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我的教育心》閱讀心得體會(通用10篇)

《我的教育心》閱讀心得體會(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9W 次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的教育心》閱讀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教育心》閱讀心得體會(通用10篇)

《我的教育心》閱讀心得體會 1

作爲一名新教師,在剛剛走上這個崗位的時候,自己對工作充滿了憧憬,投入了無限的激情:與“問題”學生耐心細緻的談心,只要有機會就到班級上課,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自己的教案……感覺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可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願意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笑。當工作越來越熟悉,我對教育反而失去了最初的激情。而李老師的書《我的教育心》則爲我揭開了困惑。

身爲中國衆多教學名師中的一員,李鎮西先生是以一名中國傳統教育的變革者,一名中國教育新思路的探索者,一名勇敢的新理論實踐者的身份出現的。《我的教育心》凝聚了一個爲人師者的心血結晶,其內不但闡述了教育的方法論,更是詳盡闡釋了“心”的含義。閱讀這本書,讓我的心靈得到淨化,靈魂得以洗禮。

像書中所說:“教育沒有那麼多的花樣,沒有那麼多的特色。特色不是包裝或打造出來的,而是需要實踐和時間自然而然形成。”但這並不意味着李鎮西老師沒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讓自己永遠守住一顆樸素的教育心”就是貫穿李老師教育生涯的質樸的.教育思想。這顆心不需要任何修飾,不需要任何包裝,它是如此質樸,卻又如此真摯。

李老師最後總結道: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疑會使學生親近我們並樂意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止於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教育的確是愛的奉獻,是幸福的昇華。愛學生的過程,也是愛自己,教學生的實踐,也是在教自我,學生獲得了認同和幸福感的同時,也會累積爲師者的成就感和幸福指數。

這本書對於我這樣一名新進教師,猶如一盞黑暗中的燈塔,爲我點亮的前進的方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會時時刻刻以李老師爲榜樣:用心教育,用愛灌溉。

《我的教育心》閱讀心得體會 2

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我的教育心》,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的文字激情飛揚、絢麗多彩、卻又樸實真摯、情意綿綿。

該書以自傳體的形式介紹了自己從教三十年的經歷,有成功,有失敗,有歡樂,也有憂慮。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看到了一個真實、立體的李老師的形象。徘徊在書架前,一席話映入我眼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我願意守住自己的靈魂。這個“靈魂”其實就是一顆樸素而真實的心。”

這看似一顆樸素之心,卻充滿了對教育的無限摯愛,對事業的不懈追求,對現實的不斷挑戰,對自己的不斷超越。這顆心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他的這顆心既影響、薰陶着曾教過的千萬莘莘學子,更牽動、感染着當今不計其數仰慕他的同行。本書以成長爲主線,以反思爲主題,力圖比較客觀地展示作者走過的歷程。不僅作爲老師的我們教授知識給學生們,反過來學生們也能教會我們怎樣成爲一名好老師。和學生一起成長,一起進步是我最大的願望。愛因斯坦說過:“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爲科學家的。”

思考是一種好習慣,它傳承精華,去除糟粕,孕育智慧。善於思考必定受益無窮。也正是因爲思考,成就了於永正、李吉林等一代名師。考爾德希德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反思是教師積極探究心態的表現,它可以使教師重新找回失去的自己,不唯書,不唯上,不唯專家,相信自己纔是處理自己問題的專家。

《我的教育心》閱讀心得體會 3

最近有幸拜讀李鎮西老師的《我的教育心》。讀罷,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李鎮西老師樸實的言語中飽含着教育的熱情,普通的教育事例中折射出深刻的教育哲理。字字句句如黃鐘大呂警醒着我,把如井中之蛙的我拽出那方窄窄的洞口,才發現教育的天空那麼藍那麼廣闊。

一、 愛,曲線地去表達

老師都是愛學生的,往往愛之深,但往往表達方式不當,給彼此心靈和身體造成傷害。可謂,愛是一把雙刃劍。什麼樣的愛是有效的呢?想起了:寒風和春風比賽看誰能把遊人身上的衣服吹掉。寒風越猛烈的吹,遊人就越裹緊衣服。而春風月溫暖的吹,遊人漸漸的不由自主的脫去衣服……可見,良藥是苦口利於病,但學生怕苦。直接赤裸愛的表達,對於脆弱、敏感、叛逆的學生難以承受。愛的起點是尊重。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差異。不着急,慢慢陪着學生成長進步。正如李鎮西老師說“教育是一種心心相印的活動,教育之樹必須根植與尊重學生的肥沃土地上纔會枝繁葉茂。

