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泰山之力》文言文翻譯

《泰山之力》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導語:對於《泰山之力》這篇文言文,大家讀過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泰山之力》文言文翻譯,供各位參閱,希望對大家有用。

《泰山之力》文言文翻譯

原文

明皇封禪泰山①,張說爲封禪使②。說女婿鄭鎰,本九品官,舊例封禪後,自三公以下皆遷轉一級,惟鄭鎰因說驟遷五品,兼賜緋服③。因大脯次④,玄宗見鎰官位騰躍,怪而問之,鎰無詞以對。黃幡綽曰⑤:“此乃泰山之力也。”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十二

【翻譯】

唐明皇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張說任封禪使。張說的女婿鄭鎰,本來是九品官,按照過去的慣例,封禪結束了,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遷了一級,只有鄭鎰憑藉張說的關係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並且賜給了紅色官服。因爲舉行盛大宴會按品位排列座次,所以唐玄宗發現鄭鎰的官位飛躍上升,感到奇怪,就問他原因,鄭鎰沒有詞兒來回答。優人黃幡綽說:“這全靠泰山的力量啊。”

【註釋】

①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封禪(shàn):帝王祭天帝的奠禮,在泰山舉行。在泰山上築壇祭天叫“封”,在泰山南樑甫山上闢場祭地叫“禪”。

②張說(yuè悅):唐朝大臣,玄宗時封燕國公。擅長文辭,能詩。

③緋(fēi非)服:紅色官服,唐制四、五品官穿緋服。

④大脯(pú葡):皇帝詔 賜大臣聚飲。次:次序,此指按次序排列。

⑤黃幡綽(fān chuò):唐玄宗時的優伶。

  《登泰山記》文言文翻譯

原文

泰山之陽,汶(wèn)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峯,在長城南十五里。

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lù)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爲磴(dèng),其級七千有餘。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lì)道元所謂環水也。餘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餘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道中迷霧冰滑,磴(dèng)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cú lái)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摴(chū)蒱(pú),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峯,或得日或否,絳皓(jiàng hào)駁色,而皆若僂(loǚ)。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雜樹,多鬆,生石罅(xià),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裏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翻譯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濟水向東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 水都流入濟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長城。最高的日觀峯,在古長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從京城裏出發,冒着風雪啓程,經過齊河縣、長清縣,穿過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過長城的城牆,到達泰安。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純從南邊的山腳登山。攀行四十五里遠,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級,共有七千多級。

泰山正南面有三條山谷,中谷的`水環繞泰安城,(這就是)酈道元書中所說的環水(中溪)。我開始順着(中谷)進去。道路不到一半,翻過中嶺(黃峴xiàn嶺),再沿着西邊的那條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頂巔。古時候登泰山,沿着東邊的山谷進入,道路中有座天門(峯)。這東邊的山谷,古時候稱它爲“天門溪水”,是我沒有到過的。現在經過的中嶺和山頂,擋在路上的像門檻一樣的山崖,世上人都稱它爲“天門”。一路上大霧瀰漫、冰凍溜滑,石板石階幾乎無法攀登。等到已經登上山頂,只見青山上覆蓋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遠望夕陽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徠山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停留在半山腰處的雲霧,又像是一條舞動的飄帶似的。

戊申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時候,(我)和子穎坐(在)日觀亭裏,等待日出。這時大風揚起的積雪撲面打來。日觀亭東面從腳底往下一片雲霧瀰漫,依稀可見雲中幾十個白色的像骰子似的東西,(那是)山。天邊雲彩形成一條線(呈現出)奇異的顏色,一會兒又變成五顏六色。太陽升起來了,純正的紅色像硃砂一樣,下面有紅光晃動搖盪着託着它。有人說,這(就是)東海。回首觀望日觀峯以西的山峯,有的照到日光,有的照不到,或紅或白,顏色錯雜,都像彎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樣子。

日觀亭西面有一座東嶽大帝廟,又有一座碧霞元君(東嶽大帝的女兒)廟。皇帝的行宮(出外巡行時居住的處所)就在碧霞元君廟的東面。這一天,(還)觀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從唐朝顯慶年間以來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經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對着道路的石刻,都趕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頭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圓形的。雜樹很少,多是松樹,松樹都生長在石頭的縫隙裏,樹頂是平的。冰天雪地,沒有瀑布,沒有飛鳥走獸的聲音和蹤跡。日觀峯附近幾裏以內沒有(什麼)樹木,積雪厚得同人的膝蓋一樣平齊。

桐城姚鼐寫這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