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

20xx年10月11日,我有幸去沂水聽了初中語文優質課評選的聽課活動,學到了不少東西,也身感自己的語文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有許多問題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完善,深感不虛此行。現將聽課活動及心得體會,彙報如下:

回顧教師們的優秀課堂,我們可以看到每位老師的特點。有的老師擅長設計各種活動環節提高課堂氣氛,有的老師本着有利於培養學生習慣的目的教學生學習方法,有的老師課堂語言幽默豐富惹人好感,有的老師課堂緊湊主題突出,還有的老師激情飽滿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也讓聽課的教師們連聲讚歎,佩服他們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內,不僅完成課堂教學的設計,還配有畫面優美的課件教學。我覺得先不論學生的配合與否,光從老師身上我們就能感受到語文的'多樣和精彩。

1、紮實的基本功遊刃於課堂,同時老師們具有優美圓潤的音色,親切大方的教態,靈活的教學機智,拉近了學生和教師的距離,容易讓學生產生親切感,更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充分動腦、動口、動手、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

2、豐富的教學語言激情於課堂。

教學語言的確是一門值得我們潛心研究的藝術,運用得恰到好處的教學語言能把學生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如講課老師執教的《天上的街市》一課,他的聲音時而低沉,時而激昂,時而鏗鏘有力,他的語言震撼了大家,使教師、學生、作者的情感產生了共鳴。

3、教材處理獨具匠心,設計巧妙

可以說良好的教學設計是一堂課精彩與否的關鍵之一,老師都能抓住文本中的關鍵點(關鍵詞句、關鍵問題)來展開,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以重點段引導學生讀書、交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得。如《春》這堂課就抓住了這一點。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讓我在欣賞別人精彩的同時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課前認真解讀教材,根據本班學生的情況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流程;課後認真反思,堅持寫好教學後記;多看書學習,多做筆記,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和業務水平。爭取成爲一名有思想、有特色讓學生、家長和自己都滿意的研究型教師。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2

本課教學流程設計爲第一次早讀讓學生劃出好句,10分鐘後全班交流說說好在哪裏?第一課時從抓關鍵句角度來把握,先明確文章提出了什麼觀點?然後教學生學習方法:抓關鍵句、搜索法、串聯上下文句、歸納概括法等。最後讓學生把本課的寫作思路寫下來。接着老師板書文章的有業敬業塊寫作思路,引導學生理解。最後就文章演講辭的特色品演講語言,讓學生尋找適合演講的話,四人小組派代表說明。

第二次早讀讓學生自己尋找適合演講的話,自己講給自己聽,講一遍(演講),老師示範第四段建議大家用自己最適合或擅長的語言方式,(時代變遷適合語言形式也在變)演講給同桌聽。準備課上交流。早讀結束前老師先聽一兩個同學演講,同時強調注意事項:

1、大聲、自信;

2、嚴肅不可笑;

3、聽衆是來聽你的演講,不是來看你笑話的;

4、以氣勢以聲音壓倒全場;

5、有強調重音;

6、少用文白相間。

第二課時學生演講何琪遙很有學者風範、夏亞青用貴州話的演講相當出色。演講結束後老師強調演講者要達到演講的目的.,最關鍵還是演講的內容,所謂以理服人才是最大的祕訣。接下來在回顧上課的基礎上講“道德類文章”人應……”的文章仿寫“敬業”。接着就樂業開展分析,分析後同樣就其寫作思路讓學生仿說。

第三課時分析課後練習,讓學生舉例說明身邊的無論是學習或道德上的天地間第一等人,最後讓學生討論“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理解。從授課看,演講塊的教學極爲精彩,但是在說理塊的分析老師講得過多,如何能做到引導學生分析出來是老師今後教學上要思考的重點。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3

寫作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和人類自身的一種不可缺少的技能。寫作作爲一個認識活動過程,其活動的終結是生成文章。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文章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可見寫文章之重要

從這幾年中考成績來看,儘管語文老師們花了大量心血,想了許多辦法,但目前學生的作文還有許多地方不盡如人意:立意不新穎,選材不典型,語言不通順,甚至錯別字較多等老毛病仍然普遍存在,作文失分還很嚴重。作文仍然是制約語文成績提高的瓶頸。到底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一、讓良好的習慣奠定寫作基礎

從文本出發,逐步脫離學生實際的範文模寫,到以人爲本,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從內容上入手,給學生一定創作空間。古人學文,先養氣,蘇轍雲:文不可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如果養成了浩然之氣,則“文不難而自至”了,養氣就是生活實踐。課堂儘可能給學生生活的多種形式,讓生活引領課堂,不無裨益。

我們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勤記筆記,勤寫日記的習慣。讓他們把在生活中看到感受到的經典事例寫在筆記本上,而且要求他們多看課外書,把課外書上學到的名言警句和優美文章分門別類地摘抄到筆記本,只要他們認爲有用的東西都可記在筆記本上,這樣,他們在寫文章時就不會無話可說無事可寫了。因爲記筆記的過程就是積累素材的過程。寫日記也同樣非常重要,起初要求不要太高,有些學生不會寫,有些學生不願寫,老師要進行積極的引導和幫助。日記上記些什麼內容老師不要強求,可以是他們的所見所聞,也可以記他們的內心感受,哪怕他們只寫上幾句話都行,久了,寫得多了,就會有進步,作文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內驅力。學生對自己所從事的寫作活動有興趣,就能促使他細心觀察某些現象,提出問題,潛心思考,保持持久而穩定的注意力,提高創造思維的水平,從而寫出饒有新意的文章。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方法有很多:讓學生走出課堂,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做有心人。老師命題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對學生作文的內容和形式不要限制太多,讓學生寫自己平時喜歡寫的東西,這樣學生就會樂意去寫。老師命題時一定要替學生着想,命題要聯繫實際,有的放矢,特別是要貼近生活。有時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命題作文,這樣他們纔會有感可發,有事可寫。

