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12個最真實的親子教育問題

12個最真實的親子教育問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W 次

育兒過程中總是會遭遇各種各樣的頭疼事,媽媽們又都是如何解決的呢?在此選出12個最真實的親子教育問題,看看專家是如何點評的吧!

12個最真實的親子教育問題

 案例一:爲什麼不給爺爺奶奶吃?

侄子原先很大方,有好吃的都願意和爺爺奶奶分享。但爺爺奶奶卻經常逗他:“好吃的也給爺爺奶奶分點啊!”孩子的手馬上遞了過去,他們趕緊又說:“爺爺、奶奶不吃,你自己吃吧!”幾次之後,孩子就不再當回事兒了。當侄子與我分享時,我會道謝並真的與他分吃,還誇他的東西好吃,侄子也樂得與我分享。

專家點評

孩子的心是單純而美好的,他會把成人世界的每個要求都當真。作爲成人,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這份單純和美好,而不是爲了好玩或者表示親暱逗弄孩子。生活中很多對待孩子看似搞笑的無意之舉,背後卻是對孩子深深的不尊重。愛孩子,就請將他作爲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

 案例二:“蝸牛”帶我去散步

早晨,我像往常一樣催促兒子快點起牀去幼兒園,然後好去練車,第二天要考試了。我心急火燎,卻發現兒子把牙刷咬在嘴裏,站在玩具架前玩玩具。我氣壞了,大聲喊他的名字,並狠狠打了他屁股一巴掌。

兒子被我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壞了,傻傻地站在那兒,眼裏充滿了恐懼,手裏還拿着沒拼好的磁力棒。等我批評完,兒子怯怯地說:“媽媽,我想拼一個太陽花,你對着太陽花許願,明天考試就一定會通過。”我愣住了,一把把他擁在懷中。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常常讓我身心俱疲,可我的“小蝸牛”卻用他的愛和善良把我浮躁的心熨平了。

專家點評

當孩子表現出不符合成人期望的行爲時,成人常常會簡單、粗暴地加以批評,甚至打罵,這是對孩子極大的不尊重。其實,如果耐心傾聽孩子“爲什麼要這樣做”,你會發現,回報你的,一定是像“太陽花”一般溫暖幸福的愛和驚喜。

 案例三:別讓過度讚美麻木了孩子

薇薇是從小被爸媽誇大的,偶露微笑,大家就讚賞:“寶寶笑得真好看!”剛咿呀學語,大家就誇獎她:“寶寶真聰明!”甚至連發脾氣耍性子的時候也不忘賞識:“薇薇真有個性!”可隨着她慢慢長大,家長和老師漸漸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薇薇只願聽好話,不能聽任何批評,而且經受不起一點點挫折。

專家點評

過度賞識和不必要的讚美,並不能有效表達你對孩子的喜愛,在一定程度上還會讓孩子過於依賴外在的評價,而沒有真正投入到事物本身,久而久之,還會弱化孩子的責任感和上進心,缺乏做事的動力。

案例四:打碎的是碗還是心?

有一次女兒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碗,碗裏的小料濺了我一身,我不禁大喊一聲,女兒看看被驚嚇的我,看看被打碎的碗,驚慌失措起來,怯怯地對我說:“媽媽,你打我一下吧!”她的表情與話語告訴我她已經知道錯了,我爲什麼還要再責備她?於是我微笑着對她說:“媽媽原諒你了,下次可要小心喲!”女兒嘴角重又露出了笑容,感激地對我說“嗯,媽媽,我記住了!”於是又開心地玩了起來。

事後回想那句話,爲什麼她讓我打她?看來是我平時對她傷害太多了,女兒怕自己做不好惹媽媽生氣,更害怕媽媽的責備和懲罰。打碎了碗可以再買一個,但打碎了孩子的心卻無法再挽回。

專家點評

打碎碗的剎那,家長控制了自己的情緒,接納了孩子“冒失”的行爲,還給孩子一份安全感;平靜的背後,家長的心卻波瀾起伏,我們看到了她在內心深處對自己的覺察,與孩子的對話。當個好媽媽不容易,就是要經歷這樣的成長!

