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5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三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1

中考在即,反思這一學期的語文教學,有些教訓尤爲深刻,必須及時總結。

反思一、對知識點進行系統講解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選擇什麼樣的時間段進行。

對知識點進行系統講解能幫助學生很好地掌握語文學習的要點,使學生應付考試更加得心應手。對這一點毋庸質疑,講究的是什麼時候開始纔好。從學生一無所知,毫無積累就開始,還是有所積累後開始系統講解比較好?我在複習中通常選擇後者。如“古詩鑑賞”這一塊學生普遍感到困難,一開始得分率很低,五分鐘只能得一兩分的大有人在,學生很着急,經常問做這兩題有什麼章法。在學生對古詩鑑賞沒有一定的積累前,我堅持不傳授方法。因爲當他們的腦子對某一種知識一片空白時,講方法等於白講,只有當他們對這類題型有足夠的積累時,哪怕是錯誤的,他纔會根據你所講的方法,對他的知識進行梳理,矯正,體會到以前錯在什麼地方。

反思二、教師在複習時考慮周到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不要因此而束縛住學生的思考。

一個細緻周到,思維嚴謹的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複習時少走很多彎路,所以在複習時要儘量考慮周到些,但人無完人,總有疏忽之處。如去年中考試題中出現的文學常識填空,這一多年沒考的題型,在複習要點中有這一考點,而老師卻憑藉所謂多年中考的經驗將它明確劃出複習範圍之外,以至於學生考後會質問,爲什麼這題沒給他們複習到,卻不責問自己如此簡單的文學常識題爲什麼還不會做。所以老師不要把自己對知識點的梳理或者取捨束縛住學生的思考纔好,千萬別以爲自己的考慮是天衣無縫的,最忌諱對學生說:“除了我講的這些,再也不可能考別的了。”中考是考學生,不是考老師,不要把都壓在自己身上。那樣不僅自己會很被動,也是對學生不負責任。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2

根據新大綱、新教材的精神,三年級以段的教學爲重點。那麼,怎樣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達到大綱要求呢?我認爲應切實抓好段的讀、寫訓練。

讀段

在段的讀、寫過程中,讀是基礎,應抓好三個環節的讀。一是初讀,要突出"順"字,要讀準字音、讀好停頓、重音,乃至速度、語氣,能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在此基礎上,才轉入講讀,指導理解課文內容。二是講讀要突出"思"字,要把學生學語文的過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內容,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心理歷程。如《富饒的西沙羣島》第四自然段,第一遍讀,初步瞭解整段話寫什麼;第二遍讀,概括每句話寫什麼;第三遍讀,抓住重點詞理解句子意思,如第二句,這句話寫什麼?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是寫魚的多。)第三句話寫什麼?從哪些地方可以知道?("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可以知道魚的數量多。)講讀後的讀,要突出"熟"字,要指導反覆誦讀,直至熟讀成誦。

寫段

三年級作文重點是練習"寫出內容比較具體的片斷",在實踐中,我把寫好總分段作爲寫段的基本訓練。並堅持寫好總分段的幾條具體要:

1、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

2、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敘;

3、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複。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3

本學期,我擔任初三語文的教學工作,在工作中,我感覺到,初三語文教學與初一、初二有明顯不同,他所有的指向都較勢利,那就是一切爲了中考,所以它的教學導向旨在引導學生應對及操作中考試題的策略和方法上。

一、知識點的梳理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學生到了初三,相應的知識點也到了一個可以歸納總結的時候,很多的閱讀文題目其實也都是在以各種形式在考知識點,可是我們的初三學生,到了臨考前,諸如連人物描寫的幾種角度(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諸如修辭手法的幾種形式(比喻、排比、擬人)都還是模糊一片。雖然我臨時突擊,以結構圖的形式把知識點給予明確的概括,在閱讀文章中予以強化,可是張冠李戴的現象依然是相當多的。單靠初三的複習突擊,效果是肯定不好的。如果能在平時年級的教學過程中,就把知識點的梳理系統化,滲透進日常的教學,學生對知識點的瞭解有了至少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他們對知識點就有了一個消化到內化到運用的過程。考試中類似的題目對他們來講,就不會再具有如此的難度。

二、要訓練學生自己習得知識的能力。

基礎知識的學習可以很簡單,老師報答案,學生記答案,但是長期下來,學生一個養成了惰性,二來,對聽來的答案他們也難以真正掌握。 如果,在更早的時候,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讓學生養成勤查工具書的習慣,養成藉助學習資料自己找答案的習慣,他們的自學能力會有更多的提高,他們的知識面和字詞的積累以及語感反應都會有更樂觀的表現,碰到這樣的選詞填空的題目,也會更有信心。

三、要讓學生有規律有技巧地進行答題。

很多時候,學生在碰到類似的閱讀問題的時候,信手寫來,憑着感覺走是最常見的答題方法。其實,閱讀文章的答題也是有技巧有規律的。文章中關鍵句子的把握,答題時關鍵詞句的出現,常常就可以讓閱讀問題的回答變得又快又準確。如果學生在答題前就有這樣的答題技巧:某段文字的作用常常表現在內容和結構兩方面上,從內容看,不外乎爲塑造人物服務,從結構看,或作鋪墊,或埋伏筆……那麼他們在答這道題時,答題的大方向是不會出錯的,同時,這樣的答題技巧也會自然地對他們的答題語言進行約束,出現更多的得分點。 這樣看來,我以爲在教學的過程中,不一定要搞閱讀文的題海戰術,但是,做一篇文章,卻應有做一篇文章的效果。要讓學生在做題目的時候,瞭解出題者的出題意圖,熟悉並掌握一些經常出現的題型的答題技巧與規律,並能在閱讀文訓練中發覆運用。

四、文言文考查試題越來越具有強烈的背誦及遷移性質。

中考文言文試題中解釋加點字意義的出題範圍內容基本上全是從學生課文下面的註釋中來的,另外翻譯句子的評卷方針是意譯不給分,直譯時關鍵的一個字漏譯也會被砍去一半分。這種嚴格到殘酷的評卷方式使我們的文言文教學變得相當嚴肅。總結以往的失敗教訓,初三的文言文教學更應偏重於授課的細緻,細到每一個字的'意義都不能馬虎。老師講課時絕不允許只串大意而不通詞素,必須引導學生養成一字一字的翻譯習慣。另外,要求學生課文下面的註釋除專有名詞外一率得會背,包括個別較難句子的整句翻譯也要張口就能背出來。背誦的實惠不僅能應對課內文言文的試題,課外文言文的好歹也全仰仗學生對課內文言文字詞的理解記憶。我學生一課一課背,教師一課一課落實,然後再讓學生見識課外文言文,引導學生把課內字詞意思遷移到課外。剛開始時學生不會遷移,一見到課外文言文就懵了,

