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一、成功之處

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同學抓住三個重點時段來品讀,從而感受到北京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喜慶與歡樂,體會本文表達方法的精妙之處。在教學中滲透作者的表達方法。

爲此,讓學生在熟讀文本的基礎上,通過說話訓練,進行語言積累的同時,突破教學重難點。所以,我特意設計兩個語言訓練句式:

1.你們交流的句子那些是寫燈的數量多?那些是寫燈的種類多的?同桌之間互相討論歸納、練習說一說。

2.請試試看,能否用從燈的數量多和燈的種類多,用一句話完整地表達出來。

如和除夕相比,正月初一全城都在休息。人們都幹什麼去了呢?請讀課文第9自然段。學生通過讀中進行交流。針對學生的交流、表達,我特意有針對性地進行了評價理答:

1.這兩個同學交流的時候,不僅恰當地用上老舍爺爺的話,還巧妙地運用了老師引語進行表達,真令人佩服!

2.各種各樣的花燈,加上五彩斑斕的花炮,加上香甜美味的元宵,令人陶醉,誰能不喜歡呢?這麼熱鬧的燈會,你們想不想讀一下呢? 這樣的選點訓練,充分利用理答這一種特殊的教學對話,仔細傾聽學生的問答,通過有層次、有秩序、有針對性的“追問”、“轉問”、“提問”和“反問”等理答有效方式,把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調動起來,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讓學生在昇華情感的'同時,必然會激起表達感情、抒發情感的慾望。此時,此處語言訓練點的設計和教師對學生有個性的評價語言的設計,更好地讓學生敞開心扉去接觸語言,去感受語言,去體味語言,使學生在沉浸於文本語言和情景的基礎上,自由述說、自由運用本課習得的語言,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不足之處

1.教學的節奏把握還應該明快一些,在教學時間的把握上還應該確切些。

2.在語言訓練點的選擇上,選擇面較窄,達不到以點帶面的作用。說話句式訓練的設計,只針對多數學生,而對一些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講難度較大,甚至難於掌握,應該對這些學生多謝關注,設計合適、樂於讓他們進行語言表達的語言訓練句式。

三、改進措施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對如何在語文課堂上開展以讀爲主的閱讀教學研究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會,同時我也認識到在教學中還需要更多細節的思考,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匆匆》一文是我國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這篇課文的含義很抽象,對於小學生閱讀是有一定的`難度。我把課文的閱讀分爲三個環節。

一是初讀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大意,抓住課題“匆匆”,瞭解課文寫了“時間匆匆,一去不返”的意思;

二是再讀課文,弄清各個自然段大意;

三是細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點指導學生邊讀邊思,獲得對文本的體驗和感受。就這樣,我讓學生在閱讀中揣摩,在閱讀中體會,在閱讀中領悟,在交流和討論中說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這節課上較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這篇課文最爲感人的地方,一是其語言的優美,二是其情感的濃厚。我把教學重點之一放在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上,讓學生在比較中感受到句子用修辭好在哪裏。接着引導學生深入地讀,富有個性地悟,結合自己的內心情感體驗去讀,去傾聽作者的無奈、彷徨、傷感……樹立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

最後我讓學生把這篇優美的散文背下來。由於學生對文章的體會較深刻,雖然文章較長,大部分學生在一天的時間內都能很完整的背誦下來。因此,我認爲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聯繫學生的生活體驗,把課文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體現語文學習的綜合性,這樣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才能不斷提高。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回顧這一課的學習,有幾點值得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

1.怎樣讓學生領會霍金熱愛生活的態度,頑強的科學求索精神和人格魅力,是本節課的難點。全文篇幅較長,把握全文的脈絡有困難。於是,我讓學生找到總述霍金魅力的課文的第八自然段作爲教學的線索,從而將課文分成了“物理天才”和“生活強者”兩個部分,降低了學生的閱讀困難。

