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二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1

本學期我擔任高三年1班和2班的語文教學工作,該兩班是高三理科基礎教學班。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語文興趣偏低,信心不足。教學過程中,我本着“教有耐心,教有定法”的原則,從努力激發學生學習興慾望着手,堅守傳統語文教學理念和方式方法,想方設法開展各種語文教學活動,堅持“每課能得、每課必得”的目標,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發展學生審慎、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授課中摒棄隨意性和遍地開花的教學局面,抓住教書育人的重點,推行啓發點撥和自覺自主式教法、學法。

我以課本和高三複習用書爲主要學習內容,積極培養、發展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位一體”的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健康地閱讀,認真大量地寫作,將語文融入廣闊博精的讀寫交流之中;堅持每日一讀古典名著《孟子》、《莊子》或一詩一美文的課前活動,注重挖掘、發揮中華傳統文化裏能對學生產生正面、積極作用的精髓知識,引導學生能正確認識、思考社會、生活中的各類現象,幫助學生建立、健全以中華傳統美德爲核心內涵的正確有價值的人生觀價值觀。

本學期我完成了高中第五、六冊和第一輪總複習用書的教學工作,還引導學生完成了6本《新讀寫》、3本《中學語文》和部分《孟子》、《莊子》的閱讀任務,帶領學生到校閱覽室上了5次自由閱讀寫作課;認真落實了八篇作文全寫全批的教學任務。指導全體學生參加《名著之旅——校第6屆科技藝術節子活動之一》,部分學生效果良好。

遵循終身學習,不斷自修,努力提升自我的思想,爲了不斷的提高端正教書育人的能力和品行,我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業務學習、培訓和交流活動,先後到等中學聽課,廣泛學習更先進實用的教學方法;懷着求真若渴的願望,兼爲組長,我能深入課堂,指導青年教師,擔當課題教研聯繫工作,幫助他們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組織帶領大家一起着手編寫課題研究《校本教材》。指導何旋珠、張婷婷等老師撰寫案例、論文。一學期來,所任教班級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道德品行有所提高。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提高,總結經驗,紮實進步,教學相長。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2

第一是林黛玉進賈府的路線圖。林黛玉進賈府的路線圖是比較清晰的,學生可以容易地找出,所謂的路線圖應該是由一些時間和地點的節點構成。“棄舟登岸”後由東向西先後經過“寧國府”—“榮國府”—“西邊角門”—“一射之地”—“垂花門”—“抄手遊廊”—“穿堂”—“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三間廳”—“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理清這個路線圖對於把握本段的內容是有重要意義的,在任何閱讀的過程中,“把握結構-理清思路”應該是第一步,只有做到這一步纔有可能進一步深入去“品味語言-領悟感情”,進而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及研究人物心理性格的合理性。

第二是作者通過哪些手法來展示寧榮街與賈府的繁華富庶。這屬於寫作技巧的問題,任何文章在展示事物本來面貌的過程中並非單純地平鋪直敘,往往會運用一些技巧更好更充分的表現。比如“林黛玉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這便使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幾個三等僕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使用了正襯的方法。

第三是林黛玉的心理與性格特點。《林黛玉進賈府》初步展示了賈府的環境特點和幾個重要人物,特別是林黛玉的性格特點。而第一段有句話非常關鍵,學生很容易便能找出,就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林黛玉之所以會有如此的想法恐怕有三點原因,一是寄人籬下的特殊心理狀態,二是她印象中與親眼所見賈府的與衆不同給她的心理壓力,三是她的性格特點。而性格纔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爲與她相同處境的薛寶釵並不會這樣,劉姥姥也不會這樣。如果要再深入研究她是一種怎樣的性格特點,就得注意“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她的所有想法和行爲只是怕人恥笑,這應該說她性格的很主要的一個方面是自我意識強,自尊心強。

閱讀經典作品需要注意的地方:

1、語文的基礎知識是不能忽略的,雖是高一學生,但因爲是農場的孩子,自覺性不高,所以對《紅樓夢》的內容梗概、小說中的人物關係以及作者曹雪芹德介紹是必不可少的,不過這一環節我交給已經讀過《紅樓夢》的同學完成,效果比我自己講要好,能夠激發學生“讀”的興趣。

2、走進讀書方法,讓學生跟語言文字親密接觸。

在以往的教學中,一些教師喜歡用電視劇《紅樓夢》中的人物劇照或電視劇片段來吸引學生的眼球、調節課堂氣氛。我覺得這樣做容易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片中人物的外在形象上,從而忽略了對名著語言的品味鑑賞,這與語文教學的宗旨是相悖的。語文課就是要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我在上這節課時,力求少用圖片,課後再播放一段電視劇,充分利用語言文字的間接性,通過“點評式讀書法”的介紹和運用,再加上對欣賞方法的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儘可能地貼近文字,走進文字,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從而領略文字所蘊涵的豐富內容,感受文學大師運用文字的高超技藝,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比如:細看形容,與衆各別: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通常情況下,學生從以上的描寫中大多能感受到林黛玉的“美”來。但這種感覺多數是短暫的、稍縱即逝的,朦朧膚淺的。而對她的“弱”、“多情”則更是忽略。這堂課,在教師示範部分,我就提示學生特別注意“愁”“病”等詞來體會她的“體弱多病”,注意“含情目”一詞來體會她的“多情”,並在原文加上一些點評符號如着重號等以提醒學生注意。接着對這一段文字點評到:“氣質超凡脫俗,美貌多情、體弱多病。”這樣,不僅使學生通過對一些關鍵詞的理解一步步走進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寫人物的性格特點,我還提示學生要培養良好的欣賞習慣“認真揣摩語言,細細咀嚼品味”。這樣一來,其實就是讓學生將那些朦朧膚淺的感覺用文字進行加工、提升從而表達出來的過程。

