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五年級試題 >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練習題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練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導語: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要求學生不要急於求教於別人,獨立思考是把死知識變爲自己的東西的最有效方法。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練習題

一、課文回顧

《將相和》是根據 代司馬遷 中的 寫的。

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爲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爲線索,通過對 、 、

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經過。

草船借箭》是我國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 中的一個小故事。文中的主要

人物有 。 神機妙算; 嫉賢妒能;

忠厚老實; 生性多疑。

《景陽岡》選自我國著名古典小說 ,作者是 。主人公是

,講的是 的故事。

這是一篇以 命題的故事,如果以人物事件命題則是 。

這篇課文是按照 的順序來寫的。

《猴王出世》選自我國古代長篇神話小說 ,作者是 。

這部小說中家喻戶曉的人物有 、 、 、 。

本文可以看出石猴 的特點。

二、日積月累

1、看拼音寫詞語,並用“√”標出整體認讀音節。

zhào jí yǔn nuò dǎn qiè gǔ sè jù jué

( ) ( ) ( ) ( ) ( )

wán bì guī zhào fù jīng qǐng zuì zhū weì

( ) ( ) ( )

chéng xiàng zhī yuán dū dū léi gǔ chí yán shuǐ zhài

( ) ( ) ( ) ( ) ( ) ( )

2、把成語補充完整,選擇所填的字的正確解釋,打“√”。

⑴理( )氣壯 ①充分合理。 ②豎。 ③坦率。

⑵( )口不提 ①斷。 ②沒有了。 ③一定,無論如何。

⑶無價( )寶 ①代詞“它”。 ②去,往。 ③的。

⑷功無不( ) ①重量單位。 ②勝。 ③能。 ④克服。

⑸同心( )力 ①共同合作。 ②調和,和諧。

⑹( )荊請罪 ①欠。 ②背。 ③具有。

3、按要求寫四字詞語。

(1)含人體部位: 、 、 、

(2)歷史故事: 、 、 、

(3)描寫動作: 、 、 、

(4)人物品質: 、 、 、

4、把歇後語填完整,並用上一個歇後語寫一句話。

(1)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

(2)孔明借東風——( )

(3)關公赴會——( )

(4)梁山泊的軍師——( )

(5)孫猴子的臉——( )

(6)周瑜打黃蓋——( )

寫話:

5、連線,照樣子填一填並寫話。

武松 《紅樓夢》 吳承恩 寶玉捱打

諸葛亮 《西遊記》 曹雪芹 三打白骨精

王熙鳳 《水滸傳》 羅貫中 武松打虎

孫悟空 《三國演義》 施耐庵 三顧茅廬

藺相如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 ,因爲

6、加偏旁構字再組詞。

( ) ( ) ( )

俞 戶 內

( ) ( ) ( )

( ) ( ) ( )

曼 曷 旁

( ) ( ) ( )

( ) ( ) ( )

肖 爰 扁

( ) ( ) ( )

7、比一比,再組詞。

虛( ) 飯( ) 或( ) 爐( ) 咐( )

慮( ) 飲( ) 惑( ) 妒( ) 附( )

壁( ) 若( ) 琴( ) 距( ) 罪( )

璧( ) 諾( ) 瑟( ) 拒( ) 罰( )

9、查字典填空。

(1)“延”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再查( )畫;用音序查字法,音序是( ),音節是( )。看到這個部首,我會想到( )、( )兩個字。

(2)“臨”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再查( )畫;用音序查字法,音序是( ),音節是( )。“居高臨下”的“臨”字的意思是:

10、按字母表的順序把字寫在田字格里。

璧 荊 丞 弩 詭

11、仿寫句子。

大自然能結我們許多啓示:成熟的稻穗低着頭,那是在啓示我們要謙虛;一羣螞蟻擡走骨頭,那是啓示我們要齊心協力; 。

12、要求改寫句子。

(1)你爲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改寫成反問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

改爲陳述句:

(3)樹上的知了不住地叫着。

改成擬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你答應林芳去釣魚。你應該準時去找他。

用關聯詞合併成一句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個年過五十的殘疾老師,對生活有着那樣純樸、強烈的愛與追求,一個活潑的少年又該怎樣呢?(換種說法,意思不變)

13.修改病句。

①.烏雲和大雨一齊從天空傾瀉下來。

②.她對答如流地回答了老師的提問。

③.在老師的幫助下,他的缺點有了很大的進步。

④.經過努力,終於評得了“三好學生”。

14、根據句子的意思,用“然”字組詞,再分別填入句中括號,不能重複。(5分)

諸葛亮說:“(   )就要交戰,十天造好,(   )誤了大事。我願意

與都督立軍令狀,用三天造十萬支箭。”周瑜聽罷(   )十分高興,與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三日後,諸葛亮(   )交上來十萬支箭,周瑜不得不(   )起敬。

