀要求。

3.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經歷過的“第一次”,師及時板書,以拓展學生的思路。

二、創設情境,喚醒記憶

1.提出問題:在這麼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個呢?爲什麼這個“第一次”你忘不了呢?

2.學生選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進行口語交際。

(1)明確說話要求

①交流時要說清楚“第一次”的經過。

②要說出自己當時的真實感受或得到的啓示。

③也可以說說現在對當時“第一次”的看法。

(2)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準備。

三、課內交流,取長補短

1.小組交流:組內的同學依次講述自己的“第一次”,每個組員講完後,其他組員及時評價,可以質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

2.各組選派一兩個同學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個,師生及時評議、質疑。教師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交際習慣。

四、拓展延伸,課外交際

1.課後,與其他同學或者你的夥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

2.放學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說的,也可以是同學、夥伴說的)講給父母聽,也可以請他們講講自己最難忘的“第一次”。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一、談話導入,明確要求

1.上節課,我們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不僅有難忘的“第一次”,還有許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們留心觀察、細細感受和品味,我們同樣也會從中獲得感悟和啓示。

2.指生朗讀習作要求,明確本次習作要求。

(1)可以記寫自己“難忘的‘第一次’”,要寫清楚經過和啓示。

(2)可以學習《手指》一文的寫法,選擇生活中的一個使你有所感觸的事物,要寫清楚事物的特點和從中得到的啓示。

(3)可以描寫一幅漫畫的內容(可以是書上的這幅,也可以是自己帶來的),要寫清楚圖意和自己的想法。

二、自選內容,分組交流

1.學生各自選擇自己習作的內容,思考寫什麼,怎麼寫?

2.根據所選擇的習作內容把學生分組,組內交流習作內容,其他組員及時質疑評價,提出意見或建議。

三、全班交流,拓寬思路

1.每一個內容選擇2.3名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要求儘可能把內容說具體。

2.師生評議:評議要點(1)是否按照具體的要求抓住了重點。(2)表述是否具體、流暢。(3)啓發或感悟是否真實。

四、再次明確習作要求,學生習作

1.再次明確寫作每一個內容的具體要求。

2.寫作內容要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3.學生各自習作。

4.修改草稿。自己或同學互相修改寫作草稿。

5.謄寫習作,努力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

第三課時 寫作講評

一、小結習作,提出任務

1.總結本次習作總體情況,並表揚習作優秀,進步明顯的同學。

2.提出評議重點:(1)是不是把事情的經過,事物的特點,漫畫的圖意寫具體了。

(2)是不是真實的寫出了自己的啓示、感悟和想法。

二、欣賞佳作,師生互動

1.欣賞佳作片斷,共同評議。(選擇3―4位學生的習作片斷,進行欣賞,說說值得學習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賞析兩篇學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兩點評議。

三、小組交流,互議互評

1.自讀習作,互相指出優點和不足。

2.各自修改,繼續完善習作。修改中,提醒如語句、標點、字等也要修改;訂正老師和同學對修改提出的意見。

四、拓展練習,強化運用

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片綠葉可以顯示大地的生機,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們因有所感悟,受到啓發而難以忘懷。今後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就一定會有許多感動、啓示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2.把自己的習作重新修改一遍後,謄抄後張貼在班級的學習園地上。

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的作文是《難忘的第一次》,我感覺題目不是很難,因此,上課簡單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難忘的第一次,就開始說作文了。經過一個寒假,學生的能力沒什麼變化,讓我很滿意。

我認爲做得好的方面有:

一、選材獨特廣泛

在學生充分介紹自己經歷的難忘的一件事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告訴他們在成長的經歷中,有很多難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帶給自己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敗;有歡笑,有淚水;有滿足,也有遺憾……選材時要選自己最難忘的,一定是自己的親身感受。學生通過回憶,互相交流了各自不同的第一次,寫作時選材很獨特,很廣泛。

