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必備】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必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演講稿的寫法比較靈活,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都可能會用到演講稿,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必備】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每年的12月9日來臨之即,我相信每一個華夏兒女都不會忘記74年前的這一天,1935年12月9日,一個令人痛心,但永遠值得我們紀念的日子。在這一天,一場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在北平爆發了,當北平的愛國學生在聽到蔣介石下令“絕對不抵抗”後,他們像雄獅一樣怒吼起來,把“九·一八”以來鬱積在心頭的仇恨和對國民黨蔣介石的憤懣都併發出來,開展了抗日救亡鬥爭,掀起了“一二·九”運動。

各位評委、老師、同學們大家晚上好,我叫@@@,來自09級規劃與生態學院園林一班。我演講的題目是“濃情11月,感恩父母”。

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日。

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的楚國在列強環視的狀況下,卻不能及時的發現自己的錯誤,依舊墨守陳規,沒有改革的銳志,在國力方面遠遠地被倡導地主階級政治改革的國家拋在了後面。面對連年的戰爭失敗,割地求和,統治階級採取的辦法是偏安一隅,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裏,他對當前的形勢有着清醒的認識,於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譭攻擊。

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鬥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一個女人,無論她是美麗的還是醜陋的,無論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女性還是普普通通的鄉野村婦,只要她是一位母親,她就不愧擁有“偉大”這樣的稱號!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

所以,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在節日中不僅祝我們的母親,還祝天下所有的母親,母親節快樂!最後讓我們大聲喊出:“母親我永遠愛您!”

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麼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爲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衆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知道自己胸前的紅領巾來之不易,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懷持愛國的理念,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嚮往,掃淨了自鴉片戰爭之後瀰漫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爲我們拼搏來的。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爲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爲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最喜歡的就是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了。

到那天早上,大家都把菖蒲,艾草插在大門上,據說可以除邪避兇。

端午節能嚐到好吃的糉子。糉子的.種類繁多,有豆糉,有紅糖糉,有棗糉,有肉糉……真讓我雙眼發光!我忍不住衝上,拿起一個糉子,使勁一咬,“哇!好美味啊!”我不禁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在端午節還能觀看刺激的賽龍舟。每到那天,江邊就響起了洪亮的大鼓聲、歡呼聲、吶喊聲,響成一片。選手們身穿綵衣,緊握船漿,喊着整齊的口號,奮力地擺動船漿,向終點駛去。一隻只龍舟象一條條巨龍在江河上翻滾、飛馳。人們在河岸邊不停地喊着加油助威。

說到端午節,還有個美麗的傳說呢!傳說楚國詩人屈原因爲國家被佔領了而投江自盡。人們怕魚吃了屈原的屍體,就紛紛划着小船來到江面上打撈,還把糉子投下江去,希望魚只吃糉子不傷害屈原的屍身。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你喜歡嗎?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能夠站在這裏給大家分享端午節的故事。我們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投江的日子,卻也許少有人知道,五月初五端午節亦是我們這個有着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國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節日,和春節、中秋節、清明節併成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據說,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時代祭奠龍祖演變而來的節日。“端”有古漢語中“開頭”、“初始”的意思,“端午”也就是“初五”,古代的人們習慣把五月的頭幾天分別用端來稱呼,“端一”也就是五月初一,“端五(午)”也就是我們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了。

端午節有許許多多的別稱,而我們端午節的習俗決定了我們常把端午節稱爲“糉子節”和“龍舟節”。在我國許多與屈原關係密切的地方,端午節是要進行龍舟比賽的,所以這一天也被人們稱爲“龍舟節”,而傳說中的用糉子去驅散咬食遺體的小魚這一習俗,讓我們都習慣了在端午這一天裏包糉子、吃糉子,每家每戶都會把糉子當做我們的食物,一方面祭奠屈原,一方面預祝我們自己端午安康。

我的家鄉正是屈原投江的那個地方,這讓我比其他人對於端午節的重視是要多一些的。我們家鄉到了端午節,都會早早的去江邊等待,等待龍舟賽的.開始,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會在站在江邊爲划龍舟的隊伍搖旗吶喊。