老師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過去我們評價學生作文,總是喜歡所謂的“高標準嚴要求”,千方百計挑毛病,其結果是老師越看越傷心,學生越寫也越灰心。要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就必須學會發現學生的優點,在評改作文時,多表揚少批評,能給高分就儘量給高分,多鼓勵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二、讓豐富的教學指導點燃寫作激情

優秀的作文各有各的優勢,因材施教,優勢互補,是作文之道。評講作文不能只關注某一個訓練文體,對於出格的學生大加責難,或無動於衷是不對的。寫記敘文,他卻抒情。寫議論文又生出記敘,無傷大雅。應看他寫出的文章有無可取之處。

寫作前的指導很重要,指導的好壞,關係到學生作文質量的高低,影響到作文教學的成敗。教師在作文指導時,要讓學生明白寫作的目的要求,準確理解題意,激發寫作慾望,但千萬不要越俎代庖,如果作文前的指導講得太多太細,學生就會按老師的固定模式去填詞填句,照葫蘆畫瓢,其結果,導致學生作文模式化,大同小異,嚴重影響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按我的經驗,寫作前的指導以五分鐘左右爲宜,主要是幫助學生反覆推敲、正確理解題意,明確題目要求,即寫什麼與怎麼寫的.問題。

同樣,編寫寫作提綱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了寫作提綱,文章就有了框架,寫作時就容易做到層次井然,條理清楚,結構嚴謹,充分表現中心。如果沒有提綱,他們就想一句寫一句,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算哪裏,結果是結構鬆散,條理不清。編提綱時,一般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先寫中心思想,再寫段落層次的主要內容,每個段落要用到哪些材料,最好註明一下,以便在寫作時有的放矢。我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一般都要求學生編寫作提綱,有時要求他們把提綱寫在作文本上,有時要他們就寫在草稿紙上。按照提綱寫出來的作文,質量就是要好一些。

沒有興趣的寫作只能是一條死衚衕。興趣在於個體創作熱情的有效激發。有了個性再關注就有了個體的自覺。寫作的老大難問題得以緩解。學生作文寫出自我,教師指導肯定自我。這樣自己對於自我的認知,對於自己生活的把握就更確實,更細膩了。作文自然也寫得更確實、細膩了。

三、讓多樣的批改提高再創作的能力

過去人們有一種看法,認爲讓學生批改作文就是老師偷懶,是老師極端不負責的表現,凡是作文都必須由老師親自批改纔好。其實並不盡然,由老師親自批改儘管有很多優點,但也有不足之處,比如有些學生拿到老師批改完的作文後,只是看看分數,然後就塞進抽屜裏再也不理會了,等到下次作文時又是如此。長此以往,他們的寫作能力難以提高。讓學生參與批改作文,則可以彌補以上的不足。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學生每批改一次作文,都有較大的收穫,都會取得一些進步。

這便是我作文教學實踐研究的總結,在這裏只是起拋磚引玉的作用。提高中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還有很多,近幾年廣大語文教師對這個問題進行過許多的有益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提出過許多獨到的見解,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值得我學習。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努力地探索,提高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大有希望的。

情感使語言更真實,情趣使文體更自如,情操使文章更深刻。作文教學中捕捉學生心理世界的波動,關注學生的內心的微妙變化,讓他們自覺參與到作文批改中,並以此爲契機帶動課堂教學。教師此時,讓學生主動深入同伴的作文中,帶着批改任務去。觀山則情滿於山,覽物則情動於物。從閱讀中感受身邊人的不同情感,從批改中獲得的情感體驗,就使自己的寫作弊端自然明朗了。

用理想審識現實,寫作批改把美的做法植根心底,讓學生理性面對現實生活,學會思考,自覺自主地去想、去說、去寫。

總之,從身邊的作文看起,再到自覺創作中去。源於他人,而高於他人是寫作的規律。長此以往堅持下去,學生一定能形成競爭意識,寫出語句流暢,感情真摯,令人動容的好文章。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4

《母親的恩情》是一首文包詩的課文。文包詩這種課文類型是蘇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詩教學的新課型。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巧妙的把一首詩包含在一篇簡短的文章裏,生動地介紹了與古詩相關的背景知識及創作本詩的具體情境。可以說:“詩”是“文”的中心與昇華。在教學時,我主要圍繞“文與詩”的聯繫來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通過深入文本故事,聯繫自己的生活感受,激發情感、想象,從而體會母愛子、子念母的一片真情。在細節上,我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自然段主要抓“夜深了……一針針。。她想……”這句話,通過看課文插圖,理解“一針針”“一線線”的意思,引導學生品味:從母親在燈下一針針一線線的縫補衣服,你知道了什麼?再聯繫上句中“忙着”一詞,體會出母親爲兒日夜操勞的辛苦,然後通過想象:母親會在心裏想什麼?進一步感受母親對兒子的牽掛疼愛,最後通過朗讀表現母親把對兒子的愛縫進了衣服裏的無私關愛之情。

第二自然段圍繞想象孟郊和母親分別時的情景,說一說母親怎樣叮囑兒子,兒子心裏怎樣想的,體會母子間的深情,爲下面解決難點鋪路。

第三自然段處理好比喻句:母親就像太陽,母愛就像春天裏的光輝。我這樣引導:回想平時媽媽照顧你的.事情,從而體母愛就像陽光,無處不在,細緻入微地溫暖着小草。並抓住“撫摸”一句,讓學生模仿做一做動作,激發學生的情感,體會母愛無法回報,從而懂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意思。