15、關聯詞填空。

(1)魯迅先生( )愛惜自己的時間,( )愛惜別人的時間。

(2)很多同學在實踐中體會到,( )多讀多寫,作文( )會有進步。

(3)王老師( )關心我們的學習,( )關心我們的身體。

(4)( )走到天涯海角,我( )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

16、“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

”這句話告訴我們要 。說明同樣道理的名言警句還有很多,請你寫一句:

三、閱讀

短文(一)

水仙花是一種十分可愛的花兒。花苞初綻(dìng zhàn)就透出一股清香。甜甜的,淡淡的。它的花瓣是玉牙色的,花蕊卻是鵝黃色的,一淺一深,色調配得相當和諧。花(辯 瓣 辨)顯得厚實滋潤,花蕊(rěi lěi xīn)的形態卻是那樣地精巧細緻,好像是細心的雕刻家精心雕刻而成的。水仙的美,是一種秀麗的、淡雅的、恬靜的美,是一種樸實無華的美。人們愛水仙,或許就正愛這一點吧。

水仙花實在是盆栽花木中最不給人添麻煩的花兒了。它那洋蔥頭般的塊莖,雖然其貌不揚,其實卻是爲自身的生長儲存了足夠的養料,積累了充實的力量,它不需施肥、剪枝,只需人們的一汪清水,一掬細沙;可是供人觀賞,卻可長達數月之久。它求人甚少,可給(gěi jǐ)予人的卻很多、很多。人們愛水仙,或許就正愛這一點吧。

水仙開花正當嚴寒季節,好像是專門爲填補這段時間的空缺。在百花凋謝、萬木枯黃的冬春交替之際,水仙卻生氣勃勃地( )、( )、( )、( ),( )。養一盆水仙 可以在萬物蕭瑟之時感受春天的氣息 從中看到希望 受到鼓舞 水仙實在是一種有着堅強性格的花兒 水仙的性格 精神 難道不是人們愛它 讚美它的最主要的原因嗎 ?

我讚美水仙,讚美它的花、葉、莖,更讚美它的 。

1、劃去文中括號裏錯誤的讀音、字。

2、認真讀文,在短文最後一自然段的“ ”上補充合適的詞語。

3、讀讀短文中畫“ ”的句子,再把它改成不帶問號的句子(意思不變):

4、把第三自然段的標點符號補充完整。

5、在下面括號裏填上恰當的量詞。

一( )清香 一( )清水 一( )細沙 一( )水仙

6、聯繫上下文解詞。

百花凋謝———

其貌不揚———

7、將下列選項分別填入第3自然段的括號中。

a生根;b萌葉;c甚至綻放出鮮靈靈的花朵來;d抽芽;e含苞。

8、“人們愛水仙,或許就正愛這一點吧.”這句話文中出現了 次, “這一點”文中第一次指 。“這一點”文中第二次指 。

9、“它求人甚少,可給予人的卻很多、很多”這句話你想到了 這個四字詞語, 這個名言警句表達的意思也和這句相同。

短文是從 、 、 來描寫水仙花的形態的。

11、這篇短文是按照先( )後( )的結構安排的,先講( ),最後集中( )。

短文(二)

江蘇揚州個園,是一座獨具風格的名園。它是清嘉慶、道光年間興建起來的。當時園中遍植翠竹,又因竹葉形狀很像一個“個”字,故名“個”園。個園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堆疊精巧而著名。

步入個園大門,便見湖石傍門,修竹繁茂,石筍參差,恰似“雨後春筍”破土而出,此即個園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與不似之間,與整個“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來,繞過“宜雨軒”,眼前豁然開朗。在濃陰環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現在面前,這就是“夏山”。過石橋,進石洞,只覺得藕荷飄香,蒼翠生涼。

轉過“鶴亭”,是座“一”字形長樓,循樓而去,“秋從夏雨聲中入”,長廊盡頭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黃山石堆疊而成,構思大膽,用石潑辣,相傳爲大畫家石濤傑作。看此山,山勢巍峨,峯巒起伏,又見古柏斜伸,紅楓遍植,鐘乳石掛,石橋儼然,氣象果然不同一般。設若晴天薄暮時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紅如染,“秋 高氣爽”的詩情畫意頓時溢出。

步下秋山,過“透風漏月亭”,迎面是一組由白色石英石堆疊而成的“冬景”。一隻只“雪獅”似頑皮的孩子用殘雪堆就。山脈、山頂“終年積雪”。南面有一堵白圍牆,牆上開了四排風洞,使人不寒而覺寒。

在文中找出下列詞語意思相反的詞語。

整齊——( ) 粗糙——( )

2、短文在介紹揚州個園時,重點抓住了園中 、 、 、 四季假山來寫,表達了作者 之情。

個園稱爲“個園”的原因是 。

4、用“ ”畫出一個打比方的句子,說說句子用 比喻 。

你能自己寫一個這樣的句子: 。

5、短文具體介紹揚州個園是按 順序寫的,用“ ”畫出表示這個順序的詞語。

6、“南面有一堵白圍牆,牆上開了四排風洞,使人不寒而覺寒。”中的“不寒而覺寒”是寒還是不寒?爲什麼有這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