到了中午的時候,我們都會回家去吃糉子。糉子是我們每家每戶勤勞的“主廚”們提前幾天包好的,糉葉是我們這羣小孩去水邊摘來的,糉葉裏面包着的,有純糯米的鹼糉子,有紅豆的甜糉子,也有在中間藏有一小顆肉的鹹糉子,不管是哪一種,擺上餐桌的那一刻,我們都會挑上自己喜歡吃的那一種,進行端午節吃糉子的儀式。我家因爲我很喜歡吃糉子,我的媽媽業會給我多包一些糉子,凍在冰箱裏,等到我又想吃糉子了,拿出來解凍,糉子也就成爲端午節之外的一種零食或者主食了。

同學們,你們對端午節有什麼特別的故事嗎?如果有的話,也都上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吧!我們需要重視我們這些傳統的節日,這些都是我們祖宗們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是我們活着的歷史和過去。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了!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糉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爲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謝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即將到來,作爲xx小學的一員,今天我在這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心情,端午應該算的上是最美好的節日之一了,對我來說,能吃到美味的糉子的端午節無疑能給自己帶來好心情,相信同學們也喜歡糉子吧,那麼大家對端午的文化又有着怎樣的瞭解呢?其實按照我個人的理解,只要能在端午這天過得開心,那便是有意義的。

大家應該都知道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但是實際上在屈原之前便已經存在端午節了,只是沒有像今天這般普及,也沒有龍舟與糉子。記得去年的端午節,我嘗試了自己包糉子,其實以前我是不會這樣技能的,但是我的奶奶認爲包糉子也是一項傳統的手藝,因爲現在的年輕人基本都不怎麼學習,明明老一輩人都會包糉子,可是父母這一輩的人都不願意主動去學,認爲自己在外面買糉子吃比自己動手做要方便得多,味道也好一些,但是這樣的話就沒什麼意義了,畢竟自己做的纔是最好的`,現在不是都流行“隔代親”的說法嗎?我與爺爺奶奶的關係是非常好的,因此在去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

其實歷年的端午節我都有一個比較遺憾的地方,那就是沒有親身體驗過划龍舟,只在電視上看到過,因此我計劃在今年的端午假期去划船,這應該算是一種另類的划龍舟方式吧,不過我覺得端午節的活動,重在參與,只要能夠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那麼我就沒有白白度過端午節。其實說到端午節,有種東西我一直沒有分辨清楚,那邊是艾葉,和另外一種植物很像,我以前一直以爲兩者是同一種植物,結果最近在網上查詢的時候發現完全不是這樣,不過我還是很喜歡艾葉水散發的那種清香的。

我已經爲自己的端午假期規劃好行程了,不知道大家是如何準備的呢?其實我覺得我們可以自發組織一個活動,晚上一起聚個餐,也算是活躍一下氣氛吧,畢竟每年的端午節讓我感到比較遺憾的便是參與的人太少,數來數去只有家中的幾個人,如果爺爺奶奶不在家的話可能就需要到外面買糉子吃了。

今年的端午節我會去自己包糉子,然後給父母一個驚喜,說起來他們還不知道我會包糉子呢,我可以在他們面前好好炫耀一番,然後再共同度過這個端午佳節,果然我還是最喜歡端午節。

謝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每年都要過各種各樣的節日,有些節日的確是可過可不過,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可千萬不能遺忘,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也有它獨特的過程,比如說,清明節就需要祭奠自己以及逝去的親人朋友;中秋節就需要一家團圓,一起吃團圓飯,一起吃月餅,一起賞月;大家知道最近要過哪個傳統節日了嗎?那就是端午節,在端午節的時候,我們會吃糉子,看龍舟等等,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節日,我先在此祝大家端午節安康了!