親而顯愛,愛而生信,信而樹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失敗的教育是,學生感覺到你是在教育他”。因此,兩點之間最短不再是線段。教育應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般地滋潤學生的心田。

二、 努力做一個可愛且有智慧的`老師

社會在變,時代在變,教育的觀念也需要轉變。學生較喜歡幽默風趣有童心的老師。因此新時代的老師,在傳到授業解惑的時候,應摒棄教條、刻板。努力做到嚴肅而不失活潑風趣。所以老師要有教學專業知識外的大視野大智慧,試試恰當給也已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增添幾分輕鬆和愉悅。

三、 教育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項良心工程

月亮既然選擇了夜晚,就不畏黑暗和孤寂,努力放出光芒,哪怕很微弱。

駱駝既然選擇了沙漠,就不懼怕風沙和乾渴,堅持爲行人帶路前行。

我既然選擇了教育,就不怕清貧和心苦,矢志不移把愛心奉獻給學生,永遠守住一顆樸素的教育心。

《我的教育心》閱讀心得體會 4

最近,我又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我的教育心》一書,李老師對教育事業充滿了激情,取得了成功真是讓人羨慕讓人欽佩。

說實在,現在的我們工作越來越熟悉,但是對教育的激情卻沒有了,出現了職業倦怠的現象,李老師給我們送來了享受成功教育的祕訣!一起來分享!

1、永遠保持現在這種純淨的童心永遠保持純淨童心的支撐點是把教育當成信仰,不爲名利工作,而是爲自己工作,不能讓自己的心生鏽。我們的工作環境決定了我們大多數的時間是和孩子在一起的,讓自己保持童心有很多種方法: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看他們喜歡看的書,和他們一起說一說對書中故事的理解,對人物的感受,對優美詞句的賞析,會無形間拉近和孩子的心靈距離,也會讓你自己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有機會的時候加入到孩子們的遊戲隊伍中,放飛童心,感悟童真、童趣;和孩子像朋友一樣談談心……只要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都要去嘗試,要把純真保持到永遠。

2、要有愛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至理名言“愛滿天下”從師範起就一直陪着我們,但是,當我們從教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對還能像最初那樣愛他們每一個嗎?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似乎不再對每個學生一視同仁,開始慢慢喜歡成績出色的`學生;不再有十足的耐心,對學生也有了些許“簡單粗暴”的痕跡;不再走進學生,與學生有了心理距離這種種表現都說明了,我們沒有真正的愛我們的學生。只有對孩子充滿了愛,我們的教育才會充滿激情,纔會取得成功。

3、要善於積累智慧

4、要加強閱讀在書香滿校園的學校工作,我們是幸福的,閱讀,已經成爲我們的習慣。

5、要勤於寫作

如果說閱讀是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那麼,寫作其實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新教育強調,“堅持就有收穫,堅持纔有奇蹟”。如果能夠堅持記錄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行爲,每一個人都可以不斷挑戰自己,在現有的基礎上做的更好。

守住自己的教育心,做成功的教師!

《我的教育心》閱讀心得體會 5

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大師對話。這句話我以前沒有深入理解過,最近我的理解卻深刻了起來。幾天來我專心閱讀了李鎮西的教育專著《我的教育心》,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工作相比較,有了感觸,有了共鳴。讀完李鎮西老師的這本書後,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與名師的差距。和以前一樣,我只看到名師的輝煌,知道名師是那麼出名,可是卻很少去關注他們怎麼成爲名師的?很少去關注他們對某一方面的用心。這本專著