五、就是學生最沒把握的現代文閱讀教學了。

提高學生現代文閱讀成績的唯一方法當然是老套的做題戰術。但初三上半期及下半期開端,不應該是學生的題海戰術,而應該把重點放在教師身上。其實我發現初一初二時,學生基本上不明白現代文閱讀得分技巧,問十個同學十個同學回答現代文閱讀答案是蒙的,甚至很多同學拿着筆不知道怎麼表達他蒙的那點可憐的答案。所以,現代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是學生提高閱讀分數的心鎖。教師把重點放在答題技巧上而不僅僅停留在對標準答案上,學生閱讀分數提高就有希望了。比如告訴學生議論文、說明文答案基本上可以在原文中找出來;寫景或寫物的散文大膽的往人身上靠,寫人或敘事的散文儘量地往情上靠;寫景的文章不看景只看議論和抒情答題就簡單化了,寫人的文章不往事上看只揣摹作者的情感就深刻了;所有問題不籠統回答而用條理分割的辦法慢慢回答等方式,讓學生最大限度的贏取得分機會。當然並非所有現代文閱讀題目的答題方式都有技巧,有的直接考查的是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如標點、字音字形、詞語意義理解;病句、仿句造句和語言的得體等就另當別論了。

六、最後說說作文,作文可分成四等:又華又實,華而不實、實而不華、不華不實。

又華又實是任何時代任何人追求的最理想境界,這裏不做贅述。具說華而不實已不再時髦,實而不華反佔先機。對此我有不同理解,讓學生一本正經地下功夫寫實比讓學生耍筆桿子寫華更難,而且出力不討好,得分往往更底。華美的文字和華美的裝修一樣更容易引人眼球,它最起碼體現了學生運用文字的嫺熟性,如果不慎不實了,評卷老師也不忍心痛下殺手,得分往往比預想的高。這些學生已經在初三以前訓練過了,初三時要學生訓練在華麗語言掩蓋下儘量撩撥評卷老師的情,讓他在枯燥而雍長的評卷過程中怦然心動,或喜或悲或同情,最忌諱的是他不動情。所以在讓學生作文時一定要充滿感情的寫,要求學生先打動自己,然後纔有可能打動別人。二是儘量在作文裏出現帶感情色彩的詞,讓評卷老師不知不覺地受你蠱惑;三是儘量用短句子,避免病句和不流暢;四是感情強烈時可獨立成段,突出你的情感;五是下苦工夫在結尾處議論和抒情,讓擡筆打分的老師所看的最後一眼是你文章中最靚麗的地方。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4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我們的學期又過了一半。在這期間我們初三年級進行了三次考試。第一次我們全年級136人,優秀10人,及格90人。第二次,我們從六中找的題目,優秀沒有一人,及格也只有60人。第三次即期中與外校聯考,優秀9人,及格103人。三次考試均不理想。

什麼原因讓我們的語文成績履履失敗?我不得其解,是我們備課不認真,還是我們在授課方面有所欠缺。備課我們年級組在一塊備,從去年開始我們年級組配合就比較黙切,針對每一個問題,常常在一塊商量討論,一份導學案出來後,我們在一塊掂量一下如何去上課,於老師曾經就說,你們三人是真正在研討。今年就更加規範起來,定時、定地點、定人員,我們嚴格按照學校的要求來辦。首先自備好預案,然後大家坐在一起討論,定出統一標準導學案。有疑惑,不明的地方隨時請教教研組長及戴老師。他們也給我們提出很多寶貴意見。從三次的考試情況來看,我們各班的優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差距都是不大的。我們集體備課了,方案也統一。但學生的成績總不理想,我們費了這麼大的勁,爲什麼不出成績呢?爲此我進行反省自己。該說的我也說了,該講的我也講了。但學生的接受如何呢?他們完全接受了嗎?我認爲沒有。比如這三次試卷所考的基礎知識,古詩詞填空,有的很容易,可他們就是答不全對,我們平時也要求他們背誦了,把該記得東西給記住了,要求了,也佈置了,一問他們什麼都會,可真正考試時,嚴格規範起來,他們卻拿不到高分,因爲不是這一點出現問題,就是那一點出現差錯,往往是眼高手低。古詩文的名句默寫,要麼是有的字不會寫,要麼用別字。另外字的注音拿不準聲調,詞語中的錯別字看不出來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平時查的力度不到位,沒能達到日日清,課課清,月月清。

第二問題。語文閱讀理解我們老師引導不到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沒有打開,所學的東西比較死板,不能夠靈活運用,課本上的東西在老師的引導和點撥下,他們能夠學會,但是一旦變換模樣,他們就不知所措了。比如,一次考一篇現代文閱讀《青春的門檻》很多學生讀不懂,不明其意,所以導致這一大題,嚴重失分。文章的閱讀如果是考課本上的,學生還能得心應手,但中考又不考書本。如何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怎樣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關鍵。考試考課外閱讀,其實還是使用課本知識來解題,在平時的上課或評講試卷時教給學生閱讀技巧和方法。作文這一塊,學生所寫的內容太空,光有骨架,沒有實在內容,無論是寫人,還是寫景狀物,不具體,不生動,不感人,材料不鮮,角度不新,構思不妙,這也是每次作文分數偏低的一個主要原因。下一步在平時的作文指導中,先選取一些素材,或從網上下一些材料給學生,另外讓學生多讀多寫多積累寫作素材。在平時的教學中,還得想方設法調動同學們學習語文的激情,鼓吹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我想下一步,學生的語文成績可能會提高一點。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5

經歷了一場中考總複習,再反思三年來的教學,我得到了很多啓發——

(一)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根本

1、從七年級開始就讓學生閱讀《語文報》、《散文》、《讀者》等優秀報刊。這些報刊雜誌每一期都有優美的文章、豐富的課外知識、深厚的人文底蘊和情感教育。除讓學生廣泛閱讀外,每星期還要求學生做一篇讀書筆記,對自己喜歡的文章或片斷進行欣賞,把感悟寫下來。從七年級到九年級,學生在閱讀方面已積累了許多經驗,中考複習時,老師只是啓發和點撥即可。