最後一段,我設問:雖然母親的恩情,我們無以回報,但是我們要報答嗎?你怎麼報答?學生們說了很多:給父母端茶送水遞拖鞋,陪父母聊天,給父母表演節目,幫父母做小家務之類的小事,教師的適時引導,幫學生把道德認識與具體的道德生活聯繫起來,指明瞭學生道德活動目標。

課後,我讓學生給母親做一件事,把想對媽媽說的心裏話寫下來。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5

語文課程標準力糾時弊,強調了閱讀的重要作用:閱讀能夠溝通人與外部世界的聯繫,獲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識,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視野,幫助人融入廣闊的社會空間;閱讀能夠溝通人與人類的心靈,使人得以與高深的心靈對話,吸取人類精神文明的營養,豐富文化的積累,發展思維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豐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養和品位;閱讀能夠發展人的語言,發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閱讀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這樣的閱讀教學就不能靠灌輸和機械訓練來實現,學生必須成爲真正的閱讀主體,教師是學生閱讀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對話關係。那麼,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來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呢?

一、培養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激發學生的讀書閃趣是提高閱讀效益的基礎,正如於漪老師所說:“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會鑽得進去,學習就會有成效。”

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讀書是每一個人心靈內在的需求,也是心與心的交匯,更是靈魂的壯遊。教師應向學生展示寬闊的讀書視野,向學生展示文本和書籍的思想和藝術精華,還應該揭示作品中的藝術技巧;用高品位的書籍和文章,以崇高的人生境界來震撼學生

的心靈,從而引起學生閱讀經典著作的強烈興趣。

只要有興趣,學生在閱讀時,即使遭遇一定的困難,也往往自然生髮出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從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應做到:

1、鼓勵閱讀。堅持閱讀的無錯原則,鼓勵學生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材料。

2、啓發引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不是蠻橫地規定閱讀任務。

3、保證閱讀自由。給予學生選擇合理的時間、恰當的書籍、可行的閱讀方式和自己表達閱讀效果的自由。

4、堅持多樣化。堅持閱讀材料的選擇、閱讀觀點的表達等多樣化,允許學生在閱讀內容和方法上有較大的選擇餘地和自由度,改變統一答案的.弊端。

二、重視閱讀感受的體驗

注重情感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關於閱讀的基本要求,這一要求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律。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着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在閱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感情,閱讀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如果沒有受到感情的薰陶、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會對錶現這些內容的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課程標準》要求:“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

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爲落實這一要求,《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特別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學生“能夠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對改變先前閱讀教學繁瑣的分析弊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要指出的是,閱讀目標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比如,帶有“自己”一詞的表述就多達九處:“拓展自己的視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通過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等。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6

作文在語文教學中佔據着重要的地位,對學生的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學生通過作文訓練能夠有效提高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但是,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寫作水平普遍較低,而且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不高。要改變這種現狀,語文教師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特點採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作文學習中,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思想觀念過於傳統

有些語文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只重視學生能否取得較高的成績,而忽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對學生的寫作步驟進行設定,並交給學生應對作文考試的方法,使學生由以前自由的寫作變成現在充滿框架的寫作,導致學生對寫作失去興趣,寫出的作文缺乏創造性。

(二)學生寫作脫離生活實際

初中生缺乏豐富的生活閱歷,所以在寫作中有時會無話可說,但是爲了完成學習任務,又不得不寫一些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情。這時,學生可能就會抄襲作文書中的'範文或者自己編一些內容。學生的寫作內容脫離社會生活實際,造成文章內容缺乏真情實感。長期被動地寫一些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不但使學生對寫作失去興趣,而且抑制了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

(三)學生語言貧乏

隨着網絡技術的發展,很多學生都學會了上網,而且一些學生還迷戀上了網絡遊戲。這些學生每天面對電腦,缺乏與教師、同學的溝通,語言積累量少,造成語言貧乏,在寫作過程中出現詞不達意的現象。

(四)學生的素材缺乏新意

初中生在寫作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寫作模式,但是其寫作素材沒有新意。在寫“一件最感動的事”時,學生經常寫自己生病時母親的悉心照顧;寫“自己長大了”時,就寫自己爲父母洗腳……這些事例缺乏新意,很可能全班絕大部分的學生寫的都是這些事情,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成績,而且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7

思想教育是塑造人的靈魂的教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初中語文作爲整個教學中的重要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對培養人才有着首當其衝的責任。語文教學要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既要進行語言訓練,又要進行思想教育。寓思想教育於語文教學中,生在形象感染,思想薰陶,通過潛移默化來進行。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指導感情朗讀,激發思想教育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思想性很強,有效地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能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激發學生情感,從而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詩,是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畫。詩歌寫的是一個母親和調皮孩子的故事。篇幅短小,意蘊深刻,是泰戈爾散文詩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教師在講授新課時,要先範讀一遍,請學生閉上眼睛,跟着教師的朗讀想象出現的畫面,感受其中的溫馨。然後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注入感情自由朗讀,再次感受彷彿置身於迷人的樹林間。學生整體感知“我”是一個調皮、愛撒嬌、快樂的孩子;“我”看到了一個溫柔、善解人意的母親;我聽到了一個母子須臾不分的故事。學生在朗讀中感悟作者的內容和情感,並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寫的情景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振,從而盪滌、昇華知己的心靈,真正體驗到人間的至愛親情——母愛。

