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天祥至潮陽文言文翻譯

天祥至潮陽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文天祥傳》是史書《宋史》中人物傳記;是關於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生的傳記;較爲詳盡的介紹了文天祥的生平事蹟。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天祥至潮陽文言文翻譯,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祥至潮陽文言文翻譯

  原文

天祥至潮陽,見弘範,左右命之拜,不拜,弘範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崖山,使爲書招張世傑。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曰: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爲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國亡不能救,爲人臣者死有餘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範義之,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復食。至燕,館人供張甚盛,天祥不寢處,坐達旦。遂移兵馬司,設卒以守之。時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積翁言:南人無如天祥者。遂遣積翁諭旨,天祥曰:國亡,吾分一死矣。儻緣寬假,得以黃冠歸故鄉,他日以方外備顧問,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舉其平生而盡棄之,將焉用我?積翁欲合宋官謝昌元等十人請釋天祥爲道士,留夢炎不可,曰天祥出,復號召江南,置吾十人於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終不屈也,與宰相議釋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爲言者,不果釋。

至元十九年,有閩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變。未幾,中山狂人自稱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書,言某日燒蓑城葦,率兩翼兵爲亂,丞相可無憂者。時盜新殺左丞相阿合馬,命撤城葦,遷瀛國公及宋宗室開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召入諭之曰:汝何願?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爲宰相,安事二姓?願賜一死足矣。然猶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贊從天祥之請,從之。俄有詔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向拜而死。數日,其妻歐陽氏收其屍,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翻譯

文天祥被押到潮陽,見張弘範,左右元軍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張弘範於是用賓客的禮節接見他,文天祥與元軍一起進入崖山,張弘範讓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衛自己的父母,卻教唆別人也背叛自己父母,這可能嗎?張弘範還是堅決要求他就範。文天祥於是寫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詩》給他,詩的末尾有這樣的句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張弘範說:國家已亡,丞相你已經盡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變對南宋的忠心來效忠於元朝皇上,還給你宰相的官職。文天祥流淚說:國家滅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餘罪,怎麼還敢如脫殺頭之罪而懷有二心呢?張弘範敬佩他的仁義。張弘範派人護送文天祥到京師。

文天祥在途中,八天沒有吃東西,卻沒有死,於是又開始進食。到了燕京,客館的人招待供奉得十分豐盛,文天祥不睡覺,一直坐到天亮。張弘範迅急把他押送到兵馬司,派士兵看守。當時元世祖在南宋官員中大量尋求人才,王積翁說:南宋的其他官員沒有一個比得上文天祥的。元世祖於是派王積翁傳達自己的旨意,文天祥說:國家已經滅亡,我甘願以死報國。假如因爲元朝皇帝的寬容,使我能夠以道士的身份重歸故鄉,往後以方外之人做皇帝的顧問,那也可以。假如立即就委任官職,不僅與亡國的士大夫們不能容,把自己平生的志向和事業全都拋棄,那麼重用我這樣的人還有什麼用呢?王積翁想聯合前南宋的官員謝昌元等十人請求元世祖釋放文天祥,讓他去做道士,留夢炎不同意,說:文天祥出去後,必定會重新號令江南,這樣會把我們十人置於怎樣的境地!這件事於是作罷。文天祥在燕京共呆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終不會屈服,於是同宰相商討釋放他,有人把文天祥在江西起兵反元的事情說了出來,(元世祖)終究沒有釋放他。

至元十九年,有個福建的和尚說土星衝犯帝座,懷疑有變故。不久,中山有個狂人自稱宋朝皇帝,擁有一千名兵士,想營救文天祥。京城也發現了匿名書信,聲稱將在某一天焚燒城牆上的草葦,率領兩翼衛兵作亂,丞相可以不必擔心了。當時盜賊剛剛刺殺了元朝左丞相阿合馬,元世祖於是命令除去城牆上的草葦,將瀛國公(指南宋恭帝)和南宋宗室遷移到開平府。元世祖懷疑匿名信上所說的丞相就是文天祥,於是把文天祥召入宮中,對他說:你有什麼心願?文天祥說: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麼能夠侍奉別的皇帝?希望賜我一死就滿足了。但是元世祖仍然不忍心賜他一死,隨即讓他退下。進言的官員們極力主張成全文天祥的請求,於是元世祖也就同意文天祥的請求。不久又下詔書制止,但文天祥已經被處死了。文天祥臨刑時非常從容鎮定,對押解的吏卒說: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幾天後,他的妻子歐陽氏前去收屍,文天祥的面容同活着的時候一樣。文天祥終年四十七歲,他衣帶中有贊文說:孔子教導我們成仁,孟子教導我們取義,只有盡了道義,仁德才能實現。我讀聖賢之書,所學到的難道是別的什麼嗎?從今往後,差不多可以無愧於聖賢的教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