可能有人就會有疑問了,你們可以在中秋節跟朋友說中秋節快樂,但是端午節這天可千萬不能說端午節快樂啊,因爲端午節是紀念屈原投江的日子,如果大家對端午節的來歷有興趣的話可以去了解一下。在此我就不細說了,這個經典的故事還是留給大家自己去探索去揣摩吧。但是我可以簡單的跟大家說一下,愛國詩人屈原,眼看着自己的國家被戰爭淹沒,自己卻無能爲力,含恨跳入了江中,爲了紀念屈原這種愛國的精神,所以纔有了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在端午節絕對會做的兩件事就是賽龍舟、以及吃糉子。這又有什麼說法呢,其實都是有緣由的,因爲當時屈原跳去江中,百姓們當然就不希望這麼一個好人就這麼死了,就爭先恐後的划船去救他,後來不僅沒救到,甚至連遺體都沒打撈到,這就演變成了現在的賽龍舟,而糉子在古時候是叫角黍的,最初的糉子也是不是用葉子包着的,而是竹筒,爲了河中的魚蝦不吃屈原的遺體,就想着用“筒糉”先餵飽他們,後來才慢慢的演變成用葉子包着的,這點大家都不知道吧?因爲我比較喜歡聽故事,這都是我爸爸告訴我的。

不知道大家都會在端午節的時候幹嘛呢,我和家裏人每年都是一樣的安排,上午全家人一起早早的到了江邊去佔好位置,就爲了看賽龍舟,我會在那個時候突然能理解爸爸爲什麼那麼喜歡看足球比賽,因爲真的好刺激,龍舟上的所有人都團結一直,動作一致,在鼓手的打擊節奏下,朝着目標前進,那樣的場景真的非常的壯觀,當然也有很多意見不合,一起練習時間不長的龍舟翻船的現象也有,我也是有幸見過一次。下午的時候我們就能吃到糉子了,香香糯糯的特別好吃,我喜歡端午節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能吃到糉子,在其他時間可吃不到,媽媽只會在這天辛苦下而已,其他時間再怎麼叫她也不會煮。

不管大家喜歡吃甜糉子還是鹹糉子還是肉糉子,我希望大家都能在吃糉子的同時懷念一下愛國詩人屈原。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關於這個古老的節日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屈原先生的故事了。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目睹自己的祖國被侵佔,心如刀割,但他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無奈之下在農曆的五月初五,寫下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他。人們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據說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後來,爲了防止飯糰被蛟龍吃掉,人們便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辦法,這便是糉子的原型。

是怎樣的精神促使這位偉大詩人縱身躍入滔滔江水呢?是那顆憂國憂民、熱愛故土的心。

祖國母親用她的身軀爲我們支撐了一片晴朗的天空,開闢出了一片成長的`沃土。今天的我們無需用捨棄生命來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我們只需把熱愛祖國這一信念落實到自己日常的行動上:努力學習,尊敬師長,遵守公德,全面發展,爲和諧社會的建設貢獻力量……

今天的我們重拾起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不也是熱愛祖國的表現嗎?

棕葉飄香,又一個端午節就要到了,讓我們在品嚐美味糉子的同時,重溫屈原先生的錚錚鐵骨,繼承屈原先生的愛國精神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8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轉眼間,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今年是我國把端午節首次例爲國家法定假日,以此來發揚傳承此節日,端午節一是紀念屈原,二是通過通過包糉子,插艾葉來驅毒消災,此刻商家也打算打一場“糉子戰”。

端午,一開始是爲了紀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投江的事。那時因爲君主昏庸。屈原一身正義卻遭排擠流放,對國家的前途感到擔憂,但是自己又不能分擔,所以在江邊,憤然抱起大石頭跳江了,江邊的'漁夫們看見了,立即划着船去打撈,爲了防止魚兒吃屈原的屍體,將包着竹葉的米團拋入江中,所以演變到今天有划龍舟,吃糉子的習俗。

吃糉子,大家一定也不生疏吧,它是用青竹了包上泡好的糯米,把它綁成一個近三角的形狀,餡有許多,如蜜棗綠豆紅豆豆沙,也可放入肉,你要你想吃什麼,都可以包,可以說“一包天下”。糉子好吃不好包,當你想到你吃到口味不同的糉子時,你又沒有想到怎樣包糉子嗎,此刻我就給你介紹一下吧,先要把上好的糯米泡上幾個小時,用二張青綠的葉子疊加在一起折成一個錐形,把泡好的糯米放在裏面,不能放的太多,以免煮熟簡單脹開,然後把上面的口用青葉合攏折成一個三角形,然後有細繩綁緊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可此刻大家工作都忙了,端午節也沒有時間去包,還有一些年青人都不知道包,所以商家利用這個節日,推出了許多品牌品種的糉子,如現煮現買的糉,也有可以放着慢慢吃的冷凍糉,真是應有盡有,它們比味道比品種比價格,誰都想乘這個傳統節日賺一把。好了不說了,吃糉子去了。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的時候,有些人家吃糉子,有些人家吃包子。