2.命運讓霍金失去了什麼?課文第3自然段的文字表述抽象、概括。學生透過文本的語言得到的也是冷冰冰的抽象結論:雙腿癱瘓、說話功能被剝奪、身體徹底變形。這文字背後包含的豐富的.震撼人心的內容被省去了。由於學生受到年齡、生活經歷的限制,他們難以與文本情感產生共鳴。很難體會出“殘酷”的內涵,從而也就不能較好地體會霍金作爲生活強者的一面。爲了豐富學生的體驗,我採用了填補文本空白的方式,抓住空白,讓學生展開想象:命運讓霍金雙腿癱瘓,他不能怎樣?讓他失去說話的功能,他不能怎樣?(句式一:命運讓霍金雙腿癱瘓,他不能________,不能_________……句式二:命運讓霍金失去說話的功能,他不能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請學生選擇其中的一組句子來說一說)。學生思維的閘門被打開,表述的同時,他們的心靈也受到深深的震撼:命運對霍金如此的殘酷,而霍金卻說: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學生較好地體會到了這段話語背後所包含的滿足、樂觀、頑強、執著……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反思這一課,覺得有幾點設計的還不錯。

1、導讀很重要。

我是這樣導讀的,“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說過謊嗎?說謊有什麼危害嗎?”(說謊欺騙了別人,傷害了別人)。“我們今天來認識一個人,他也說了謊,但他卻沒傷害到別人,爲什麼呢?帶着這個問題讀課文,注意生字詞,把課文讀通。”(對於略讀課文,我認爲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顯得尤爲重要,因此,我設計了這一導讀。其實有很多好的導讀方法,但我覺得略讀課文的導讀不宜太繁,畢竟時間要留給學生。)

2、設計了一個好問題。

學生讀了課文後,讀出殘疾青年編造了一個美麗的謊言,我順勢提了一個問題“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其實會讀書的同學能從課文中發現蛛絲馬跡,會發現攤主的心思,找找看,同時寫上自己的體會”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劃出相關句子,詞語。(略讀課文要給孩子充分讀的時間,但並不是說,有時間給孩子就行了,老師要給予適當的點撥。我覺得我這個問題的設計就選準了學生自己學習的切入點,)

3、設計了小練筆

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交流,朗讀,當一切真相大白時,兩位主人公心靈相通了,學生也與文中的主人公心靈相通了,我看到了幾位學生眼含淚花,看得出學生內心表達的衝動,於是,我設計了這樣的小練筆:

(1)小作者扭頭衝了出來,偎在殘疾青年輪椅邊,他沒有哭,他在想_____________(我覺得進行小練筆的時機掌握很重要。“情動”而“辭發”,這時要給他寫的`機會,讓他內心的情感,讓文章的情感涌出紙外。)

(2)仿照課文描寫人物的方法,寫一段通順的話。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餘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動容。

本課設計時主要抓住重點句“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體會知己含義,爲了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設計了拓展練習,再圍繞“絕弦”,讓我們感受到不僅僅是伯牙、子期心靈相通的情義,最後設計了《高山流水》的音樂欣賞,讓從教者與學生一起在美妙的音樂中感受藝術的`魅力,再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會更好地增強課文的表現力,讓文言文那優美的韻味深深地植根在學生心中。

這篇課文本來的教學思路我借鑑各位老師教學設計,經過自己的反覆斟酌,在多個環節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學生是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學習本文首先要指導學生把文言文讀正確、流利。教學時我紮紮實實地進行朗讀指導。不管是自由讀、指名讀、接讀、範讀還是背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每一次朗讀都步步落實,毫不含糊。教學中,把理解與朗讀相結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話的同時,我也注重了朗讀的結合體味: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導學生要讀出稱讚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文章的後半部分,指導學生帶着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讀。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語言、品嚐語言、運用語言,在紮實的語文實踐中習得語感,領悟語言規律。在理解完課文後再向學生提問:“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這‘終身不復鼓’的僅僅是琴嗎?”讓學生真正明白課題“絕弦”的深刻含義。

教學中,進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們知道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爲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感悟朗讀,有效地調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又準確地演繹着文本中豐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那個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美好的情愫在課堂悄然流淌,不知不覺進入了知音的精神世界。

