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七步詩》的翻譯及其教案

《七步詩》的翻譯及其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導語: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釋常談》)劉協的《文心雕龍.才略》中也說:“子建思捷而才俊, 詩麗而表逸。”明代王世貞的《藝苑卮言》也說:“子建天才流麗,雖譽冠千古,而實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辭太華。”可見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華出衆,稟賦異常的特點,而最能表現其才華的例子就是這首《七步詩》。

《七步詩》的翻譯及其教案

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爲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註釋:

嘗:嘗試。

持:用來。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狀食物。

漉(lù):過濾。

鼓(gǔ):豆。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類植物脫粒後剩下的莖。

釜:鍋。

燃:燃燒。

本:原本,本來。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殘害全詩,表達了曹植對曹丕的不滿。

泣:小聲哭泣。

何:何必。

  譯文

鍋裏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子汁來做成糊狀食物。豆莖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裏哭泣。它說:我們本來是同條根上生出來的,你又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我呢?

(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殘害弟弟,表現了作者對兄弟相逼,骨肉相殘不滿與厭惡。)

賞析

此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於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歎爲觀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爲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通過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現象,抒發了曹植內心的悲憤。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認讀本課4個生字“詩、煮、豆、何”,認識部首“四點底”。

2.字字過目地朗讀古詩,能背誦古詩。

3.瞭解《七步詩》的.由來,能大致瞭解古詩的意思。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借助拼音認讀本課4個生字“詩、煮、豆、何”,認識部首“四點底”。

2.字字過目地朗讀古詩,能背誦古詩。

  教具學具

錄音機、課文錄音磁帶、生字卡片、媒體

  教學過程

一、成語引入

1 出示:才高八斗,指名讀,齊讀

這個成語比喻一個人極有才華,你們知道嗎,這個才高八斗的人最初指的就是曹植。

2 簡介曹植和《七步詩》的由來

曹植是三國魏傑出的詩人,是曹操第三個兒子,從小就才華出衆。他有個哥哥叫曹丕,兩人是親兄弟。因曹植有非凡的才華,曹操很疼愛他,一度想廢曹丕的嫉恨。曹丕當上魏國的皇帝之後,怕曹植跟他爭奪王位,就想迫害他,於是就宣他入宮,要他在七步之內做成一首詩,做不出來就把他處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傷心又憤怒。他強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在七步之內就作了一首詩,當場唸了出來。因爲這首詩要求在七步之內做成,所以叫《七步詩》。曹植也因此而保住了性命。

3 學習生字:詩

齊讀課題

二、古詩誦讀

1、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詩,大家要仔細看圖,認真聽錄音。

2、學習:煮

聽錄音,想象你明白了什麼?

學習“四點底”

豆萁:豆的莖杆

釜:相當於現代的鍋

先自己說說,再同桌交流

三、指導朗讀古詩

1、下面我們要學會讀這首古詩,在讀古詩時我們還要認識今天另外要學習的三個生字。

2、師範讀,生跟讀

四、自由練習讀

1、自由練讀

2、小組交流讀

3、指名讀,思考:曹丕是被哪句話打動了而最終沒有殺曹植呢?

據說當時曹丕聽了以後羞愧萬分,無地自容,只能收回成命。這《七步詩》成了救命詩。齊讀

4、全班交流讀

5、看圖背誦古詩

6、比賽背誦古詩

五、複習鞏固認讀生字

1、抽讀生字

2、交流記字的方法。

3、讀詞:古詩、讀篇、煮飯、黃豆、豆莢、何必、爲何、煮豆燃萁

煮豆燃萁是一個成語,它出自《七步詩》,比喻兄弟間的自相殘殺。

六、課外延伸

讀了《七步詩》,我們不禁爲曹植的才華所折服,希望同學們在課後吧這首詩的由來講給家人聽,也可以蒐集更多他的詩讀一讀,背一背,然後吟誦給大家聽。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教學伊始,我先介紹了曹植和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激發了學生學習這首詩的興趣,也爲學生理解這首詩的意思作了鋪墊。低年級學古詩主要以讀和背爲主,藉助有目的性的聽和看,訓練學生養成集中注意觀察,認真聽記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