媽媽去上班的時候,對哥哥說:“吃完早飯,帶着彤彤去窯上。”我和哥哥,還有奶奶吃過早飯。哥哥就開始收拾他的作業,我在一旁看電視。哥哥收拾好後,我幫哥哥揹着書包,他騎着電動車,我們就出發了。

到了窯上,我把書包放到牀上,就去樓上了。到廚房一看,他們都開始抱起來了。我看見桌子上有好多包好的糉子,再看看盆兒裏,還有剩了點兒糉子餡。

昨天,媽媽從家裏帶了一袋江米,爸爸又去城裏買了蜜棗和糉子葉。阿姨把江米和糉子葉泡了一晚上。

爸爸買的糉子葉太窄了,媽媽就拿了兩片糉子葉。我也想學,就對媽媽說:“媽媽你教我吧。”媽媽一邊給我做示範,一邊講包糉子的要領。

可是我總是學不會,這兩片糉子葉包不是合在一起,就是拿不住,都快被我弄壞了。

後來,媽媽讓我拿一片糉子葉學。右手拿葉子的根部,左手拿住離右手很近的位置,然後右手往裏一折。葉子的底部是尖尖,這樣裝東西就不容易漏了。

糉子餡裝滿後,把剩下的葉子往下一折。折過來後,往每個邊上折,這的.時候不能有空隙。

糉子包好後,鍋里正在住着,看着鍋裏香噴噴的糉子,口水都快流出來了。真是難忘的一天。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0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

在我們的家鄉,首先,家家戶戶都要先打算一盆水,水裏面泡上艾葉,然後,全家人用這盆水洗澡或洗臉。據說這樣可以洗去晦氣,還有辟邪的作用。所以大家用這水洗過後,心裏總是有種安全感,預示着以後的日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之後,媽媽又用艾葉和雞蛋一起煮,煮熟後的.雞蛋會變成淡青色,聞聞,淡淡的清香,令人精神抖擻;嚐嚐,營養又美味。

最後,當然是和親朋好友一起去看刺激的賽龍舟啦!哇!人真多呀!裏三層外三層。紅色的信號彈一下子飛上了天。十幾條顏色各異栩栩如生的龍舟一起衝鋒陷陣,你追我趕。龍舟健兒們高喊着整潔的口號,大家的心情也被他們感染了,都在爲他們打氣。我也情不自禁地大聲喝彩着。比賽持續了很久,最終有一支龍舟一馬當先,得到了第一名!大家掌聲雷動。

這就是我最喜愛的家鄉的端午節!真期望下個端午節快點到來。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到了各種有趣的活動也開始了,吃糉子,划龍舟等,都在端午節這一天開始,這是我們最喜歡的節日,因爲這一天我們可以去看龍舟比賽,去親手做糉子,體驗端午的快樂。

節日都是有重大寓意,端午是爲了紀念古代屈原,紀念他的優秀品質,從古代一直流傳到如今,也成爲了一直文化傳承,有着深遠的意義,我們在過端午時也應該享受端午的故事,去聽端午蘊含的意義,歷史長河中,每一個節點都會有那麼一些人值得我們留意值得我們尊重。

我們作爲傳承者不但要學會傳承古老文化,也要學會繼承優秀品質,屈原是一個令人敬佩,值得尊敬的人,他的`高尚從古至今的無數人爲之折服,我們過端午不但是享受節日的喜慶,也是在學習文化。這是源遠流長的精華,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銘記的歷史。

端午這一天我們都應該積極展開活動,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去遊玩,我們都應該知道節日的重點包糉子,我覺得只有自己包的糉子纔是最好吃,因爲是經過了自己努力練習獲得的,這不但能夠讓我們體會到包糉子的樂趣,也可以讓我們吃到自己做的糉子。

