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三年級試題 >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習作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練習題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習作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練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習作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練習題
(一)習作系統簡介
三上的習作是二下寫話訓練的自然延伸,儘管二下沒有提到“習作”這個名稱。習作的編排是按照兩個思路展開的,一是小練筆,一是大作文。小練筆共有4次(可參看《小攝影師》課後24頁),主要是目的是使讀寫結合,力圖增加學生習作的機會,通過多次訓練學習習作的基本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因地制宜,安排一些適合自己學校、學生的“小連筆”。這一點在前面已經有所涉及,這裏不再贅述。
每個單元的語文園地中安排了一次大作文,共有8次:寫自己的課餘生活、寫身邊熟悉的人、寫一幅秋天的圖畫、寫一則觀察日記、寫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寫自己去過的地方、編一個童話故事、自由習作。這些內容的安排,一般考慮到和本組專題的聯繫,希望學生能夠將課文的學習中所獲得的情感體驗、知識能力遷移運用到習作之中,這樣的安排,從一定意義上能夠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能夠較快地進入習作的角色之中。八個單元的習作,在類型上兼顧了紀實與想象兩方面能力的培養。三上教材安排了兩次想象作文,一次是二組的描繪一幅圖畫,一組是七組的編寫童話故事。紀實與想象作文的要求不完全一樣。學生學習紀實作文,一般要求說清有關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環境、事件,隨着年級的不同,有關這幾個要素的具體要求也有一定的變化。譬如人物,社會生活中的任何一個人物都是立體的,他有自己的外貌、性格、品質等等特徵,那麼在習作中描繪、表達人物的哪個方面則需要選擇。再如環境,無論哪一個事件的發生都存在於一定的環境之中,但是,卻不是所有與環境有關的內容都會放入到作文之中,寫什麼與不寫什麼是要根據表達的目的確定。教材對於不同階段的學生作文要求有所提示。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通過訓練應該能夠記述實實在在發身的事件,並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這裏特別強調“實實在在”和“真情實感”,就是要求記述真實的人、真實的事,反映真實的生活,不能造假,不能瞎編。這樣,既能切實提高學生把握事物特點的能力和記實的表達能力,又能培養學生誠實的品質和良好的文風。對於想象作文來說,由於時間、地點、人物、環境、事件都不是現實存在的,學生就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聯想,編排一個相對完整的事件,並將其用文字表達出來。相比較而言,想象作文比紀實作文要求更高,因爲學生沒有現實的東西可以記述,他首先要想象一些內容。三年級的孩子受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的限制,想象不一定合理,所以在這方面的要求不能過高。學生只要敢於想象,並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寫下來就算達到了要求。那麼,如何使學生具備這兩種習作能力呢?
(二)作文策略與作文指導
1、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課程標準提出,“樂於書面表達、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法”,這一目標得以實現的前提,就是要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那麼,如何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呢?教材首先對此做出了努力。在教材有關習作的提示中,沒有爲習作命題,只是提出一個範圍,而且所提的範圍較爲寬泛,在內容和形式的選擇上給學生留有較大的自由。譬如,“語文園地一”中安排的習作,是這樣引導的:“這次習作就來寫一寫自己的課餘生活。可以寫課餘參加的活動,可以寫課餘發生的有趣的事,高興的事,或者你願意寫的其他事。”而且提出“寫好以後讀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和我們分享習作的快樂”。這樣安排的目的,就是爲了讓學生都能寫自己想寫的內容,能用自己喜歡的形式來寫,爲學生的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創造條件。本組安排了綜合性學習,它爲學生的習作提供了多種選擇,學生可以從中任選習作的內容與形式;而且可以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習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首先,不要在習作之初過分渲染習作的規則與要求。其次,精心引導,爲學生的習作營造一個輕鬆的氛圍,激發習作的慾望(寫身邊熟悉的人)。再次,心理學家建議,可以通過一些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作文目標,以此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譬如,可以通過展示學生的優秀作文、舉辦作文比賽、編寫學生的文集、出版學生的優秀作品、利用計算機進行文章交流等方式,使學生明確習作不僅是個人的行爲,它同時也可以與他人進行交流、分享習作的快樂,從而激發學生習作的內驅動力。
2、學好課文,爲作文能力的遷移奠定基礎。一般來說,作文能力包括基本能力和專門能力。基本能力指觀察力、思考力、聯想力和想象力;專門能力指審題立意能力、佈局謀篇能力、運用表達方式能力、運用書面語言能力、修改能力和作文速度。這些能力的習得,不能採用直接呈現和灌輸的形式,特別是習作的專門能力,即便是教師條分縷析地教給學生,學生也未必能夠寫出好的作文。我們認爲,作文專門能力的培養,應該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在領會課文這些方面的特點之後,達到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逐步提升,並潛移默化地完成由課文到作文的遷移。因此,教師在課文的學習中,要不斷引導學生領會課文在內容、情感、表達等等方面的特點,能夠做到這個要求,可以儘量扭轉學生在習作時出現語言修辭問題、邏輯混亂、主題不明或偏離等等問題。對於習作的基本能力來說,諸如觀察力、思考力、聯想力和想象力的培養,則需要教師結合課文和日常生活,隨時指點學生選擇觀察角度、掌握觀察程序、學習觀察方法(譬如觀察角度:形、色、味、量、質,人物、場景、事件),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避免學生的言之無物。
3、給予必要的技術指導。在習作過程中,如果思維方式有問題,或者思維混亂,思考不夠成熟,學生自然不會寫出清晰流暢的文章。因此,在作文之前,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做好構思的工作,幫助他們澄清對所寫事物的認識,明確作文構思的基本步驟,引導他們理清思路、克服思維定勢,教會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的立體思維方式。
4、重視習作的修改與評價。作文的修改,不只是修改的技巧和使用某些修改符號的問題,如果學生不願意自我檢查、也不知道作文有修改的必要時,那麼,修改只是玩弄修改技巧,而對作文質量的提高毫無意義。那麼,如何使學生認識到修改的必要呢?第一,需要督促學生進行自我檢查。它有兩方面的策略,一是外部提示策略,使用卡片訓練學生,譬如,卡片上可以寫“人們不明白我在說什麼”“試着換一種說法”等等,用它們提醒學生和決定修改方式。二是自我提問策略。在寫完初稿之後,教師應該提出一些問題:“你的讀者知道你要表達的意思嗎”“你想寫的東西寫完了嗎”“你的讀者還需要更多或更少的信息、其他的細節或例證嗎”“你能否通過句子的刪減組合或細節的增加使句子成熟嗎”“如果你是讀者你想讀這篇作文嗎”等等,這些問題可以有效地提示學生進行修改。
學生通過上面的提示也許能夠找到問題所在,但可能不知道如何修改。教師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有兩種途徑。第一,通過總結歸納,對學生常常容易出錯的問題進行歸納,然後結合課文做專題輔導,教授學生解決問題的辦法。第二,作文擱置。如果學生無法找到習作中的問題,可以允許學生將作文擱置一段時間,然後再去認真修改。學生剛剛寫完習作,還沉浸在表達的喜悅之中,往往對問題視而不見,等其心情平靜下來之後再行修改,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三,組織學生將作文結集。引導學生組成學習小組,自己擬定作文題目,動手寫作。爲了達到結集的要求,需要學生在完成習作之後,通過小組成員的幫助完善,通過討論交流習得修改的方法促進習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