最後,我播放了樂曲《高山流水》,典雅流暢的琴音款款地浸潤孩子們的心靈,令人感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學生聆聽《高山流水》,欣賞渾厚、流暢的旋律,充分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

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我認真總結這堂課的教學,還有着不足之處,需要我進一步努力提高:放的還不夠大膽,心情過於急切。當學生髮言不是很充分的時候,我一着急就補充上來,其實完全可以放給學生,讓他們補充。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口語交際·習作 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我的理想”,旨在讓學生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認識到樹立理想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爲理想而努力奮鬥的情感。

教學建議:

1.創設自然、寬鬆的環境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理想,例如,將教室裏的桌子圍成大圓圈,教師帶頭講自己的理想。

2.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累,明確什麼是“理想”。過程如下:

(1)回憶本組教材中人物的理想。

(2)交流自己知道的各個時期各個領域“名人”小時候的理想,並簡單說說自己的感想。

(3)結合具體例子明確什麼是“理想”:是自己希望實現的,又對別人有益的。

3.不要將此次口語交際定位於考驗學生的即興演講能力。講之前,要讓學生有所準備,並且要幫助學生明確準備的方向,保證準備的時間。

4.爲了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交際中,集體交流之前,可以先在小組裏講,講得好的再到班上講(被推薦的同學也可以適當介紹自己小組的同學各自的`理想)。

5.交際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傾聽,並鼓勵他們相互進行評價。老師不要過多地從講的技巧方面去評價,要從內容方面多與學生作溝通與交流。同時要多肯定,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調動他們交流的積極性。

6.集體交流自己的理想之後,可以提示學生找到與自己理想相同的同學,繼續討論怎樣爲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最後,小組再選派代表在班上說說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

本次習作是口語交際的自然延伸,題目就是《我的理想》。本次習作,不僅要突出習作主題本身具有的教育價值,還要有意識地提高學生有條理地表達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建議

1.習作前,可以要求學生蒐集一些關於“理想”的名人名言到課堂上交流。

2.由於本次習作與口語交際結合得比較緊密,因此不必重新創設情境,主要的精力應該放在指導學生列習作提綱以及習作後的講評上。

3.習作前,教師可以列舉一些學生的理想,如,“我的理想是當老闆”“我的理想是做一個優秀的廚師”“我的理想是成爲一名科學家”“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師”等,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在討論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理想雖然沒有好壞對錯貴賤之分,但是如果一個人樹立這個理想的目的是“爲人民服務”,是對別人有益的,那麼他的人生將會很有意義。

4.指導學生在習作中寫清楚三方面內容:(1)要寫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麼?(2)爲什麼有這樣的理想?(3)準備怎樣實現自己的理想?爲了讓學生有條理地表達,可以要求學生列出簡單的提綱:5.列出習作提綱後的主要教學過程建議如下:

(1)交流提綱,重點聽“我爲什麼有這樣的理想”和“我準備怎樣實現自己理想”。

(2)起草。學生按自己的提綱進行習作。

(3)交流。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習作,全班交流、評議。指出有共性的問題,並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

(4)修改。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對照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

(5)謄清。

【教學目標】

1.通過相互傾訴自己的理想,繼續培養學生傾聽、應對和表達的交際能力,同時培植學生表達的自信心,樹立良好的理想觀。

2.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進行習作,表達自己內在的真實體驗,並能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評議與欣賞,感受習作的快樂。

3.嘗試前後照應的寫法。

【課時安排】3課時

【課前準備】

組織學生收集以“理想”爲主題的名言警句等,幫助學生積澱文化底蘊。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創設交際情境

1.故事感染激發

郝副營長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了。“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正是這樣美好的憧憬,這樣樸實無華的理想火種,點燃着郝副營長勇往直前的心。我們沒有理由不說,郝副營長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發交流願望

a 交流關於理想的名言。

b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麼理想呢?

二、提升交際能力

1.自我傾訴,組織語言。(着重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敏捷性)

說說看,你的理想是什麼?你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理想?理想的種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準備怎樣做,讓它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呢?