二、 描寫真實感人

在習作指導時,我注重指導學生要寫出真情實感。如劉博林寫的'是發生在小時候除夕夜發生的故事,自己本來不喜歡吃餃子,但是媽媽說在餃子裏放了錢,誰吃到錢誰在今後的一年裏有好運,所以自己就拼命吃,結果撐得肚皮都圓了,媽媽才說忘了忘餃子裏放錢了。我覺得自己上當了。字裏行間流露出童真童趣,能喚起讀者的共鳴。還有的學生寫了自己學會了一項新本領,學會了一項新技能,還有的同學寫自己第一次當家,第一次撒謊等。其實,作文的過程是學生學習做人的一種歷練,是他們心智的反映,是人格的體現,是他們內部深藏着的情感的衝動。他們在作文中表述真、善、美,鞭撻假、惡、醜,能夠在作文過程中不斷審視自己,校正自己的精神航向。習作中要有學生真實的生活,讓學生用正確的眼光去審視生活,去體驗生活的滋味,抒發自己的情感。

不足的之處是:拓展題材的指導用得多了,對寫作氛圍的渲染少了。因爲選材時間過長,致使無法對學生謀篇佈局進行細緻指導。大部分學生的激情調動起來了,靈感被激發了,但還有幾位學生沒有大膽發言,因而沒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指導。 這節課雖已結束,但它留給我的思考卻有很多:在教學的過程中,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不管遇到多麼簡單的問題,永遠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學生,踏踏實實,做好本職,真心對待學生。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從小酷愛寫作的莫泊桑爲了能夠寫出好作品,拜福樓拜爲師,得到了悉心指導的事。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扣該篇文章題目的特點——凝練地概括文章的內容,在導入新課審題時,引導學生進行了閱讀預測與質疑,從課題開始嘗試着引導學生作閱讀探究。

一、抓住課題進行閱讀質疑,可以指引學生的閱讀探究方向。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問是思維之始,也是學生閱讀探究之始。在教學之中,學生對課題進行了一番閱讀預測之後,即產生了閱讀探究的濃厚興趣。然而此時,學生對自己該往文章的哪個方向進行探究,仍是比較茫然。探究需要興趣作支撐,更需要理性來指明探究的方向。此時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扣題質疑,學生從剛纔感性的閱讀預測之中一下子就進入了理性的思維之中,這樣就爲學生進一步閱讀探究指明瞭方向。

二、抓住關鍵詞語質疑,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在教學中,我抓住對“功夫”一詞的理解展開教學,區別“功夫”和“下功夫”。是功夫不到家中的“功夫”指的是寫作水平、寫作能力、技巧等,“下功夫”就是肯吃苦、勤練習,引導學生質疑: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莫泊桑在下功夫?通過反覆研讀文本,學生們發現這裏的“功夫”也含有“還需要再努力”的意思。

三、寫作探疑,培養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怎樣學習福樓拜把文章寫具體。

我着重指導學生學習福樓拜把話說得清楚明白,有條理,而且言之有據這種表達的方法:第一讓學生學習他說話的條理性。比如莫泊桑第三次去福樓拜那裏,福樓拜在第二次教導莫泊桑學會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又向前推進一步:寫作要有特色,就要抓住特點寫。這樣,由淺入深,步步深入,使他的話很有條理和層次。第二讓學生學他說話有理有據。福樓拜在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時候,並不是只講原則性的標準,而沒有實在的例子的。他在說道理的過程中注意聯繫實際的事例,從而使他說的話令人信服。比如莫泊桑第二次去他家拜訪傾訴觀察馬車沒有結果時,福樓拜便列舉不同場景下的馬車,啓發莫泊桑。而這樣鮮活的事例在莫泊桑的腦海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終於使他有所收穫。

在教完《莫泊桑拜師》後,我於是安排了一次小練筆。要求學生週六下午在商店裏仔細觀察來來往往的購物者,要把各種不同的人物特點詳詳細細地記錄下來,然後在週一進行交流,結果由於學生觀察仔細,記錄及時,寫得都很生動。我想如果我們經常要求學生這樣去做,那麼學生捕捉、收集寫作素材的能力一定會逐漸提高,寫出來作文也肯定會生動、具體。