又如:.當賈母問黛玉念何書時,黛玉答:“只念了《四書》。” 而當寶玉問她“可曾讀書”時,她卻問答:“不曾讀。” 一個問題兩種回答。爲什麼?對於文中出現的這種“矛盾”,許多學生是視而不見的。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大多隻追求故事情節和人物的大概印象,尤其不注意一些看似平常但卻意味雋永的細微之處,這也是學生不能很好地深入體味文學作品奧妙的障礙之所在。在課上,又以爲語文功底不錯的同學提出了這一問題,我在引導學生閱讀文中的有關文字後,讓學生自己找答案,學生很快便理解到是因爲黛玉發現賈母不喜歡女孩子讀書,覺得自己失了口,所以寶玉問時改了口。這個細節表現了她謹慎小心的性格。我成此時提示學生在讀文學作品時注意不要忽略了這樣一些非常有價值的“細節”,要領悟小說語言的言外之意,欣賞含蓄之美。這樣的教學處理,既避免了學生淺嘗輒止的不良思維習慣,,又使學生能更明確更有深度地理解文字、解讀名著,提高鑑賞力。

3、欣賞品味語言,讓學生在審美中獲得精神愉悅。

語文課通過文字的間接性,引導學生想象品味其中的韻味,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還能使學生在鑑賞的過程中獲得精神愉悅,審美享受。如:很多同學在點評王熙鳳的外貌神態“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脣未啓笑先聞”時,只點評出她的“漂亮”或“美麗”而完全沒有看出她的兇狠、狡詐來。我針對這一實際情況重點引導學生被他們忽略的“三角眼” “吊梢眉”以及“春”和“威”幾個詞,並在這些詞上加了着重號或圈符,使之格外醒目。引導學生從這些詞中,體會曹雪芹描寫人物不僅寫人物外在的形貌,還通過極精練的語言寫出了人物的神韻的高超技藝。至此,學生對王熙鳳的認識已從外表深入到了靈魂,對大師看似簡單的文字卻蘊含獨特的匠心的高妙技巧不得不由衷地歎服。

再如:這熙鳳攜着黛玉的手,上下細細打諒了一回,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我今兒纔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在學生點評時,已有學生點評出王熙鳳誇黛玉其實是爲了討好賈母。爲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語言的妙處,讓學生重點注意在場的人物,讓學生思考“這段話,使誰歡心?使誰感到溫暖?使誰感到愉悅?使誰覺得內心平衡?”在學生有了一定體會後,讓學生明白 假如讓王熙鳳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類的詞來形容林黛玉的美貌,則陷入“一味浮詞套語”既平庸又沒有什麼表達效果。曹雪芹不愧是大手筆,隨手寫出,看似平常的一番話,卻有着如此神奇的表達效果:既誇了林黛玉的美貌,又沒有冷落了在場的相關人員。既表現了她逢迎、周到、八面玲瓏的性格特點,又契合她沒有上過學,讀過書的身份。只有曹雪芹這位大師才能寫出這獨一無二的王熙鳳。

在這一系列的鑑賞過程中,學生對作品人物、對大師運用語言技巧的認識不斷深入,學生漸漸發現原來名著之所以經典,之所以流傳,是因爲有太多可以不斷髮掘,不斷品味的地方,許多看似不經意的描寫都有令人回味無窮的韻味。如果我們經常開展這樣的鑑賞活動,那麼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就會不斷提高。

4、需要改進之處:

《林黛玉進賈府》上完後,我個人通過反思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1)可以將讀書方法的介紹和學生對鑑賞方法的感悟結合起來。

雖然本課着力給學生提供實踐“點評式讀書法”的舞臺,但這種舞臺只集中體現在課堂的後半部分,前半部分則體現得不夠。前半部分大多是教師在唱獨角戲,課堂上的雙邊活動,特別是學生這一方的活動不夠熱烈。

(2)對語言的朗讀品味應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語文味的體現離不開對語言的涵詠品味。好的語言大多意味雋永,可多意會,少言傳。雖然小說的篇幅較長,不像詩歌散文那樣便於誦讀吟詠,但還是可以挑選出一些精彩的片斷,讓學生體會,品味。可採用單個地讀,分角色地讀,對讀的情況進行評價等方式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品味,發掘其中的妙處。

本課的前半部分有兩次齊讀,後來因爲時間關係就沒有對文本進行朗讀,使得鑑賞點評有些遊離文本。如果在不同的階段,穿插對精彩段落的品讀,如王熙鳳出場時的語言,誇讚林黛玉的語言等,會使學生在品讀文本中不斷加深理解感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長久的回味。

(3)整個教學過程還可以更緊湊,更科學,更有效。

教學設計的初衷到教學過程的實施,都力求體現語文教學的本質,但整個教學過程還不夠緊湊,科學。可以把重點放在王熙鳳的外貌描寫、誇黛玉的語言部分,這樣就可以節省一些時間,用在涵詠品味語言上,既提高教學效率,又可以使“語文味”更濃厚些。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3

今天學習了《過秦論》的前兩段,在瞭解了組要戰國的歷史背景以及有關事蹟的基礎上,對聯縱的失敗也有了初步判斷能力。不過鄙人在這並不想多費一點周折,我大概概括幾點:用人失當、戰略失策、私心作怪等等。

劉老師問我們目前有什麼想法,我有所思卻不知何以言明,周圍的同學被一個個叫起,道着大同小異的看法。我不問自答:“要做到絕對信任這是不可能的事,當他們在聯合攻打秦國時一定會量着打敗秦國以後自己怎樣才能吃掉這個大肥肉。”