 案例五:孩子,你可以說“不”

身爲父母在生活中經常忽視或不能容忍孩子對我們說“不”。其實每個孩子在說“不”時都有自己的理由。

有一次,女兒突然要去拿裝着奶粉的盒子,我怕奶粉灑出來不讓她拿,但她很堅定地說:“不行。”幾分鐘後,果然她把奶粉撒在了桌子和地板上。她怯怯地看着我,當時我很想發火,但還是拼命抑制了這種衝動,並對她說:“現在你和媽媽一起把這裏收拾乾淨。”後來我問她爲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她小聲地說:“我想幫媽媽做家務,我想自己衝奶粉。”聽後我慶幸自己沒有責備她。雖然奶粉撒了,但這和她那美好單純的心願相比是多麼微不足道!

專家點評

孩子作爲一個完整而獨立的人,面對周圍的事物會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與做法,成人應還給孩子說“不”的權利,管住自己的嘴,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瞭解他們“不”字背後的隱情,做個會聽孩子“話”的家長,這纔是對孩子的愛。

 案例六:當孩子不和人打招呼

女兒剛學會說話時,嘴很甜,喜歡叫人,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就金口難開了,見人不是低頭不語就是裝作沒看見。我忍不住催她:“乖,快問叔叔阿姨好!”她沒反應。我有些難爲情,再催,還是不叫,我就急了,說:“寶貝,不叫人可不禮貌啊”、“沒有禮貌的孩子是沒有人喜歡的”等等,幾次三番收效還是不大。

有一次我採用了冷暴力的方式,孩子不與人打招呼時,我快步往前走把她晾在了身後。孩子馬上緊張地追上來,我生氣地說:“我不喜歡沒禮貌的孩子。”孩子哇的一聲就哭了,好像很委屈的樣子。

專家點評

緊張害羞也好,謹慎小心也好,不打招呼的背後,一定有孩子沒有表達出來的感受。家長不要急於批評,也不要當衆指責,更不要強迫他,要尊重孩子有不打招呼的權利。可以給孩子一個臺階,比如說:“我知道你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有時你是在心裏叫人了(打招呼了),如果下次你能說出來就更好。”也可以引導孩子用表情、動作等自己喜歡的方式打招呼。

 案例七:事情沒做好不等於自己不好

我以前總愛表揚壯壯:“你真聰明!”但後來發現,如果壯壯做不好一件事,他就會特別煩躁。前段時間,我給他買了一輛新款滑行車,他剛開始並不會滑,就很生氣,索性不滑了。後來我看到一篇文章才知道表揚和鼓勵對孩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常被表揚聰明的壯壯,在遇到挫折時接受不了自己的失敗,怕別人說自己不夠聰明。明白了這些,後來我就再也不表揚他聰明瞭,而是多描述和鼓勵他的努力,比如:“爸爸看到你這學期的努力,爲你驕傲!加油!”

專家點評

孩子對自我的認可過度依賴外在的評價,孩子會認爲事情沒做好是自己不夠好。欣賞這位家長積極的學習,發現了鼓勵和表揚的不同。家長對孩子的評價應集中於他所做的事情而不是個性品質(如聰明)上,在孩子做得不夠好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說:“這件事雖然你沒做好,但你是好的!”

 案例八:孩子輸不起時

每天晚上我和孩子爸都會陪孩子一起玩遊戲,搭積木、拼圖,有時還會用競賽的方式,想培養他的競爭意識。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故意示弱,讓孩子贏,藉此讓他更自信,也更有膽量。每次贏了,他都特別有成就感。

可是有一次,孩子和爸爸玩滾球遊戲,孩子贏了兩次,後來再玩的時候,爸爸沒讓着他,結果他輸了。輸一次情緒不對了,輸兩次就沒耐心了,輸到第三次的時候就開始發脾氣大哭起來。這時我才意識到孩子早已習慣了勝利,對失敗竟然無法承受。

專家點評

虛假的勝利,並不能真正帶來自信的成果。專注於興趣探索,在遊戲過程中忍受挫折、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分享成功的喜悅,纔是真正的成就感。

 案例九:孩子講粗口

兒子一向懂禮貌,可有一次他要買玩具我沒同意,他甩出一句髒話“X!”我生氣地質問他跟誰學的,他就是不說,我只好努力控制情緒,轉移話題。回家後和兒子一起吃紅薯,他有禮貌地說:“謝謝媽媽給我吃紅薯。”我抓住時機,首先肯定他是個講禮貌的孩子,還跟他交流了不能說髒話的原因。誰知兒子卻說:“可是爸爸和爺爺都講,媽媽也沒有生氣啊。”我這才意識到兒子講粗口的根源,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多麼重要!

