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端午節徵文範文1200字(精選5篇)

端午節徵文範文1200字(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9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徵文吧,徵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徵文的出現。寫徵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徵文範文1200字(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徵文範文1200字(精選5篇)
  端午節徵文1

又到一年糉子飄香時。6月8日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也是國家決定作爲公民法定節日的第一年。從媒體上看到有些學者在研究端午節的歷史沿革、形式淵源、習俗內涵、民俗變遷和現實意義等等,這是非常必要的,也有重大意義。筆者認爲,端午節其實是愛國主義教育節,是我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是黃金旅遊節。這三層內涵應當適當固化,不斷髮展。

首先,作爲愛國主義節日,這一點應當是端午節成爲法定節日的時代內核。最早把端午節和屈原聯繫起來的傳說是東漢應勳《風俗通》,完整的糉子源於紀念屈原的傳說是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這一傳說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廣泛認同。原本以辟邪保健爲唯一目的的習俗出現了紀念古代聖賢的因素,原本只是體現人與自然節律之間的關係開始體現人與人的關係,滲透社會道德的思想,這是端午節習俗發展的重要標誌。人們不禁要問,爲什麼一個傳說能夠得到全民認同?答案:是因爲屈原精神的魅力所致,是他那種爲理想上下求索的堅強意志,是他那種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格,是他那種愛國主義的情操。

其次,作爲衛生防疫節,這一點應當是端午節成爲法定節日的固有內容。端午鄰近夏至,雖然盛夏還沒來到,但持續的高溫天氣讓人非常難受。這個時候是各種病菌肆意繁殖、傳播的時期。端午節,在我國古代這個時候是疫情的高發期,民間老百姓認爲五月爲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有「五毒」之說,即蛇、蜈蚣、蠍子、壁虎和蟾蜍。此月多災多難,因此想了不少辦法來應對。避「五毒」也是過端午節的初衷,此時正值初夏季節,多雨潮溼,毒蟲滋生,人很容易得病,所以這天人們要飲雄黃酒驅蛇蟲,要早起收集露水洗眼以明目,小孩佩戴藏有硃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預防某些傳染性疾病。於是人們漸漸習慣於在這天飲雄黃酒,並插艾草、懸菖蒲、佩香囊、戴老虎索等來驅邪氣。這些習俗在現代人看來既迷信又落後,但卻反映出古人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所發揮的民間智慧。艾草、菖蒲、雄黃水等,這些傳統習俗,都有益於人們的衛生防疫和身體健康。因此,端午節可以說是全民防疫日,是我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和古代相比,如今對付各種疾病有了更爲先進的治療方法,不過很多人防病防疫的意識卻淡化了。有識之士呼籲,在今年的端午期間,不妨舊俗新用,開展全民的夏季愛國衛生活動,提高人們的健康防疫意識,讓端午節成爲現代的全國衛生防疫節。

再次,作爲黃金旅遊節,這一點應當是端午節成爲法定節日的必然趨勢。端午是與舟、水有關的節日。可吃糉子、觀看或參與賽龍舟。乘船賞景也是端午節旅遊的理想選擇。春遊是時尚,也應當是端午節的必然趨勢。同時,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爲根本,充分挖掘端午節的深厚文化內涵,結合迎接和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廣泛開展羣衆性節日民俗、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愛國衛生和科普宣傳活動,在全社會叫響"紀念屈原愛我中華"這個主題,引導人們進一步瞭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增強愛國情感,提高科學意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端午節徵文2

端午節的前幾天,節日的氣氛就已經很濃了。艾草早已插在了門兩旁的上方,糉子葉安分地躺在了水裏,等待着自己的任務;酒米也在水裏泡着了。不過從小到大我都不知道爲什麼要把它叫做“酒米”。這種米可以用來做米糟,米糟做成之後似有酒味,我想這也就是它爲什麼被叫做“酒米”的原因吧!還有的就是這種米吃在嘴裏有點黏黏的感覺,就是比一般的米好吃一點。

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不管有多忙,每戶人家都會擠出時間用來包糉子、捆糉子、蒸糉子,第二天的一大早,也就是端午節的早晨就可以吃到黏黏的糉子了,味道很好。當然,和糉子一起煮的還有大蒜、雞蛋、鵝蛋、鴨蛋,據說吃了煮熟的大蒜瓣可以敗火,也不知這說法有無醫學根據。

衆所周知,包糉子是爲了紀念屈老大夫,他那樣投身於汨羅江,若不拿糉子來孝敬孝敬河裏的魚神們,魚神們不高興,毀了屈大夫的身體,豈不有損於我們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形象。只是我不明白,我們家鄉的糉子從來不往江裏扔,向來都是飽自己的口福,不拿先人當回事。或許是家鄉父老深知“粒粒皆辛苦”,且深諳節省之道,抑或是在我的家鄉根本找不到汨羅江,無處可扔,所以只好不扔了,自己吃掉,豈不樂哉!