在教我如何當一個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有激情會思考的好老師。

一、思想上的轉變

這本書裏沒有套話、空話,講的都很實在,字裏行間是李老師

30年如一日的“教育心”,也就是一顆“童心“。正如李老師在書中講到:“童心”意味着理想、純真、熱情、好奇、良知……一個平庸教師和一個優秀教師的區別可以體現在許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平庸教師的童心會很快隨着時間的退役而泯滅,而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就是直到最後一次站在講臺上,他依然懷着一顆純潔的童心。通過對文章的閱讀,我對教師的角色有了客觀的認識。教師無論從事任何學科,首先想到的自己是一名教育者,其次纔是教學工作。在工作中不能就經驗來處理事情,不能只看事情的表面現象,而要深入地考慮自己是否從科學的教育手段來解決問題。從事班主任工作,從事教師工作,能讓自己的教育人生更加完整、更加豐富,能從另外一個角度來促進專業成長。正如我曾經看過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教育就是反思與行動,愛撫與照料,對話與合作,引導與建構,促進與生長,教育就是互動與相互成全。從閱讀中,我的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轉變,我有種被提醒被激醒的感覺,而如何將書中理念運用於我們的教學中,我覺得應該從關注學生的情感,尊重每個孩子,從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開始,讓學生只有對自己、對專業學習有積極的情感,儘可能的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關係,我們的教育才不會失敗。

二、做一個不斷進取專業性的教育者

教師的責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教書育人。教書育人,必先修身。因此我們每一個做教師的要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加強業務學習,多學習理論知識,記好筆記,認真寫心得體會。要認真備課、上課,同時要反思自己的教學,對照新課改精神,明確不足,找準差距,爭取提高。海納百川,纔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像李老師那樣向我們的孩子學習。“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爲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孩子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麼大,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面對我們的孩子,面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會發出感嘆:現在的孩子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裏應敲響警鐘:你已經落後於你的孩子了。因此,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應該做一個不斷進取專業性的教育者,只有這樣我們在教學中才能遊刃有餘。

三、做一個有思想會思考的教育者

一直堅信巴爾扎克的一句話:“一個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有力量的人!”。的`確,生命之所以寶貴,是因爲它最終要面對死亡;思想之所以寶貴,是因爲它可以讓生命永恆。蘇格拉底也說:“人之所以爲人,就是因爲他有思想。”。思想是人的靈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教師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應該成爲思想的先行者。人沒有了思想,根本就屬於酒囊飯袋、行屍走肉。教師沒有了思想,就不能稱其爲教育者。如果沒有思想,我們有些教師就會幾十年如一日,教學方法死板老套,從來不知道學生在想什麼,他們需要什麼,甚至會武斷地把教育困難的原因單方面歸結在學生身上。孰不知反思是一個教育者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之一,是一個優秀教師的重要素質的體現。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一線教師。這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爲,“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二是用思想陶冶學子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高貴的生命。

讀書是一種幸福,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精彩!但光讀書還不夠,還要與實踐相結合。希望我能在實踐中磨練,走出更成穩的腳步 !

《我的教育心》閱讀心得體會 6

近日閒來少事,閱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新作——《我的教育心》。書中篇篇文章如春風,催人覺醒;字字似號角,激人奮進。

上週末,到大名縣做班主任培訓時,有教師問我一個問題:“我們工作一段時間就倦怠了,而您是怎樣保持您的激情的呢?”

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從何說起呢?閱讀了《我的教育心》後,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一下幾個觀點:

一、要加強閱讀

我們平時教學工作很忙,但再忙也不要放棄閱讀。要把閱讀當作一種生存方式,或者說是我們生命的一種呈現方式。就像每天都要洗臉、刷牙、吃飯一樣,每天都要閱讀。我們可以自己購書,也可以從學校圖書館借書。養成勤於閱讀的習慣,是保持激情源源不斷的`精神養料。

二、要善於積累智慧

對學生的愛,意味着責任。責任意味着要堅持不斷地幫助學生成長,同時自己也要成長。這是一場持續終生的“戰爭”,敵人當然不是學生,而是教育上遇到的困難。其實,智慧就是從難題中來的。若我們把每次遇到的難題,把它當課題研究,長期帶着一顆思考的大腦工作,自己的智慧就會越來越豐富。教師要樂於同後進生打交道,這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也是最好的成長路徑。任何一個名醫都不是靠醫感冒而成爲名醫的,而是靠疑難雜症成爲名醫的。同樣,名師也是這個道理。只教本來就很優秀的學生是成不了名師的,只有善於轉化後進生,把一個個後進生教成了優秀學生,你纔是真正的名師。教育之路很長,還有無數困難在等着我們,我們要意識到,正是這些困難能夠成就我們,不但讓自己變得有智慧,而且也能讓教師感到教育的幸福。