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光是滿足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的體驗,還應該在此基礎上,加強語文教學的實踐性,讓語文雙基得到紮紮實實地訓練。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複習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環節,學生通過複習,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歸納、總結,從而達到加深理解,系統吸收、靈活運用的目的。複習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複習方法是否恰當、科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否得以充分調動。

學生馬上就面臨小學畢業考試了,我發現他們心都散了,學習欠缺主動性,這種情況蔓延得很快,究竟如何有效地上好這兩週的總複習課呢?老實說,我自己都很疑惑!這次的科組公開課,我選擇了上句式變換的第一課時,是實實在在把自己平常上覆習課的模式和想法,都展示在科組老師的.面前。通過這節課,我的反思如下:

1、這節課的知識設計安排都比較到位。我在這節課,首先讓學生通過常見的句式考題,自己回顧總結句式的常考題型,也是通過這一環節發現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哪種題型掌握得不是很好,還需要突破。接着,我針對學生的薄弱處設置了三種需要複習鞏固的句子題型:第一人稱直述句和第三人稱轉述句的互換,修改病句和仿寫句式,當然,仿寫句式放在了第二課時。這樣的安排,讓學生有針對性地複習,明確自己的不足,在練習過關中重新鞏固知識要點!一節課下來,效果還是不錯,比較紮實。

2、第一人稱直述句和第三人稱轉述句,這一難點突破時,沒有很好地講透。這種考法,學生真的是怎麼考怎麼錯,我在講解時確實給予方法:雙引號前的句子內容全不變,標點符號要改變,引號裏的人稱要對應改變。但是效果不如人意,我想估計只有一般的學生真正地弄明白這種題型。石老師給我意見:是不是我在講這題型的時候,講得太深,學生們弄不明白!這一點值得我深思,無論怎樣,學生聽不懂就是我備課時沒有好好地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也就是說我沒有“備學生”!

3、沒有很好地做到“培優扶差”。說真的,複習課,更大程度上是爲了學習不是特別好的學生,學習主動積極的學生平常的知識學習和積累都很紮實,更甚者他們自己就會找機會請教老師,解決自己的學習疑問。但是學困生,他們基本不會理會自己的知識學習和積累,所以我在想,複習都要分層次,“培優扶差”兩手都要抓。可惜,連續兩節的句式複習課讓我感覺到自己在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第一人稱直述句與第三人稱轉述句的講解練習中,很明顯一半學生是聽得稀裏糊塗的,舉手發言成功答對題目的都是平常學習較好的學生,但是當時我沒有立刻調節教學設計,還是“水過鴨背”地過了這一環節,沒有真正地引導所有學生突破這個難點;此外,在病句修改的設計題目裏,彷彿題目出得過於簡單了,顧及了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卻沒有進一步提高解題能力!

4、複習課,內容安排和時間安排都有待加強,學生反應不積極,這都是我在往後複習課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還有兩週的複習時間,我要好好備課,好好引導學生,真正地針對學生的薄弱處入手,儘量做到每一節的複習課,學生們都各自有所收穫!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這個單元安排了兩篇主體課文《山寨》、《武夷山》都是描寫青青的山,只不過是他們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描寫了各具特色的青山。許多學生對山瞭解不多。也沒有真正看到過山。因此在教學時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的感官在文字中自由停留,讓優美而富有情趣的文字觸及他們的心靈,那麼,他們對山停留在感官上的情感將會隨着時間的延續,隨同文字一起慢慢滲入內心深處,“山”將會在他們的心靈上打下烙印。

《美麗的武夷山》是一篇說明性散文,通過優美的語言描繪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課文的第二段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武夷山山勢險峻,三十六峯造型奇特,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鮮花,有的像竹筍。”這段話運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不僅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武夷山山的特點,而且便於學生想象、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進行語言的積累。

爲此,在學習這一段時,我常識採用了以下實踐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結合想象畫一畫。