二、抓住課文重點,突出思想教育

講讀課文,不能平鋪直敘,應有詳有略,主次分明,抓住文章重點,能起提綱挈領的作用,以達突出思想教育的目的。如《背影》這篇敘事記事散文,作者截取事物狀態中最鮮明的片段——父親的背影。文章第六段是全文的重點所在。先讓學生說出作者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肖像描寫、動作描寫”,然後分別找出相關語句,最後剖析描寫的意義和作用,如這些動作描寫突出了父親老態龍鍾、步履艱難的情形。“這時我看着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又將父親對兒子的摯愛轉化成了兒子對父親的'神情,父子間的情感達到了高潮,抓住重點有助於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學生在認真的閱讀分析中體會到人間的真情,並在內心引起了強烈的震撼,教師可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三、剖析人物行爲,加強思想教育

初中語文課本里有不少課文通過人物的言行表現人物的高貴品質。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是學生學習的楷模。如豪氣沖天,膽識過人,救國救民的毛澤東;爲國爲民,積極正直的魯迅;勤學好問,善於思考的愛因斯坦;品德高尚、英勇頑強的志願軍戰士;正直無私的車伕……學習課文時,要求學生在文章中找到描寫人物的語句進行品讀賞析,感悟其品質的高尚,精神的偉大,在閱讀分析中認識自己,提高自己,將書本的知識內化爲指導行動的指南,從而健康和諧地發展自己。

 四、開展情境教學,滲透思想教育

情境教學能使學生產生一種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感覺,使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思想上受到薰陶,從而受到教育。如《音樂巨人貝多芬》投影展示,初步感知獲教育。以貝多芬的名言,他的一生創作的音樂,以及自身的不幸卻給別人帶來快樂爲展示內容,讓學生進入情境,感受偉人的魅力。師生交流了解貝多芬感人事蹟,爲學習課文奠定情感基礎。

初中語文教學所面對的是初中生,其世界觀和人生觀尚未最終確立,抓住契機進行思想教育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寓思想教育於語文教學中,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有利於推進素質教育。語文教育進行思想教育的方法是多樣的,只要我們引導得力,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8

秋風瑟瑟的季節,我來到了武漢,參加了爲期一天半的湖北省小學語文教學觀摩課學習活動,親耳聆聽了名師的課堂,親自感受了名家的風采,感覺不虛此行,受益匪淺。

此次活動,我們共聽了7節課和兩場專題講座,在授課的老師中,既有湖北省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又有董曜紅、孫雙金等特級教師的身影。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高超的教學藝術,爲我們做出了示範,讓我們知道了如何構建和諧課堂,提高教學實效果,也領略了教學的無窮魅力。

一有感於閱讀教學

1 閱讀課以讀爲主,讀出畫面,讀出情感,從讀中品味,讀中感悟。

在《酸的和甜的》的教學中,魯巧雲老師就很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要讀出體會,讀出感情。比如指導朗讀第一段落時,就先讓學生自由讀,談體會,然後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讀出狐狸想吃卻吃不到的心情;在指導第四段朗讀時,引導學生讀出小猴子迫不及待爬上葡萄架的心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示範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引讀,表演讀等方式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道理。

在喬能俊老師的《秋天的懷念》中,也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爲教學目標。在檢查字詞部分便滲透了朗讀指導。喬老師先出示三組詞,讓學生先觀察每組詞的規律,告訴學生每組詞語都可以讀出一個畫面,一個情節,一個故事。你帶着想象讀一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把你的這種想象讀出來。在對課文品析中,更是把讀作爲主線,尤其是對第一段的朗讀指導,非常到位。通過教師滿含深情的範讀,和教師富有感染性的語言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中,使學生充分理解史鐵生雙腿癱瘓後的痛苦,從而引導學生讀出感情,並用各種形式的讀,如師生合作讀,男女生分角色讀,指名讀等,讓學生通過讀來體會作者的痛苦和母親的偉大。

在孫雙金老師《走近李白》的教學過程中,孫老師更是用詩一般的語言和豪邁的激情引導學生品讀李白的詩歌,讀出詩味,整節課,學生都詩性濃濃,課堂似乎變成了李白詩歌的朗誦會。

2建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注重鼓勵性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師生關係良好才能保證教學質量。很難想象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學生麻木不仁的老師能讓學生認真聽他講課。因此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構建和諧的`課堂氣氛。這5位老師都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都擺正了自己在師生關係中的位置,突出地體現了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他們的課堂上可以看到教師語言的魅力與藝術,他們的課堂上都充滿了鼓勵性的評價。這種評價已經脫離了公式化的你真好,真棒等模式。如《秋天的懷念》中,喬老師用了“你讀出了史鐵生的痛苦”“他一定會記住你的善良”等鼓勵性評價,在孫雙金老師的課堂上更是洋溢着激情與鼓勵,如他鼓勵學生質疑時,說“你有雙發現的眼睛”,當學生讀出了詩味時,他說“你就是現代的小李白”當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出現時,孫老師說“這是馮家的觀點,我喜歡聽到不同的”這樣的評價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使學生樂學,愛學。

3善於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這幾位優秀的教師他們的課堂方法各異,精彩紛呈,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善於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如魯巧雲老師在執教《酸的和甜的》這篇童話故事時,充分利用多媒體,在學生面前顯現栩栩如生的畫面,增加教學的情境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喬能俊老師在講《秋天的懷念》中,也用他富有感染性的語言爲學生營造出畫面和場景,使學生對作者的悲慘遭遇感同身受;孫雙金老師在《走近李白》中,也通過用生動的語言給學生講述李白的故事,讓學生感受到李白是仙,也是人;李老師還用配樂詩朗誦及演唱詩歌的方式使學生進入詩歌的情境中。