當時心裏還有別的話,不過不善言語,所以作罷了。

先說說看滅秦失敗的見解吧,以鄙人對戰國時期各國的恩怨模糊的記憶,和個別諸侯國主上的失策,可以斷定“合縱締交”的戰略是終歸失敗的。若不是齊人私下撤軍,亦不至於其他國家的軍隊失敗退場;若不是互相猜疑,亦不至於“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函谷關)”;若不是私心作怪,思想不宜,亦不至於“從散約敗”!說到底,“從散約敗”的原因僅說是私心作怪導致的也不足爲過。

我大膽做一個假設:假設六國滅秦以勝利而告終,結果又會如何?在那時候,秦國已有巴、蜀以及其他“膏腴之地”,可謂地大物博。這塊大肥肉的主人不在了,其它的外來者會怎樣對待它,我們可想而知!必定是強健者居多,弱者得少,更有甚者絲毫不擁絲毫。戰國時弱小者如中山國、衛國和楚國等,這些小國命中註定被欺負,不論孰勝孰敗。如齊國和趙國,這類能與秦國抗衡的強國無疑是獲利最多的。當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壯大自己以後,固然走秦國的路——“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假設齊、趙中一國舉兵天下,而各諸侯國又恐懼,又“會盟而謀弱‘齊(或趙)’”,我想這次的“以多欺少”未必像打秦國那樣是哪裏了。畢竟兩家都在亡秦的時候佔據了肥饒之地。因此,統一天下者要麼是齊國,要麼是趙國了。

回到史實中來,在“從散約敗”以後,各國居然“爭割地而賂秦”,簡直可笑之極!難道那些“肉食者”都不知道這是喪權辱國、慢性自殺的行爲嗎?我想並非如此。畢竟締雖敗,士然在。明智之士一定知道這是不行的,我想問題出在諸侯國的君王身上。他們只想着自己的安全和衣食住行,根本不把國土和人民考慮在內。

不論是誰統一天下,都是爲了共同的目標而奮進和發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中國古代史的循環法則。

以上就是《過秦論》教學反思的全部內容,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4

平時的閱讀教學總喜歡抓住文本里的那個最重要的問題,而後營造良好的討論環境,讓學生圍繞着這個問題說話,儘量鑽到文本的深處,儘量還原作者原來的情趣,教學《阿長與山海經》,文本後面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請你永安她的靈魂”作結,阿長不過是魯迅家裏的一個保姆,我們還讀出她各種各樣的毛病,魯迅爲什麼如此的祝福她,紀念她呢?抓住此問題,深入文本,讀阿長的名字的由來,讀阿長的相貌,讀阿長切切擦擦的毛病,讀阿長粗俗的睡相,讀阿長煩瑣的規矩,讀阿長古怪的故事,讀不識字的阿長爲我買來了人面的獸、九頭的魚的三哼經……學生鑽到文字底下,讀出了生活中的阿長,或者是我的奶奶,或者是我的外婆,或者是鄰家的老奶奶;學生也讀出了不幸的阿長的樂觀,千百年來樸實的農村婦女微薄的希望;學生更讀出了不識字的粗俗的長媽媽是怎樣在乎年幼的魯迅,怎樣歷盡周折費盡艱難給他找來了山海經——文學大師的第一本書……一篇容量似乎很大的文章,在學生閱讀一個早自習的基礎上,我一節課就分析完畢。

還要學嗎?課代表問我,好象那些重點難點都已經點破,好象我們已經入文、入境、入情、入理,也已經出味!課堂上熱熱鬧鬧的,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呢?這節課,有五位學生好幾次練筆遲交或者不交,再這樣下去,他們會養成拖拉懶散的不良習慣,應該施以懲戒,讓課堂教學和學生作業互相應和,於是我請他們幾個去一旁補作業。其他學生上新課,不等他們幾個嗎?我總覺得不好,還是等等他們吧,

於是我在黑板上寫了《我給阿長設計履歷》的讀書心得題目,要求學生這節課以此位話題作文,500字以上,當場交卷,算是複習此文吧。學生似乎皺着眉,我又寫下了幾個條目:阿長的姓名,阿長的相貌,阿長的性格,阿長的職業,阿長的經歷。一些同學翻着書,開始動筆,一些同學如阿長一樣切切嚓嚓的,似乎沒有眉目。我不得不又安排幾分鐘的討論,而後學生作文。外面下着冷雨,昨晚新聞裏預報湘北有暴雪,今年的冬天來得太早了,學生們和老師們都穿得鼓鼓囊囊的,可是江南的教室裏一般是沒有暖氣的,孩子們以人多取暖……我看着外面的天氣,再看看孩子們瑟縮着雙手,有的寫了幾百字,有的還纔開頭,我請一位寫得很長的也是寫作水平比較好的李臘同學站起來宣讀自己寫的,她還沒寫完,同學們聽了,又動筆寫起來,但是教室裏總不能十分安靜,中途那些補隨筆的同學回來了,教室裏又有一些騷動,似乎這題目總有些難度似的。

馬上下課了,中餐以後,課代表把他們的作業收集上來,因爲是學生自己的練習本,不是統一的本子,就顯得七齊八不齊的,我批改過程中,發現特別優秀的只有幾個,小部分的書寫工整,合乎寫作要求,大部分的不是馬虎,就是篇幅很短,僅僅三百字,這可是一節課的要求,平時一節課是必須寫一篇上本作文的!

