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集合15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集合15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爲中小學教師而寫的。書中每一條都談一個問題,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既有生動的現實作爲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給予合理的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它讓教師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

在看過《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後,帶給我極大的啓發和深深的感觸,他精練的語言、閃光的思想,針對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作爲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的蘇霍姆林斯基的確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實踐鼓舞着千百萬教師。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

“不要用硬性規定的計劃來束縛兒童,讓他們去仔細地看看各種事,並且看個夠。”這段話提出給兒童自由支配時間的重要性,因此,我們要教會學生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在每一步路上,學生的面前都可能展現某種新的、未知的東西,這東西使他入了迷,佔據了他的全身心,他不僅顧不得想別的事,就連時間的流逝也感覺不到了。有時一個成年人,也會被某種有趣的東西所迷住,我也很難擺脫那件使我入迷和使我得到滿足的事。可是,在我的下意識的深處,卻有一種思想使我不得安寧:我還有工作,誰也不會替我把它完成的。這種來自下意識的信號,會幫助我控制時間的利用。而學生還缺乏這種控制力,所以他會忘記時間。應當教給他怎樣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這時就要做到不違背兒童的天性,教給學生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要儘量做到讓有趣的、使學生感到驚奇的東西,同時成爲學生的智慧、情感和全面發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東西。換句話說,應當使學生的時間充滿使他們入迷的事,而這些事又能發展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又不致破壞童年的情趣。給學生提供自由支配的時間,並不是讓他們有可能愛幹什麼就幹什麼。放任自流會養成無所事事、懶散疲塌的不良習氣。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和課餘時間要做一個有心人,儘量讓學生多做些感興趣的事,多組織安排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活動,使他們養成思考的良好習慣,從而發展他們的能力。

“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書中第二十二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纔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自願地建立起來。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這門學科,首先,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從一上課就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學生思維處於最佳活躍狀態,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掀起一輪學習高潮。

“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享受熱烈的、沸騰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在新一輪教育改革中,新課程更關注和提倡創設情境教學,而恰當的情境能煥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同策略來同化和順應新知,爲學生進行主動學習開好頭。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有的放失的巧設懸念,創設問題情境,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啓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緊張和迅速的思維活動。教學中在設置懸念,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一定要讀懂教材,讀懂學生,準確地把握好教學重難點,明確教學目的。只有這樣,才能把懸念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最終使學生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讀完《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後,我深深覺得教師應根據課的不同性質、不同階段,有機地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給學生一片嶄新的、遼闊的發展空間,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感悟,使學生在充滿智慧和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魅力。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2

利用一段時間閱讀了這本書之後感觸頗多,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值得我們教師不斷思考。以下是我的一些感觸:

首先,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 。

教師要有好的教學方法。作爲教師來講,怎麼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好的教學方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得到啓發,思維能力得到鍛鍊,從而能夠使學生自主地學習。

二、要關愛學生 ,首先要關心學生的思想。

利用課餘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談心,瞭解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從中知道學生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其次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當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要及時地,耐心細緻地輔導。作爲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弱勢羣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不是我們恩賜或施展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等待我塑造的蒼白魂靈。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後勁生。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麼困難,提出專門爲他們準備的習題。因此,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盡力去改變自己教學中這種狀況。

三、做一個善於反思的教師。

真正的學習需要藉助有效的表達和傾聽,要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不斷的學會和別人充分交流,並對不同於自己的觀點抱寬容和尊重的態度,能從錯誤中學習。我認爲,其實,並不是我們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只要我們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就是身爲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

四、做一個有情趣的教師。

工作後覺得自己不會玩了,如果放兩天假,一般也就是睡個大覺。主要因爲自己沒有什麼業餘愛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沒事可幹,反倒悶出病來了。因此,在工作之餘要培養自己的業餘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人生是多麼單調和乏味啊。一個有情趣的老師,生命質量纔是高的,也纔可能得到學生的親近。誰也不願意與一個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諧地溝通。誰也不願意與一個遠離自己生活的人去溝通。

以上是閱讀後的一些簡單想法,希望通過實踐讓自己得到真正的收穫。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3