三、要勤於寫作

經常記錄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感受,總結、提煉自己的教育智慧。不要認爲自己文筆不好,不過就是拿起手中的筆,用樸素的話語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最好是寫故事,怎麼做就怎麼寫,不需要懂腦筋。如果每天都堅持寫一點,或者一週寫一篇,兩年下來,我們就會有一筆財富,這就是教育對人類的饋贈。從2013年8月19日至今,我已堅持寫了115篇教育隨筆。

現實生活中,雖然有很多客觀環境我們很不滿意,但我們一時也無法改變,能夠改變的就是我們的心態。要在內心堅守信念,保持內心的寧靜與純真。目光要放常遠些,不要斤斤計較眼前的得失,要培自己寬廣的胸襟。書中介紹:我們閱讀不是爲了讓知識把我們的心靈佔滿,而是爲了讓我們的心胸得以盪滌而空曠清澈。

我們的教育歷程,無論是經驗還是教訓,都可以成爲某種意義上的“財富”。今後的路無論如何選擇,都要永遠守住一顆積極的教育心。

《我的教育心》閱讀心得體會 7

起先,看到《我的教育心》,覺得那是一本我難以靜心看下去的厚厚的書。漫不經心地翻開了前兩頁,看到了他描寫的被一位叫劉江的學生寫作文侮辱後,毫不留情地用挖苦的語言當衆“回敬”……,不由得勾起了我閱讀的慾望。

李鎮西老師在文中描寫的片段都是賦予了智慧的,語言細膩也犀利,舉例生動,若能細細品讀,一定能從中學到很多。看到李老師描寫的教育生涯,從選擇師範專業到實習再到走上工作崗位,我不禁聯想到自己的十年。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內向的、各方面表現平平的人。計算機教育並不是我選的,是因爲填志願撞車的。我總認爲女子應該跟琴棋書畫打交道,我天天面對着不懂人情的機器,多麼無趣。實習的時候,輔導員擔心我因爲內向上不好課,沒想到我上公開課的時候,絲毫沒有緊張,經過精心的課程設計,給一年級的學生上了一節生動、有趣的繪畫課。那一次公開課,給原本不自信的我帶來了正能量,並讓我確信自己是可以當好教師的。一個月的實習很快就結束了,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那充滿活力的`校園。

再次走上講臺是2010年的9月,剛考上編制,在一個淳樸的鄉村、一個希望小學,校領導安排我代語文課。上課鈴聲響起,我的心裏像打鼓一樣,我能上好嗎?那一節課,是雜亂無章地,因爲沒有充分備課,我把祕魯練成了mi lu,我虛心地接受了學生的當堂糾正,課下立馬去買了本字典,每次備課都要認真查字典,練讀音,練粉筆字,充實而有成就感。學生第一學期期末測試較上一學期有了明顯的進步。兩年的語文教學跟學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直到現在學生還會給我發信息、打電話。

剛從鄉村來到城市,從語文教學改成了信息技術教學,開始真有些不適應。在給學生整隊時,學生總會問我:“老師,能給我們玩會兒遊戲嗎?”我心裏很難過,我身上貼着的標籤就是“遊戲”。上課就好像是一種無煙戰爭,學生是變着法兒要去玩遊戲,我是變着法兒不讓他們玩遊戲,下課了,學生要是沒有玩到遊戲,就會感覺到很沮喪。我對學生的這種學習的態度非常不滿,苦口相勸,學生似乎也聽不進去,有的學生甚至會說:“老師,你就讓我們放鬆放鬆吧!”雖然說沒有主課和副課之分,但是學生的學習態度讓我有挫敗感,他們說是你不夠狠、不夠嚴厲,我想可能是吧,原來自己有的親和力,現在一點用沒有,學生既不怕我也不喜歡我。

就這樣磕磕巴巴地教了一年信息,除了挫敗,沒有任何成就感。心中有對學生的愛卻覺得無處安放,學生似乎根本不需要我的愛。遇到問題,只能自己想方法解決,我再次接一年級的信息時,就按照一定的規則去給學生玩遊戲,什麼時候可以玩,可以玩什麼樣的遊戲。開設了電子製作特長班,跟學生接觸的時間多了,輔導學生參加電子製作比賽,漸漸地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也找到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教學是一門藝術,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有相通的地方。只有不斷地改進教學,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

《我的教育心》閱讀心得體會 8

最近,我讀了李老師的《我的教育心》。這是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自傳”,他說這是我30年從教經歷的全程寫真。

