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8K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徵文吧,徵文一般都具有精彩的開頭,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徵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1

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這是我們小孩子最最盼望的日子,俗話說得好:“大人望種田啊,小孩望過年啊。”過年最主要的是能吃餃子、放鞭炮、還有更實惠的就是可以得到壓歲錢了。

今年過年我就學習包餃子了,我跟着媽媽到了姑媽家。媽媽首先走進廚房興致勃勃的幫姑媽包餃子,我閒着沒事幹也來到廚房學着包起了餃子。我看見媽媽把包麪皮攤開放上瘦肉料然後捲起皮子,做成了一個彎彎的大餃子,我也學着她的樣子做了起來,可是我包了一個歪歪扭扭的餃子。媽媽悄悄的在我的餃子裏放了一枚硬幣,我也乘着媽媽不注意也在她的餃子裏放了硬幣。不一會我們就在說說笑笑中將餃子包完了。過了一會我聽見姑媽叫着:“吃餃子了”。我的姐姐妹妹們都等不及的跑過來。媽媽笑着說:“今天我要嚐嚐我兒子的餃子”。我也高聲叫起來:“我也要嚐嚐我自己的餃子”。媽媽“笑裏藏刀”地笑起來了。我也咪咪地笑着。媽媽一口咬下去,我兩眼看着媽媽也一口咬下去,“哎呀”。我和媽媽異口同聲地說:“我的餃子裏怎麼也有硬幣啊?”這時可把大家都給樂壞了。

到了晚上,姑媽說:“給壓歲錢了哦”我一聽,第一個衝了上去。姑媽給每個人都發了一個紅包,我迫不及待的打開一看裏面放着一個紙條。我看了一看,條子上面寫着“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哎!”還是二爹豪爽地給了我們一個大紅包,我打開看了看,“啊!一千元!”可把我樂壞了。我一蹦三尺高。妹妹們最淘氣了,她們三個可在我家裏是出了名的“淘氣三劍客”啊!她們對我說:“哥哥我們也送給你一個紅包”,我想今天她們給我送紅包,可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啊!這裏面肯定有鬼,於是我想了想就把紅包對着她們一打開,突然一隻只蟲子向她們面前跳過去。她們嚇得落荒而逃了,我在後邊哈哈大笑。

你們看,這個春節夠有趣味的吧!放鞭炮、猜謎語等等活動都是在我們家裏開展的,房間裏一直充滿着歡聲笑語。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2

集市是指定期聚集進行的商品交易活動形式。在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的長壽塬,至今仍然保留着這樣的原始商品交易。集會就在鎮上,當地人將這種活動稱之爲“上會”“趕集”。適逢春節,這種趕集活動便成了“逛年會”。

在我兒時的印象裏,小鎮是個繁華熱鬧的地方。那種特殊的情感,是久居都市的人們無法體會的。無論身在何處,心裏總會惦記那種場景。小時候,每逢集會,母親總會拉着我和妹妹的小手,在小鎮裏給我們買新衣服,還有很多好吃的東西。

每逢春節回老家,我總喜歡在小鎮的街道裏逛逛,記憶中的場景和多年以後的歸來之感,總是會讓我感到踏實而美妙。街頭的叫賣、熱鬧的場景、歡樂的人羣,甚至是任何一處畫面,都會有溫馨之感。如同沋河淙淙的細流聲在心底流淌,一直流進我的心靈深處。家鄉的年味總會讓人詩意盎然!

集會已經成爲渭南長壽塬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今長壽塬許多的年輕人都將奮鬥的腳步,邁進了城市。城市的天空下,商品交易活動相對便利,但是長壽塬的“逛年會”,在每個塬上人的心裏,是無法替代的。因爲,塬上人實在、樸實,從不弄虛作假,在鎮上買東西經濟實惠,圖個放心。

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家鄉,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情懷。家是靈魂的棲息地,是內心最踏實安定的地方。那種歸屬感和自豪感尤爲強烈。或許是基於這種情懷,所以才無法忘卻。

往往越是久別,那種情懷就更加明顯。我喜歡聽家鄉的方言,集會上熙熙攘攘的人羣,嘈雜的聲音有時候都會是一種享受。某一刻,你會突然間發覺:方言就是身份的通行證。說幾句方言跟老鄉問好,真親切!鄉音鄉情,心領神會,美妙至極。

對於長期在外的人來說,每年過年回家經過小鎮,若能夠在熱鬧的集市上吃幾個油糕,來一籠包子,或是咥幾根麻糖,邂逅那久違的甜美,家鄉的味道便會瀰漫開來。偶爾跟身邊的朋友聊天,朋友說:“現在已經沒有年味了,感覺年味越來越淡了。”我不那樣認爲,在我的內心深處,小鎮的年味是無法複製的,是獨有的,那才叫真正的年味。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3

快過年了!也許是因爲大街小巷越來越濃的年味,也許是因爲年近半百,越是到年根兒底下就越時常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時不時地想起小時候的事情。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