一年只有一次端午,在這一天,在電視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龍舟比賽,展現的是團隊的力量,端午的美麗就在於這裏,有着這樣有趣的活動,讓我們每年都不能忘懷,我甚至都想親自參加,可是自己不會划船。真是非常開心這一天的到來,因爲這是我們歡樂的開始讓我們品嚐節日樂趣。

這是全國性的重大節日,其中的精粹文化,不但是千年來精華,更是一種精神,是我們不屈的靈魂,有着歷史的屬性,節日的隆重卻是靠着歷史的背景,也蘊含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們繼承了這樣的文化,就應該時刻牢記歷史,不忘推陳出新,不斷前進。

當這一天到來我們也會放假,可以去旅遊,也可以去拜訪親人,時間充裕讓我們可以放鬆自己,可以與家人一起體會節日的快樂,不但可以讓我們大飽眼福看龍舟,也可以脣齒留香吃糉子,這是都很有趣的節日,我非常喜歡這樣的節日,也希望同學們都不要忘記,開開心心過端午,快快樂樂看龍舟,讓我們在節日這一天放鬆自己,去感受文化的厚重,體驗不同的端午。

謝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2

親愛的教師,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馬上到來,作爲xx小學的一員,今日我在這裏和大家共享自己的心情,端午應當算的上是最美妙的節日之一了,對我來說,能吃到美味的糉子的端午節無疑能給自己帶來好心情,信任同學們也喜愛糉子吧,那麼大家對端午的文化又有着怎樣的瞭解呢?其實根據我個人的理解,只要能在端午這天過得快樂,那便是有意義的。

大家應當都知道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但是實際上在屈原之前便已經存在端午節了,只是沒有像今日這般普及,也沒有龍舟與糉子。記得去年的端午節,我嘗試了自己包糉子,其實以前我是不會這樣技能的,但是我的奶奶認爲包糉子也是一項傳統的手藝,由於現在的年輕人根本都不怎麼學習,明明老一輩人都會包糉子,可是父母這一輩的人都不情願主動去學,認爲自己在外面買糉子吃比自己動手做要便利得多,味道也好一些,但是這樣的話就沒什麼意義了,究竟自己做的纔是最好的`,現在不是都流行“隔代親”的說法嗎?我與爺爺奶奶的關係是特別好的,因此在去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

其實歷年的端午節我都有一個比擬圓滿的地方,那就是沒有親身體驗過划龍舟,只在電視上看到過,因此我規劃在今年的端午假期去划船,這應當算是一種另類的划龍舟方式吧,不過我覺得端午節的活動,重在參加,只要能夠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那麼我就沒有白白度過端午節。其實說到端午節,有種東西我始終沒有辨別清晰,那邊是艾葉,和另外一種植物很像,我以前始終以爲兩者是同一種植物,結果最近在網上查詢的時候發覺完全不是這樣,不過我還是很喜愛艾葉水散發的那種芳香的。

我已經爲自己的端午假期規劃好行程了,不知道大家是如何預備的呢?其實我覺得我們可以自發組織一個活動,晚上一起聚個餐,也算是活潑一下氣氛吧,究竟每年的端午節讓我感到比擬圓滿的便是參加的人太少,數來數去只有家中的幾個人,假如爺爺奶奶不在家的話可能就需要到外面買糉子吃了。

今年的端午節我會去自己包糉子,然後給父母一個驚喜,說起來他們還不知道我會包糉子呢,我可以在他們面前好好炫耀一番,然後再共同度過這個端午佳節,果真我還是最喜愛端午節。

感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糉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隨着時代的變遷,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一部分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似乎對洋節過分偏愛。當我們站在聖誕的霓虹燈下,不要忘記在除夕陪陪家裏的爺爺奶奶。當我們在萬聖節狂歡的`時候,不要忘記在中秋節與家人坐在一起賞月團圓。當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當元宵的燈會不再流光溢彩,當端午的龍舟不再激情澎湃,當中秋的月餅再也品不出深摯的內涵,我們似乎失去了什麼?