2、平時注意抄寫、背誦。每星期佈置抄寫作業,名言警句和優秀的段落或文章。這既可以練字,同時也是潛移默化,擴大課外積累。同時在抄寫的基礎上全面落實背誦,“背誦雖是一種最野蠻的手段,卻是一個文明的辦法”。

3、課堂教學中落實大語文觀,豐富課堂內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平時教學可以放開手腳,以教材爲基礎,但不是拘限於教材,可以大膽旁徵博引,介紹相關的文學作品、文學故事、名人軼事、成語故事等內容,並關注其他的相關學科,以此拓展學生視野,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素養。

4、課堂教學當注重有效地使用啓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和探究性、合作性的學習方式,使教學真正教會了學生學習,既向學生傳授了知識,又培養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並落實到了筆端。

5、重視點滴的作文訓練。平時教學中,當注意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習慣,引導學生時刻用眼用心體會生活,及時用筆記錄生活,以此培養學生豐富細膩的情感,提高觀察感悟能力,併爲寫作積累鮃活真實的素材。讓學生寫日記或寫隨筆不失爲一個很有效的`舉措。

(二)強化落實

對於中考複習來說,各項複習內容一定要落到實處,做到紮實有效。此時各科都進入到緊張的複習中,知識龐雜。學生在積累方面主要的主要問題是記憶不清晰、不完整,表現在試卷上,要麼是寫不出,要麼是書寫時添字、漏字、寫錯別字、筆畫不清等等。要避免上述情況發生,在複習時應強化如下四個環節:1.領悟含義。對背誦的詩文,要領悟其含義,特別是其中的關鍵字詞,要真正弄懂。

2.圈點強記。對詩文中的易混字、易錯字,要用紅筆圈點出來,以激起有意注意,重點把握。

3.邊誦邊寫。在記憶時,可邊背誦,邊用筆寫出上下句或句中的關鍵字,以防“口是手非”。

4.規範書寫時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寫潦草字,不寫異體字和不規範的簡化字,不添減筆畫。爲了提高識記效果,可採取如下措施:

(1)分塊切割,化整爲零。可將要求背誦的詩文或按朝代或按篇幅大小切割成若干塊,然後規定自己幾天完成一大塊,這樣化整爲零,保證了識記的計劃性。(2)定期檢查,強化落實。讓學生自記、自測、自查,也可讓他們互查,然後教師抽查。(3)反覆默寫,反覆糾錯。

(三)重視作文訓練

1.寫作是表達能力的綜合運用,就其能力層級而言應該屬於“創造”。但是文章是有體裁的,在必須打好寫作基礎的初中階段,應當能寫出符合要求的記敘文和簡單的議論文、說明文。所以我們在強調可用多種文體寫作的大環境下,仍要重視培養自己的文體感,要強化對錶達方式的訓練。

2.寫作不是個純技巧、純技術性的操作,寫作能力的考查首先是對觀察力、想象力的考查,因此,寫作訓練的基礎是觀察力和想象力的訓練。在複習階段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生活環境、周圍事物的敏銳的感知能力和廣泛的興趣愛好,以便到考場上有比較充分的選材餘地,同時也使自己的作文洋溢着真情實感。

3.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要善於理解分析作文試題中的提示、要求(有的還有材料)的內容,並篩選出有用的信息,爲寫作服務。挑選一些好的習作和考場作文,研究一下它們的作者是怎樣把握題意,怎樣開拓思路,怎樣精選材料,怎樣構思謀篇的,在語言運用上又有哪些特色;瞭解優秀作文都怎樣做到題目新穎,想象奇特,構思巧妙,材料新鮮,細節鮮活,情感獨特的。

4.還須要求學生經常瀏覽報刊雜誌,蒐集新鮮的寫作素材。使考場作文有鮮活的時代氣息。

總之,語文複習最重要的是以閱讀和寫作爲中心組織教學,以關注思考人生爲學習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應試教學。雖然九年級語文有其自身的複雜性和特殊性。但萬變不離其宗,一定要讓學生明確,試題和考卷並不是語文學習的全部。關注社會、人生,用自己的心靈和敏感的筆觸時刻接受來自生活、來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時刻與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溝通,時刻聆聽來自人類歷史最深遠最悠揚的文化語言,並讓自己和它們融爲一體,纔是真正的語文,纔是終身的語文學習,也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6

本學月教學進入專題複習階段,爲了進一步提升複習質量和學生潛力,本階段個性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進行指導。針對學生現狀,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使學生能夠易於識記、理解,尤其學以致用。

根據中考說明及相關的解讀,本學月專題複習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名著專題閱讀,因爲我們的學生來自農村,真正完整閱讀名著者幾乎沒有,也就是說都是“假閱讀”,但近幾年中考名著的考察已上升到知人論世的層面。針對此現狀,首先讓學生熟知考點及體型;其次,據“說明”讓學生梳理課後“名著導讀”中的篇目,給學生時光,自我在筆記本上質量根據考點和題型歸納並設計考題,然後在全班互相交流,教師適當點評;其三,教師補充課本中沒有的作品,並組織學生筆記,賞析人物、語言等。做到以“假”亂“真”的目的,確保學生中考中不失分。

其二,繼續課文古詩文的默寫、理解。組織學生圈定“說明”中的古詩文篇目,做到三熟:熟讀、熟背、熟寫,瞭然於胸。其中古詩詞曲,以機械默寫爲主,理解性和遷移性默寫爲輔,以教師反覆檢查,學生互相檢查爲手段。同時,重點篇目中的名句,師生共同賞析,採取羣衆討論,教師點撥的方法,使學生對名句、名篇會賞、能賞、精賞。

古文部分,重點集中於字、詞、句,尤其課內實詞,重點句子。組織學生羣衆梳理,首先留時光學生自行翻譯,並標註疑難,共同討論,然後學生互相檢查,查找疏漏,及時彌補和更正。最後教師組織分組檢查落實。

其三,現代文閱讀部分。首先透過資料瞭解,掌握一些做題方法及術語,並透過針對性訓練,明確思路,切入點尤其術語的運用和作用。當然以教師講解和說明爲主。然後,以《學習之友》和資料爲主,具體分析每道考題所考察的知識點,並組織討論,從而使學生鞏固方法和術語,並能學以致用,舉一反三。打好中考現代文閱讀的基礎,有效提升學生閱讀的潛力。

經過本階段的複習,學生的潛力有較大提升,但依然有不盡人意之處:首先,教師對基礎知識的`強調較多,但因各種原因,檢查落實還需進一步加強。

其次,教師講的很多,但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因而學生學習潛力的提升也大打折扣。