小時候,端午節的清晨,當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感到先是肚臍眼裏一涼,接着是兩個耳朵一涼。我迷迷糊糊地用手摳了摳,睜開惺忪的睡眼,看到手指上有點黃黃的東西,還有淡淡的酒味,我便知道了這是媽媽爲我抹的雄黃,避邪用的,看過《新白娘子傳奇》的人都知道,白娘子這千年蛇妖都抵擋不了的東西,有了它,小鬼們又奈我何!然而,當漸漸長大後就沒有這種避邪的待遇了。

當自己受過雄黃的禮遇之後,躺在被窩裏的我便會被媽媽揪起來。我似乎總是這樣,很懶!不被揪是打死也起不來的。起來後我依然夢遊似的尋找洗臉水,這個時候是可以自己洗臉的了。在冬天裏,要不是媽媽威脅我說不洗臉就不讓我吃飯,我纔不會去洗臉呢!我正在找臉盆的時候,讓媽媽把我拉到一個蓋着蓋子的大紅盆前,掀開蓋子,水盆裏有數十隻“賴包”(就是蟾蜍)。媽媽讓我用這裏面的水洗臉,說是可以祛毒。然而我是無論如何也是不會幹的,我不害怕賴包,但用那麼多賴包泡過的水洗臉,總是有一陣陣的噁心感,且害怕自己的身上會長滿像賴包身上一樣的疙瘩。但不去洗臉,只是我一廂情願的事情,爸媽說什麼也不會同意的,最後被“綁架”着洗了把臉,洗過之後,我便飛快地奔到水池旁,用肥皂重新把臉洗了一遍,但還是有一陣陣的噁心感!

待到稍大,我再也不用爲祛毒而煩惱的時候,我便在端午的清晨起了個大早,津津樂道地去抓賴包回來泡水給弟弟妹妹洗臉,且樂此不疲。看到他們痛苦的表情,我暗自高興,當弟弟妹妹聽說是我抓的賴包時,便對我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要剁了我,幸好他們打不過我。不過從此之後,弟弟妹妹老是用“仇恨”的眼光看着我。

再之後,到了吃飯的時候,人們大口地嚼着糉子,吃着鹹鴨蛋,頭頂飄着艾草的清香,楚國的那個屈大夫早就被拋到了九霄雲外。

端午節,這個古老而又傳統的節日,現在我卻無福消受,腦中一次又一次浮現小時端午節的景象。遠離家鄉的我沒有吃到糉子,也沒有看到家鄉的習俗,真的有點悵然若失的感覺。

  端午節徵文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又稱“重午節”。

清晨的窗外,陽光明媚,小鳥兒在枝頭歌唱。還在睡夢中的我,一陣陣誘人的肉香夾雜着糉葉的清香直往鼻子裏鑽。我急切地從牀上爬起來,發現餐桌上多了幾個糉子,立即想到今天是端午節。媽媽給我剝了個肉糉,我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鹹香軟糯,非常美味。媽媽的家鄉是有名的糉子之鄉——浙江嘉興。那裏的“五芳齋”糉子遠近聞名,糉子的口味也是五花八門:豆沙糉、蜜棗糉、火腿糉、栗子蛋黃糉……真是應有盡有。每次回來,我們總要帶上幾個。

吃完早飯,打開大門,發現門口的角落裏放了一束野草。我好奇地指着它問:“媽媽,這是什麼,爲什麼放這兒?”“這是艾草和菖蒲。”媽媽摸着艾草對我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古時候端午家家戶戶都要以菖蒲和艾草插於門眉,懸於堂中,用以驅趕蚊蟲。”接着媽媽又問:“那我考考你,你知道端午節是爲了紀念誰嗎?”“屈原!”我立刻脫口而出。