2.指名交流,瞭解情況。(在表達的自信上着重評價)

3.師生交流,學習技巧。(在表達的技巧上着重引導)

a 教師聲情並茂地向學生講述自己兒時的理想,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條理的講述的。

b 學生傾聽、評價教師的發言:

聽:做到全神貫注,用神態做出反應。

想: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說:在理解、尊重對方的基礎上積極應對,與教師交流。

4.生生交流,運用技巧

a 學生在組內交流,教師參與。對個別在組內交流有困難的學生,採用個別輔導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勵他們積極發言。

b 互聽互評,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評價時注重評價表達是否自信,態度是否自然大方,表達的內容是否有條理,是否能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c 推薦代表,準備參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動交流

1.指名傾訴自己的理想。

2.師生傾聽、評價

小結:今天,我們傾訴了自己的理想。讓我們共同努力,將這顆理想的火種化成我們人生成長的精神翅膀,讓它伴隨我們飛向生命的每一天。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這節課中,我通過緊扣戲劇衝突,揣摩“潛臺詞”,來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繼而挖掘文本資源,認識中國的“和”文化。課前重視學生的預習作業,讓學生讀通、讀準、讀懂,爲上課打好基礎。課中啓發誘導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樂思、樂想、樂說。

第一幕的教學主要抓戲劇衝突,這是閱讀劇本的關鍵。我拋出一個問題:“藺相如與韓勃在討論什麼問題?”學生很容易就瞭解到一個信息,即“韓勃認爲藺相如怕廉頗,而藺相如自己卻堅持說不怕”,這就是戲劇衝突。我帶領學生緊扣這個衝突,深入文本,揣摩臺詞,引出“和爲貴”這一個中心。

第二幕的教學通過研究廉頗是怎樣請罪的,抓藺相如寬恕廉頗的細節描寫,體會到廉頗請罪是誠心誠意的.,藺相如也是真心原諒廉頗的,彼此的真,彼此的誠,纔有了負荊請罪這樣好的結局。

整堂課上下來,雖然是流暢的,學生也是投入的,但朗讀不夠,如果能指導朗讀,借朗讀來體會品質、昇華情感,學生的心與課堂就更融洽了!我本來計劃學完後分組表演,覺得在排練時學生就會再讀,讀中、演中品味人物內涵,可學生確是笑聲不斷,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關注課堂,反思課堂,才能讓我們的學生愛上課堂。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在新課程標準實施背景下,教學資料,教學模式都需要相應的變革,變革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其實踐活動的反思質量。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不僅僅是重構教學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我專業成長的需要。

一、正確認識反思

凡是對看到的、聽到的、親身經歷過的教育教學現象我都進行了一番認真思考。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看自我的思想、觀念和行爲,並做出理性的確定和選擇。反思之後用自我的觀點、看法,評價用於自我的實踐教學就是改善教學的行動。一邊教學一邊反思,教學與反思研究相結合,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構成自我的教學思想和風格。

二、提高反思本事

反思是教師教學中一種內省活動,也是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當具備的一種本事。在教學中我不斷地對自我及教學進行進取、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本事,總結教學經驗,彌補不足提高教學效果。

1、提高自我監控本事:在教學中我努力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但從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景看並不夢想。

2、提高教學監控本事。在教學活動之前,我都要充分挖掘教材,做到備教材、被學生、備環境、備偶發事件。儘管如此,但教學效果仍不佳。

3、提高課堂的組織與管理本事。在課堂教學中我一向努力在課堂上密切關注所有學生的反應,努力調動學生學習進取性,隨時準備應付課堂上的偶發事件。但不足是學生總愛小聲的談話。可能與我的'教學無趣性有關。

4、教學中,我努力做到與學生言語互相溝通,並努力以自我進取的態度感染學生,以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努力學習。“我能行”的操行評比、口頭表揚、物質表揚等多種形式結合。

5、在課上我對學生的提問、回答能做出及時的評價,在課下我對學生的作業也及時評價,由於班級人數多,我不能照顧到全部,所以,讓小組長分擔一部分工作,力求做到及時檢查作業。