最後,分類複習過程中,教師注重知識的細化,卻忽視了知識的相互鏈接性和相關性,使學生所學知識顯得零亂。

總之,透過本月的複習尤其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有了針對性。個性做好本階段的總結、反思,對以後衝刺階段的複習定會有極大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7

初三語文教學與初一、初二有明顯不同,他所有的指向都較勢利,那就是一切爲了中考,爲了中考的一切。所以它的教學導向旨在引導學生應對及操作中考試題的策略和方法上。

中考語文試題分爲三大版塊,即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及作文。這三大版塊在初三語文教學上側重點各有不同——文言文閱讀教學具有濃重啓發性味道;現代文閱讀教學側重在查漏補缺及得分方法的總結性指導上;作文訓練將向語言更優美,感情更濃厚的高深方向發展。

首先,文言文考查試題越來越具有強烈的背誦及遷移性質。中考文言文試題中解釋加點字意義的出題範圍內容基本上全是從學生課文下面的註釋中來的,另外翻譯句子的評卷方針是意譯不給分,直譯時關鍵的一個字漏譯也會被砍去一半分。這種嚴格到殘酷的評卷方式使我們的文言文教學變得相當嚴肅。總結以往的失敗教訓,初三的文言文教學更應偏重於授課的細緻,細到每一個字的意義都不能馬虎。老師講課時絕不允許只串大意而不通詞素,必須引導學生養成一字一字的'翻譯習慣。另外,要求學生課文下面的註釋除專有名詞外一率得會背,包括個別較難句子的整句翻譯也要張口就能背出來。背誦的實惠不僅能應對課內文言文的試題,課外文言文的好歹也全仰仗學生對課內文言文字詞的理解記憶。我發現前兩年我們進行課外文言文訓練時,花了近一個月時間,集中講了幾十篇,結果中考收效甚微。從去年開始,我改變了以往的方式,先拋開課外文言文不講,把課內文言文從初一開始回頭查一遍,要求學生把課文下面的註釋重背一遍,學生一課一課背,教師一課一課落實,然後再讓學生見識課外文言文,引導學生把課內字詞意思遷移到課外。剛開始時學生不會遷移,一見到課外文言文就懵了,再加上我們羅芳的學生差生面比較廣,不喜歡動腦筋想,一見生面孔就怕,一怕就放棄,所以課外文言文得分率歷來都是比較低的。我在教授課外文言文時告訴學生,考的文章你絕對沒見過,但你絕對會做其中的試題,爲什麼呢?一是不會的內容它一定會給你在下面註釋出來,二是他不要求你翻譯,只要求你知道個大概意思就可以了。課外文言文中解釋加點字更是容易的事,他其實是變相考查學生對課內文言文字詞背誦的功底,學生只需要回憶一下這個字在課內做什麼講,那麼這個字在課外還是同樣的意思,把課內的意思寫出來就行了。教師把課外文言文問題簡單化了,學生畏懼課外文言文的心理也就隨之消失。我們再也用不着如臨大敵般地的花大價錢用大氣力對課外文言文講來講去了。所以我認爲文言文啓發性背誦是初三文言文教學行之有效的措施。

再者,就是學生最沒把握的現代文閱讀教學了。提高學生現代文閱讀成績的唯一方法當然是老套的做題戰術。但初三上半期及下半期開端,不應該是學生的題海戰術,而應該把重點放在教師身上。其實我發現初一初二時,學生基本上不明白現代文閱讀得分技巧,問十個同學十個同學回答現代文閱讀答案是蒙的,甚至很多同學拿着筆不知道怎麼表達他蒙的那點可憐的答案。所以,現代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是學生提高閱讀分數的心鎖。教師把重點放在答題技巧上而不僅僅停留在對標準答案上,學生閱讀分數提高就有希望了。比如告訴學生議論文、說明文答案基本上可以在原文中找出來;寫景或寫物的散文大膽的往人身上靠,寫人或敘事的散文儘量地往情上靠;寫景的文章不看景只看議論和抒情答題就簡單化了,寫人的文章不往事上看只揣摹作者的情感就深刻了;所有問題不籠統回答而用條理分割的辦法慢慢回答等方式,讓學生最大限度的贏取得分機會。當然並非所有現代文

閱讀題目的答題方式都有技巧,有的直接考查的是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如標點、字音字形、詞語意義理解;病句、仿句造句和語言的得體等就另當別論了。

最後說說作文,深圳市語文教研員曾把作文分成四等:又華又實,華而不實、實而不華、不華不實。又華又實是任何時代任何人追求的最理想境界,這裏不做贅述。具說華而不實已不再時髦,實而不華反佔先機。對此我有不同理解,讓學生一本正經地下功夫寫實比讓學生耍筆桿子寫華更難,而且出力不討好,得分往往更底。華美的文字和華美的裝修一樣更容易引人眼球,它最起碼體現了學生運用文字的嫺熟性,如果不慎不實了,評卷老師也不忍心痛下殺手,得分往往比預想的高。這些學生已經在初三以前訓練過了,初三時要學生訓練在華麗語言掩蓋下儘量撩撥評卷老師的情,讓他在枯燥而雍長的評卷過程中怦然心動,或喜或悲或同情,最忌諱的是他不動情。所以在讓學生作文時一定要充滿感情的寫,要求學生先打動自己,然後纔有可能打動別人。二是儘量在作文裏出現帶感情色彩的詞,讓評卷老師不知不覺地受你蠱惑;三是儘量用短句子,避免病句和不流暢;四是感情強烈時可獨立成段,突出你的情感;五是下苦工夫在結尾處議論和抒情,讓擡筆打分的老師所看的最後一眼是你文章中最靚麗的地方。

我天生愚鈍,來深七年的初三語文教學才總結爲以上三點,儘管疏漏處很多,但很願意與大家共享,並希冀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8

根據新大綱、新教材的精神,三年級以段的教學爲重點。那麼,怎樣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達到大綱要求呢?我認爲應切實抓好段的讀、寫訓練。

讀段

在段的讀、寫過程中,讀是基礎,應抓好三個環節的讀。一是初讀,要突出"順"字,要讀準字音、讀好停頓、重音,乃至速度、語氣,能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在此基礎上,才轉入講讀,指導理解課文內容。二是講讀要突出"思"字,要把學生學語文的過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內容,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心理歷程。如《富饒的西沙羣島》第四自然段,第一遍讀,初步瞭解整段話寫什麼;第二遍讀,概括每句話寫什麼;第三遍讀,抓住重點詞理解句子意思,如第二句,這句話寫什麼?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是寫魚的多。)第三句話寫什麼?從哪些地方可以知道?("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可以知道魚的數量多。)講讀後的讀,要突出"熟"字,要指導反覆誦讀,直至熟讀成誦。