望着窗外川流不息的車流、五彩閃爍的霓虹,眼前不斷幻化而來的是:小時候田野地裏津津有味地咀嚼、蘆葦蕩裏撒着歡兒地奔跑、夏夜房檐下一遍又一遍數着星星、還有惡作劇的頑皮……甚至淘氣時被父母哥哥訓斥,現在想來,都有着“故鄉”兩個字的情感標籤。

有人說,家鄉可以有無數個,故鄉卻只能有一個,那是被稱之爲“老家”的地方。當年少已成往事,當奔波忙碌成爲常態,我渴盼擁有讓心靈得到休閒的片刻時光,爲生活提純取暖,在紛繁複雜的世事風雨中擁有可以放縱精神自由的憩園。家,就這樣把濃濃的情感元素外化於一顰一笑之中,把滲入骨髓的文化基因無理由地沉澱在生命裏。

當薩克斯曲《回家》的旋律緩緩響起時,我的心跳就不由自主地開始加速:回家、回家、回家……這是任何人都會無法抗拒的呼喚。有家纔有愛,有家纔有情,有家就有永遠。

在家裏,可以找回年輕、找回青春、找回童年,把一切浸潤在無拘無束釋放溫情的河流裏。家的港灣,消解你的煩惱,寬容你的任性,共鳴你的喜悅,也能用溫暖的手掌擦去你的淚水。哦,我看見了父親那雙渾濁的眼,靜默無聲,卻又有無法形容的力量,定格我童年的稚嫩,成長的歷程;母親滿頭銀髮,在家的巷口張望,用世界上無法替代的目光深情鋪就我遠行的道路和歸來的期盼。還有小夥伴們見面時的擁抱,聲聲呼喚着我的小名兒……

家,總在春節這個中國傳統文化最大的發酵場裏,散發出幸福的味道,濃得化不開、香得飄不散、醇得擋不住。

洗卻時光的漫漫風塵,我更懂得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更懂得從家出發的意義。家是臍帶,牽繫我走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牽繫我的一生,讓我不時地回望,問問自己:我是誰,我要到哪裏去,我最終要回到哪裏。警醒我感悟那些身後蒼茫的歲月,沉澱我眼前那猶未可知的時光。

我想說,朋友們,無論身在何處,從業何方,回家吧,回家過年!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4

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在外過春節的經歷,由於習慣,從來沒有想過家鄉過春節的風俗其實是很意思的,細細想來,家鄉的春節倒是別有一番趣味。

家鄉是廣東梅縣,因是山城,即使是嚴冬,到處依然是鬱鬱蔥蔥的,家鄉一年四季的綠,總給人生機勃勃的感覺。家鄉的春節是熾熱的,到處都是紅紅火火的場面,到處都是歡歡喜喜的人羣。和那綠一樣,給人陽光般的感覺。家鄉人一直沿着舊習俗,都重視過節,從一月到十二月,月月有節過,每個節都有不同的講究和過法,但,春節是過節中最重視的。家鄉的過年,是從臘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人們都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中。

每年一進臘月,人們就開始忙活。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殺雞殺鴨,還有殺豬,把這些將要成爲年貨之一的東西臘好,在正月裏用來招待客人。同時要做印有“福”字的米糕,蒸放了紅色香料的“發”糕,意思是“發財”,還要炸“煎堆”,釀客家娘酒,釀豆腐等,一切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準備好。除此以爲,還要給全家老少準備新衣服,因爲過年了,全家都要換新衣服。小孩是重點,裏裏外外都要換新的,大人不全換,也得換件新外衣。所有的房舍、被褥、衣服都要洗得乾乾淨淨,以示新一年新的開始。

除夕的前一天,家家貼對聯,掛紅燈籠。從那時起燈籠一直要點到元宵才能熄滅,意爲驅邪消災。到了除夕那天,早上要虔誠地點香燒紙敬神放鞭炮,以保佑來年全家幸福安康。午飯後,全家人都要沐浴換新衣,畢後長輩們會給未婚的晚輩們壓歲錢,意示長輩長壽晚輩健康成長。隨後便開始祭祀祖先,祭祖儀式結束後便開始張羅除夕的團圓飯,太陽還沒下山就得開始吃晚飯,意爲“早年早節,團團圓圓”。晚飯後還會在竈邊放一盤食物,用來孝敬竈神一年的辛勞,也意爲一年竈火不斷,不缺吃喝。除夕夜來臨,屋裏所有的燈徹夜長明,意爲四季平安,長命百歲,也有“守歲”的意思。除夕夜結束前,還要把屋裏打掃乾淨,因爲年初一是不能打掃衛生的,意思爲“辭(掃)舊迎新”。到了除夕夜的12點,要大開屋門,在屋門口擺放食物和放鞭炮,意爲“接財神”。

正月初一,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牀了,因爲這天是不能睡懶覺的,不然誰家春耕時便會塌田,真實性如何,無人去深究,總之大家都早起。起後的第一件事是放“開門炮”,表示開門大吉。接着,大人們忙着去接“竈君”,小孩就跑去拜年了。見到大人都說“恭喜發財”,長輩便喜滋滋地給小孩“利事”,“利事”即紅包,意思也是讓小孩健康成長。在這一天,是不能到別人家裏吃飯的,以示家裏一年到頭都團團圓圓。這天的午後,重頭戲就是“舞獅拜年”,村裏的舞獅隊挨家逐戶,敲鑼打鼓,每到一戶,舞獅的人會在屋裏舞一圈,向主人作揖祝福,此時氣氛熱鬧,滿院生輝,主人便高高興興給舞獅的人發“利事”,以圖吉利。