這個可難不倒我,我開始滔滔不絕起來:“吃糉子、賽龍舟就是爲了紀念屈原,他是楚國著名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公元前278年,秦國派大將白起攻打楚國,打下了楚國的國都。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後悲痛欲絕,放聲大哭。他知道楚國沒有希望了,可不願意看到楚國被毀,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土地、人民落在敵人手裏,於是在五月初五那天,抱着一塊大石頭跳進了汩羅江,以身殉國。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十分悲痛,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他的身體。”看我說得頭頭是道,媽媽給了我一個讚賞的眼神。

提起賽龍舟,我眼前彷彿出現了那激動人心的熱鬧場面。那一隻只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在湖面上你追我趕,互不相讓。特別是那震耳欲聾的鼓聲,彷彿敲打在人的心上,令人熱血沸騰。可是至今我還沒親眼看過龍舟競渡,有點小小的遺憾呢。

下午,我碰到了好朋友肉包。她今天有點不一樣,兩隻手上都戴着五色絲線做成的手環,五彩斑斕。她把手伸過來,讓我仔細看了看,得意洋洋地說:“看,這是我奶奶做的,可以避邪驅瘟哦。”別說,還挺漂亮的。“能給我一個嗎?”我有點羨慕。“五色線不能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纔可以拋到河裏,寓意着讓河水將疾病都沖走。”肉包慢條斯理地說着,顯得很有文化的樣子。但看到我失望的眼神,連忙拉起我的手:“明年我讓奶奶也給你做兩個!”我聽了,立刻高興起來。

原來,戴五彩線也是端午節的'習俗,它表達了人們對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清晨,大人起牀後第一件大事就是給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端午線。五彩線是用五種顏色的線製成,必須是青、白、紅、黑和黃色,這五種顏色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分別象徵東、西、南、北、中,蘊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驅邪除魔、祛病強身,使人健康長壽。

飲菖蒲美酒,嘗糯米角糉,戴絲線香囊,觀龍舟競渡,端午節的習俗可真有意思!

  端午節徵文4

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一大早起牀,媽媽就問我:“端午節到了,你想吃什麼呀?”我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是吃媽媽包的糉子啦!”媽媽笑着用手點了一下我的鼻子,高興地說:“你這個小饞貓,永遠也忘不了媽媽的糉子。”是啊,一想起媽媽包的糉子,我就直流口水。

每年一到端午節的時候,媽媽就要買來新鮮的竹葉,因爲用竹葉包糉子有一種特殊的清香。媽媽把竹葉放到一個大鍋裏煮一會,拿出來涼了以後,就可以包糉子了。媽媽把兩片大大的竹葉對着放,一片正、一片反,再把兩片竹葉捲成一個圓錐體,在裏面放上糯米,然後把露在上面的竹葉往下面一折,就包出一個有棱有角、上大下尖、模樣可愛的糉子來。每次我都纏着媽媽教我包糉子,但不知爲什麼,我包的總是沒有媽媽包的那麼好看。

媽媽包的糉子不僅好看,更好吃。媽媽有時在餡裏放一些火腿、有時放一些綠豆沙、有時放幾個大棗,口味各不相同。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放到高壓鍋裏煮上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端上桌子了。鼻子一聞,那帶着濃濃糯米香與淡淡竹葉香的氣味,簡直沁人肺腑。嘴巴一嘗,甜得清淡不膩,鹹得香濃可口,簡直令人大飽口福。啊,媽媽的糉子,總是這麼香噴噴、讓人垂涎欲滴、過口不忘。難怪媽媽說,我這個小饞貓永遠忘不了她包的糉子。其實,端午節讓我忘不了的又何止是媽媽的糉子,更有那紀念屈原的傳統故事。

端午節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學識非常淵博,他懷才不遇,遭奸人陷害,被流放他鄉。在悽慘的流放途中,他聽到楚國被敵人佔領的消息,十分悲憤。五月初五這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想到自己的悽慘遭遇,想到祖國被敵人侵佔,悲傷之情難以抑制,終於跳進了汨羅江。人們爲了紀念他,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瑞午節包糉子的由來。據說楚國人因爲不捨屈原死去,爭先恐後划船追趕,希望尋覓到他的蹤跡,這也就是龍舟競渡之起源。聽了這些,你終於知道,端午節爲什麼要包糉子、划龍舟了吧?端午節還有很多其他的習俗,如把艾葉菖蒲插在門上,用以避邪驅瘟。有的地方,還有吃“五黃”的習俗,端午節那天要吃雄黃酒、黃豆、黃瓜、黃魚、鹹鴨蛋黃。端午節的這些習俗經過兩千多年的流傳,已經成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每一箇中國人,不論他身在中國或在海外,一到端午節這天都忘不了這些傳統習俗。今年的端午節我認真觀看了中央四臺的電視報道,看到多個國家的海外華僑華人也在過端午節,我感到這些傳統習俗已經成爲維繫海外華僑、華人的根和魂,無論他們走多遠、無論他們還會不會說中國話,但他們依然維繫着這些傳統的民族精神,表明自己是一箇中國人。此時,我的耳邊迴響起一首歌:“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不管身在何處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在我的身上烙上中國印……”