他們真正讀懂文本沒有?要麼是他們不能很好的對待這種課堂動筆的練習?語文書寫習慣、當場寫讀書心得,這可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

從這堂課中得知,不一定口頭上熱烈的討論就能代表你的語文能力很強,能用筆分析嗎?能把口頭零碎的分析連綴成篇章嗎?能在平時的這種練習中也養成寫字方正的習慣嗎?以後多注意吧,語文素養是以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爲核心,是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道德、個性品質、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一個方面的能力提高了,不一定代表另一個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要讀透文本,能夠零碎的口頭表達固然好,能夠系統的口頭表達當然好,能夠書面表達更好,而三方面結合最好!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5

曾幾何時,我們的語文教學走向了單調乏味,走向了枯燥無趣,以至於學生們討厭語文,害怕語文,甚至於漸漸遠離語文。究其原因,不是在於學生,而是在於語文教師自己,是我們用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保守固執關起了語文樂園的大門,讓學生們在這座知識的寶庫面前,只有望而卻步。那麼我們怎樣才能進行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學生喜歡上語文?以下幾個方面是我的一些心得。

一、憑藉教師的語言魅力,牢牢吸引住學生

首先,教師的語言要講求“精”。要使課堂語言少而精,一定要在課前把握不同課文的特點並加以精心設計教學語言。要設計好這節課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問題要集中,而且要突出重點,切忌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什麼都有想解決,往往結果卻是什麼都解決不好。對講授每一個問題,也儘可能對用語事先作一番準備,要使用的幾個關鍵詞語,應該經過推敲和篩選,提高它對闡釋問題的命中率。

處理課堂臨時出現的疑難問題,教師的“即席”用語要能夠“一語中的”,這樣,對學生的刺激才強烈,纔會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纔有利於學生記憶的鞏固。

其次,教師的語言要注重“啓發”。教學語言的啓發性是現代教學法所倡導和追求的目標之一。它的好處很多,例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活力,造就學生的進取精神,活躍課堂氣氛等等。

例如,在教學《孔乙己》時,可以這樣設計教學語言:凡是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讀過《孔乙己》的,幾乎都在心底留下了這個舊社會苦人兒的形象,魯迅先生運用了怎樣的鬼斧神工來塑造了這個藝術形象的呢?孔乙己的悲慘遭遇,究竟是社會的悲劇、性格的悲劇還是社會的悲劇呢?仔細學習,可以得到答案。自然而然的,學生在轉移注意力的同時也注意到了這幾個問題,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與學習重點,在聽講的時候也能做到心中有數了。

第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機地聯繫課文的.相關知識,得心應手地穿插背誦有關的詩詞、警句、啓發學生課後去多讀書,或有意識地聯繫學生過去背誦的篇目、啓發生學生去記憶鞏固知識,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學生被教師廣聞博記的學識所“粘住”就能激發起對學習的興趣,不由自主地迷戀教師講課而喜歡上這門課了。

二、體驗成功,實施激勵評價,激活課堂

每個學生在思維、記憶、分析、理解、創新等能力上存在着各種差異,但無論他們之間存在何種差異,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期待讚揚”。俗話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教師的讚揚是學生最大的收穫。,因此可以說,學生在學習中重要的心理特徵就是希望老師發現自己的優點並得到激勵與肯定。有鑑於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多給學生一些成功的體驗:如讓他們準確寫出一個成語,背會一首詩,回答一個問題,做會一道題等;課堂回答問題時、作業批語、作文評語中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喝彩,多說“你真棒”“說得真好”之類的句子讓學生體會到“我能行”。

即使學生出了錯,也應該選擇合適的語言,和緩的語氣,如“沒關係”、“再想想怎樣說更好”等句子加以鼓勵、啓發和引導,讓他們在認識和改正錯誤的同時得到進步,萬不可傷及學生稚嫩的心靈。此外,在課堂教學中還可引進競爭機制,採用以小組爲單位的評比方法,在學生表現出色時,及時地給予獎勵,一堂課結束時,進行小結和評比。如此,不僅能刺激學生的思維,活躍緊張的氣氛,激發學生的進取心,而且對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有很大的作用。教師再適時適地的做出適當的表揚和鼓勵等激勵性評價,使學生在積極參與中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增強自信心。

正如愛默生所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祕訣。”只有學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進一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課堂,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自覺地進行語文訓練,不斷培養和提高語文素養。

總之,要想讓語文課吸引學生,教師就必須結合自己的個人風格,採用多種方法,讓語文課堂更生動形象,真正做到讓語文課堂洋溢着人文色彩,讓學生真正的體驗到語文學習中的快樂,從而愛上語文課。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6

近段時間在複習中國古代詩歌鑑賞,共分四個專題:鑑賞中國古代詩歌的語言,鑑賞中國古代詩歌的形象,鑑賞中國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鑑賞中國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越複習越覺得我們中國古代的詩歌博大精深,韻味深長。

中國古代的詩歌往往通過幾個意象的描繪來傳達作者深厚的感情,在有限的詩句裏蘊含豐富的內容,需要一定的想象和聯想才能把握住。但我發現通過從這幾個專題的複習,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把握住詩歌鑑賞的訣竅,提高高考得分率,甚至能向滿分靠攏。所以系統的指導學生複習詩歌鑑賞就顯得非常必要。

我先從鑑賞詩歌的形象入手,先梳理出一整套中國古代詩歌中常用的意象的文化意義和常用的一些意境修飾語,要求學生在早自習的時候背下來,記下來。上課的時候我再用多媒體幻燈片出示一些例子,一步步引導他們答題,並一起歸納出答題的步驟,最後輔以隨堂練習題,鞏固學習內容,我發現效果還很不錯。

後面幾大板塊我都按類似的步驟進行,發現學生比較能接受,碰到詩歌鑑賞題的時候也不再是一頭霧水,不知從何下筆了。並且在教學過程中,我自己也通過教學對詩歌鑑賞的知識有了個系統的瞭解,讓自己在詩歌鑑賞方面的水平也有了個新的提高,可見,做任何事情認認真真,做好準備,有條理有系統地去完成,於己於人都有好處。