這段話中作者把武夷山山峯的樣子分別比作玉柱、火把、鮮花和竹筍。爲了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比較清晰的山的形象,我讓學生髮揮想象,在白紙上畫一畫這些山峯的樣子,告訴他們玉柱和那些柱子的樣子相似。同學們根據課文描寫的內容饒有興致地動手做畫。有幾位同學甚至突破了課文描寫的'侷限,把山峯的樣子想象畫成了老人、怪獸等。儘管這些畫非常稚嫩,但學生很投入,那麼認真,完全溶入到課堂學習的氛圍之中,沒有一位同學“開小差”。

由此,我得到啓示:讓學生畫一畫,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新精神。

2、在學生對這些山有了初步的感官形象之後,我相應出示瞭如下的活動練習:

(1)給山起名字。

課本上第32頁有個練習:讓學生看着圖上山的樣子試着給山起名字。我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這項活動,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他們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認真參與討論。隨後,我又讓各小組長代表本組成員進行彙報交流。

第一小組:“我們小組認爲,第一座山叫母子山,第二座山叫老人山......”

第二小組:“老師,我們小組認爲這幾座山分別叫:手掌山,獨指峯,蝸牛峯,公雞山和駱駝山。”

其他幾個小組也派代表紛紛發言。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難忘的小學生活》是人教版小學語文12冊的一個綜合性單元,這個單元是讓學生閱讀相關的師生、同學之間感情的材料,通過回憶、製作班級紀念冊等形式,回顧自己小學六年級的生活。本組單元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而我在教學過程中也是採用了形式多樣的活動與教學內容,讓學生經過綜合性單元的學習中有所收穫,

一、以閱讀材料爲載體,美好的小學生活。

教材中出現了五篇閱讀材料,分別是有關師生情與同學情的,我用了兩課時的時間來學習這五篇閱讀材料。通過找一找關鍵句斟字酌、寫一寫自己的感受、說一說自己與文中的故事相類似的經歷這樣向個步驟來接近學生與同學、老師之間的感情,勾起他們對小學生活的回憶。比如方在學習《難忘的笑聲》這一個閱讀材料的時候,學生根據文中提到的內容講到了自己班級裏面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笑聲,我們在學習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是非常輕鬆的一個狀態,課後我還以小練筆的形式也讓同學們寫一寫自己班級裏面的同學的笑聲。再比如《作文紅圈》這一篇閱讀材料講的是語文老師在我的作文中打了98個紅雙圈讓我受到了很大的鼓勵從此在寫作上越寫越好,最好成了一名偉大的作家的事,有幾個作文好的孩子很有自己的感受,他們講到了低段的啓蒙老師給了他們很大的鼓勵,當初楊老師在他們的作文本上打了很多的跳舞線,讓他們對寫作有了信心,作文也是越寫越好。這幾則非常貼近學生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再次回憶了自己的小學生活,回憶了自己與同學、老師之間的深深的感情。

二、開展綜合性活動,查找資料,回憶自己的小學生活

爲了讓孩子能夠儘可能多地回憶自己的'小學生活,並且整理成冊,我們在整個的綜合性學習過程 開展了一次“尋找六年的足跡”的班級紀念冊的整理活動,我們把班級裏面的同學分成了六個小組,負責班級紀念冊的六個版塊的內容,他們通過向前任的班主任諮詢班級的獲獎情況,查看一些以前活動的照片,讓他們再次感受了自己這個大家庭的團結與和睦。在這個活動的過程中,他們的能力得到了鍛鍊,也增強了他們的合作能力。

三、開展師恩難忘、同學難忘的活動。

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我把同學情、師生情作爲教學的重點,讓孩子們學會感恩,學會感激。我先是安排了孩子寫一封信給自己的老師或者是同學,向他們說一說自己曾經對他們說的話或是做的事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希望能夠得到對方的諒解,在 交流這封信的時候,同學都是泣不成聲的,有些一直不是非常要好的孩子,在接到對方的信的時候都淚流不止.的。另外還在這個單元的時候讓孩子們寫一首詩給自己最喜歡的老師或是同學,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同學們的創作之精彩是讓我佩服的。