除了以上幾點外,我還特別佩服各位老師的課堂駕馭能力。他們的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不是說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設計思路走,讓學生只回答自己設計的問題,而是能做到收放自如,使學生在課堂上能暢所欲言,自主互動。在和文本,教師,學生的互相對話中,讓學生充分的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惑,在課堂上充分地表達,真正做到學生能“小手直舉,小嘴常開”老師只是起引導和點睛作用。對比自己的課堂,我深刻的感覺到自己對於課堂的駕馭能力不夠,還做不到真正的收放自如。我知道,這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通過一次兩次學習就能立刻改變的。但是,態度決定一切。有了名家的引導,加上不斷的實踐努力,我想總有一天,我的課堂也會慢慢有變化的。

最後要特別感謝學校領導給我們創造了這麼好的一個學習機會,讓我們能夠開闊眼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走出去,真的能夠發現一片更廣闊的藍天……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9

週記一

本週的教學任務主要是識字教學,爲了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學習語文的規律和漢字本身的規律,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多種識字形式,主要有看圖識字、歸類識字、熟字換偏旁識字等。

一、看圖識字

歸類識字(一)的第一篇課文就是看圖識字,在教學本課時,我先讓學生從文中提供的圖片入手,讓這些感性的東西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深刻的印象。這種識字形式生動有趣,符合兒童特點,有利於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二、歸類識字

第二課是形近字,教學這一部分時我先把生字拆成學過的字,分着讓學生認偏旁,然後再把相應的偏旁和熟字組合在一起,讓學生猜字的讀音,學生對這種方法很感興趣,而且在識字過程中,瞭解了漢字的一些構字規律,逐步掌握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

三、熟字換偏旁

這種方法就是讓學生對生字進行分析,讓他們說出生字是由哪個字變換而來的,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發揮了主動性,效果不錯。

週記二

低年級學生學古詩,*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地藉助讀,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因此,我雖然知道學生很多早已會背誦了,但我還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讀,學生體會了春天的美麗,大自然的和詣。

週記三

《小蝌蚪找媽媽》一文中有這樣一段寫大青蛙形態的句子:“他們遊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着一隻大青蛙,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這句是寫青蛙在荷葉上蹲着的'形態。教學時,我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體會品位”鼓着“與”瞪着“”長着“”披着“和”穿着“的區別。讓學生理解用“瞪着”會把青蛙描寫的太可怕,用“長着”不能說明青蛙眼睛是凸出來的。如果把“披着”改成“穿着”,那麼青蛙雪白的肚皮就露不出來了。

這樣學生自然懂得了用詞準確、生動、形象,對於刻畫人物,表達思想內容起重要作用,對於培養學生語感和運用語言能力是很有好處的。

週記四

週二講了《春雨》一課,覺得效果還不錯,其中有個教學片斷是讓學生仿照例句說句子,由於句子很富於兒童色彩,學生很感興趣,說得也很很好,之後我又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說如果你是桃花,你會怎樣感謝春雨?通過這一段的教學,我認爲值得自己欣賞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1、 注重了在閱讀實踐中,激發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學會了表達。首先讓學生從仿句入手,想象春雨、柳樹、麥苗、青蛙的對話以及快樂的心情和表現。使學生更加親近自然,表達了對春天的無比熱愛。

2、 引導學生親近自然,以假象角色(桃花、柳樹、青蛙)的方式,與春雨對話,使人與自然融爲一體,情感再次得到昇華。

3、 同時,注意向課外延伸,讓學生聯繫生活,再想象春雨還會喚醒什麼生命,學生的創新思維又得到發展。

週記五

星期三我發現校園操場的幾棵柳樹發了芽,於是萌發了帶學生去觀察柳樹的念頭。

下午第三節課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學生,孩子們的雀躍歡呼使我明白了這個決定沒錯。我在教室給孩子們講了觀察順序之後就讓他們自己到操場去觀察。孩子們觀察得很仔細,還不時的用筆做記錄,在這之前我留了一篇日記。

批改完日記,真得讓我感到很欣慰,因爲大部分學生都能寫出三五句連貫的描寫柳樹的話,有一部分學生寫得很出色,其中有一位女孩寫了這樣一句話:“柳芽靜靜地從柳枝上鑽出來…”。好一個“靜靜地”,不僅寫出了柳樹的變化而且還寫出了柳枝不知不覺地就發了芽,我覺得這個詞用得太妙了!還有一個學生把柳芽比喻成了小塊小塊的綠奶油也讓我很感到意外,覺得孩子們的想象力真是不可估量。

總之,從這次寫日記,讓我體會到要想讓學生有寫作的靈感,還得讓他們走出教室在實踐中去體驗、去探索,這樣他們的想象力才能更好的發揮,纔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週記六

複習四“口語交際”練習的內容是《應該幫助他們》。做這個練習,可以按下面幾步進行:

1、仔細觀察圖中的環境,確定事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再看看圖中有哪些人,他們有什麼特點,分析一下他們之間的關係。這樣就可以想象了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了。

2、抓住畫面重點內容展展合理想象。注意人物的神態、動作,想象一下他們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

3、設想一下,如果你遇到一位需要幫助的殘疾人,你會怎麼做?和同不們合作表演一下。

週記七

教低年級最大的體會就是教師太費口舌,而且上一節真得好難,就課堂紀律來說就讓人頭疼,有時候真難以控制課堂,究竟是什麼原因?是自己的方法不對嗎?和同事們探究,也都有此體會,看來,這課堂紀律太值得我們去思考了。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0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爲,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曹劌論戰》時,我提出問題:“讀了課文後,你們怎麼看文中的兩個主要人物?”快速看書複習後,一學生回答:“曹劌能遠謀,而莊公則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話音剛落,又一學生站起發言:“對於莊公,我認爲他有遠謀。”這話讓我一愣,從教參到所有見過的資料,從未提到莊公有遠謀啊!但這位學生的觀點有反傳統的意義,很值得探討。

我表揚了他敢於提出不同見解的勇氣後問全體同學:“對於莊公有無遠謀這個問題,來一場辯論如何?”大家一致同意。

生A:“曹劌不是說‘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嗎?莊公是魯國的國君,他是最大的‘肉食者’,他當然無‘遠謀’!”