正月初二回孃家,正月初三回夫家(一般在孃家留宿一晚),正月初四拜大家(意爲拜訪親朋好友),正月初五不離家(不可以去別人家竄門),正月初七吃七樣菜(每一種菜代表一種意思,如:蔥:聰明,芹:勤勞等)……這些,在家鄉都保留着不變的風俗,也給家鄉的春節增加了趣味。

正月十五鬧元宵是春節的高潮。那天,所有村的舞獅隊都進城“鬧元宵”。入夜,皓月當空,彩燈齊明,鑼鼓喧天,鞭炮聲聲,人流如潮。舞獅比賽是“鬧元宵”的開場節目,比賽結束後由各村代表選出前三名,以後只要縣裏有活動這些獲獎隊都是首要的表演隊。“燒煙架”也是元宵的必行活動,人們用竹杆撐起一條用竹條編成的長長的龍,龍身上裝有各色各式的煙花,轉龍開始,所有煙花一同點燃,煙火齊齊噴出,形成一條火龍,此時火光熊熊,鼓樂錚錚,歡聲笑語,人羣鼎沸,人們盡情歡樂,在火光鼓聲中宣匯着滿腔激情的熱望。俗話說:轉火龍,人活九十九。火龍點完了轉完了,意味着新的一年將消災伏禍平平安安。除火龍外,花燈隨處都是,花燈之下,十字街頭,人們圍圈席地而坐,鑼鼓手、小鑔手等熱烈演奏,而山歌也正唱得火熱。火光映紅了人們的臉頰。演奏都們奏的如醉如迷,歌唱者們唱得激情飛揚,聽衆們聚精會神聆聽,人們思緒被樂曲山歌牽引着飛馳流奔,忘掉了一年的辛勤勞累,憧憬着新的美好一年。

家鄉過春節的很多活動都帶有迷信色彩,即使人們不相信,但風俗還是這麼一代一代地傳着,家鄉人都認爲,這是一種傳統,一種娛樂,一種祈盼和希望。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5

明天就是春節了,我非常高興,想着能吃到美味的飯菜,香噴噴的點心,還能得到很多壓歲錢,我越想越高興,當晚我興奮得一夜都沒睡,腦子裏想的全是飯菜,點心、壓歲錢,還有那漂亮的新衣服,可愛的玩具……

春節的早上,我第一個從牀上跳起來,抖擻抖擻精神,活動活動筋骨,然後高高興興去叫爸媽,爸爸見我起得這麼早,也不甘落後,從牀上翻身便爬了起來了,媽媽和姐姐也陸續地起牀了,洗完臉刷完牙,一心想到的就是吃個痛快!

一想到吃,我就來勁,忙向爸媽建議做這做那,媽媽是我家的主廚,因此做什麼由她這位裁判來決定,媽媽說:“很久沒吃過餃子了,包些餃子吃吧。”我們都非常贊同。

決定做什麼以後,我們便分工進行了,爸爸做肉餡,媽媽揉麪,我和姐姐燒水。我們幹起來都十分有勁,不到半個小時,肉餡弄好了,餃子也弄好了,水也快燒開了。媽媽便熟練地包起餃子來,我和姐姐也學着包起來,我好不容易包了三個,累死了,還真難學啊!

媽媽說:“我就天生會做啊,不吃點苦,努力學,怎麼能學得好呢?”我聽了有點慚愧,便吸取教訓,重新揚起風帆,認認真真地包了起來,這下做得更快了一些。這就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什麼都應該刻苦。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6

我的家鄉在山西太原,這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每年進入臘月,大人們就開始忙着採購年貨了,吃的、穿的、用的。我們小孩則是早早的盼望着新年的到來。先是臘月二十三這天稱爲“小年”,人們都買糖瓜祭竈。就是大人們常說的“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爲了讓他說好話,於是便用糖瓜甜他的嘴。

轉眼到了大年三十,到處洋溢着年的氣氛了,家家貼對聯,掛燈籠、放鞭炮,大家都圍聚在一起包餃子、看晚會,等待着敲響新年的鐘聲。

初一一到,爸爸媽媽就帶着我串門走親戚,嘴裏還說着過年好,這類祝賀新年的話。正月十五元宵節,大街小巷都很熱鬧,白天這裏有許多傳統的節目,比如;扭秧歌,跑旱船,舞龍,還有背棍,其中背棍是我最喜歡看的。

背棍的人背後豎着一根鐵棍,舉着一個或兩個化好妝的小演員。隨着背棍人的步伐悠揚的搖擺起來,沿街表演很是紅火。

到了晚上還有燈展,我們還可以賞花燈,猜燈謎。我們家鄉的年就是這樣,你們家鄉的年是什麼樣子的?

我愛我們家鄉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