這個單元學完了,小學的學習生活也不久就要結束了,對於孩子對於我而言都是一個小小的總結點。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我試着讓孩子看一看,聽一聽,想一想,寫一寫,做一做,讓他們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讓他們的情感得到了鍛鍊,這個單元的學習是充滿了快樂與感情的,伴着這種快樂與感情,我想我們要繼續努力。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通過學習,學生能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效果較理想。但本節課也有許多不足:如我只是讓學生把每首詩中的每句話及整首詩進行了解釋,對於每首詩中重點字的解釋落實的還不夠牢固,對於重點字應多讓幾個學生說說,或設計連線等練習題,幫助學生理解詩中的重點字、詞,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山中雜記》教學反思

本文詞語豐富,語言生動,生活氣息濃厚,抒發了作者真摯的情感,易於理解,得到了學生的喜愛,通過學習本文,學生還了解了什麼是雜記,知道了這種文體的寫法,教學時採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抓重點詞句,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等,總體看來,同學們對本文的學習是比較成功的。

寓言二則教學反思:

1、以學生自讀爲主,重在感悟、積累,儘量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藉助譯文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進行合作探究交流。並聯系實際、拓展延伸,在充分理解寓意的基礎上,讓學生聯繫社會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

通過排演課本劇,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活躍了課堂氣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我們小學教師異常是六年級的教師肩負着學校領導的厚望,承載着家長對學生寄予的無限期望,託付着學生對未來的完美願望,更重要的是我們培育的是祖國明天的未來與期望。可謂是衆“望”所歸。如何讓學生在這即將畢業的一年中,尤其是在語文學習方面學有所取學有所獲呢?下頭我謹對參加工作以來在語文方面的教學實際情景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狠抓生字詞教學不鬆手

生字詞教學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六年級雖然是高年級,生字詞的教學不像低年級那樣繁瑣,可是,我們教師應當把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景作爲語文教學的頭等大事來看待。

在平日教學中,每講一篇課文之前,都要求學生預習課文,預習時學生要將所預習的本課生字每字寫五遍上交,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景下,看學生到底能把生字寫到什麼什麼程度,出錯錯在哪裏,這樣教師就掌握了學生書寫生字的第一手資料,講新課的時候就能夠針對出錯多的生字重點指導書寫。這樣就把對問題的發現提前,爲解決問題留足了時間,世間萬物的發展變化都有其自身的規律,語文生字詞教學活動也不例外,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取決於複習的次數及每次複習所間隔的時間的長短,所以我在每教完一課都對學生進行聽寫,記錄學生出錯多的生字,每課過關,這次聽寫沒有過關的在此聽寫,直至所有學生過關爲止。單元結束後以每單元爲單位進行聽寫,也是直到所有學生過關爲止。單元過關以後再把每一課聽寫時出錯多的生字聽寫一遍,加強鞏固,加深記憶。練的次數多了,學生自然而然也就熟了,考試的時候就會像平時教師聽寫一樣簡便應對了。

二、從教材整體出發,扣住重點訓練項目,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是全冊課文分成若干組,並且也體現了一組課文的訓練重點。這樣編排對我們掌握教材,把握文章的重點也是十分有利的。一篇課文,要講的東西往往很多,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做到,學生的收穫也是甚微,抓住重點訓練項目,從一組教材整體出發,以訓練重點爲主線,就能夠把教學重點凝聚到每篇課文,集中體現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這一點,也就抓住了教材所要教的精華。