雖然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已成爲我國法定假日,以立法手段保護傳統節日是積極傳承民族文化的一種舉措。但同時我也覺得,申遺和立法只是一種外在的行動模式。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一種從內心生髮出來的力量和自信。有了這種內驅力,民族的傳統文化就能得到延伸與豐富,民衆的心態也會變得健康、美好和開放。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我們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和珍愛之情。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

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讓古老的華夏文明煥發新的風采!

還有,隨着端午節來臨,也就意味着整個學期臨近尾聲。希望同學們能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系統複習,也預祝同學們在高考、中考、期末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謝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端午,大家可知道端午節的來歷?端午節其實還有很多個名稱,比如說端陽節,五月節等等。古時,端午節是大家用來祛病防疫的節日,所以直到現在我們的家鄉還會有采艾葉,別到耳後的習慣。端午節和屈原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這一天是屈原去世那一天,所以這一天也成爲了我們紀念屈原的日子。

在端午的前幾天,我們家裏就會開始轟轟烈烈的包起糉子來,糉子有尖尖的,圓圓的,方方的。我們家裏習慣吃尖尖的糉子,裏面的餡有紅豆的,綠豆的,原味的。而我最偏愛的是原味的,沾一些白砂糖,然後大咬一口,綿綿的、彈彈的,好吃的不得了。空着一些閒時,我便會和媽媽去家後面的山上採一些艾葉,別在耳後,聽說這樣我們就不會頭疼了。這個節日,一家人其樂融融,一起動手做食,一起動手豐富這美好的一天,這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節日。

我相信大家都會過一個不一樣的端午節。端午節是豐富的',有很多很多好玩的事情會發生,比如說賽龍舟,我就去看過一次,那個場面非常壯大,很多人圍在河邊看他們賽龍舟,看着他們奮力的滑動着船槳,長長的船隻在水面上滑行,真的是非常有趣。還有這一天我們會喝雄黃酒,這也是用來除病防疫的,這些事情都象徵着一種美好的憧憬,也是對生活的一種熱愛和享受。

同學們,端午到了,想必大家聽我這麼一說,都紛紛想回家吃糉子了吧!但是希望大家在吃糉子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宣傳我國傳統節日的美德,讓我們一般吃糉子,一邊學習屈原的詩,學習那一種豪邁,讓這個節日在我們的思考下更加有價值和意義。

端午佳節,讓我們懷着一份紀念,也懷着一份感恩,好好的去享受這個節日,也好好的傳承這一份文化,讓我們在未來的日子裏,繼續保持這樣的責任感,爲我們的文化進行傳播和接力。端午節,是一個快樂的、同時需要思考的節日。在這一天,我送你一聲祝福,也願你有一個好運。願你在今後的歲月無憂、安康,願大家的學習越來越好,取得更好的成績去報答我們的祖國、學校和父母!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5

尊敬的老師、敬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又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所以,今日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隨想。相傳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時候,悲憤交加,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就這樣,端午節這天人們通過包糉子、賽龍舟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他熱愛祖國,嫉惡如仇、追求真理,用死展示了忠貞愛國的高尚情操。他成了中華民族愛國憂民的千古榜樣。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日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至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那麼,兩千多年後的今日,我們該怎樣過好這個端午節呢?

這一天,我們要好好陪陪父母,努力爲他們做點什麼。我們得恆久對父母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感謝他們愛我們賽過愛他們自己,感謝他們把我們撫養長大,感謝他們爲我們所做的一切;這一天,或者從這一天起,我們要學會關切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總是以自我爲中心,要多爲別人着想,理解別人,寬容別人,幫助別人。試想,假如屈原只想着自己,他可以舒舒適服地過他的貴族生活,不用去管其他老百姓的生活。當然,他也不會這樣被千古傳頌;這一天,或者從這一天起,我們更要學會熱愛我們的祖國,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衆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當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這一天,或者從這一天起先,我們要做的還許多許多,但歸根究竟,我們要好好學習,每天向上,努力做一個優秀的`x學子。

最終,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全部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日的生活,彼此勉勵,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勉圖強,能爲祖國建設作貢獻的人。

我的講話結束,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