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五代史》 卷一百九(漢書)列傳六 杜重威,其先朔州人,近世徙家於太原。祖興,振武牙將。父堆金,事唐武皇爲先鋒使。重威少事明宗,自護聖軍校領防州刺史。其妻即晉高祖妹也,累封宋國大長公主。天福初,命重威典禁軍,遙授舒州刺史。二年,張從賓構亂,據汜水,晉高祖遣重......

  • 《漢書》卷九十五·西南夷兩粵朝鮮傳第六十五 南夷君長以十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十數,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長以十數,邛都最大。此皆椎結,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桐師以東,北至葉榆,名爲巂、昆明、編髮,隨畜移徙,亡常處,亡君長,地方可數千裏。自巂以東北,君長以十數,徙、莋......

  • 漢書的作者是誰啊?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後漢書》由我國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二十四史”之一.......

  • 關於石勒讀漢書的故事範例 晉元帝即位的第二年,匈奴族的漢國國主劉聰病死。漢國內部也發生分裂。劉聰的侄兒劉曜接替了國主的地位。他覺得用漢朝的名義並不能欺騙人民,在公元319年,改國號爲趙。漢國大將石勒在反晉戰爭中擴大了兵力,不願再受劉曜的......

  • 《漢書》卷七十三·韋賢傳第四十三 韋賢字長孺。魯國鄒人也。其先韋孟,家本彭城,爲楚元王傅,傅子夷王及孫王戊。戊荒淫不遵道,孟作詩風諫。後遂去位,徒家於鄒,又作一篇。其諫詩曰:肅肅我祖,國自豕韋,黼衣朱紱,四牡龍旂。彤弓斯徵,撫寧遐荒,總齊羣邦,以翼大商,迭披大彭......

  • 讀《漢書》的散文詩 整整四個月,我端坐在你的面前,注視着你超脫的容顏。你應該是葳蕤在五嶽之頂的古樹,枝葉與羣山相連,伴有懈谷濤聲的情韻,傲然於晨霜暮靄之中。本紀、表、列傳三大主幹蔚成無邊氣象,間夾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藝文志鋪展成......

  • 《漢書》卷一下·高帝紀第一下 五年冬十月,漢王追項羽至陽夏南,止軍,與齊王信、魏相國越期會擊楚。至固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守。謂張良曰諸侯不從,奈何良對曰楚兵且破,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天下,可立致也。齊王信之立,非君王......

  • 《漢書》卷五十九·張湯傳第二十九 張湯,杜陵人也。父爲長安丞,出,湯爲兒守舍。還,鼠盜肉,父怨,笞湯。湯掘薰得鼠及餘肉,劾鼠掠治,傳爰書,訊鞫論報,並取鼠與肉,具獄磔堂下。父見之,視文辭如老獄吏,大驚,遂使書獄。父死後,湯爲長安吏。周陽侯爲諸卿時,嘗系長安,湯傾身事之......

  • 《漢書》卷四十九·爰盎晁錯傳第十九 爰盎字絲。其父楚人也,故爲羣盜,徙安陵。高後時,盎爲呂祿舍人。孝文即位,盎兄噲任盎爲郎中。絳侯爲丞相,朝罷趨出,意得甚。上禮之恭,常目送之。盎進曰丞相何如人也上曰社稷臣盎曰絳侯所謂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與在,主亡與......

  • 《漢書》卷四十三·酈陸朱劉叔孫傳第十三 酈食其,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無衣食業。爲裏監門,然吏縣中賢豪不敢役,皆謂之狂生。及陳勝、項梁等起,諸將徇地過高陽者數十人,食其聞其將皆握齪好荷禮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食其乃自匿。後聞沛公略地陳留郊,沛公麾下騎......

  • 《漢書》卷二十七下之上·五行志第七下之上 傳曰思心之不睿,是謂不聖,厥咎霿,厥罰恆風,厥極兇短折。時則有脂夜之妖,時則有華孽,時則有牛禍,時則有心腹之痾,時則有黃眚黃祥,時則有金木水火沴土思心之不睿,是謂不聖思心者,心思慮也。睿,寬也。孔子曰居上不寬,吾何以觀之哉言上......

  • 《漢書》卷二·惠帝紀第二 孝惠皇帝,高祖太子也,母曰呂皇后。帝年五歲,高祖初爲漢王。二年,立爲太子。十二年四月,高祖崩。五月丙寅,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賜民爵一級。中郎、郎中滿六歲爵三級,四歲二級。外郎滿六歲二級。中郎不滿一歲一級。外......