三、實行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本事。

在畢業考試中,語文課外閱讀所佔的比重是相當大的,憑空拿幾篇學生從未學過的文章來讓學生做,實際上這是對學生平日學習本事的考察。所以,我們在上課的時候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習本事的培養,在平日上課或課後練習時,不只是把一篇文章或某篇閱讀講完了就完事了,()還要教給孩子做某一類題目的方法,比如在講解一篇課外閱讀時,看這篇文章是寫人的還是狀物的?寫人的`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狀物的文章又是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點來寫的?這兩類文章在考試的時候一般會怎樣考?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這一類題目怎樣做?概括段意要怎樣概括?不一樣類的文章概括段意又有怎樣的區分?……凡是在我們平日上課和做練習時能夠遇到的文章或是題目類型,我們教師能夠給學生歸類整理,把這些學習方法都教給孩子,讓學生在閱讀和練習中學到好的做題方法,久而久之轉變成他們自我的學習方法和本事。相信學習成績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四、勤寫多練,積累素材,培養學生的作文本事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樣,要想讓學生在作文本事上有一個好的提升,也並非一日之功。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寫觀察日記、讀書札記,建立課堂小練筆本,把課堂的小練筆寫到一本本子上,時間久了,這也是很好的作文材料,在學習中遇到優美的段落、句子,甚至是一個好的詞語,都讓學生摘抄下來熟讀甚至是到達背誦,我想僅有我們在平日裏勤寫多練,不斷地積累作文材料,才能爲學生寫好作文打下堅固的基礎。當然,學生不可能如教師之願總是把作文寫得流暢優美,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想辦法去幫學生一把,就拿今年我所教的班級來講,全班63名學生,上交上來的作文在一個星期內批改完是比較困難的,爲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成績,學生打好草稿後我先是讓他們把作文抄到作文活頁紙上,每一天定量批閱,我先把每名學生的作文批閱一遍,寫得好的地方大加讚賞,不盡人意的地方委婉提出提議,和學生共同修改後,讓學生把修改後的作文抄到作文本上。再次批閱就比較省時省力了,寫好的作文讓學生熟讀,讓這相對來講比較流暢的文章在學生腦海裏流下深刻印象,那麼日積月累,長時間這樣修改下去,學生的作文本事應當會有很大提高的。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學生在一堂課內真正有收穫、有提高,引導他們全心投入學習之中是很重要的。爲了達到這一目標,我認爲教師首先要做到全情投入,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學生,使學生受到吸引。在上四大行當時,我始終全神投入其中,用自己富有激情的語言和生動的表演引導學生一步步走進京劇藝術,讓學生很好的掌握老生唱腔特點。師生通過學唱京劇,模仿動作,將講臺變成了京劇舞臺。也許,真是由於這樣,課堂上學生們的.探求欲很高,在交流、學習中,學生們對京劇藝術都有了更多的瞭解,達到了教學所定的目標。

以情動人,是我們教師上好每一堂課必不可少的條件,我能很好的利用整合資源,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的效果,帶着學生模唱,進行動作的演練感覺效果還是不錯的,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繼續努力,讓每一堂課都能帶給學生收穫,使學生不斷取得進步。

1、欣賞與演唱要同步進行。學生再欣賞戲曲時教師要注重劇情人物介紹,並滲透思想內容,讓學生先激起對劇中正面人物的熱愛,然後重點對有影響生、旦、淨、醜的優秀劇目和唱段進行教唱與練唱。

2、着重進行普及戲曲基本知識工作,步入實際課教學,讓部分學生能達到實際演出水平。

3、隨時進行調查。教師要在學生中對喜歡、比較喜歡、一般可以接受不喜歡的戲曲的情況隨時調查摸底,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教育,促進戲曲藝術的普及教育。

4、把戲曲藝術與其他科目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如:美術、音樂、舞蹈、文學等。分析戲曲藝術與其它文學藝術門類的關係。

京劇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殿裏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爲了這顆明珠的色彩永遠亮麗,我們每一位音樂教育工作者都有責任爲京劇藝術進入課堂,爲京劇藝術的繼承與發展盡一份力。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甫寫的,描繪的是一幅萬紫千紅、繁花似錦的春景圖,表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幸福的無限嚮往。詩歌都有美好的意境,可以說,一首古詩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首詩所描寫的春天的景色,學生基本在生活中都見過。在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出示掛圖,而是讓學生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去想象,在想象中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結果,學生的想像既合理又富有個性,甚至“蝴蝶都會跳拉丁舞了”。在理解詩意時,教師並沒有要求完整和強求一致,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讓學生在想象中體會了詩歌的意境。