寫段

三年級作文重點是練習"寫出內容比較具體的片斷",在實踐中,我把寫好總分段作爲寫段的基本訓練。並堅持寫好總分段的幾條具體要:

1。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

2。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敘;

3。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複。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9

這是出成績見效果的一學期,也是師生拼搏的苦戰的一學期。在上好新課的基礎上,穩定和鼓勵學生,依據計劃有目的的進行了艱苦的強化訓練,分別進行了兩次摸底考和三次模擬考,從基礎知識、語言運用、古詩文默寫、閱讀、寫作等方面作了系統的訓練,複習和鞏固了所學知識。從這幾次摸考的成績中能夠看出紮實基本功,有目的的進行艱苦的強化訓練是取得成功的基礎。當然,從成績中也看出,在普九背景下的教學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成績總是不那麼令人滿意。現試作如下反思:

(一)、聯繫教材,研究課標。

在《20xx年命題指導》中強調“語文試題應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基本特徵,貼合學生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景,與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就明確了試題要嚴格遵循《課程標準》來命題,體現語文學科的性質,貼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集中測試學生的語文素養。《課程標準》規定:語文素養的考查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語文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每個方面的考查又涉及到學生知識與本事、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發展狀況,自然試題中會重視語文積累和運用的考查、重視語言文字獨特的人文價值,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體驗和審美活動,尊重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個體差異。題目不會難,但會很靈活,會有多層次的考查。如測試語文積累與運用中,既有測試記憶,也有測試學生的理解水平,還有測試其運用本事等。另外經過研究《課程標準》就明確了複習的範圍。如50篇詩文以及14部課外讀物,而這些都在課文中出現過,聯繫教材,只需作好重點資料的鞏固就行。

(二)、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根本

語文素養的提高雖然有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但只要找準切入點,也並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礎司組織編寫的《語文課程標準解讀》認爲"知識和本事,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爲語文素養的三方面資料。所以歸結起來就兩個字--積累。

“腹有詩書氣自華”,廣泛的閱讀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所以,“積累”成爲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關鍵點。如何快速積累課堂教學之外,我們是這樣做的:

1、應從初一開始就讓學生訂閱《語文報》、《散文》、《讀者》等優秀報刊。.這些報刊雜誌每一期都有優美的文章、豐富的課外知識、深厚的人文底蘊和情感教育。除讓學生廣泛閱讀外,每星期還用一節課的時間引導學生閱讀以上報刊雜誌,從而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提高其文學修養。因爲在短時間進行很多的名著泛讀是不切合實際的。到初三時,學生在閱讀方面已積累了許多經驗,教師只啓發和點撥即可。

2、抄寫、背誦。每星期佈置三篇的抄寫作業,分別是美文欣賞,名言警句,古詩詞。既能夠練字,同時也是潛移默化,擴大課外積累,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寫作。對於語文尖子生,還要求他們從抄寫的文章中自選題材寫一篇同題作文,教師面批面改;同時在抄寫的基礎上全面落實背誦,課內外名篇佳句全不放過,因爲“背誦是一種最野蠻的手段,也是一個禮貌的辦法”(黎錦熙)。

3、注重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學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鐘效率。教材既要講得精,又要滲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學習資料上,引導學生關注科學、人文、自然和社會、人生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道德藝術各個領域。可大膽嘗試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如:在學習《論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時,就讓學生討論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異。使學生思想的火花在課堂上盡情的燃燒。

4、作文積累。增加作文的訓練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師全批全改,並保證在一週內反饋給學生,以幫忙學生構成樂寫的習慣。初一開始到初三堅持每一天寫日記,每週寫美文點評,每學期自編自寫兩到三本書.

如果能經過以上方法,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語文本事的薰陶和強化,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必須程度的提高,爲中考打下堅實的基礎。經過三年的實踐,效果應是明顯的

(三)、提高學生應試本事是關鍵

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然而時間不等人,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考,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關鍵。但單純的題海戰術又會陷入惡性循環。所以,應針對中考具體情景,設計多種訓練方案,提高學生應試本事。

1、每星期的課外閱讀訓練。讓學生觀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賞美文中提高解題技巧。教師的講解是應有針對性,並總結歷年中考課外閱讀的考點規律,使學生心中有數。

2、讓學生儘早接觸中考題型。如果再等到總複習讓學生訓練綜合試卷和模擬考題已爲時過晚。所以,從初三年的上學期就開始發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試卷讓學生訓練。以免學生怯場,便於學生的應試。

3、注重自主性和開放性。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究語文資源開展實踐活動。如學生做完20xx年各省市中考試卷後,要求他們自我分析和總結,寫一篇20xx年中考語文命題預測,各抒己見。然後教師綜合權威預測,給同學作一些分析、評點。

4、課文複習考點化。課文複習有邏輯性的分爲各個考點,指導學生系統的掌握課內知識。

(四)、更新觀念,抓好複習,提高成績

初三語文總複習階段,傳統的觀念只重視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而忽視或輕視它的人文性,往往會造成學生教師功夫花的不少,本事卻不見提高.所以我認爲無論在常規教學,還是在總複習階段,同樣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從遊戲規則,又超脫其上.找到總複習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以素質教育爲根本,結合應試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並提高應試技巧,應當是目前初三語文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五)、大刀闊斧,對各知識塊進行定性、定量。

《20xx年命題指導》中提出“重視挖掘客觀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功能,發揮主觀題考查學生探究本事和綜合素養的作用。”因而可對整份試題定性,即主觀題佔80%—90%。一份試題一般是由“積累與運用”“閱讀”“寫作”三大板塊構成的,而對於每塊知識就要大刀闊斧的定量,以便精講精練。“積累與運用”這一知識塊中,只需抓好優秀詩文的默寫,其它的音、字名著以及口語交際,是靠平時的積累,無需多練。在“閱讀”塊中,側重於課外文章的分析訓練。在古文的閱讀中,課內古文側重於“四記一諷一表一戰”(《桃花源記》《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鄒忌諷齊王納諫》《出師表》《曹劌論戰》)的複習訓練。現代文閱讀中則要着重在對文章的整體感悟本事、對信息的篩選本事、對文章資料的深入探究本事以及讀書方法和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上。閱讀的文章要選取那些思想性、人文性、時代性並且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的材料來訓練。在“寫作”塊中,半命題和話題或材料作文是常規題型,所以審題的訓練是最重要的。但也要明確“淡化文體”的要求,並不是可寫“四不像”的文章,因而訓練中要先分文體,明確各種文體的要求後,在固定時間內靈活運用各種文體,集中訓練幾次。

