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3篇)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演講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在生活中,演講稿對我們的作用越來越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13篇)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 篇1

早上好!

今日是端午節。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端午節其實有許多名字,比如端陽節,五一節等等。在古代,端午節是每個人用來消退疾病和預防流行病的,所以我們直到現在仍舊有在家鄉採摘艾葉的習慣。端午節也和屈原休慼相關。這一天是屈原去世的日子,所以這一天也成了我們紀念屈原的日子。

端午節前幾天,我們家就起先大力包糉子了。糉子又尖又圓又方。我們家習慣吃紅豆綠豆原味的尖糉子。我最喜愛的是原味,蘸了點白糖,然後咬了一大口,連續的,蹦蹦跳跳的,很好吃。有空的時候,我會和媽媽一起去我家後面的山上採集一些艾葉,而不是耳朵後面。聽說我們不會頭疼。在這個節日裏,全家人都很快樂,一起做飯,一起豐富這個美妙的'一天,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特別有意義的節日。

信任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端午節。端午節很豐富。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正在發生。比如,我去看了一次龍舟競賽。場面很濃。很多人聚集在河邊看他們競賽龍舟。看着他們划着槳,長長的船在水上滑行,真的很好玩。這一天我們會喝雄黃酒,雄黃酒也是用來防病防疫的。這些東西象徵着美妙的願景和對生活的熱愛和享受。

同學們,端午節來了。我想每個人都想回家吃糉子。但是,我希望在吃糉子的同時,不要遺忘宣揚我們傳統節日的美德,這樣我們就可以普遍吃糉子,學習屈原的詩歌,學習什麼樣的魄力,讓這個節日在我們的思索下更有價值和意義。端午節,讓我們帶着紀念和感謝好好享受這個節日,好好傳承這個文化。讓我們在將來保持這種責任感,傳播和傳承我們的文化。端午節是一個歡樂的節日,同時也須要思索。這一天,送上祝願,祝你好運。祝你在將來的歲月裏安心安康。祝你越來越好的學習,越來越好的成果回報祖國,回報學校,回報父母!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友愛的領導: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我們都很快樂。屈原投河的故事流傳至今,大家還是比較熟識的。而我又由於內心的期盼,迫不及待的.去迎接端午節。

屈原投河的故事,據說是由於古代有個皇帝很喜愛屈原,他的一個大臣嫉妒他。那大臣不斷向皇帝說屈原的壞話,要求他驅除屈原。屈原難過欲絕,於農歷五月初五中午投河自盡。屈原投河的故事,自古流傳,源遠流長。這個故事始終深深的印在我的心裏。

端午節的前一天,也就是農曆五月初四,我和媽媽一邊談天一邊包餃子,已經是晚上了。親戚伴侶都在我家,大家都在享受家庭幸福。玩累了,大家打算留下來玩一晚。其次天,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一大早,大家七嘴八舌地聊起今日的行程。經過一番爭論,他們最終得出一個結論:中午去看龍舟競賽,下午去小溪玩水,晚上吃當地小吃。爸爸說:“既然已經打算了,就什麼都不要說了,快去吧!”就這樣,開頭了一天的旅行。早上,我們開了一個小時的車。我們到達時,正好是中午12點。我們坐在湖邊看龍舟競賽。我聽見龍船畫師在喊:“加油!加油!”特別努力。我要感謝龍舟畫家給我們展現瞭如此精彩和漂亮的龍舟競賽。接下來,是時候弄清晰溪邊的風景是什麼樣子了。對小溪來說,它是漂亮的風景和清亮的水。這裏讓我們身心放鬆,好好休息。我和表哥和斯通一起玩了“水漂的兒子”,特別好玩!爲了好玩,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現在是晚上。我們一起去夜市吃零食,肚子始終咕咕叫。一桌子好吃的擺在我面前,我恨不得狼吞虎嚥,大家都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吃完之後我們一起去夜市逛街,一起拍照,給今日和今年的端午節留下了美妙的結局。

這個端午節讓我很快樂。盼望下次能像這個端午節一樣歡樂。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 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爸爸媽媽都來自蘇北農村,那裏是我們的家鄉,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這一天,村莊裏到處都飄散着糉子的香味——清香、醇香、濃香,不時還會傳來賣糉子的吆喝聲,那麼的悠長,那麼的親切,傳統佳節——端午節到來了。