從本節課的教學效果來看這堂課是有效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用“故事描寫的景物是什麼?”作爲課堂的切入點,引導學生速讀課文,找到文本中要落實的知識點——“用蝶和鳥襯托春花之繁茂”。

2、用“作者怎麼樣描寫這些景物?爲什麼要描寫這些景物?”引導學生默讀古詩,想象意境,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美麗,體會詩人的喜悅與讚歎,進而將自己也融入到這美好的春光中。這一活動,可以說是找準了文本中語文技能的訓練點、情感的滲透點和延伸點,尤其是“情景再現”的出示,更是將文本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點、文本的銜接點有機地鏈接到一起,紮紮實實地落實了教學目標。

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要相信同學們有能力,並敢於大膽地把時間和空間還給他們,只有這樣同學們的潛能才能得以發揮。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試飛》這篇課文通過講述宋慶齡參加試飛的故事,表現宋慶齡的沉着、勇敢的品質和愛國的情懷。在這篇課文中,作者重點通過對人物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來刻畫人物的形象,表現宋慶齡的精神品質,但是學生對宋慶齡的瞭解不多,在課前我首先讓同學查閱有關宋慶齡的資料,瞭解她的社會地位,幫助學生理解宋慶齡參加試飛的意義。在課堂的教學中,我按文章的記敘順序,理清“試飛前——試飛中——試飛後”的線索,抓住各部分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詞句,讓學生討論、發言的方式,逐步讓學生了解宋慶齡的精神品質,並結合學生朗讀,讀後寫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課堂的'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的效果較好。

不足之處:

1、導入新課的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沒有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2、提問的有效性不突出,沒有“一石激起千層浪’效果。

3、教師的過渡性語言不夠精煉。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我認識到課堂中“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深刻含義,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成爲我在今後課堂教學中的貫徹的中心,我只有向課堂學習,向周圍教師學習,才能使自己不斷的成長。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一、創設情景,真實體驗,情感渲染

整堂課隨着紀錄片鏡頭的推近,帶着我們走進了總理辦公的所在——x西花廳。當辦公室的陳設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時候,孩子們敏銳地捕捉到那個宮殿式的建築和室內的簡單陳設這具有強烈對比關係的情節,帶着看到的畫面,再去讀文中的語句,更體會到了“極其簡單”和“如此而已”這兩個詞的含義。總理的辦公室實在太簡樸,可能連普通老百姓的書房都比不過,簡單得已無法少任何一件東西了。孩子們直觀地看到了一位新中國總理的辦公室,他們或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這又是事實,一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二、重點突出,品詞讀句,情感投入