師:“你對課文內容非常熟悉,好!”

生B:“我認爲莊公無‘遠謀’。若有遠謀,戰前就該高瞻遠矚,作好充分的準備;若有遠謀,戰爭中就能審時度勢,抓準時機;若有遠謀,在決勝之後就不會不知勝因。長勺之戰,要不是曹劌運籌帷幄、指揮若定,說不定莊公就成了齊軍的俘虜,能說他有‘遠謀’嗎?”

師:“言之有理。”

生C:“我認爲國君的遠謀與一般謀士的遠謀有所不同。縱觀歷史,許多有作爲的國君,並非自己謀略過人,而是善於任用有遠謀的人才。論謀略,劉邦不及蕭何、韓信,劉備也不如諸葛亮,但誰又能說劉邦、劉備是無謀之人呢?另外,莊公以國君的身份,能與平民曹劌公平對話,並允許曹劌同乘一輛戰車,直接指揮作戰,這種超乎尋常的膽識,知人善任的眼光,從諫如流的勇氣,誰又能否認他的遠謀呢?”

生D接過話頭:“你把莊公說得如此明智,那他爲何把大戰取勝的希望寄託在近臣的擁護和神靈的'保佑上呢?既然他有遠謀,又爲何渾然不知‘何以戰’,這可是迫在眉睫的近謀啊!”

生E慷慨陳詞:“不錯,莊公確實把近臣的擁護和神靈的保佑作爲戰爭的先決條件,但憑這一點不能說他無遠謀,因爲這是時代的侷限。何況‘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取信於民,這正說明他有遠謀。你只看到前面兩點,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這不是斷章取義啊?”

辯論還在繼續……

最後我爲這場辯論作結:我們看人、看問題不能只從單方面看,而應從多方面加以分析。在莊公有無遠謀這一問題上,同學的話啓發了我,雖然他在戰前曾寄希望於近臣和神靈,在戰爭中他也急躁冒進,打了勝仗還不知原因,這一切都讓人覺得他不高明,但就他能大膽任用曹劌這個人才這一點來說,他是有遠謀的。現在我們不是說,人才的競爭纔是最大的競爭嗎?二千多年前的莊公,能慧眼識人才,這正是他最大的遠謀啊!

課後我陷入了深思,《曹劌論戰》入選教材多年,對我來說並不陌生,我卻從未根據莊公所處的時代及他在特定的事件中的所作所爲進行全面的思考。作爲教師的我,總是按照教參上現成的說法,把莊公看成一個目光短淺的國君,並把這個評價毋庸置疑地灌輸給我的學生,而很多時候,學生也習慣於接受老師的觀點和意見,因爲在他們心目中,老師就是知識的化身,是知識的權威。

但今天,學生卻向“權威”提出了挑戰,他們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獨特的理解和看法,而且是有理有據,這不能不讓我對自己的語文教學進行深刻的反思。

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往往無視閱讀主體思維的個性差異,對學生作出劃一的指導,使學生“臣服”於教參或教師揭示的文本意義和主題思想,學生豐富的感悟和認知便在同一化、標準化的釋義中磨滅殆盡,從而嚴重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事實上,閱讀作爲一種審美再造的藝術實際活動,具有鮮明的個性差異,讀者對於文本的理解往往因人而異。這就意味着語文教師要創設課程氛圍來保護學生作爲對話人的主體地位,淡化課程執行中的預定性和統一性,注重對話過程的再生性和多元性,正如新課程標準所一語道出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閱讀過程中“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應激發和尊重學生對課程新價值的創造。由此說來,教師就應以“對話人”的身份尊重同樣作爲“對話人”的學生個體,自覺放棄傳統意義上把教師作爲知識權威的觀念,這樣,才能更好地引領學生在語文學習的園地中含英咀華,採擷知識的果實。

這堂課讓我受益匪淺,因爲通過魯莊公有無遠謀這場辯論,讓我看到了學生中蘊藏的可貴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改革開放年代的學生已經不甘心被動地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他們的敢想敢說,大膽地思維,大膽地發言,而且能言之有據,言之有理。所謂創造性,就是在閱讀中不迷信書本,敢於批判,推陳出新,能入於書而又出於書,學於書而不拘泥於書,只有這樣,才能在閱讀中始終充滿朝氣和活力,才能引爆新思想,新創見的火花。同時,它讓我深深意識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熱情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於提出不同見解的精神,更要對不同的理解予以及時中肯的評價,並引導學生在探究、碰撞的動態中求得理解的深化,使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1

以前老是認爲一節課順利按教案完成的課纔是成功的好課,但是一年多的課改實踐,使我有了新的認識,特別是《閃光的金子》一課更使我認識到一節好課的評價在於課堂的生成多少,課堂因生成而精彩,充滿活力。