(六)、善於取捨,精選精練。

進入複習階段,各種資料和試題會很快堆滿案頭,都拿來用,拿給學生練是不會取得好效果的,只會把師生拖入讓人疲倦的題海中不能自拔,使了很大的力氣,收效卻甚微。所以,我們要在所選定的命題方向和範圍的基礎上,斟酌各種資料,勇於取捨,把貼合要求的題目篩選出來,組合爲各訓練塊,在我們複習鞏固好教材上該知識塊的要點後,及時訓練,強化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再把各知識塊中最具《課標》精神的題目,組合、編製成側重點各不一樣的三四份試題,如在現代文閱讀中,一份側重於說明文和記敘性美文的閱讀考查,那麼另一份就要側重於議論文與記敘性美文的閱讀考查,像這樣地進行有目標的精練。在各知識塊的定量後,要列出考查的明細表,依據明細表,師生共同設計題目進行訓練,這是經過師生的交流合作,幫忙學生從更高更理性的角度去把握所學知識。

(七)、考試方法、技巧以及考試心理的指導。

雖然複習工作會在緊張有序中完成,但中考畢竟是人生的一次大轉折,是一錘定音的考試,會碰到許多不確定因素,所以對考試方法、技巧的指導是每次訓練中的必修課,如閱讀方法:“一步初讀,二步綱要(文首文尾,中心段、各段中心句),三步析題,四步刪(刪出與題目要求無關的信息,精思相關信息)”。又如答題技巧:“抓關鍵,細明辨,分點展現簡又明”。再如考場上的作文技巧:把已有的一些經歷體驗與讀過的優秀文章,依據題目的要求巧妙變通,靈活運用。對於考試心理的指導,則是考前的適當休息放鬆與適度緊張結合;考中認真作答,先易後難,勿漏做,合理分配答題時間;考完後必須仔細檢查;每場考試結束後,要儘快對下一科做準備,別把思維滯留在上一科目中。在整場考試中教師要異常做好普九背景下少部分學生的心理工作,他們常常懷着“反正我是考不起,是父母要我來考的”消極心理,在考場上就會隨意而爲,明是考得出來的卻不考,更有甚者是在考場上睡覺,我應當做好這類考生的思想心理糾正工作。

雖然初三語文有其自身的複雜性和特殊性。但萬變不離其宗,必須要讓學生明確,試題和考卷並不是語文學習的全部。關注社會、人生,用自我的心靈和敏感的筆觸時刻理解來自生活、來自大自然的完美信息,時刻與世界上所有的完美事物交流溝通,時刻聆聽來自人類歷史最深遠最悠揚的文化語言,並讓自我和它們融爲一體,纔是真正的語文,纔是終身的語文。

當然,在普九背景下,後進生的不良思想、習慣以及不良學習態度,對想學好的同學的負面影響總是難以戰勝,致使教師用了很多的精力的時間,收效卻甚微,許多問題是教師講過訓練過的,到了考場上卻做不出來,留下了不必要的遺憾。當然,這也是我今後的努力方向。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10

以往的初三語文教學,把學生禁錮在小小教室裏,與世隔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這樣做肯定不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我們至少能夠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

一方面要大力改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不應僅限於讀書、寫字、答問,而應充盈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小課堂連着大世界”。

另一方面要拓寬語文教學的途徑、形式。教學資料、形式、途徑要向自然、社會、現實生活開放,也就是說,必要時語文教學要走出去。還要重視課外閱讀、課外習作的指導,使學生把課內學習所得遷移到課外學習中去。

課內閱讀教學中決定了語文課文的經典性、基礎性和示範性。課文應當是精品,文質兼美,在思想資料上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精神,在用詞、造句、佈局、謀篇、文風等方面有務必的典範性。因而課文也就成了知識、潛力、思想教育和審美情趣的載體,爲重要的是課文能夠使學生掌握帶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的知識和潛力,使學生學會從特殊到一般,舉一反三,更好地在課外進行其它類似文章的學習閱讀。閱讀教學離不開課外閱讀,二者務必相互結合,互補互助。

課文閱讀教學是基礎,對課外閱讀起着指導作用;課外閱讀是課內的延續和補充,反過來豐富並深化課文的閱讀學習。真正做到“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當前應當重視的是,課堂上,個性是低年級課堂上,過於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樂樂、熱熱鬧鬧,用超多的非語文活動擠佔了學語文的時光,結果快樂有餘,收效不大,沒能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學習的基礎,這是與課程改革的目標背道而馳的。至於課外語文活動,有的目的不明,組織不利,時光花了不少,學生在學語文、用語文上收穫不大。這就需要加強目的性,減少盲目性;加強計劃性,減少隨意性;要切實可行,講求實效。

語文課程改革,要致力於每個學生語文素養的構成與發展。語文素養的核心是什麼?是語文潛力。因此,我們務必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較強的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等潛力,基本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基礎不僅僅僅是紮實的,也是可持續發展的`。

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這是以往的語文教學比較忽視的。培養創新潛力,核心是獨立思考潛力,還有豐富的想象力。怎樣培養呢?比如,在識字教學中培養獨立分析、識記字形的潛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讀文章想畫面的潛力,激活想象力;鼓勵學生髮表獨特感受和個人見解,說真實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學中引導觀察,鼓勵發現,提倡寫個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練習。

當前我們教師應當警惕的是,在閱讀和作文教學中存在盲目追求新異的現象。個性是在閱讀教學中,要處理好培養求異思維與培養求同思維的關係。不是想法、說法越新越好,越與衆不一樣越好。關鍵是要說真話,說自我的話,表達自我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展。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11

《敬業與樂業》選自近代思想家梁啓超的《飲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係的演講詞。文章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接着分別談論了“有業”“敬業”和“樂業”三個問題,最後用“責任心”和“趣味”總結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看,學習課文,意在引導學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風采,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啓蒙教育,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問題,豐富個性內涵,有很強的針對性。這篇文章,既是議論文,又是演講詞。第二單元的課文設置中有三篇演講詞,所以教學時,我兼顧了議論文知識的複習和演講詞知識的初步學習,爲後面的課文學習打下基礎。