我請他當家裏的“文明用語監督員”,發現誰講粗口就制止。此後,兒子果然不再講粗口了,在他的監督下爺爺和爸爸也開始注意自己的言行。

專家點評

小孩子說髒話,常常是出於好玩、無意識的模仿行爲,家長及時控制情緒,巧妙地運用轉移話題、及時肯定、闡明原因、溝通感受、賦予責任感等正面疏導的方法,將“對抗”變爲了一種“引導”。更可貴的是,傾聽了孩子的心聲,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家長與孩子在平等相處中共同進步。

 案例十:愛說“我不會”的孩子

班級裏有一個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會不假思索地說“我不會”,而後就等待老師解決。穿襪子,“我不會”;扣衣釦,“我不會”;吃飯,他把頭扭向一邊,還是“我不會”;小朋友活動時他坐在那裏不參加,問他還是“我不會”。

通過了解發現,孩子這種過度依賴、不自信的表現,主要就是因爲他所有事情都被家長代勞了,只要說“我想要”、“我不會”就能得到滿足。

專家點評

這是一個被家長剝奪了成長能力的孩子!家長的代勞導致孩子只要說“我不會”就能滿足需求。這其實反映了孩子“症狀獲益”的心理,即一個行爲症狀的出現如果總能獲得好處,那麼這個行爲症狀就會一直出現!要讓孩子改變“我不會”的狀態,家長必須要改變,要放手讓孩子多做,有時也可以用一些引導詞:“孩子如果你會了,你會……(描述一個孩子學會了以後會怎麼樣的一個畫面)”“孩子你是以前不會,現在學了(做了)就會!”

 案例十一:對孩子不當的購物要求說“不”

兒子上小學一年級時,爆丸小子熱播,兒子收集了幾乎所有種類的爆丸,可他依然看到必買。有一天,放學回家路上,兒子看到路邊小攤擺着各種爆丸,他又不走了,最終,我還是堅持不買,兒子氣得直哭。

晚飯後,我對兒子說:“你看,這世界上有很多好東西,包括好玩的玩具、漂亮的衣服很多很多,但我們不可能全部擁有,有時候喜歡了,看看欣賞一下就可以了,就像媽媽看上了一件昂貴的衣服,我當然不會拿一個月工資去買,但是可以欣賞欣賞。”這時兒子已經想通了。後來再買東西時,兒子比較理性了,沒有發生類似情況。

專家點評

對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物質要求,家長要合理分析,如果是孩子的興趣愛好,要像這位家長那樣去合理引導;如果孩子是通過買東西向家長索要“愛”,家長要告訴孩子:“我沒給你買,但我也是愛你的,我給你講故事、陪着你玩、爲你做好吃的,都是在愛你!我愛你的方式有很多種,不只是通過給你買禮物!”

 案例十二:媽媽,你是不是不喜歡我?

有次5歲的女兒跟着我去水果攤挑水果,老闆稱讚說:“你家寶貝真是又漂亮又能幹,這麼小就會幫媽媽的忙了。”聽到老闆的話,我心裏美滋滋,但嘴上卻說:“哪有啊,在家調皮着呢。”這樣的對話對於大人來說再普通不過了,但沒想到回到車上,涵涵嘟着小嘴巴說:“媽媽,你爲什麼總是在別人表揚我時都要否認呢?你是不是不喜歡我?”聽女兒這麼說,我的腦袋瞬間“嗡”了一下!

假如我的回答是:“是的,我家寶貝在家也是經常幫我一起做家務。”聽到這樣的答案,既能讓女兒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肯定,又能從話語中受到鼓勵,這樣一舉兩得的事情,何樂而不爲呢!

專家點評

當你客氣地迴應別人對孩子的讚揚時,你會想到孩子已經受到傷害了嗎?四五歲的孩子正處於“自我認同”關鍵期,孩子會特別在意“我行嗎?”“你喜歡我嗎?”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需要父母給予維護和提升!這位家長能夠及時反思並找到方法,對孩子是一件多麼慶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