李老師這絕不是一次次“成功”的炫耀和一個個“榮譽”的堆砌,不,該書首先是真實地展示一個青年教師的成長曆程,展示我是如何一步步在教育山路上攀登:一次次身心投入的班級活動,一次次心心相印的靈魂交融,一次次山窮水復的躊躇迷茫,一次次峯迴路轉的絕處逢生,……有精彩的成功案例,但更有不少令人嘆息發軔深省的失敗教訓——對真誠的教育者來,這些失敗的教訓同樣是一筆珍貴的財富。

如果我們僅僅把教育當作一門職業,那將是很累的,而且累得很被動――爲學生累,爲家長累,爲領導累,爲社會累……但如果我們把教育當作一項事業,那麼一切酸甜苦辣都是“自找“的,因而是心甘情願的!

李老師說:“永遠保持現在這種純淨的童心。這很難,但一定要保持,其支撐點是把教育當成信仰,不爲名利工作,而是爲自己工作,不能讓自己的.心生鏽。”

李老師說得多好呀。這顆童心的“純粹”實際上就是叫我們不爲社會世俗所紛擾,不爲追逐名利而累心,不爲利益受損而喪氣,要將教育當成一種信仰。看看當前社會現狀,有多少人將此作爲一種信仰來做?多數老師只是將教書當成一種職業,一種謀生的手段罷了(不過,任何一種職業都是一種謀生手段。因爲人們畢竟逃脫不了現實與生活。)。有多少人不計較名利?不注重得失?有多少人把工作當成是爲自己工作的?可是,我們要想獲得一種職業幸福感、快樂感的話、僅僅這樣理解和思考肯定很難很難。

從教之初,當踏上講臺的那時是多麼的激情滿懷,豪情萬丈。心裏有點太多的夢想想要實現,有高遠的目標想要追尋,可隨着時間的流逝,原先心中種種美好被無情撕得支離破碎。時光流逝是真兇?殘酷現實是元首?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誰是真兇和元首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重新拾起那片片落葉,重新撫平那累累傷痕。看見《我的教育心》後我心爲之一動。讀完此書,心中思緒不禁洶涌起伏。如何才能不讓自己的心生鏽?怎樣才能讓自己職業疲倦之心重新點燃新的希望?我在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要把教育當成一種信仰,要保持一顆童心,而且要保持到永遠永遠。正所謂: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我們有時候走得太遠,以至忘記了我們當初的出發的目的。找回當初出發的原點,認準我們前行的方向,帶着一顆純粹的童心,懷着憧憬與理想,讓我們重新上路。我從這些樸素文字裏,看到一個成功者的“成功祕訣”:那就是和學生一起成長,體驗成長樂趣,就可以擁有一顆快樂之心!

《我的教育心》閱讀心得體會 9

每當捧起李鎮西老師的作品,心裏總是泛起由衷的敬佩之情。近日,拜讀李鎮西老師的《我的教育心》一書,再次領略到李老師對教育的執着與熱愛,感受到了李老師身上那種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

“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李鎮西老師說得真精彩!“親其師方能信其道”,老師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了,對學生的教育自然要順暢得多了。平時工作中,我也比較注重和學生們玩在一起,學在一起,積極尋找和他們共同的愛好。學生愛踢足球,我不懂,大課間就天天和他們混在一起踢;學生喜歡繪畫,我就在作業的評語中露一小手“迎合”一下他們,學生喜歡聽故事,我就儘量在每節課前給他們講一個生動的故事,讓學生感受到和我在一起玩樂、學習都很輕鬆。有一件事讓我記憶深刻。班上素素、小淳要參加學校“金牌主持人”大賽,下午就要比賽了,可兩個人的即興問答環節還沒有準備,於是午飯後,我帶着他們一起緊張地研究即興問答的題目。我們討論、記錄、分工,緊鑼密鼓地準備了一箇中午。雖然最終比賽結果不夠理想,但後來小淳在日記裏寫道:沒想到老師會和我們一起準備比賽,真讓我感動。老師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卻觸動到了學生的心靈。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要不斷地尋找“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

