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精選5篇)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精選5篇)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

  一、創設寬鬆環境,鼓勵學生大膽求異。

《烏鴉喝水》一文,在教學生字時,我啓發學生:“我們學習了很多識機記生字的方法,比如加一加,減一減,用部首、熟字編謎語、兒歌等,請你看看今天這些字用什麼方法記比較合適?”

(學生思考片刻後,紛紛舉手。)

有的說:小鳥的“鳥”去掉一點就是“烏”,烏鴉是黑的,看不見眼睛,就像一隻沒有眼睛的鳥。”

有的說:烏鴉的“鴉”,右邊是個鳥字邊,因爲烏鴉是一種鳥,左邊是牙,讀音和“鴉”差不多,只是聲調不一樣。

有的說:我請大家猜個謎語“瓦片層層並一起”。

有的說:“法”在我們數學中學過,“減法”的“法”。

學生們紛紛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好辦法,我重點引導他們識記了“喝”和“渴”:

師:同學們,這些生字中有兩個長得特別像,你們說是誰?

生:是“喝”和“渴”。

師;是的,我們怎麼來記住它們呢?

生:我用偏旁來記,“喝”是口字旁,因爲要用口喝水;“渴”是三點水,因爲口渴的時候很想喝水。

師:你的辦法很好,大家能不能編個兒歌,這樣記得更牢一些。

生:喝水要用口(口字旁),渴了要喝水(三點水)。

反思:教學打破以往的讓學生單一的認讀來識記生字的方法,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積累的識字方法,創設民主、寬鬆的識字環境,選擇“自己喜歡的又最容易記住生字”的方法,這樣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識字過程中,學生積極性得到很大的調動,說出了許多與衆不同但又有效的識字方法。

  二、循序漸進,引導理解和運用詞語。

在理解“瓶子裏的水漸漸升高”這句話時,我是這樣做的:

生:老師,我想知道什麼是“漸漸升高“?

師:這個同學問題問得很好,誰來幫助他?

生:“漸漸升高“就是升得很慢。

師:可以把“漸漸升高“換成一個什麼詞?

生:可以換成“慢慢”

生:可以換成“一點點”

(學生嘗試朗讀換位後的句子)

師:通過讀你們一定明白了“漸漸升高”的意思。老師來考考你們,請你們漸漸從凳子上站起來。

(學生嘗試做一做)

師:你們爲什麼這樣做?

生:因爲漸漸站起來就是慢慢站起來。

師:你還能用“漸漸”說一句話嗎?

生:紅旗漸漸升起來了。

生:天氣漸漸冷起來了。

生:風漸漸大起來了。

反思:在理解“漸漸”的意思時,如果教師直接就告訴學生:“漸漸”就是慢慢的意思,學生對詞語的感悟也許就只能停留在字表面上,不夠深刻。在這一片段中,教師是逐步啓發學生,先是從學生感悟中說說詞的意思,也許學生並不能把心裏想法說得很準,這時,老師就讓他們用換詞的方法來理解,用淺顯易懂的`詞語來解釋新詞的意思。這種理解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上,學生容易接受。接着讓學生親自體驗“漸漸放下來”,通過實踐,既檢驗了學生掌握的情況,又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記憶。最後讓學生用“漸漸”說一句話,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掌握了詞語的運用。此設計符合學生認知事物的規律。

  三、拓展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課文結束部分,圍繞“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該怎麼辦?”設置了這樣的環節:

師:同學們都覺得烏鴉很聰明,能夠想出這麼好的辦法,假如烏鴉的旁邊沒有小石子,你該怎麼辦?

生:烏鴉可以找一根吸管,把水吸上來。

生:烏鴉可以找一個碗,把水倒出來喝。

生:烏鴉可以請他的好朋友幫忙,把水拿起來給他喝。

師:看來,同學們的辦法比烏鴉還聰明。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只要動一動腦筋,這就想出辦法來。

反思:這個案例充分發揮了教材的優勢,藉助課文,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創造想像的空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了創造性閱讀,有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2

識字、聽說、閱讀……頭緒紛繁的低段語文教學,如何有機結合進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我在《烏鴉喝水》一課的教學中做了有益的嘗試。

  一、在圖中激發學習興趣。

讓兒童主動學習,勤思、多想、樂說,是提高兒童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心理因素。課始,我抓住兒童思維直觀形象向抽象思維過渡以及膽大愛說的特點,利用色彩和形象十分鮮明的自制掛圖,開篇就引導兒童看圖觀察、訓練用最簡煉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點出課題“烏鴉喝水”。接着用“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問題,激發兒童,讓其在好奇和欲說的心態中學習課文。

同時,我又抓住兒童摸仿性、競爭性強的特點,通過賽讀、感悟讀等形式代替乏味的講解,從而指導朗讀。要求學生邊讀邊體會烏鴉喝不到水時焦急不安和喝到水時輕鬆愉快的不同心情,讀出感情色彩。同時不斷變換朗讀形式。整個教學過程——看圖、說話、學文,教得輕鬆,學得主動,智力發展,能力培養貫穿始終。

  二、在生活中喚起學生情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非常重視對兒童說話能力的培養。每個小朋友都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因此,在讓學生理解“可是”一詞時,我挑選了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場景來進行說話訓練,如:小馬要過河,可是,()。風箏慢慢地飛上了天,可是,()。學生有話可說,理解也就更到位了。後來在用“漸漸”說句子時,學生很自然地從生活中找到了素材。此時,學生的情感被喚起,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感受更深了。