6、課上完後,對自我上過的課的得失進行回顧和評價。把它記錄下來,作爲以後教學中的參考資料。好的繼續發揚,不足的改善。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一、成功之處

1.自主預學,注重基礎。

預學是互學的前提和基礎。只有預學充分,課堂上的學生展示纔會精彩,教學目標纔會有效達成。所以在課前,我就設計了預學單,在預學單上包含了認讀生字和詞語,理解重點詞語,讀熟課文,畫出感受較深的句子批註體會,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等問題。在開課後,首先檢查預學情況:認讀生字和詞語,回顧季老在課文中寫到兩個母親及對兩個母親的主要情感。接下來教師開門見山提出:這節課我們主要探究季老對生身母親的感情。然後教師出示小組合作學習目標,進入互學階段。

2.品讀課文,感悟情感。

學生圍繞“從哪些詞句體會到季老對母親的愛?”開始學習。學生細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並做好批註。巡視時,我提醒學生注意抓住重點語句來深入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思念、愛慕之情。然後展開小組交流,在小組交流時,我深入小組指導小組分工,指導他們交流方法與步驟,在此基礎上,展開了小組展示。

二、不足之處

評學環節,我的設計是,讀了課文我們被季老對母親的.思念所感動,此時我們心中一定會有很多話想對自己的母親說吧。現在請大家以“媽媽,我想對您說”爲題寫一段話,在班上交流後回家對媽媽講。

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悟,所以學生都有很多話說,有的說的感人,有的說的真誠,但是時間倉促,交流不夠廣泛。

 三、改進措施

充分備課使自己的語言更豐富,對學生的困惑或思維障礙準確掌握,要預設充分,才能讓學生體會深刻。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本文是一篇關於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爲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羣,人類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繫,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後果。這是一節共研課,通過我們教研組的研究,我做了以下設計:

1。激趣導入。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激活學生以前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積累是很關鍵的。因此,我首先讓學生根據平時對“鹿”和“狼”的瞭解,用簡單的詞語概括對這兩種動物的印象,爲學習下文,改變對這兩種動物的`一般認識做好鋪墊。

2。自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通過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語言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自學理解,明確造成凱巴伯森林幾乎毀滅的根本原因。我首先讓學生通過默讀自學,在文中勾畫出“羅斯福爲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採取了哪些措施”和“有這些措施導致的後果”。在學生小範圍的交流之後,進行全班交流,並讓學生在文中進行標註,明確捕殺狼之後所造成的四個連續性的後果。在學生明確這些措施所導致的惡果之後,讓學生給羅斯福總統寫一封信,告訴他錯在哪,怎樣做才能挽回損失。通過這個環節,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羅斯福總統決策的錯誤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不足:課上我還是有些急燥,教師的語言太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言的機會。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在備課時,自己蒐集了大量的有關尼亞加拉瀑布的資料,從瀑布的位置,落差,岸寬到每天遊覽人數……我很想把這些知識告訴給學生,可最後我決定在學完課文後,再給大家補充這些資料。

課文導入部分我選了一幅圖片並配了音樂,想從感官上給大家一個直接的印象。緊接着我借用了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把大家帶入到一個壯闊的意境。

我感知,走近奔落得雪原。學生通過朗讀從整體上把握大意,標註出作者的參觀路線,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在這一環節,同學們的朗讀真的是聲情並茂,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我賞析,品味奔落的雪原。在這一環節,同學們跟隨作者的足跡走進瀑布,賞析美景,在語言的品味中感受瀑布之壯觀,自然之瑰麗!同時思考:作者爲什麼把尼亞加拉大瀑布比喻成奔落的雪原?色澤上都是素樸的靈動的白;氣勢上都是壯觀磅礴之勢;感悟上都給人以心靈的淨化和震撼!這個比喻既形似又神似,用雪原喻瀑布使人體會到大瀑布的.壯美圖景!