蘇教版第四冊第16課“閃光的金子”寫了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講述了水電修理工徐虎在平凡的崗位上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熱心爲附近居民排憂解難的動人事蹟,讚頌了徐虎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高尚品質。每上這種課文,學生們大都會無精打采,對課文內容提不起多大興趣。雖然徐虎就在不遠的上海,新聞、各類報刊上也都有他的報道,可孩子就是孩子,總對那有趣的寓言、知識性的童話或是描寫美麗景色的課文感興趣。

課上了大半進入了尾聲,師總結要讓學生從事例中體會到徐虎全心全意、熱情爲他人服務的那顆像“閃光的金子”般的心。雖然根據自己的教案進行教學學生是能聽懂的,能答上來的,但也只是浮於表面。正在我要要想個好方法聯繫生活實際總結全文時,坐在第二排的一個男生嘔吐了起來,邊上的幾個學生在同一時捂起了鼻子,我看到這情況說:“某某同學身體不好,請大家諒解!”這突發情況我備課時可沒備到,這本來就不是能預設的嘛,更巧的'是偏偏在這堂課,在講到最關鍵地方。我抓住這一生成,不緊不慢地說:“今天課上我們認識了全心全意、熱情爲他人服務的全國勞模徐虎,那我們是不是也該用行動表示一下呀?”話音剛落,刷刷刷,不約而同舉起了大約30幾隻小手,有幾個嘴裏還叫着:“我來,我來,我去拿些沙子來。”“我來拖地。”我感動極了,沒想到效果這麼好,大家這樣積極。我隨意點了3個男生,我把他們稱爲“小徐虎”,班上小朋友馬上笑開了,笑得他們怪不好意思的。他們利索地開工了,只一會兒工夫就把地面搞乾淨了,可見他們平時也是樂於爲班級、爲他人服務的好孩子,不然沒那麼麻利。在3個“小徐虎”工作時,我便在一旁抓住這一“生成”有情有境的總結了課文,並鼓勵學生要像徐虎學習,像身邊的“小徐虎”學習。

預設的課堂也許是有秩序的課堂,但也許會缺乏靈氣;生成的課堂也許會“亂”一些,但可能會因此而精彩。如果這堂課按我預設的教案進行教學,學生不僅會感到苦草乏味,不感興趣,而且對知識點難以掌握。而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爲學生的學習創設了一個自由學習的時空,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學得活潑,雖然最後的局面有那麼一點“亂”(熱鬧),但這一“節外的小枝”開出了絢麗的花朵,成爲課堂的一個亮點,也使課堂真正成爲了學生生命活動的樂園。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2

沐浴在新課程改革的春風下,我的教學成長之路充滿了艱辛和崎嶇,當然更多的是收穫成功的快樂。打造高效課堂使我受益匪淺,以下是我的一些淺薄認識:

一、給孩子一個充滿情感、交流、開放的語文課堂。

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爲:“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北師版五語上冊《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藉助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給孩子一個“交流的課堂”。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給孩子一個“開放的課堂”。讓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二、做好評價,賞識學生,樹立堅定的學習自信心

“教育的本質在於激勵和喚醒。”播種希望,才能收穫驚喜。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讚賞和激勵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堅定學習的自信心。如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不採用“讀得不錯,真棒”這類籠統的評價語,而要根據孩子朗讀實際情況來評價。如:“你的聲音真好聽,長大了能當播音員!”“讀的有感情,把詩人的心情都表達出來了,老師也被你感動了。”“語音很準確,並且沒有漏字。”等等。在孩子回答問題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時,可以說:“敢於積極發表意見,但思路要換一換。”“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也是一份貢獻,另一半你再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出來。”這樣的評價會讓學生感到教師態度友善,評價中肯,進而產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機,以良好心態進入學習,爲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三、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

針對我們班後進生較多的情況,我狠抓後進生後進,給他們“開小竈”,每課跟進,要求生字詞語過關。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分爲十個單元。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完成之後,我都進行檢測,針對存在的知識點問題,及時解決。並且指

[1]

導他們進行縱向比較,找出存在的問題及失分的關鍵,然後針對自己的薄弱點進行查缺補漏。對確實困難的學生進行耐心細緻的個別輔導,使之掌握,並能運用。另外,還要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面對着一上語文課,就皺眉頭的同學,讓人看了真是可憐,不用你去要求,自己就已經發愁了,對於這樣的學生必須做好其思想工作,就象魏書生先生所說,只有守住自己內心的寧靜,你才能輕鬆自如的應對一切。做到既嚴格督促,又給與他們及時的鼓勵,使他們重拾學習的信心。

四、重視拓展,注重積累,讀寫結合

語文教學必須重視積累運用,只有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之後才能運用。爲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我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活動。

1、優秀文段朗讀。一是宣讀學生習作過程中的優秀習作。二是指導學生自主搜尋優秀文段,使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學生的閱讀量增加的同時,學生必然收穫了許多東西。

2、好詞佳句的收集。在不斷收集整理的過程中,學生的詞彙積累有了明顯的增多。學生在活動中不但增長了知識,還訓練了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在這個學期中,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和經常開展語文活動是分不開的。

3、勤寫讀書筆記。語文學習必須閱讀、思考、記錄、並與寫作相結合,才真正有效。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養成摘錄,反思,寫讀後感的好習慣。

總而言之,在語文的教學中,孩子的語文興趣得到了激發,語文基礎知識得到了提高,語文能力得到了增強,“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爲孩子的學習打下了基礎。教學是藝術,反思是爲了明天的進步,是爲了學生,爲了自己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過程,在反思中完善自己,在反思中成長,繼續學習新的教學理論,繼續新課程教學實踐,在教學的道路上寫下美麗的詩篇,爲打造高效課堂努力奮鬥。