爲了能使自己不斷進步,於是選擇了讀書。在大師們的引導下,自己的確收穫很多。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被作者的許多話所打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

我的讀書經歷使我認識到,閱讀的過程就是自我受到教育和感動的過程,也是成長的過程。我讀了阿爾伯特·哈伯特寫的《致加西亞的信》一書,觸動很大。書中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美西戰爭期間,美國總統急需求得在古巴叢林中反抗西班牙軍隊的起義軍首領加西亞的合作,然而,沒有人確切地知道加西亞到底在哪裏。有人對總統說:“或許一個名叫羅文的人有辦法找到加西亞,也只有他才找得到。”於是,總統把羅文中尉找來,把致加西亞的信交給他。儘管羅文也不知道加西亞在什麼地方,但他接過這封信,什麼也沒有說就出發了。三個星期後,他徒步走過一個危機四伏的國家,歷盡波折,憑藉自身的智慧和勇氣終於找到了加西亞。

事實上,觸動我的並非這個淺顯的故事本身,而是它所傳達的那些精神——敬業、忠誠、勤奮。“把信送給加西亞”,已演變成一種忠於職守、信守承諾的象徵。也許很多人會認爲,現在重提“忠誠”“敬業”“服從”之類的話題未免有些落伍。可事實上,轉型期的社會對這些基本精神的渴求更加強烈,人們總在感嘆到哪裏尋找到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在充斥着懶懶散散、漠不關心、馬馬虎虎做事態度的現狀下,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就顯得彌足珍貴。

從這本書中,我感受到了我從事教師職業的可貴;我深深地認識到,唯有做好本職工作,纔是最踏實和安心的。正因爲有這麼深的體會,我才領略到了“書味在胸中,甘於飲陳酒”(袁枚語)的真諦。

所以說,我們還是來聽聽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話吧:“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裏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爲10:1,那麼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爲10:1,30:1,50:1。這一切都歸功於讀書。時間每過去一年,學校教科書這一滴水,在教師的知識海洋裏就變得越來越小。這裏的問題還不僅在於教師的理論知識在數量上的增長。數量可以轉化爲質量:襯托着學校教科書的背景越寬廣,猶如強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點小光束,那麼爲教育技巧打下基礎的職業質量的提高就越明顯,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教材(敘述、演講)時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在讀書中成長應該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當教師的人應當記住:對於每一個學習困難的兒童、不管他已經被耽誤到了什麼程度,我們都應當讓他在公民的、勞動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腳。我們的崇高的使命就在於:要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選擇這樣一條生活道路和這樣一種專業,它不僅是供給他一塊夠吃的麪包,而且能給予他生活的歡樂,給予他一種自尊感。”

面對我們的學生,我覺得他們都是智力正常的學生,只是學習成績略有所不同罷了。就連一個白癡都可以培養成才,難道我們連正常智商的孩子都感到無能爲力了嗎?退一步講,即使有少數學生文化課成績是差點,但在他們身上肯定會有他獨特的長處的,我們老師發現了嗎?多數的教師恐怕都在分數的“近視眼”下忽視了!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急於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所以說,對孩子的肯定和鼓勵要多一些,而相反的責備和訓斥要少一些。

要使得學生能在各方面都協調統一的發展,需要真正意義地實施素質教育。而我們目前好象還只是在口頭上喊得多,而實際做的還有相當的距離。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請你努力做到,使學生的知識不要成爲最終目的,而要成爲手段;不要讓知識變成不動的、死的“行裝”,而要使它們在集體的精神生活中、在學生的相互關係中、在精神財富交流的生動的、不斷的過程中活起來,沒有這種交流,就不可能設想有完滿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緒的、審美的發展。”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春遊留給我們的思考是沉重的。由此使我想到,現在學校的某些舉措,比如體育課要求老師不要做有危險傾向的動作,要保證絕對安全,等等。連最基本的身體素質都可以棄之不顧了,還奢談什麼“素質教育”!