本課的難點是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真切領悟與質疑問難。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重拓展學生的精神視野,又應儘量和學習生活體驗相結合,體現在研討探究中,我結合着課後練習向學生提問:“‘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依據作者的這一標準來衡量,你能從身邊也發現一兩位這樣“天地間第一等人”嗎?請聯繫自己的實際談談我們中學生該如何去做。”學生分小組探討對於“天地間第一等人”的理解。在交流中,有的學生只談了課文中的一些理論,而忽視了問題中結合中學生實際的要求。對此,我及時的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運用“舉例子”和“講道理”的論證方法,他們結合自身的學習生活多列舉事例談感受,從而更好的認

清現在應該如何去做,如何把握自己的青春年華,,從而具有積極的實際教育意義。在學生的發言中,我發現學生對新時期愛崗敬業的事蹟知之甚少,那麼在課後就要擴充他們對這方面的瞭解,以增強他們敬業樂業、敬學了學的意識。

總之,在教學中,我儘可能的讓學生多讀,多思,多發言,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儘量的少講,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同時,結合着課文分析,給予學生寫作的指導,並通過課後練筆進行鞏固,把寫作和閱讀有機的結合起來。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12

雖然在考前每位同志都竭盡全力進行了精心的備考,但成績與上次相比是極度縮水,這對我們備課組來說是空前的考驗,初三語文期末教學反思。面對此情,我們組每位有經驗有幹勁的同志直面現狀,做了如下反思和打算:

根據期末考試的各項數據,分析語文成績可用“懸殊”二字來概括:

一、經過多年的歷練

我們語文老師已經能意識到不能從閱卷上找原因。否則,就像自己的.錯誤,從別人身上找原因,找理由,是不負責任的行爲,也是影響進一步提高的推卸。所有這些是語文老師認識上的一大進步,基於此,我們每個人首先反思了自身在工作中的不足。“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大家都要行動起來,而不是把擔子、壓力都壓在辛苦的班主任身上。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在要在今後的工作中突出學科教學,要進一步加強備課組合作,發揮集體智慧,羣策羣力,把語文成績搞上來。

二、要有足夠的空杯智慧和精神

我們語文組每個人身上都閃爍着獨特的優點:留曉幹勁大,經驗足,利落能幹;我能因自己的個性特點施教,有開創不盲從;曉香認真柔韌,虛心上進;張輝像愚公,憨厚的外表下有大智慧。但在我們的反思中都提到缺少足夠的空杯精神。經驗是好東西,但走向經驗主義就會讓我們碰壁,所以應清空自己的自足,少說幾個從來沒有過,根據學情多想幾種方法,多講一點效率,教出個性教出風采。

在我們的反思中還有個性上的:留曉認識到應在認真、落實上下功夫;我認識到應在細心和周密上下功夫;曉香認識到應在速度和力度上下功夫;張輝認識到應在條理上下功夫。我相信只要我們揚長避短,語文組一定能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

三、新學年的展望。

1.詳略得當完成九年級下冊書。因本學年比往年缺少補課時間,而我們卻要在一個學年學完一本教材,複習一至六冊古詩文、基礎知識、課外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時間緊任務重。這就要求我們應根據中考指揮棒大膽取捨,詳略得當。

2.專注高效。本學期我們語文組每個語文老師要高度重視本學科教學,這和管理好班級並不相悖,甚至可以提高班級管理的信心和向心力。

3.用力並用心教學。在用力教學上,九年級老師已經不需要提醒,所以只有用心才能比出高低。用心教學絕不是一招一式就解決問題,它貫穿在我們教學的時時處處,點點滴滴。例如,昨天林老師做中考題時念叨一個詞“山清水秀”,說此詞常考、常講、常錯,我就說你這樣講就容易讓學生記住:此詞可看作互文用法,意爲“山水清秀”,學生大多是知道“清秀”的“清”是三點水旁的,出錯的機率就大大減小了。有此一小例,體現了用心教學的高效性。總之,有志者事竟成,“有心人”才天不負。

我想經過這次討論總結,我們語文組定能發揮團結合作的優良傳統,再次打造黃金組合,再創佳績!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13

本年末的教學越來越接近尾聲,但是壓在師生肩上的擔子並沒減輕,尤其初三的教學,還得兼顧年後的學習,所以,暫時在本週還沒有進入複習階段,我們得馬不停蹄的上完九下語文第6單元的教學,以爲中考做打算,感覺真是令人着急。

初三、四班的`弊端一直是特優生少,中間的中等生多,經過一段時間的調動,學困生們的學習熱情已經調動起來了,進步最大的當屬高金仁、王立順、王生民等,他們的表現令人非常滿意,至於成績能否提升,則不急於一時。

至於特優生的提升,則是長時間日積月累的結果,不可能一時提上去了。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14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在教學中極其重要,九年級學生面臨中考,作爲三大主課之一,語文學習自然顯得尤爲重要。做好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面臨中考的學生提高成績的需要。

九年級語文中考複習教學常常不盡如人意,經過反覆思考,我覺得主觀與客觀原因實在太多,在此略談幾點。

一、語文複習只是走馬觀花,沒有落到實處。

語文複習內容浩繁。當然整個複習過程以學生爲主,師生合作探究,但複習時間短,學生基礎差。,許多學生生字詞注音都不會,更不要說釋義了,還有做閱讀理解時總依賴答案,有的學生甚至到了沒有答案就不能下筆的地步了,看來以前的學習陋習實在太根深蒂固了。再就是記憶時總喜歡死記硬背,對以前學過的.最基本的語文知識都不記得了。如此現狀給語文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複習給人的感覺就是走馬觀花,作用不太大。看來在以後的複習過程中還要多教學生學習方法,每個單元不同課文應該有所側重,在上一年的基本篇目上多花一點時間,我想不會錯的。另外還要在反覆記憶、反覆訓練、反覆教解題技巧和方法上做文章了。再就是哪怕一節課少做一點事,也必須要讓學生所學知識落到實處。

二、教師備課只是大致設想,沒有考慮周全。

一節課效果是不是很好,和教師是否作好充分的準備都有很大的關係。複習課更需要有充分的準備。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前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首先教材自己是否熟悉,過程設計是否合理,練習設計是否典型,重點是否把握,解題方法是否教或幫學生歸納,學生在課堂上是否都參與且完成學習任務了,這些都需要考慮。不然的話,很多都可能成爲一句空話。

還有,我發現複習課時,教會或幫助學生歸納知識點很重要。學生在複習時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拿到需要背誦的課文就一背一節課,根 1