[2]

沐浴在新課程改革的春風下,我的教學成長之路充滿了艱辛和崎嶇,當然更多的是收穫成功的快樂。打造高效課堂使我受益匪淺,以下是我的一些淺薄認識:

一、給孩子一個充滿情感、交流、開放的語文課堂。

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爲:“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北師版五語上冊《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藉助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給孩子一個“交流的課堂”。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給孩子一個“開放的課堂”。讓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二、做好評價,賞識學生,樹立堅定的學習自信心

“教育的本質在於激勵和喚醒。”播種希望,才能收穫驚喜。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讚賞和激勵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堅定學習的自信心。如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不採用“讀得不錯,真棒”這類籠統的評價語,而要根據孩子朗讀實際情況來評價。如:“你的聲音真好聽,長大了能當播音員!”“讀的有感情,把詩人的心情都表達出來了,老師也被你感動了。”“語音很準確,並且沒有漏字。”等等。在孩子回答問題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時,可以說:“敢於積極發表意見,但思路要換一換。”“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也是一份貢獻,另一半你再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出來。”這樣的評價會讓學生感到教師態度友善,評價中肯,進而產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機,以良好心態進入學習,爲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三、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

針對我們班後進生較多的情況,我狠抓後進生後進,給他們“開小竈”,每課跟進,要求生字詞語過關。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分爲十個單元。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完成之後,我都進行檢測,針對存在的知識點問題,及時解決。並且指

[1]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3

《輪椅上的霍金》記敘了被稱爲“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癱瘓,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面對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頑強地挑戰命運,爲科學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故事,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感人肺腑。教學中,我覺得以下兩方面做得比較好:

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表達力。

教學中,我通過創設多個語言情境,促使學生進行語言與想象力的訓練,如:當他40年被禁錮在輪椅上,他會想些什麼?如:他完全癱瘓,這就意味着他不能怎樣?如果你是女記者,當你聽完他的回答,你會怎樣想?等等。這樣學生就有了角色定位和想象的環境,再現當時情景,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了想象能力,同時也訓練了表達能力。

二、有目的`品詞析句

教學中,緊緊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引導,比如“21歲、40年、徹底”等詞,讓學生明白霍金病得很嚴重,病得很久,年紀輕輕就飽受病痛的折磨。再如“標誌性形象、齜牙咧嘴、蠶吃桑葉”等詞,讓學生通過品讀、觀察圖,明白霍金的堅強樂觀、學習的艱難。這樣的教學,不僅教會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同時也提高了品詞析句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學生的朗讀技巧還有待提高,比如對於關鍵詞句的品讀還不到位,都需要好好反思。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4

新學期,進行一單元議論文教學時,明確了本單元總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學會歸納,概括每篇文章的論點及其提出方式。基於假期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議論文又比較枯燥,爲了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我爲《談骨氣》、《想和做》設計了一個對比閱讀的教學方案,設計思路大體如下: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和學法→生速讀兩文(1000字/分鐘)隨手劃出來表達作者觀點的語句,不懂之處打上問號→小組內交流討論:每篇文章的中心論點,比較兩文中心論點的提出有何不同→根據討論結果南、北四排分別就兩文列出提綱,小組共同完成一份→提問反饋、質疑問難、我很爲自己的設計暗自高興,可學習的過程並非我想像的那樣,一節課只進行了教學內容的1/2,學生對每一步的問題都反應的很慢,課後,我苦苦思索:爲什麼教學內容不能像設想的`那樣順利進行呢?設計一節課的內容結果卻用了兩節課時才完成。從設想的角度看,我覺得自己的課是失敗的。猶如一部好的作品有了一個精美的開頭卻落了蹩腳的結尾一樣,我從各個方面分析這節課不能如願以償的原因:

一:沒備好學生。學生假期只是很膚淺地讀了遍課文,對議論文的許多知識的認識還處於模糊、朦朧的狀態,初學速度慢是一定的,而我則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

二:內容設計有點貪多求全,一節課根本解決不了。

三:學生閱讀速度過慢,拖延了學習的時間,所以,提高學生閱讀速度是當務之急。

以上三個方面的原因,註定了我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不能像我想的那樣及時完成,找出了原因,我又信心倍增地投入到下面的課堂教學中。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5

1、本教學設計是依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班學情而來的。

在教學中通過“讀、想、議、寫、吟”等行之有效且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詩意、體驗詩情、積累詩歌。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我的引導下興致勃勃地試着用不同的方式讀詩。從他們那興奮的臉上我看到了他們對詩歌的喜愛,這正是我所期望的。

2、本節課我創設了多種情境,引導學生在想象中體會情感。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想象是無限的,而知識是有限的”,想象能使學生儘快地走進文中和作者產生共鳴,受到心靈的震撼。本節課我運用畫面、朗讀、音樂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想象,使他們在描述自己的想象中切入詩句,談理解和感受,達到進一步理解詩句,體會詩情,走進詩心的目的`。

3、都說語文是人的自由精神的載體,是人的精神家園,因此語文教育要重視精神的薰陶感染。

本節課我就把對學生精神的薰陶感染放在重要位置,讀熟詩歌、感悟詩意最終都是爲了體悟詩情。這種薰陶感染不是強行灌輸,而是喚醒、激勵和鼓舞學生去自信地學、自主地學、自覺地學。

4、語文課中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是一個有機的融合體。

可如何有效地利用“詩面的信息”來重構學生情感?讓學生如何更主動地走進古詩,與詩人共呼吸?是否還有更適合與學生對話的切入點?這是課後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