端午節又稱“解糉節”,聽說是古時候人們吃“五香糉”時,有小孩子比較自己家裏包的糉葉的長短,糉葉最長者爲勝,所以現在纔有了“解糉節”之稱。

每逢端午節回外婆家,外婆總會給我包上許多個糉子,讓我這個小饞貓飽飽口福。外婆包的糉子可好吃啦,有豆沙餡、香腸餡、大棗餡、白糉……我最喜歡吃的就是豆沙餡和白糉了,入口特別的香、特別的'甜。有時嘴饞了,到路邊買一個吃,但卻沒有外婆包的吃後那麼脣齒留香……

除了糉子,穿新衣也是一大樂趣,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淋浴,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

聽媽媽說,小時候家鄉看不到龍舟,不過小孩卻有其它的樂趣,舉辦砸蛋大賽。吃過糉子後,挑上一個大大的、尖尖的蛋用小線兜裝好,呼朋喚友,相互撞蛋,看誰的不壞誰就是“蛋王”,有的小調皮比賽時偷偷用手指摳被發現,“賴皮、賴皮”一堆小夥伴喊着、追着……開心極了。

有一首兒歌唱得好: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每聽到這首兒歌,就會讓我想起家鄉的端午節,情不自禁回味那又濃又醇的棕香。

謝謝。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再過幾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端午節開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到現在有兩千多年的。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爲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入汨羅江之後。人們自發的把裝米的竹筒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現在演變成爲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爲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講究衛生的節日。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溼,蚊蟲滋生,病蟲害漸漸增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我們江南地區也將進入悶熱、多雨、潮溼的梅雨季節。爲了避免疾病的發生,人們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趕蚊子蒼蠅、蟲子螞蟻、淨化空氣,後來又加上了石榴花、大蒜和龍船花,合稱“天中五端”。端午這一天成年人要喝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要佩戴藏有硃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樣來看,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爲這一天人們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它不僅要有體力、耐力,而且還要團結協作、機智靈活,更要熟悉水性。這些都是長期鍛鍊的結果,絕非一日之功。端午龍舟競賽能對羣衆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衆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賽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第四,端午是美食節,因爲我們要吃糉子。古代,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形狀上有四角形、錐形、菱形,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筒糉”等等。

還有,等我們過完端午節,整個學期也臨近尾聲。希望同學們能認真上好每一節複習課,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復習,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謝謝。

小學生端午節範文選集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早上好!

衆所周知,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故事。屈原的國家楚國被入侵,屈原跳進河裏死了。屈原死後,楚國人民划着龍舟,把糉子和雞蛋扔進河裏,不讓魚吃屈原的身體。

民間流傳着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賽龍舟。”端午節的習俗是什麼?端午節吃糉子是一種傳統習俗。糉子皮是由葉子做成的,裏面有很多種餡料。吃糉子的習俗已經廣爲流傳。同學們,我想問你們幾個問題,你們吃過哪些糉子餡?你做過糉子嗎?知道糉子怎麼包嗎?是的,最常見的是用糯米或棗子來做糉子。我記得,在幼兒園,端午節前舉行過一次一包糉子,當時我和奶奶都參加了。每逢端午節,社區還會組織各民族居民一起包糉子。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習俗。每年電視上都有龍舟比賽。我從我母親那裏聽說在她的家鄉有很多來紀念端午節。例如,清晨用艾葉、艾草、冬瓜插在門上洗手洗臉,用草藥做一些香包,給小孩子戴五彩線,煮雞蛋,包糉子等。喜氣洋洋的。總之,這個節日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大的民間節日。

在這裏,我特別想說的是,有很多人忽視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喜歡外國的西方節日,如聖誕節,愚人節,萬聖節,這是不能提倡的,我們是中國人,每個傳統節日的背後都有着深厚的傳統文化,每過一次傳統節日,身心都受到洗禮,我們應該自豪自己是中國人!

謝謝!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敬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又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所以,今日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隨想。相傳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時候,悲憤交加,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就這樣,端午節這天人們通過包糉子、賽龍舟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他熱愛祖國,嫉惡如仇、追求真理,用死展示了忠貞愛國的高尚情操。他成了中華民族愛國憂民的千古榜樣。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日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至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那麼,兩千多年後的今日,我們該怎樣過好這個端午節呢?