本不考慮其他的事,結果是許多很重要的事沒完成,而那篇課文也沒有記住,做了很多無用功。再則學生在複習時根本不喜歡動腦筋,更談不上歸納學習了,在讀書時從不拿筆,只動嘴不動手不動腦,致使複習方法呆板,效率極其低下。

從以上的現象來看,教師在上課前有必要幫忙學生把許多知識點歸納在一起,用試卷印出來發給學生記憶,還有就是幫忙學生把需要歸納的知識要點交給學生,讓他們學會歸納。這些都是教師在備課時要考慮的,如果考慮不周全,學生的複習可能效果不大。

三、作文教學中只是流於形式,缺乏整體規劃。

作文訓練都是自己的一套做法。作文內容、時間、批改等都沒有交流統一,佈置幾個作文題目隨便讓學生寫寫。如此下去只會導致學生的作文水平停滯不前。

其實在作文上,應該根據中考作文要求,認真進行有計劃地訓練,在主題、選材、立意、結構、語言、書寫上,還有不同體裁,特別是記敘文和一事一議的作文上應該加大訓練量。再就是教幾種公式作文、背幾個典型作文材料、記幾句優美句子,能讓學生在作文時用到一點點也可能讓作文增色一點。

作文教學時特別要求學生書寫要工整、標點應規範;作文前期訓練時給學生把作文體裁限定死,防止學生一開始就寫成了“四不象”的文章。批改和評講作文必須及時。

本學期雖然盡了自己的責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感覺學生的語文成績不夠理想。今後我將繼續進行教學研究,加倍地努力工作,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鬥。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15

一提起作文,不僅讓學生頭疼,也會讓老師頭疼。特別是在我們這樣偏遠的農村中學,許多優秀學生有時見了寫作文也會“一聲嘆息”,就更不用提那些“學困生”了,他們要麼簡簡單單三言兩語應付了事,更有的學生乾脆不寫。問其原因,他們都是振振有詞,不會寫或者是無事可寫,無話可說,要想讓他們說愛寫作文還真是不容易。看到這種情況,我不禁思索起來:“是啊,他們本身寫一兩句話都不容易,要他們流暢地寫出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何其難啊!”但是有沒有可能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讓他們也有話可說呢?通過平時在寫作教學中有意無意的嘗試,我摸索出了幾點激發“學困生”寫作興趣的方法:

一、選取貼近生活的“學困生”關注的素材

“學困生”總是一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態度,不聞不問甚至睡大覺。可是一次訓練“缺陷也能變成長處”這一作文時,我問同學們有哪些材料可選,前面的同學紛紛舉了貝多芬等經典名人事例後,我又問還有沒有其他一些熱點的素材呢?正在班上鴉雀無聲時,坐在最後的最調皮的大個子韓清同學扯起嗓子喊了起來:“火箭隊的布魯克斯,他在nba裏算個子小的,本不適合打籃球,但他作爲得分後衛身體靈活,速度快,帶領火箭隊打敗了強大的湖人隊!”我一聽,感覺眼前一亮,這不正是像他這樣的學生關注的適合寫作的素材麼?於是我馬上對他加以肯定和表揚,並鼓勵他在自己的作文中就可以運用這些材料。在以後進行作文選材時,因爲這些“學困生”對熱點事件比那些“優秀生”更關注,我就經常讓他們說一說有關熱點,這樣既激發了他們對作文的興趣,又爲其他同學要提供了很好的平時沒有關注的熱點素材,真可謂一舉兩得。由此我們也感受到了這些“學困生”並不是無話可說,而是老師沒有挖掘出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和素材來發揮他們的`潛力呀!

二、引進多媒體等“學困生”感興趣的教學手段

針對許多“學困生”喜歡上網這一特點,我嘗試着把多媒體教學適當引入作文課堂,使“黑白”世界變得有聲有色,特別是在我們這樣的農村學校,多媒體對學生而言還是新鮮事物,更具新鮮感,自然懷有一種獵奇心,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

如我在教授《熱點素材在作文中的運用》這一內容時,針對08年很多省市的中高考作文出現了汶川地震有關的內容,我就結合這次地震中感人的人物和事蹟,從網絡上找到了一些相關文字,圖片,詩歌等,通過分類組合,配上音樂,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連那些平時上課就無精打采,左顧右盼的一些“學困生”看到這些畫面後也都鴉雀無聲,有的甚至開始抽泣,學生對這些人和事的印象非常深刻,不僅這些寫作上的“學困生”也能在作文中自如運用,更讓學生在思想上深切感受到人間大愛和真情,激發了學生的凝聚力和愛國熱情。這樣真正做到了教書育人,特別是讓那些“學困生”也能主動參與到寫作中來。

三、尊重“學困生”個性,引導他們講真話,抒真情

在平時的寫作時,我們總是習慣於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寫作。作文一旦佈置下去,學生就沒有再選擇的餘地,甚至連表達的思路、立意都無法選擇。這樣的作文,學習優秀的學生可能會按照老師要求的模式寫下去,而“學困生”們總是要麼寫一些停留在小學生水平的假大空話,要麼乾脆不寫。可是我在一次作文訓練《老師,請你__》時,一位平時一寫作文就睡大覺的學生寫了一篇《老師,請你也多關注我》,針對教師只關注前面成績優秀的學生而不管他們這些所謂的“差生”這一現象,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表達自己的不滿,希望老師的眼光能多看他們一眼。整篇作文可謂情詞懇切,表達流暢,寫的全是自己和所感、所想。我覺得這篇文章相比來說有創造性,真正做到了“以我手寫我心”。原來,這些“學困生”並不是完全不會寫作文,而是教師爲了應對考試,要求學生爲了高分跟着一些套話轉,按照固定模式寫。而“學困生”往往都有自己的個性,不願跟着轉。我就想,對於這些學困生,爲什麼不讓他們去選擇自己寫作呢?爲什麼不能劃出更多的自由寫作空間呢?他們也需要更多心靈表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寫出來。於是,我在以後的作文教學中,對於那些“學困生”,引導他們自由寫作,甚至可以讓他們自己命題,儘可能讓他們選擇感興趣的話題,讓他們在自由狀態下表達內心的想法,然後加以適當的引導,讓作文成爲他們表現自己,張揚個性的一面鏡子。這樣作文竟然也成了他們感興趣的一課了。

以上幾點只是我在作文教學中慢慢嘗試、總結出來的,對於“學困生”來說,這些方法確實能起到一定作用。我相信只要教師在教學中用心去發現、嘗試,作文課對於“學困生”來說也不會再是一潭吹不起漣漪的死水,讓他們也能夠容易地對作文說一聲“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