談及當前語文教學,李老師以自己的行動踐行着語文高效課堂。參加省級賽課,利用提前編輯好的“程序”課順利拿到一等獎,獲得了各級領導和老師的讚揚,但學生的反應卻是緊張,謹慎,不敢自由發揮。當去天津參加國家級賽課時,李鎮西老師大膽採用自己的日常教學風格,課堂上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老師也作爲課堂平等的一員參與討論,課堂全體學生都“動”了起來。課後,很多爭議的.聲音傳來,有的說這課堂不像語文課,有的質疑教師的主導作用沒能體現等等,但上課的學生們卻歡呼:我們從來沒有上過這麼真實自然的公開課!這堂課真正體現了李老師對學生的尊重。課的好壞,我認爲應該是以學生的收穫來判定。當然這裏要強調的是收穫了什麼?怎麼收穫的?纔是關鍵。這也是我正積極思考的一個問題。

在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下,對語文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會教學,而且要教會學生;不但要教會學生知識,而且要滲透思想教育;不但要教學生閱讀,更要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想起今年廣東高考的滿分作文試卷,無一不是博古通今,涉獵廣泛。教育的路上,充滿坎坷,但要像李鎮西老師那樣享受教育、執着於教育、沉下心來做教育,才能真正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人中人”.

《我的教育心》閱讀心得體會 10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我的教育心》,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自傳”,是他30年從教經歷的全程寫真。李鎮西老師是教育屆的名人,很早就聽說他的大名。我很喜歡他的坦率、真誠,不居高臨下,不故作高深,像一個長者,不像一個說教者。該書真實地展示了一個青年教師的成長曆程,展示了是如何一步步在教育山路上攀登,一次次身心投入班級活動,一次次心心相印的靈魂交融,一次次山窮水復的躊躇迷茫,一次次峯迴路轉的絕處逢生……有精彩的成功案例,但更有不少令人嘆息發軔深省的失敗教訓,對真誠的教育者來說,這些失敗的教訓同樣是一筆珍貴的財富。

全書中文字樸素,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切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着華美,流暢中滲透着憂慮,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動着智慧…… 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裏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我一直固執的認爲,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是相當少,怎樣悲觀的估計都不過分,而且到現在,愛心越來越成爲教師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成功者的“成功祕訣”:那就是和學生一起成長,體驗成長樂趣,就可以擁有一顆快樂之心!全書中貫穿一個主題:反思、樂趣。作者試圖通過自己的教育經歷,告訴同行:如果我們僅僅把教育當作一門職業,那將是很累的,而且累得很被動——會爲學生累,爲家長累,爲領導累,爲社會累……但如果我們把教育當作一項事業,那麼一切酸甜苦辣都是"自找"的,因而是心甘情願的! 現實生活裏,教師感覺到苦和累,的確作爲一個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教師,很忙、很累,但忙和累是現實,關鍵是要像李老師一樣,從忙和累中體驗到樂趣,和學生一起經歷、一起歡樂、一起成長,就是師生交往的最高境界吧。

李鎮西的教育思想,也提醒我們要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人民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師德;而師德的靈魂是師愛。第一,有愛就有教育。師愛是師德的靈魂。優秀教師共同的特點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教育、熱愛學生。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爲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的確,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做學生的好老師,首先就要愛學生。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對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關懷每一個學生,去愛護和培養每一位學生。伸出溫暖的雙手,獻出真誠的情和愛,扶持他們一步步長大。第二,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教師隊伍是發展教育事業的決定性因素,必須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教師隊伍,必須堅定不移地建設好人民教師隊伍。教師工作是平凡的,每天都在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這些事情卻連着千家萬戶,連着祖國的未來。老師們不僅能夠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敬業奉獻,做出不平凡的光輝業績,在危急時刻也同樣能夠挺身而出,見義勇爲,做出捨己救人的英雄壯舉。沒有廣大教師的艱苦奮鬥和獻身精神,就沒有教育事業的今天,就沒有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第三,要把師德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學高爲師,德高爲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李鎮西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師德是密不可分的。

托爾斯泰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我們應該擴大內心的愛”。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話嗎?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

《我的教育心》是李鎮西在教學長河中跋涉的成果,沒有對教育的愛,就不會有足以令人動容的這許多案例。教書育人,說的容易做的難,李鎮西做到了,我呢?我們呢?我將繼續爲之長考!所有讀過這本書的同行,讓我們攜起手來,學習李鎮西老師做一個教育的有心人吧,學習他記錄自己的教育故事,學習他樂在其中的好心態。這樣以來,我們每個普通教師,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獨特的“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