  • 《漢書》卷四十七·文三王傳第十七 孝文皇帝四男:竇皇后生孝景帝、樑孝王武,諸姬生代孝王參、樑懷王揖。樑孝王武以孝文二年與太原王參、樑王揖同日立。武爲代王,四年徙爲淮陽王,十二年徙樑,自初王通曆已十一年矣。孝王十四年,入朝。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

  •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 漢興之初,反秦之敝,與民休息,凡事簡易,禁罔疏闊,而相國蕭、曹以寬厚清靜爲天下帥,民作畫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後女主,不出房闥,而天下晏然,民務稼穡,衣食滋殖。至於文、景,遂移風易俗。是時,循吏如河南守吳公、蜀守文翁之屬,皆謹身帥......

  • 《大地漢書》讀後感大綱 《大地漢書》,一本好書。緩緩地讀,沉浸在思緒的流。同樣生活在河北,熟悉的方言土語,熟悉的運河,熟悉的農村生活氣息,貫穿始終,無處不在。我愛讀這些大白話。以前很少讀到這樣別緻這樣親切的文字,散發着泥土新鮮的氣息,採擷自民......

  • 國學經典書籍《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爲“前四史”。《漢書......

  • 文言文《漢書·蕭何傳》原文及翻譯 陳豨反,上自將,至邯鄲。而韓信謀反關中,呂后用何計誅信。上已聞誅信,使使拜丞相爲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爲相國衛。諸君皆賀,惟平獨吊。平謂何曰:“禍自此始矣。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內,非被矢石之難,而益君封置衛者,以......

  • 《漢書·蕭何傳》文言文翻譯 導語:對於文言文《漢書·蕭何傳》,各位可以學習翻譯一下哦。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漢書·蕭何傳》文言文翻譯,供各位閱讀和參考。原文:陳豨反,上自將,至邯鄲。而韓信謀反關中,呂后用何計誅信。上已聞誅信,使使拜丞相爲相國,益封五......

  • 《漢書》卷九十三·佞幸傳第六十三大綱 漢興,佞幸寵臣,高祖時則有籍孺,孝惠有閎孺。此兩人非有材能,但以婉媚貴幸,與上臥起,公卿皆因關說。故孝惠時,郎侍中皆冠鵕鸃,貝帶,傅脂粉,化閎、籍之屬也。兩人徙家安陵。其後寵臣,孝文時士人則鄧通,宦者則趙談、北宮伯子。孝武時......

  • 《漢書·揚雄傳》中考文言文閱讀訓練附答案 上學期間,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其實,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而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是不是有很多人在爲文言文的理解而發愁?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漢書·揚雄傳》中考文言文閱讀訓練附......

  • 《漢書》卷三十四·韓彭英盧吳傳第四 韓信,淮陰人也。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爲吏,又不能治生爲商賈,常從人寄食。其母死無以葬,乃行營高燥地,令傍可置萬家者。信從下鄉南昌亭長食,亭長妻苦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爲具食。信亦知其意,自絕去。至城下釣,有一漂母哀之,飯......

  • 《漢書》卷五十一·賈鄒枚路傳第二十一 賈山,潁川人也。祖父祛,故魏王時博士弟子也。山受學祛,所言涉獵書記,不能爲醇儒。嘗給事潁陰侯爲騎。孝文時,言治亂之道,借秦爲諭,名曰《至言》。其辭曰:{臣聞爲人臣者,盡忠竭愚,以直諫主,不避死亡之誅者,臣山是也。臣不敢以久遠......

  • 《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 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故《春秋》分爲五,《詩》分爲四,《易》有數家之傳。戰國從衡,真僞分爭,諸子之言紛然殽亂。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迄孝武世,書缺簡脫,禮壞樂崩......

  • 《漢書》卷九十酷吏傳第六十 無論是在學習中,我們經常跟文言文打交道,藉助試題可以更好地考覈參考者的知識才能。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漢書》卷九十·酷吏傳第六十,歡迎閱讀與收藏。《漢書》卷九十酷吏傳第六十篇1嚴延年字次卿,東海下邳人也。其......

  • 《舊五代史》 卷一百(漢書)高祖紀下大綱 天福十二年夏五月乙酉朔,契丹所署大丞相、政事令、東京留守、燕王趙延壽爲永康烏裕所縶,既而烏裕召蕃漢臣僚於鎮州牙署,矯其主遣詔,命烏裕嗣位,於是發哀成服。辛卯,詔取五月十三日車駕南幸。甲午,以判太原府事劉崇爲北京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