課文着重敘述了作者陪同周總理審閱稿子時的所見所聞。在這一夜中,周總理先批閱了一尺來高的文件,然後審閱了“我”整理的記錄稿。“批閱”和“審閱”這兩個詞都有“看”的意思在其中,可細究卻各有其意。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對學生能體會周總理一夜勞苦的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一直存在輕字詞教學,重理解感悟的現象。有些教師認爲字詞教學是低年級的任務,高年級學生獨立學習字詞的能力已較強了,故而對字詞的教學比較忽視,即使有這方面的教學,也往往是蜻蜓點水。但我們知道閱讀教學應十分關注文本中的語言因素,而字詞就是最基本的語言因素,字詞教學不僅僅是認識字詞的教學,還應有正確理解,多渠道積累,創設情景遷移運用中鞏固等多方面的學習活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重點理解這兩個詞。“批閱”就是“看完之後進行批示”,在理解了這個詞後,我們才能理解周總理能在一夜中批閱相當三十多本語文書那麼高的一疊文件。而“審閱”的意思是“審查是否正確、妥當”,這就關係到這份記錄稿的每句話甚至是每個字了。於是,讓學生自己找找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直接就能解釋這個詞。學生很快就找到了“他一句一句地審閱,看完一句就用鉛筆在那一句後面畫一個小圓圈。他不是瀏覽一遍就算了,而是一邊看一邊思索,有時停筆想一想,有時問我一兩句。”這是寫周總理審稿的情形."瀏覽"是大略地看.周總理不是"瀏覽",而是一句一句的審閱.說明周總理對每句話都認真思考,充分反映了周總理審閱文件的嚴肅認真,一絲不苟。聯繫前面可以想象到當時總理批閱完一尺來高的文件時,早已是夜深人靜時分,作者也已在值班室裏睡得迷迷糊糊。可週總理卻仍然不知疲憊地坐在那張不大的寫字檯前,一句一句地審閱着記錄稿,他認真思考,反覆斟酌,並且謙虛地徵求別人的意見,以致於審閱這一份稿件花了相當長時間。點點滴滴的細節都讓我們感受到總理審閱文件認真、細緻的程度可以說令人震驚。通過老師入情地引導,配上恰當的音樂,學生的情感充分地投入,偉人那不辭勞苦的工作精神和簡樸的生活作風,已深深進入學生的心田。

三、藉助文本,充分表達,情感抒發

選用生活小事,以平實的文字表現人物的高尚品格,是本課在表達上的一個顯著特點。在引導學生領悟這一特點時,不要把它當作寫作知識來講解,而應融於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之中讓學生領悟體會。在學生對課文有了較深的感受之後,讓學生具體講一講課文是怎樣表現周總理工作勞苦、生活簡樸的。這樣,就把引導學生理解內容和領悟表達方法結合起來了。

讓學生說說課文是從哪些方面敘述周總理一夜的工作的?

批閱了一尺來高的文件審閱了我的記錄稿

再讓他們根據板書把總理一夜所做的工作連起來說一說。這樣的設計既幫助學生理清了文章的敘述順序,又能通過自己的語言組織把這一順序表達清楚。這其中可以用關聯詞“不但……而且……”“既……又……”來連接,也可以用“先……再……”這樣的句式來說明周總理工作的先後順序,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理解用不同的語言進行表達,進一步明確概括主要內容時要簡練、有條理。

如果說語文學習中的理解、積累是一個“輸入”的過程,那麼表達、運用就是一個“輸出”的過程。這兩個過程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教學中我們既要重視“輸入”訓練,又要重視“輸出”訓練,只有兩者有機結合,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

爲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把文本語言轉化爲自己的語言,我又設計了一個複述練習。在學生細讀了周總理審閱記錄稿的.句子之後,圈出審閱時的動作,然後結合“不是……而是……”、“有時……有時……”這兩組關聯詞,說一說總理是怎樣審閱記錄稿的。在這過程中,學生既結合課文中的內容,通過自己的整理和理解,轉化爲自己的語言,又在腦海中不斷再現周總理一夜辛勤工作的情景,感悟到作者想要通過這樣的語言表達出的情感,從而理解文章的中心。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加入“工作勞苦”這一短語把先前的介紹連起來說,可以用先總後分的方法,也可以用先分後總的方法,寫作方法也得以滲透。學生披文入情讀中悟,着重感受了周總理審閱稿子時的認真與投入,將情感與訓練很好的統一了起來。

四、課內延伸,積累拓展情感昇華

走近總理,僅靠課文文本內容是遠遠不夠的。要把幾十年前歲月拉回到現在,需要有大量的補充材料。在這節課中,我給孩子們提供了一份周總理1974年3月26日的工作安排,讓他們體會到總理這樣勞苦的工作又何止這一夜,他每天都是這樣工作的。在課的最後,又展現了總理十幾張在不同場合的照片,把一天的工作又延伸到幾十年的工作。周總理就是這樣夜以繼日地工作,幾十年如一日。其目的在於趁熱打鐵及時拓展學習資源,將課內探究引向課外實踐,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積累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體驗起到情感昇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