在我的心中,端午節不僅是一個吃糉子、划龍舟,有着豐富活動內容的傳統節日,更是一個維繫中華民族根和魂、深深烙上中國印的民族節日。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徵文5

一陣陣艾的奇異香味飄來,是那麼香,那麼誘人。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掛着艾,不知不覺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每到這個時候,我那慈祥的奶奶都會給包糉子吃。

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提前做準備,做我最愛吃的豆沙糉子。奶奶總是要耗費很大的精力去做餡兒料,煮熟、過濾、翻炒。時間很漫長,但奶奶做這些的時候依然是那麼開心,而我則是在一旁手忙腳亂的給奶奶打下手。奶奶總是一邊給我講着端午節的來歷和故事,一邊包着糉子。小糉子在奶奶的手中是那麼的聽話,而我包出的糉子卻總是張着大嘴巴,一個接着一個的嘲笑我,沒有任何一個能勉強的算上合格。直到這些糉子一個個的被奶奶請下鍋,我纔開始了漫長的等待。時間很漫長,不知道過了多少個小時,糉子還是沒有出鍋。此時的我就像等待千層麪出爐的加菲貓一樣,恨不得立馬就能吃到糉子。突然,我聽到一聲,糉子出鍋了,話音未落,我就立刻去看糉子了。糉子被奶奶一個個的夾出來,泡到了涼水當中。隨後,奶奶不緊不慢的將糉子夾到碗裏。我並沒有像奶奶一樣不緊不慢,而是伸手就去抓,結果,我被燙得嗷嗷叫,手紅得不得了,差一點就腫了。看樣子,我還是得拿筷子去夾呀。我從糉子裏挑了一個夾到我碗裏,剝開一嘗,一股甜甜的味道頓時停留在我的舌尖上。這使我立刻明白了,糉子裏不單單有着糯米和豆沙,還有着奶奶滿滿的愛。

奶奶做的糉子是超市裏買不到的,是獨一無二的。我愛過端午節,也愛吃奶奶做的糉子。希望奶奶每次都能爲我做出這麼好吃的糉子。

因爲今天放假,所以我起的比平時稍晚一點。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卻發現我的手上腳上都被帶上了五彩線。五彩線是由紅、粉、黃、綠、藍五種顏色組成的,很鮮豔。媽媽告訴我說,端午節帶上五彩線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的。

洗完臉後,我就來到了餐桌前。滿滿的一桌,真豐富啊;有大大的三角形糉子,還有香噴的雞蛋、鴨蛋、鵝蛋。看着這麼多好吃的,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出來。

我已經迫不急待地想和他們做遊戲了——頂雞蛋。

我在盤裏隨手拿了一個個頭較大的雞蛋,先和爸爸來了一個對決。而我的力氣太小了,一個回合下來,就輸給了爸爸。但是心裏卻不服輸。心想:“可不能這麼算了。”我又去洗鵝蛋,想和媽媽較量一番。

只見媽媽在盤子中左挑右選的,好像裏面藏了大將軍。我好奇地問媽媽:“你在選什麼?難道鵝蛋還會有什麼不同嗎?”聽完後媽媽耐心地說:“你看這鵝蛋好像都一樣,其實裏面的學問大着呢!首先你要看蛋的形狀,要選“小頭”尖一點的,這樣的蛋會比較有優勢一些;其次要看鵝蛋的外殼,光滑、細膩、顏色勻,這樣的蛋殼更硬一些。根據這些特點選,一定能獲勝。”

我半信半疑地選了一個鵝蛋,就開始跟媽媽較量起來了。

我雙手緊緊地握着鵝蛋,使上了渾身的力氣,頂啊,頂啊,只聽見叭的一聲,我趕緊收手,緊張地看了一下手中的蛋,我手裏的鵝蛋竟然沒破,還是好好的,“原來是媽媽手裏的蛋碎啦,太好了,我贏了!我贏了!”我興奮地邊喊邊跳,爸爸也高興的拍手錶示祝賀,媽媽看着我高興的樣子也笑了。

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