這一天,我們要好好陪陪父母,努力爲他們做點什麼。我們得恆久對父母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感謝他們愛我們賽過愛他們自己,感謝他們把我們撫養長大,感謝他們爲我們所做的一切;這一天,或者從這一天起,我們要學會關切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總是以自我爲中心,要多爲別人着想,理解別人,寬容別人,幫助別人。試想,假如屈原只想着自己,他可以舒舒適服地過他的貴族生活,不用去管其他老百姓的生活。當然,他也不會這樣被千古傳頌;這一天,或者從這一天起,我們更要學會熱愛我們的祖國,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衆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當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這一天,或者從這一天起先,我們要做的還許多許多,但歸根究竟,我們要好好學習,每天向上,努力做一個優秀的x學子。

最終,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全部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日的生活,彼此勉勵,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勉圖強,能爲祖國建設作貢獻的人。

我的講話結束,感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 篇6

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日,我演講的主題是迎接端午節。農曆五月的第五天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是x月x日。

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傳奇,其中紀念屈原這一說法最爲廣泛。屈原是中國古代宏大的愛國詩人,生於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他誠懇、博學、才華橫溢,在楚國佔有重要地位。

由於他主見反對秦的侵略,他遭到了攻擊和排斥,並被楚王趕出宮廷。屈原悲憤萬分,在流亡途中寫了很多愛國詩,其中最的是《離騷》。後來,秦軍佔據了楚國首都,看到國破家亡,屈原特別哀思,在五月初五那天,他抱着石頭跳進了汨羅江。

人民特別愛戴屈原,聽到他自殺的消息,紛紛划船到江中搶救屈原的遺體,卻找不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壞屈原的`遺體,於是把米飯轉進竹筒,扔到江裏,餵食魚蝦,從而愛護屈原的遺體。

從那時起,每年五月初五,人們會自發來到河邊哀悼屈原,還會把船劃入波濤洶涌的江中,象徵着人們爭先恐後搶救屈原的遺體,藉此寄予對屈原哀思。隨着時間的推移,中國南方形成了端午節龍舟賽習俗。因此,端午節已成爲紀念屈原的節日。

最終,給全部的同學送上一個句子:“玉可碎而不行改其白,竹可焚而不行毀其節”。我們要珍惜今日的生命,相互鼓舞,相互報答。照看好你的父母。最終,祝同學們期末考試成果抱負,端午節開心。

感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 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多同學都喜歡過節,但是大家是否有想過節日是怎麼來的呢?對於即將迎面而來的端午節,你是否去了解過它的來源呢?作爲一名中華兒女,我們要多去了解一些中華文化,慢慢的積累起來,我們就能在自己的思想上提升一個高度,也讓自己成爲一名更加內含底蘊深厚的華夏兒女。那麼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感受端午節吧!

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和大詩人屈原有關聯的,屈原是一名振振有名的愛國大詩人,他愛國,最後投身於汨羅河,最後人們爲了紀念他而在端午節這一天向河裏投糉子,以此來紀念他,愛戴他。其實更早大家是在端午節這一天祈求身體健康,祛病除災。直到今天,我們依舊繼承着以前的習俗,每每端午,就在耳朵背後帶上一片艾葉,話說這樣就不會感到頭痛了。所以我也總是在這一天早早就帶好了艾葉,爲了祈求一個健康的身體。

我相信大家的家庭在端午這一天,也有很多不同的`習俗。這些習俗雖然看起來簡單也不太符合實際,但是確實我們一筆非常豐厚的財富啊。在文化上,我們是需要去尊重和繼承的,這是我們每個人身上的責任。不管是紀念屈原,還是爲了祈求一份健康,我認爲大家都應該把這樣的習俗和文化傳承下去,不至於到未來的世界丟失了這些美好的文化。所以在這裏,我熱烈的號召大家,端午佳節,請在平常糉子的同時,多去了解一些鄉俗文化,爲我們文化的繼承傳播一份力量!

端午節,希望大家可以在家裏開開心心的包個糉子,體驗勞動的快樂,也體驗端午給我們帶來的成就感。也希望大家帶着一份赤誠的心嘗一顆糉子,去紀念我們屈原詩人的愛國情懷,也爲我們良好的傳統文化接力傳承!同學們,端午節就這樣到來了,在瞭解了節日文化的情況下,讓我們衷心的爲我們的端午祝福,爲我們的祖國祝福,也爲我們綿延不斷的中華文化祝福吧!這一個端午節,是一個你我安康的節日,也祝願不遠的未來,我們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即使這是一個紀念性的節日,但是也希望能夠帶來一些未來的希望,讓你我,在這條道路上共同前行,共同健健康康的成長!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師、敬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很興奮能夠站在這裏給大家共享端午節的故事。我們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宏大的詩人屈原投江的日子,卻或許少有人知道,五月初五端午節亦是我們這個有着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國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節日,和春節、中秋節、清明節併成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據說,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時代祭祀龍祖演化而來的節日。“端”有古漢語中“開頭”、“初始”的意思,“端午”也就是“初五”,古代的人們習慣把五月的頭幾天分別用端來稱呼,“端一”也就是五月初一,“端五(午)”也就是我們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了。