另外,通過詩歌專題訓練也暴露出學生在這方面的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看不太懂詩歌,這極大地影響了做題。試想,一首詩歌寫什麼內容你都不知道,那不管教給你什麼方法都是白搭。所以這也提醒我在以後的時間裏要多注意引導學生讀詩歌,背詩歌,賞詩歌,以期他們能在高考前的這段時間裏形成鑑賞詩歌的語感,提高他們一點點讀詩歌的素養。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7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高二1、2兩個班的語文課教學工作。現將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進行小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促進今後的教學工作更上一個臺階。

 一、主要工作舉措與成效:

1、精心備課,讓學生學有所得認真鑽研教材、教學參考,學習好新課標,虛心向同年組老師學習、請教,做到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並利用多媒體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備學生,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儘量做到分層教學,讓學生學有所得。同時加強自身業務理論學習,多研究精品教學設計,吃透教參,精心設計知識點,進一步促進課件製作的精良化。

2、夯實基礎,提升能力我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從最基本的字詞句入手,引領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差,學習興趣淡薄,通過基礎知識的公固加強,誘發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成績優異的學生,就其學習的薄弱環節進行專項訓練,強化語言表達和綜合運用能力,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進一步提高;以週記和作文爲平臺,訓練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側重思維品質訓練,積累語言和作文素材

3、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很重要的,而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而“先學後教”就是適應了這一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自學發現問題,同學相互討論,問題明瞭,深入探究後,如果還有疑問,教師給予適時的點撥和講解,這樣就可以加深印象。課上,以小組爲單位,圍繞問題,展開討論,進行評比,極大的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4、開展多種多樣的語文學習的活動,強化語文積累。學習語文,最重要的就是積累。因而,在抓住課堂這一主渠道的同時,還通過多種方式來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我除要求學生認真做好課堂記錄聽好課外,還建立了《語文學習積累本》,做好語文的學習積累。

5、認真搞好培優輔差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成績現在的在校生的學習程度參差不齊,因而,做好培優輔差就顯得很重要了。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不同程度,在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利用每一節的培(詳細定稿版)優輔差課分別對優生進行強化訓練,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加強基礎訓練。

 二、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教學方面,教師講授佔用的時間多,學生自主探究和鞏固訓練的時間少,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還處在較差水平,限於學生的能力,老師也不敢輕易把課堂交給學生。

2、鞏固練習的方式和質量需要變革。學生課下主動學習語文的不多,作業預留也限於練習冊或週記、作文,針對性和系統性都不高,不能完全貼合課堂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這就要求教師下功夫,多印發、收集一些習題作業,即貼近課堂,又符合學生學習實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

3、檢查力度需要加強。我的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落實抓得不夠,作業面批的數量少,懲戒力度不夠,導致有些學生得過且過弄虛作假,學習不踏實。

4、作文和語言應用整體水平不高,對考察文采和創造性的題目解答不夠好,暴露出學生在語文的深層次能力方面還有很大欠缺。

三、下期工作的思路和改進方向:

1、基礎字詞和課文背誦強調指導有餘,督促檢查不足,下期將加大督促檢查的力度。

2、平時練筆相對較自由,系統性和層次性不夠,要借鑑同組其他老師經驗,探索作文高效系列訓練的方法,同時拓展信息閱讀量。

3、加強高考意識的滲透,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瞄準高考,根據教學實際,摻入高考的相關要求和題型,讓學生在平時就熟悉高考,不畏懼高考,一方面在訓練中把握解題規律,一方面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4、強化檢查,抓落實,抓優生,盡心輔導,尤其是在語文方面“瘸腿’的學生,要開動腦筋,多想辦法,寬嚴相濟,努力提高他們的成績。

5、針對二班和一班末尾學生,強化基礎訓練,着力作文教學,提升整體語文學習水平,確保平均分和及格率。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8

光說不寫的語文課似乎成了一種時髦,學生練就了一張巧嘴,卻留下了一隻笨手,要寫,就顯得非常痛苦,這是缺少鍛鍊的緣故。寫順了,寫慣了就不再覺得是一伯苦事,反而有一種寫後的酣暢淋漓的快感。筆下流出的是文字,是思想,是情感,對寫的人來說是一種物化的思維的結晶!所以,愛寫,是習慣使然,一旦寫成了一種習慣、一種思考的方式,那麼,語文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語文就成了一種素質。

教師爲了節省課堂教學的時間,爲了趕自己的教學進度,在需要學生花時間去讀、去感悟的時候,往往“越俎代庖”,替代了學生自己的學習過程。這猶如農民在曬乾菜時“節約了陽光”,而用烘乾的辦法一樣,得到的是老得蹦掉牙的乾菜而已!

教師在學生與課文之間,應該做一個紅娘。當學生對課文沒有興趣的時候,教師應當將課文中最精彩的、最有趣的、最有魅力的地方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對課文產生好感,從而願意甚至主動地閱讀文本、開掘課文的內涵;當學生及時提供指導,讓學生與廣西深入地對話下去……如此教學教師就是學生喜歡的紅娘,而不是令人討厭的“第三者”!

功利性的學習使學習本身失去了與生俱來的那種快樂、那種美妙的感覺。學習勢必成爲一種附加的、外在的壓力。遊戲式的學習沒有功利性,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自由的活動,有利於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沒有“遊戲時代”的童年,是殘缺的童年,是沒有幸福可言的童年。我們決沒有理由爲了孩子的明天的幸福而剝奪他們今天的快樂。沒有快樂的今天哪有幸福的明天?

