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老師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老師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老師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老師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老師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這個學期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將要過去,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一年級教材編寫的意圖在於注重人的發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感受知識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學知識的目的在於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就對以往沒用的內容進行刪除,所學的全是對以後步入社會有所幫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場景自然就很多,內容看似簡單,實施起來卻很難。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1、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新課程中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

2、結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爲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並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3、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標準》中明確地指出:提倡跨學科教學,與其他課程相融合。這是因爲要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僅靠語文教材內容和傳統教學方法,已遠遠不夠。而需要各學科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思維方式、知識背景等方面相互滲透,再通過有創新地教學才能達到培養目標。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

老師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培智一年級的孩子,對他們來講,從一個熟悉的環境中,突然走進另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已經是很難讓他們接受的了。可是接下來又要面對新的挑戰——學會筆畫和認識詞語的學習。孩子們能和自己配合好嗎?給自已的課能交上一份比較滿意的答卷嗎?

班上共有十二名學生,都是輕度智障的孩子。有一個學生是在其他班級中學過兩到三年的孩子,他們上課回答問題時的聲音很小,有一個根本就沒有語言功能的,無論你問他什麼他只會點頭,還有一名學生,只要一上課就到處亂走,其餘的學生還好,有的會說兩個字的詞語,有的可以說簡短的一句話。

轉眼開學快一個月了,由於新生剛入校,學生得逐步適應校園生活、學習,所以到月底爲止才學習了兩課。大多數學生能圖文對照認識漢字“人、頭、手、足、口、耳、目、舌、鼻、牙”,能指出相應的部位。我每節課在黑板上板書不同的漢字,希望他們能脫離圖畫記住漢字,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效果還可以,李某某開始的時候記得不是很清楚,隨着後面的鞏固效果好多了。不過易某某能指出相應的部位,字形記不住,陳某某,沒有語言功能,但能理解,能聽懂老師的指令指出相應的部位。

雖然學生的自身條件有限,比如,他們的記憶力差,前學後忘,分析理解能力弱等。但是,爲了讓他們能多學習一些知識,多認識一些字,我在每學一個新的筆畫和詞語時,我都要領着學生反覆的讀記,直到多數學生都能認讀下來爲止。這個學期我只是要求他們認識、描寫“、、_、¬”三個筆畫,汪某某、楊某某寫的很好,易某某要老師輔助握筆基本能完成,其他孩子都能做到描紅。他們的表現程度不一,我不能着急,只能根據每個學生情況分層教學,降低標準,讓每個學生都有所發展。

在教學簡單句子時,我會讓學生嘗試自己先說,我適當提示。學生說一遍後,我就領着學生一遍遍的朗讀。這樣可以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經過以上的努力,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們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我想:經過這樣不懈的努力,學生的知識也將存儲的更多!

老師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通過這段時間的語文遠程平臺培訓,使我感受很深。我不禁回想到我的一年級語文課,不由而然地想談談自己心裏的一些看法:

一、一年級語文教學童趣的語言是抓住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菜園裏》是一節識字課,本節課教師本着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受感染的心裏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以圖片的形式引出了蔬菜的各種的實物圖片,教師以富有童趣的語言吸引學生注意力,揭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教學源於生活,只有讓教學回到生活才能獲得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突破。

在識字教學中爲學生創造了一個生活場景——菜園。色澤鮮亮的蔬菜,爲學生創造了一個豐富的生活情景,激起學生探索生活的興趣和慾望,激活了學生思維,讓學生回想家裏的彩園,爲學生開創了一個愉悅的識字空間,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識字、記字的過程。在課中還涉及了蔬菜小寶寶、拼音寶寶跟小朋友捉迷藏等有趣的環節,引導着學生由帶拼音讀生字詞到讀生字卡,逐步加深生字識字的難度,整個識字過程,在老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學生在無意識的學,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學會了生字、學會了合作。由原來枯燥無味的機械及以變爲學生願學願記的行爲。

三、及時評價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本節課教師始終都用鼓勵的口吻,以多種形式獎勵學生,學生在讀過兒歌后互評,合作學習,再加上我的激勵性語言的運用,使學生樂學,達到了學習目標,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習充滿自信、有了成功的體驗,調動了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

不足之處:

一、教師應該立足學生現有的知識出發。

對於農村學生對蔬菜經常見,但又不理解這個詞,在介紹時候可以介紹一下。

二、教會學生在興趣中模仿。

教學生字在田字格里書寫時,教師應該呈現的是清楚的田字格。教師範寫,學生再寫。

三、在讓學生完成任務的'時候,教師的語言應該明白具體,泛指不能太大,否則學生不能明白老師的意指。

四、恰當的色彩對比能夠增強兒童的分析和識記能力。

在本節課中老師既然運用了多媒體進行了教學,在進行生字教學和偏旁部首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把偏旁部首與字體的其餘部分用上鮮明的對比色彩,我想這樣效果應該更好一些。因爲低年級的學生由於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對鮮明色彩的呈現會勝過教師反覆提醒他們要好得多。教師有意地引導生進行無意識而自覺的觀察,然後自己去獲得知識,這就更好了。

總之,我認爲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從生活出發,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出發,精心設計教案,適合兒童的心理成爲兒童中的一員走人課堂,以他們所喜愛的形式和他們一起互動,纔會實現新的課標理念,纔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老師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今天,我執教第二單元的第一篇的課文《看電視》一年級的學生通過上個學期的學習認識不少漢字,也積累了不少識字方法,因此在本節課中儘量放手讓學生識字。

上課開始,我先引導說話練習,"大家來說說各自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我一說完,教室裏熱鬧極了,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回答,因爲這是小孩子最喜歡的話題,課堂氛圍很熱烈。接着趁熱打鐵,運用多媒體播放大家喜歡的"大風車"快樂大本營"等畫面,孩子們被鮮豔奪目的畫面吸引了,漸漸安靜了。

課本上的9個漢字和兒歌,我用小黑板出示,先引導大家自由朗讀,初步認識這些漢字,沒料到大部分同學都已經認識了,還有學生竟然會用自己的方式識記個別漢字,如"孫"是一個小子,雲+力就是"動"。新課程理念提倡:尊重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是我們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教材只是提供一個平臺,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關鍵是鼓勵學生要善於留心生活,牢記生活處處皆學問。因此,我事先準備了很多動畫片的名字和電視節目,還有學生們每人準備的生字卡片。拓展延伸時,用大屏幕出現各種漢字,開火車認識,孩子們的表現令我很吃驚,絕大多數都認識。我對他們的表現大加讚賞,並鼓勵他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的大課堂裏處處留心,一定會認識很多的漢字。

老師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一年級的孩子因爲年齡的特點,無意注意大於有意注意,而且不穩定,不持久。所以在設計本課學生識記、鞏固生字的時候,老師利用生活中形象直觀的圖片,導入到課文的學習,極大地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激發了孩子們的識字興趣,多識巧學,循序漸進,提高識字效率。

我首先讓學生觀察“金木水火土”五張圖片,並且強調“一二三四五”是漢字序號,讓學生按照“我想說第幾張,是什麼?”的句式進行回答,目的是讓學生在回答中認識生字,學生回答完老師馬上在相應圖片上,出現漢字“金木水火土”,學生就能很快的說出獨體字的字義,進一步理解“金木水火土”的意思。這樣圖文結合的認字方法,讓學生從視覺上有一個整體的認知,激發了學生識字與生活相結合的興趣,讓學生學會生活識字,藉助圖片識字,增強學生對生字的認知。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學生在觀察圖片的時候,能夠將圖片的內容準確的表達出來,一個字代表一種事物,世界萬物都離不開“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的組成,讓學生產生了對世界探究的興趣,這也告訴老師們,我們的識字,不要僅限於識字本身,更重要的生字背後要告訴學生的字的意義。更是很好的完成了讓學生認讀生字的教學目標。

老師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我最重視的是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教材中安排兩個單元的識字課,但是縱觀整冊書,我們會發現識字教學無處不在,我們一年級語文教學就是一個教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這個過程只不過採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三個月的識字教學課上,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課程:

一是引導學生髮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

對於要認的、特別是要寫的字,對於已學過的字,要引導學生在聯繫中、在比較中找到漢字的共同點,不斷髮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比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比方說換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識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比方說,學“商”字時,我先猜一個謎語:一點一橫長,點撇在中央,大口張着口,小口戴帽裏面藏。我一邊書寫一邊說,學生們很快就記住這個難字了!

二是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主動識字。

在校內,在家裏,在街道,在社區,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商標字、招牌字、廣告字……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慾望,就自覺地識記。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展示課外識字的機會、舞臺,讓學生不斷地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堅持這樣引導,學生不僅增識許多漢字(課外識的字甚至比課內識的還要多),而且在學習興趣、方法、習慣等方面收效良多。三是引導學生在閱讀、在運用中鞏固識字:兒童識字,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識的字放到語言環境中,鞏固的效果最好。教師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識的字編成句子、兒歌、短文,讓學生閱讀,鼓勵學生組詞、寫句子,在讀和用中鞏固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