  三、在思考中發展學生的思維。

本課有一個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課末,我就以“烏鴉還有什麼辦法也能喝到水?”這樣一個問題爲討論點,滲透這個教學目標。學生們的想象力幾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有用吸管的,有用把瓶子敲去一半的,還有在瓶子上啄一小洞的……多棒的點子啊!不知不覺中,學生的思維在不斷髮展。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3

這節課,我的思路是學生首先從整體入手,然後到部分,最後再回到整體這樣來學習。由篇到字詞句,再到篇的順序。借用特級教師曾麗君老師的話來說,就是“遵循兒童認識的規律,把認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整體把握。教給認讀方法,讓學生自主經歷讀書過程。小組合作,保證學生在閱讀中識字的質量。

  1、識字教學

識字對於一年級來說是最重要的教學,識字數量多,難度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在教學《烏鴉喝水》這一課的識字過程中,通過識記偏旁,對比學習喝和渴字,加深學生對字形和字義的理解運用;利用組詞實驗等方法幫助孩子們理解識記瓶、辦法、石、漸,賦予生字以“生命”的意義,讓學生充分掌握字的音、形、義。在孩子們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運用就不在困難了。所以孩子們說出了許多精彩的句子。在識字教學要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2、隨段閱讀。

本課所進行的隨段閱讀,目的是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間接鞏固生字詞的識記與理解,從而保證他們閱讀的質量。這也是低年級隨文識字的重要環節,在閱讀中鞏固字意,進而就可以在第二課時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的質量。通過識字、寫字,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着水的,我利用工具讓學生進行演示,他們觀察石子投入瓶子後水的變化,使得學生對“一個一個”理解更加形象化,進而感受“漸漸”一詞的意思,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便於學生對這些抽象詞的理解,並讓學生學着用“漸漸”說一句話,積累了語言,提高學知識、用知識的能力。新課程強調:“學生是探究性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不同的探究需求,愛護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最後,我讓學生思考:“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然而在這時戛然而止,激發學生想要發表獨立見解的慾望又剛好停止,促進學生對第二課時仔細品讀的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在這節課裏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對於課堂一些細節問題從語言上處理的不到位,對前半部分學生在生字詞回答上的評價語言有一些單一,希望自己能夠在以後的課堂中不斷積累經驗,多多與經驗豐富的老師多交流、多溝通,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4

在學習《烏鴉喝水》一課中,有一句話“烏鴉把小石子一顆一顆放進瓶子裏,瓶子裏的水漸漸升高了。”這句話看似簡單,但富有哲理,爲什麼放進去石子,水就升高?想讓學生明白道理光靠講,還遠遠不夠。因此,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項家庭作業,回去當一回小科學家,讓學生將小石子一顆一顆往瓶子裏投,看着水漸漸升高,讓學生從實踐中得真知,從理解課文體驗到認識真理的快樂。也許就是這樣一次實踐體驗,能讓學生從此愛上科學、迷上科學,走向科學研究之路。在具體教學中,我們是這樣做的:

  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能力。

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着水的,爲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着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後,不禁發出:“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由於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二、在思考中發展學生的思維。

本課有一個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課末,我就以“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這樣一個問題爲討論點,滲透這個教學目標。學生們的想象力幾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有用吸管的,有用棍子把瓶口打爛的,還有在瓶子上啄一小洞的……多棒的點子啊!不知不覺中,學生的思維在不斷髮展。

總之,教師不只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組織者、主導者,更是語文學習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課堂是學生展現自我的大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孩子們扮演了各種角色,讓他們在這舞臺上盡情地創造表現自我吧!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5

烏鴉喝水,故事很簡單,但轉而變成科學活動之後,卻讓我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從一開始內容的選擇,到後來的制定,再到環節的,可以說是、蛻變的過程。

教材的理解與挖掘:如何從數學角度挖掘有價值的東西成了活動的步,體積、空間、容積等知識點,但適合中班幼兒的最初的感知和形象的理解,操作活動貫穿,孩子或藉助操作的或合作地讓孩子觀察、感知、理解物體體積與所佔空間之間的關係。

環節的設置與安排,試教時我讓幼兒直接用果凍盒測量不同物體的體積,然後製作記錄表,總結規律,一來誤差比,果凍盒是圓性的、板栗、冬棗之類的食物的形狀不規則的,加大了測量的難度,重新思路,將烏鴉喝水遊戲前置,由烏鴉喝水引發孩子們的興趣,在看一看、比一比、扔一扔的過程中,建構和整合已經驗,並藉助水載體,地減小了操作的誤差,最後再給烏鴉送禮物遊戲,將前面整合的經驗遷移到中,由觀察、到操作、到運用逐漸遞進的過程。

科學活動語言的組織,科學活動的特點是嚴謹與縝密,教師的語言非常的精煉與簡潔,試教下來,孩子的操作情況與預設有的差別,我的指令發不精確,孩子的去操作,後來仔細的斟酌每個環節中的每一句話,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儘量讓語言通俗、簡練、,就像之後的操作活動,強調與了最快之後,孩子理解起來就簡單多了。

可以說教案在的修正,思路也在地在開闊,活動還有遺憾的地方,取與舍之間東西都了提升,這是孩子能體驗的,更是執教者的我所收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