我們總是苦於無法瞭解學生,而最簡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閱讀兒童文學。讀孩子們喜歡讀的書,你就會走進那個神奇的繽紛的世界,纔有可能讀懂兒童、讀懂學生。其實,無論到任何時候,文學對於我們心靈的撫慰作用都是無法磨滅的,它給予我們的溫馨和美感,將會讓我們一生受用。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9

高二是高中三年中承前啓後的關鍵時期,學生經過高一一年的適應,對高中語文的特點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高二這一年對學生來說是掌握基本知識培養基本能力的黃金時期,在這一年裏我們更有必要不斷反思,不斷審視我們的課堂教學。在期末考試即將來臨之際,對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做一個梳理,這對接下來的教學和複習將有很大幫助。

任教現在的兩個理科班快一年了,我對他們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感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沒有信心,應付學習

部分學生對自己沒有信心,沒有想過自己在學業上有什麼發展,對學習總是採取應付的態度,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於上課聽講,大致完成老師佈置的書面作業,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

2、學習表現全憑個人喜好

有些學生的學習狀態很不穩定,對學習缺乏思考,沒有輕重也沒有主次。是否要學全憑個人喜好,喜歡這門學科,聽講就認真,作業就完成。喜歡這個老師就發言積極,主動參與。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的學科喜歡的老師也要看學習的內容,沒興趣的內容即使是難點重點,也不會多做留意。

3、沒有方法,效率低下

有些學生的學習態度很好,整天都在學習,但考試結果總是不怎麼理想,這類學生大多是女生,上課筆記記得書滿本滿,實則並未掌握。課堂上不掌握解題思路,基本方法,而是滿足抄抄寫寫。課後不能有效複習,而是機械完成作業。學習沒有科學方法,效率很低。

我想要想解決上述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充分備課(備學生、備教材、備自己),注重課堂教學,選取詩詞教材中的要素,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好每節課,

2、 多做限時訓練,多做綜合練習,在練習中逐步養成規範答題的習慣。

3、 合理佈置作業,給不同學生布置不同作業,作業要求更加靈活,只要能達到鞏固目的,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4、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後勁,爲學生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10

高二是高中三年中承前啓後的關鍵時期,學生經過高一一年的適應,對高中語文的特點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高二這一年對學生來說是掌握基本知識培養基本能力的黃金時期,在這一年裏我們更有必要不斷反思,不斷審視我們的課堂教學。在期中考試即將來臨之際,對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做一個梳理,這對接下來的教學和複習將有很大幫助。

一、備學生:

任教現在的兩個班級快一年了,我對他們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感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沒有信心,應付學習

部分學生對自己沒有信心,沒有想過自己在學業上有什麼發展,對學習總是採取應付的態度,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於上課聽講,大致完成老師佈置的書面作業,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

2、學習表現全憑個人喜好

有些學生的學習狀態很不穩定,對學習缺乏思考,沒有輕重也沒有主次。是否要學全憑個人喜好,喜歡這門學科,聽講就認真,作業就完成。喜歡這個老師就發言積極,主動參與。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的學科喜歡的老師也要看學習的內容,沒興趣的內容即使是難點重點,也不會多做留意。

3、沒有方法,效率低下

有些學生的學習態度很好,整天都在學習,但考試結果總是不怎麼理想,這類學生大多是女生,上課筆記記得書滿本滿,實則並未掌握。課堂上不掌握解題思路,基本方法,而是滿足抄抄寫寫。課後不能有效複習,而是機械完成作業。學習沒有科學方法,效率很低。

二、備教材

本學期我們將要完成選修教材《唐詩宋詞選讀》的學習,教材的目標:

1、閱讀古代優秀的詩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 ,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的眼光和現代的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並給予恰當的評價.

2.藉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艱深的我國古代詩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文名篇.學習古代詩詞格律基礎知識,瞭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文化積累.

3.學習鑑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詩歌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

三、備自己

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 我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些思考:

1、 教學內容要能體現主體需要,能激發主體興趣

備課時要勤思考,多動腦。站在學生的角度解讀文本,選擇他們的學習興奮點。教學實踐中,要創設有利情境,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將重難點知識用學生們感興趣的方式加以呈現。一篇文章要講的東西太多了,而一節課的時間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們每節課都有所取捨,抓住一些關鍵性的要素,運有各種條件和手段,努力創設情境,使每節課都有亮點,更有效地吸引學生參與課堂。

2、 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習信心

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自信心對於我們的學生更爲重要。我們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建立成功目標。 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着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 例如 :默寫滿分的學生、背書最積極的學生、上課回答問題最快的學生、進步明顯的學生、書寫認真的學生、作文完成好的學生等等。還有上課時有針對性地提問,把“適合的問題”問給“適合的學生”, 但無論怎樣,我通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穫感、成就感,嚐到了學習的快樂 ,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3、 強化基礎,反覆訓練

這一點是我感觸最深刻的,即使是上課,聽課很認真的學生,他們也做不到提前預習,課後複習。尤其是“軟作業”基本就等於沒有作業,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及時做了調整,把作業落實到筆頭上,同時強化課堂上的動筆,及時提醒,及時督促,及時檢查,這樣的情況目前得到一定的改善,在以後的教學中,這樣的問題還要繼續探究。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11

又是一個階段的學習結束了,這也意味着我的語文教學工作也可以短暫的歇一歇了。這一個學期是教的高三年級的語文,一共帶了兩個班,高三班和班,這兩個班的基礎情況都差不多,經過我這一個學期的努力,在期末考試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個學期的教學,可以說是十分緊張繁忙的,但是也是十分地充實的,所以對於這個學期的語文工作,我也是充滿了感慨,現在我就我個人的工作談一談我這個學期,作爲一名普通語文教師的心得體會。

這個學期,我是臨時接任的語文教師,我最開始應該是帶的高一的語文課,但是這個學期有一位老教師退休了,學校覺得我的教學經歷算是比較豐富的,所以將我調到了這兩個班級,繼續教高三的語文課。前面我就是剛剛結束一屆的語文教學,所以對於再一次教高三還是比較得心應手的。