隨後,我給大家呈現了一組尼亞加拉瀑布的圖片,引導大家去感受它的雄偉,壯觀,磅礴,力量,速度……在大家欣賞讚嘆之餘,進入下一環節——“我運用”,選擇合適的詞語,用詩歌的形式表達自己觀看圖片之後的內心感受。

最後一個環節是“我感悟”,也就是文章的小結。引導學生由瀑布的形態進而感悟瀑布內在的神韻,體悟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整節課上下來,讓我感覺最好的是學生的表現太出彩了!他們讀得聲情並茂,語言分析的也很到位!!在引導過程中,教師倒是做的不過出色!比如,我可以直接由題目開始這節課的教學!文章是寫瀑布還是雪原?爲什麼要用奔落的雪原?“奔”體現在哪些語段中?“落”“雪”“原”又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如果以此來貫穿全文,也許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爭取在解讀下面的文本時,我能切實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出發!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不同,所以指導學生朗讀尤爲重要。指導文言文的朗讀方法:一要把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老師通過流暢自如,聲情並茂的範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這堂課中,我採用以教師爲主線,以讀爲面的教學方法,收到良好效果,同時使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學奕》講了奕秋教兩個人下棋的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是對學生從小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兩小兒辯日》中我們看到文句對仗工整,兩小兒的辯論言之有理。這也爲我們的孩子提供了一個好的典範。可見古代兒童說話就講求邏輯推理性,雖然當時的科學不發達,沒有先進的儀器進行測量、考證,但是他們善於思考,積極動腦的思維方式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知道創造發明就是從質疑開始的。

從文言文的教學中,學生有了一個初步地認識中國古代的爲人處事的'一些方法,也對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有了更多的感性認識。

文言文的教學重在閱讀背誦,而怎樣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輕鬆背誦,又是一個問題,所以,我認爲,文言文的教學重在教給學生方法,並使之有效地進行學習,而積累課外的文言文知識也是一條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積極之路。只要有自己的思想,只要有自己的教學方法,不去模仿別人,不跟從老的教學模式,有自己的創新,我想,文言文教學定能走出一片屬於自己的藍天。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本組課文在表達上有一個共同點:作者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無窮的魅力。因此,在本組課文中學習時,我從整體上把握本組教材的特點,採用以讀爲主的學習方式,在讀中質疑,在讀中解疑,在讀中感悟,體會重點句子的思想感情。

課文中運用各種修辭方式,如擬人、比喻、排比、反問等使文章更生動、形象,表達意思更爲準確、鮮明、生動。引導把握這些句子,通過體會、歸納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使學生能正確地理解、掌握這些句子的描寫方法,並在實際上運用。如《山中訪友》文中有一句:“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這句話不但生動形象的說明了老橋的無私奉獻的精神,更表現了作者對老橋的敬佩和愛戴,從這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便表露無遺。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很重要,並且讓學生能課堂上練習說一說這種句式,從而提高學生用詞造句的能力。

在本組課文中,我沒有大段的分析、講解,而是鼓勵學生自主練讀,讀中自悟。在前文句子品析方法的指導上,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有感情的練習朗讀,並說說爲什麼選擇這部分讀?以此延續學生對句子的品悟能力的訓練,並讓學生進行平等、輕鬆的,既給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展示機會,又使學生帶着個人的感受、體驗,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閱讀交流和賞析,這對學生是很有益的。

總之,這組課文不僅作者寫得美,學生讀得更美。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負荊請罪》這篇文章故事人物性格鮮明,通過對劇本語言的閱讀品位,感受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風貌。在課題的教學中有學生指出這是一部歷史話劇,另一個學生說這是“獨幕劇”。我馬上抓住學生的這一“失誤”,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課文作爲話劇共兩幕,第二幕是寫“負荊請罪”而第一幕又是寫什麼的呢?同“負荊請罪”有何聯繫?指名學生朗讀第一幕,學生有了早讀課的預習,朗讀得還是不錯。朗讀後,學生就明白了第一幕其實寫的是“負荊請罪”的原因,有一位學生說是第二幕的鋪墊,當然也是正確的。