端午節有許很多多的別稱,而我們端午節的習俗確定了我們常把端午節稱爲“糉子節”和“龍舟節”。在我國很多與屈原關係親密的地方,端午節是要進行龍舟競賽的,所以這一天也被人們稱爲“龍舟節”,而傳聞中的用糉子去驅散咬食遺體的小魚這一習俗,讓我們都習慣了在端午這一天裏包糉子、吃糉子,每家每戶都會把糉子當做我們的食物,一方面祭祀屈原,一方面預祝我們自己端午安康。

我的家鄉正是屈原投江的那個地方,這讓我比其他人對於端午節的重視是要多一些的。我們家鄉到了端午節,都會早早的去江邊等待,等待龍舟賽的起先,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會在站在江邊爲划龍舟的隊伍搖旗呼喊。

到了中午的時候,我們都會回家去吃糉子。糉子是我們每家每戶勤勞的`“主廚”們提前幾天包好的,糉葉是我們這羣小孩去水邊摘來的,糉葉裏面包着的,有純糯米的鹼糉子,有紅豆的甜糉子,也有在中間藏有一小顆肉的鹹糉子,不管是哪一種,擺上餐桌的那一刻,我們都會挑上自己喜愛吃的那一種,進行端午節吃糉子的儀式。我家因爲我很喜愛吃糉子,我的媽媽業會給我多包一些糉子,凍在冰箱裏,等到我又想吃糉子了,拿出來解凍,糉子也就成爲端午節之外的一種零食或者主食了。

同學們,你們對端午節有什麼特殊的故事嗎?假如有的話,也都上來給大家共享一下吧!我們須要重視我們這些傳統的節日,這些都是我們祖宗們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是我們活着的歷史和過去。

感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了!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 篇9

尊敬的老師,友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現在的已經作爲我國法定假期了,這充分證明我們要對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的重視度增加了很多。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喧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傷。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好像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糉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驚,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亮的風俗——吃。如今,滿意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擅長愛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生疏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熟悉又讓知識帶有溫度。

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很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國外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進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接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進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著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爲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簡單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定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日,該如何愛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明顯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樂觀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進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肯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製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需懷有敬畏之心,必需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 篇10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的時候,有些人家吃糉子,有些人家吃包子。

媽媽去上班的時候,對哥哥說:“吃完早飯,帶着彤彤去窯上。”我和哥哥,還有奶奶吃過早飯。哥哥就開始收拾他的作業,我在一旁看電視。哥哥收拾好後,我幫哥哥揹着書包,他騎着電動車,我們就出發了。

到了窯上,我把書包放到牀上,就去樓上了。到廚房一看,他們都開始抱起來了。我看見桌子上有好多包好的糉子,再看看盆兒裏,還有剩了點兒糉子餡。

昨天,媽媽從家裏帶了一袋江米,爸爸又去城裏買了蜜棗和糉子葉。阿姨把江米和糉子葉泡了一晚上。

爸爸買的糉子葉太窄了,媽媽就拿了兩片糉子葉。我也想學,就對媽媽說:“媽媽你教我吧。”媽媽一邊給我做示範,一邊講包糉子的要領。

可是我總是學不會,這兩片糉子葉包不是合在一起,就是拿不住,都快被我弄壞了。

後來,媽媽讓我拿一片糉子葉學。右手拿葉子的根部,左手拿住離右手很近的`位置,然後右手往裏一折。葉子的底部是尖尖,這樣裝東西就不容易漏了。

糉子餡裝滿後,把剩下的葉子往下一折。折過來後,往每個邊上折,這的時候不能有空隙。

糉子包好後,鍋里正在住着,看着鍋裏香噴噴的糉子,口水都快流出來了。真是難忘的一天。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 篇11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日由我來進行國旗下的講話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許多年曆史。

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提倡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劇烈反對,屈原去職,被趕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等,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美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聞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樣,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些漁夫拿出爲屈原打算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後來因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業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以後每年5月5日定位端午節。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在端午節上最喧鬧的活動。

端午節是一種傳統,也是一種文化,也是我們的魂。屈原並沒有因爲別國的強大而拋棄自己的故土,也未因自己人生的失意而投奔別國。他的忠是一種廣義的愛,一種大愛,一種永恆,不計酬勞與代價。同學們祖國須要我們的愛,漂亮的校內須要我們的愛,同學們須要我們的愛。

端午節,我們要緬懷屈原,更要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學習他的大愛,這些必需付諸行動。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 篇12

早上好!