我知道高三的孩子前面剛剛結束學業水平考試,他們很可能會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在學習上面輕視起來,而他們還有兩個學期(加上這個學期)就要參加高考,所以我知道我這個學期的工作就是要讓他們繼續重視起學習來,至少在我語文的科目上面不能夠掉以輕心。高考要考的東西是比較全面的,是針對的整個高三的學習,所以把所有的複習工作放在下一個學期是不現實的,所以我知道,在這一個學期裏面,我就要在一邊上新課的同時,教他們考試複習好以前幾個學期的語文。

教語文這麼多年,我對語文工作還是有一點認識的,我們教學生們學語文的目的是什麼——是考出一個好的語文分數?是也不是!短期的目的肯定是考一個好成績,但是更加長遠的目的是爲了培養學上的思維能力和文化氣質,所以我在教自己學生語文的時候,是非常重視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所以這一個學期的語文課就是這樣子做的,每上一節新課之前都會提前跟他們說好,讓他麼自己去學習這篇課文,然後上課的時候抽選同學上來給大家講課,之後再給同學評價,分析優缺點。這樣子做可以然他們自己去學習,可以增強他們對文章的理解。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12

新學期開始後,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進入了《中國小說欣賞》的選修模塊,中國小說欣賞這個模塊給學生和老師勾勒出一箇中國小說的大致模樣,選修內容按不同的主題來區分的,當然我們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的不是讓學生硬記歷史,而是希望他們能對中國小說自古至今的歷史有所瞭解,掌握中國小說的主要特徵,熟悉小說中的人物及其性格特徵,認識社會與人物的個人命運。

下面綜合本備課組的全體成員分別敘述如下:

程俊飛老師從“抓住文本,多多解讀”入手,善於抓住文本的切入點,本一發而動全身,有效進行文本解讀。

陳麗璇老師則從文學名著閱讀教學的原則着眼,分別是

原則、語文屬性原則、導向性原則、實踐性原則。

林美燦老師從“祥林嫂”的小說教學反思當前的“中國小說欣賞”教學,探討人物悲劇社會環境,人物形象等角度入手,進修教學反思

陳丹老師從新教材對教師的要求角度,反思了“終身學習”不再是對學生的要求,更是時代對每位教師的要求。

龔建花老師從單元教學的重點,反思瞭解3月份對小說教學的方向,第一單元爲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及人物形象分析,第二單元是小說在技巧,思想內容、藝術特色上的獨到之處,第三單元是瞭解小說的現實主義風格。

陳愛瓊、蔡禮聰、柯麗霞老師則從對《中國小說欣賞》整個選修模塊的認識談3月份的教學反思。

總之,在3月份的教學中,全體備課組充分地發揮了集體的力量,認真組織集體備課,具體地分析學生的特點,鑽研教材的特點,整個的教學思路按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我認爲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及是教學生學。”的方向進行教學。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13

在中學文言文教學中,應注重瞭解文言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及文言文內容的概括,在本篇教學中還應瞭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及他的思辨才華。在這裏,我主要想聯繫高考,談談文言文教學。我認爲在文言文平常的教學中,首先一定要注重文言基礎知識的積累,其次要注重語感的培養。

文言基礎知識的積累重在落實,學習每一篇文言文時,要讓學生及時整理本課的通假字、特殊句式、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重點實詞虛詞等,還要溫故知新,聯繫以前學過的相關知識,課後多做練習加以鞏固,量變達到質變,文言基礎知識積累的多了,理解力自會加強。此外,閱讀一定量的文言書籍也是文言基礎知識積累的重要途徑,縱觀近幾年的高考,有考生用文言文寫出了優秀的作文,這讓我很驚訝,我瞭解到他們能有這樣的表現,來自大量閱讀文言文的習慣,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閱讀一定量的文言書籍。

語感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我主張長期的訓練,最主要的是注重優秀文言文篇目的背誦,最少也要熟讀,爭取每一篇文章的每一個字句都了熟於心,讓學生逐步掌握文言文的語言習慣。《莊暴見孟子》雖然沒有名言名句的背誦,但是總體上是很優秀的一篇文章,我要求學生一是整理文言基礎知識,二是全文背誦增加語感,三是讓學生學習文章對比論證的方法。鑑於學生文言翻譯容易抄襲的問題,我找出典型句子,示範翻譯,力求直譯爲主,意譯爲輔的原則加以訓練,例如:“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我強調字字落實,“獨自欣賞音樂快樂,跟人家一起欣賞音樂快樂,哪一種更快樂?”長期以往,師生共同努力,我想在文言文翻譯這裏,給學生足夠的自信,消除他們賴以抄襲的心理。同時,通過對重點句子的翻譯,也能進一步讓學生了解文言文的語言習慣,培養他們的翻譯能力,理解能力。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14

在不知不覺中,這個學期就要結束了,高二語文教學工作也要告一段落了,我應該對這一學年所走過的教學之路進行深刻的反思,以便爲以後的教學工作做更好的準備。

高二語文主要是選修課程。詩歌散文系列和小說欣賞系列都着眼於鑑賞陶冶,所以,選修課的設計,必須以課程目標爲依據,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水平。因此,我認爲,本學年的教學應着重加強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正因爲這樣,我對高二教學設計曾反覆思索,語文該學什麼?怎麼學?這正是學生很困惑的問題,只有讓學生明白這些,學生纔有學習動力,也纔會有意識地去掌握語文學習的信息途徑和方法。所以,通過研習新課標,我讓學生感受到“積累”的重要,體會精讀和合作探究的重要。我對學生的具體要求是,兩條腿走路——課本和課外閱讀結合,重視《語文報》作用;兩隻手掌舵——一手抓基礎,一手抓訓練;一顆心思索——感悟和薰陶。