接下來的教學圍繞一個“怕”字展開:門客韓勃以爲藺相如怕廉頗,何以見得?學生抓住文中“有意避讓”、“好幾天不敢上朝”等語句體會到藺相如表面上的“怕”。在練習感情朗讀中,又抓住藺相如面對秦王“毫不懼怕、針鋒相對、脣槍舌劍、寸步不讓”的表現,補充“完璧歸趙、澠池會見”的故事,讓學生體會到“想當年”藺相如的'“勇敢無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深思:藺相如是不是官越做越大,膽子越來越小了呢?學生自然就從藺相如的一番肺腑之言,理解了他的“深明大義、顧全大局”的思想特徵。理解“若有所悟”這個詞語後請學生想象:韓勃領悟到什麼?藺相如的良苦用心,廉頗是否明白?請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二幕,學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學生抓住廉頗的言行體會到他道歉的誠意。

本文的體裁是劇本,於是,我在學生充分地朗讀課文、把握了人物特點之後,讓學生自排、自導、自演,受到了學生的喜愛,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寫的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觀看雜技表演時,曾經見過一個英俊少年在表演頂碗時,兩次失敗都沒有氣餒,最後獲得成功的事。告訴我們做什麼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難和挫折,都不要退卻,有時候成功就在於再堅持一下。

全文可以分爲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寫頂碗少年表演兩次都失敗了,他在一位老者的鼓勵下沒有退卻,第三次終於穩住了頭頂的那一疊碗,表演取得了成功。

第1自然段,寫“我”回憶二十多年前曾經在上海大世界觀看過一次雜技表演。

第2自然段,寫頂碗少年在表演最後一組難度較大的動作時,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失誤。

先寫“一位英俊的少年”在輕鬆優雅的樂曲聲裏“頭頂着高高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表演,“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忽而臥倒,忽而躍起”“碗,……卻總是掉不下來”,他“用各種姿態轉動着身軀”。從對他的'這些“令人驚羨的動作”的描寫,可以看出少年的演技已是很嫺熟,很精彩了。但是,他在表演最後一組難度較大的動作時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失誤。“都驚呆了”“有些青年吹起了口哨”寫出了觀衆的反應。

第3自然段,寫頂碗少年第二次失誤。

先寫了少年的神態、動作:“沒有慌亂”“歉疚地微笑”“不失風度地鞠了一躬”“很沉着,不慌不忙”,動作“依然是那麼輕鬆優美”。從中可以看出,少年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他雖感歉疚,但是沒有氣餒,沒有退卻,一切重新開始。觀衆“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屏住氣,目不轉睛地盯着……”“忍不住拍響了巴掌”,寫出了善良的觀衆都期待他的成功。

第4—6自然段,寫頂碗少年在白髮老者的鼓勵下,第三次頂碗終於成功了。

“場子裏一片喧譁”,不滿的觀衆反應更強烈了。少年“呆呆地站着,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他的神情反映着他的心理,在衆多期待他的觀衆面前,連續兩次失敗,此時,也許他頭腦裏一片空白,也許他想了很多……就在少年最困難、最彷徨無助的時候,一位白髮老者的出現使少年“鎮靜下來”,老者親切的“撫摸”給他帶來了讚許和疼愛,“輕輕搖撼”給他傳遞了力量,“低聲”的話語使他堅定了信心,他終於成功了!

第二部分(第7、8自然段)寫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啓迪。

第7自然段,寫“我”每每想起這位頂碗少年總會很激動。

這裏寫了兩個意思:一是深信當年那位少年一定成爲一位雜技藝術家了,他是一個強者;二是那一夜頂碗少年的演出給“我”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常常激勵“我”前進。“那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打碎的聲音”代表頂碗少年那一場驚心動魄的演出,代表少年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失敗面前,勇於拼搏、堅持不懈,最後獲得成功的精神。

第8自然段,寫“我”從頂碗少年的身上得到的啓迪。

課文最後一句話,以“山窮水盡”和“柳暗花明”,“冰天雪地”和“溫暖的春風”作對比,形象地說明,即使在最困難、最黑暗的時候,也不要喪失信心,不要退縮,成功往往就在於再堅持一下、再拼搏一次的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