今日我演講的主題是紀念傳統節日和傳承傳統文化。衆所周知,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許多故事。屈原的國家楚國被侵略,屈原跳河而死。屈原死後,楚國人民划着龍舟,把糉子和雞蛋扔到河裏,防止魚吃屈原的屍體。

民間有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日,是端陽,門內有艾,滿香。吃餃子,撒糖,賽龍舟。”端午節的習俗是什麼?端午節吃糉子是一種傳統習俗。糉子皮是葉子做的,裏面有許多種餡料。吃糉子的習俗已經廣爲流傳。

同學們,我想問你們幾個問題。你吃過哪些餃子?你做過糉子嗎?你知道怎麼包糉子嗎?是的,糯米或紅棗是最常見的糉子製作方法。我記得,在幼兒園,端午節之前,有一次舉辦了一包糉子,當時我和奶奶都參與了。端午節,社區還組織各族居民一起做糉子。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習俗。電視上每年都有龍舟競賽。我聽媽媽說,她家鄉有許多慶祝端午節的活動。比如早上用插在門上的艾蒿、艾草、冬瓜洗手洗臉,用草藥做一些香囊,給孩子穿上彩色的線,煮雞蛋,包糉子。興致勃勃。總之,這個節日很重要,是一個很大的民間節日。端午節之前,它是中國的一個兒童節。每年都有人用綵線扔綵球。每年五月初五之後的雨天,人們就把球扔到雨天的地方。據說它每年都給人們帶來好運。

中國始終重視傳統節日。近年來,端午節作爲法定假日,是全國人民慶祝的傳統節日。

在這裏,我想說,許多人無視中國的傳統節日,喜愛國外的西方節日,比如聖誕節、愚人節、萬聖節,這些都是不能提倡的。我們是中國人,每個傳統節日背後都有着深厚的`傳統文化。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是身心受洗。我們應當爲自己是中國人而傲慢!

同學們,屈原的故事離我們很遠,但他的愛國情懷離我們很近。熱愛祖國,建設美妙的家園,須要每一代人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是祖國的將來,要好好學習,成長爲對社會有用的人!

小學生端午節演講稿 篇1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讓我們一起緬懷屈原》。暮色蒼遠,心緒蜿蜒,有誰在演講時刻注視着你?麥子金黃,演講艾草幽香,有誰在時刻聆聽演講着你的呼吸?冷豔的孤寂、悽切清冷的時光,在炙烤演講着你滴血的心。迷失的漁火,重演講新點燃你對未來的期盼。

端午是竹葉的色彩,端午是艾草的青澀,端午是屈原的祭日,端午是人們永遠的牽掛!

端午,白日,枕着艾草做夢

我的胃裏,一個蜜棗的糉子,正試圖和古代息息相通三千年前的糉子不是太甜,是太苦,需要用汩羅江的水來解苦但滔滔江水太遠,救不了近渴

就是今天,一個聲音告訴我,我是屈原的孩子我的筆應該和屈原的血脈相連

但是我怎麼也寫不出

一隻糉子如何香飄十里

糉子淡淡的'清香,在艾草的苦味中飄浮。

笛聲悠遠,麥子飽滿,汩羅江邊,先生那愁苦悲憤的面容,記憶猶新。

興楚無望,爲保高潔,你憤然跳入汩羅江。你那悲壯的一躍

讓淚流滿面的詩句,飄散成綿延千年的梅雨,淋溼了後人的思念

滔滔江水化作奔涌的激流,你大筆一揮,《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的詩篇,而你獨自踏浪而去,讓好多記憶日漸冷卻,只留下一圈圈漣漪,盪漾成五月的一個風俗

至今還依然震撼着世人的心靈。

端午節,傳承了一種情懷,悲壯而悽美,氣吞山河。它向世人所傳達的,是一個詩人憂國憂民、熱愛故土的高尚風格。端午節,沉澱了一種精神,厚重而堅固,歷久彌新。它向世人所闡述的,是一個勇士不畏暴虐、堅持鬥爭的偉大壯舉。

兩千多年以來,端午節所特有的這種情懷和精神,從來未曾改變……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