而這一切,必須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方法做基礎。閱讀方法有好多種,也許,有的老師喜愛齊讀,但是,我認爲,在詩歌教學中,齊讀是可以的,但小說和散文是不合適齊讀的,因爲學生要照顧讀得整齊,因而無法用心感悟、體味課文,只能是“和尚唸經”罷了。所以,我在講授散文和小說時,每節課都會留給學生默讀的時間,此時教室裏雖然一片靜悄悄,而學生的大腦卻處於亢奮狀態。默讀能讓他們真正進入文本、感悟文本、沉浸於文本。默讀,因爲給了學生更多的空間,恰恰能使學生從文本中獲得豐富而獨特的心靈體驗,真正感受到課文語言的魅力。

這一年的課堂閱讀教學中,我要求自己“且慢開講,且慢啓發”,慢慢改掉以往爲趕教學進度而置學生的感受於不顧的教學套路。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一味追求快節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對課文的獨立閱讀及對問題的獨立思考。

有時,我也會先佈置思考題,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這樣,學生讀的方向、思考的重點就明確了,教學預設的教學目標也就順利達到了。

俗話說:“根深才能葉茂,本固方可枝榮。”“讀”就是語文教學的根。非讀無以廣積,它可以發展學生觀察、想象、思維等能力,通過閱讀激發出來的思維,猶如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芽、成長,取得收成。

另外,我在教學中也特別注重寫作教學工作。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重點,在高考試卷中,佔了很大的分值。再來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實事求是的說,以前,我們有點“空”,每次作文的教學程序都是收作文、看作文、下評語、講評這幾個“固定招式”,然後又佈置新作文,進入下一輪“固定招式”的批改模式。難道就沒有一個更好的批改作文的方法了嗎?

我試圖改進,一開始是輕批改過程而重講評過程,即輕對個體作文的批改而重對優秀作文的表揚和差作文的講評式修改,還將學生的優秀作文展出交流,以“激勵優秀帶動後進”。這樣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總覺得不盡如人意,關鍵是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後來,我在作文批改中引進“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讓學生按小組互評,把本小組最優秀的作文和最有問題的作文寫出評語,交給老師,全班交流。這樣,可以真正讓學生參與進來,調動學生積極性。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把讀寫能力放在了首位,因此,在語文學習方面,要特別重視閱讀和寫作的結合,要在閱讀中充分地吸收,在寫作中自然地傾吐,使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達到共贏。例如《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就有不少可以借鑑的篇目。《阿房宮賦》比喻的生動、想象的瑰麗、誇張的奇特,都是學生學習的好素材。

當然,以上都是我在教學中的不太成熟的反思,我希望,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能得到不斷的提高。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15

最近執教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寡人之於國也》。針對課堂上存在的問題,課後許多老師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比如PPT的製作問題,比如生生互動不足的問題,再比如課堂後半程略顯倉促等問題。其實這些問題在以往的課堂上也不止一次地出現過。我想除了準備不夠充分之外,不能“根治”的原因還在於自己的“功力”問題。這些問題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都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聰明人不能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我不是聰明人,但也不能老是在這裏“盤桓”。以上問題不再贅述,我下面想談一談我自己的感受。

本節課進行到後半程的時候,我擔心時間不足,人爲地推動了教學進程,一些需要學生思考的問題,並沒有給他們充足的時間。本來說好的小組合作,也變成了教師提問,學生一一回答,省略了“討論、切磋”的過程。這樣一節課看其來算是完整了。可實際上呢?學生在課堂前半段形成的思考、探究、合作的氣氛恰恰被教師強行打破了。如果課下進行一次調查,我相信,後半段的學習內容雖多,但是學習效果一定不如前半段。

其實,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一節課哪怕不能完整地上完,我也要留充足的時間,讓孩子們思考。平時沒有人聽課,課堂再沉默也不怕別人說冷清。我相信一節“好課”,學生的思維像是河流,看似平靜的表面,一定“暗流”涌動。老師要做的就是靜靜等待,當孩子們的思想閘門打開的那一刻,我們因勢利導,做好“引導”工作,讓思維的潮水向着預設的目標奔流。好課不一定就是“好看”的課,熱鬧的課。而我在這方面,尤其是執教公開課時做得還遠遠不夠。面對聽課的老師,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讓自己“表現”的更優秀,顛倒了教與學的主次,也往往適得其反。

最後,這種倉促也和自己課前的預設不夠充分、應對課堂生成的駕馭能力不強有關係。借班上課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準確評估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往往藉助自己以往的經驗推測、臆斷。如果沒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足夠的教學智慧,是很難在上課的前幾分鐘內完成學生的需求評估的。無法評估學生需求,就無法對教材進行評估、取捨和整合,進而影響教學策略的制定。可以說一節課展示的絕不僅僅是課堂上四十五分鐘師生的“你來我往”,更是一位教師多年的教學積累,教學意識和教學思想。從這些問題上,能夠折射我的種種不足。

但是,這節課的整體效果我還是滿意的。其一,我始終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關注學生上,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準確、中肯、重點突出,注重了學生學習意識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指導。其二,多多少少放棄了上公開課、比賽課時的“功利心”,教學更加“本色”,展現了自己的教學個性,當然也略微有些隨意和放鬆,教學語言不如比賽課那麼精練。其三,我鼓足勇氣到兄弟學校,上了一節交流課,做好了“挑刺”,“挨批”的心理準備。當然大家的點評還都是以鼓勵爲主,批評較爲委婉,讓我非常感動。其四,這節課讓我有機會把最近所學的教育教學理論付諸實踐,看清了理論和實踐的差距,認清了自己今後一段時間要重點突破的瓶頸,可謂是受益匪淺。

最後,在此感謝一中的張老師,給我這次上課的機會。其實,人生何處沒有良師益友呢?王家衛在《一代宗師》裏說:“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我想一個教書人也是如此。參加過那麼多的比賽,我算是見過自己,懂得了一個人不能像是枝頭的樹葉,只懂得迎風飛舞、輕狂,終究吹落於北風之中,要知道天高地厚,衆生浩渺。這是我參加各種比賽後最大的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