我們似乎忘了我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麼了,蘇霍姆林斯基就一針見血地指出:“有一樣東西是任何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任何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都沒有做出規定的,這就是兒童的幸福和充實的精神生活。”

蘇霍姆林斯基說:“所謂課上得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訝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爲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蘇霍姆林斯基就反覆強調:“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種表面的、顯而易見的刺激,以引起學生對學習和上課的興趣。那你就永遠不能培養起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的熱愛。你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現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發現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離開了腦力勞動,就既談不上學生的興趣,也談不上他們的注意力。”

這纔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真正強調了“以人爲本”的理念。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4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100條建議》,我從中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只是知識上的給予,更多的是要付出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這裏的每一篇文章都震撼着我,看了後,我由衷地說:“蘇霍姆林斯基真偉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話是那麼實在又那麼在理,列舉的每個事例是那麼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經碰到過的許許多多的問題。

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因爲這是我迫切希望解決的幾個問題,看了後真的對我幫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觀念上有了轉變。

曾經有位教育家說過:“只讀兩本書(教材、教參)的教師無論如何是不能成爲優秀教師的”。這是做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蘊”。“有人說‘沒時間讀書’,關鍵還是他不想讀書”我完全贊成這句話,並深有同感,因爲我就屬於這種類型。因爲我老是想:“老師也是人,老師的壓力也是相當大的,應付學校各種各樣的檢查,做課題,搞教研、進修、培訓、評職稱、提高教學質量、白天上課備課,晚上還有晚自習,哪有精力讀書?”從書中發現,儘管現在的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蘇霍姆林斯基那閃光的教育思想,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

他在《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中提到了,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應該成爲教師的精神需要。教師只有懂得一些課堂上並不學習的東西,才能使自己的視野變得寬廣,才能成爲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而不是光全情於自己所備課的教材內容上,因爲那樣會使課堂變得缺乏情感,學生的興趣也會蕩然無存。

教師與其他職業的區別在於:教師工作的對象是人,教師將自己的精神世界作爲職業資源,不以實際的可被清點的收益取勝。這就決定了教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和複雜性。特別是在科學技術迅捷發展的今天,教師爲適應社會的變化,面臨着許多挑戰,知識結構的變化、觀念的更新、教學技術的改進、新型教學手段的嘗試等等,都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難題。

讀了這本書後,我獲得了不少收益:感受到了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對教師來說是多麼重要;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5

我最近閱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十七建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喜歡做的事》,深切感受到在當前課改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在教師職業道德、教師教學行爲、教師教育教學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認識,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就此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作爲老師,我們應該給以學生適當的引導,畢竟他們的思維還不夠深刻,思想還不夠成熟。那麼應該培養學生喜歡做哪些事呢?這裏我有幾點體會。

一、 如何建立師生友誼

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花費很多精力的。

有些人認爲,要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只要帶領他們去參觀旅行,跟他們一起分享歡樂就行了,我認爲這些看法是錯誤的。建立跟學生的友誼,必須具有巨大的豐富的精神財富。缺乏這種精神豐富性,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暱關係,而這對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象。”因此,要有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就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情感交流。

二、 平等、民主地與學生相處

記得自己上學時,對老師必恭必敬,對老師說的話也是惟命是從,不敢有半點不敬和懷疑。可現在的學生卻不同,他們和老師有說有笑,有時,老師不對的地方他們敢當面挑刺,和老師說話也總以一種同輩人的語氣,似乎老師在他們眼裏算不了什麼。一開始有點接受不了學生的這種態度,但讀了此書,受到啓發:雖然學生是未成年人,認識問題有不可克服的侷限,但發揚民主卻是對學生權利的尊重。民主就是凡事多商量,在商量中體現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在商量中實現學生的主體價值。教師在建立民主的氛圍中,需要特別注意對話的平等,這是所謂商量的意義所在。民主作爲現代社會的基本共識和基本追求,也是社會理性的重要標誌。

三、 閱讀

我們可以看出,在書中衆多的建議裏,不止一次提到閱讀,將閱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

位上。作者提到:“閱讀應當成爲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源地”,他還說:“你應當記住,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因此,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他的這一番話,可以看出他對學生喜歡上閱讀是何等的重要。

四、應當引導每個學生去接近的學好的發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別喜歡一門學科,然後由這門學科引申開去,去參加與此學科有關的各種活動,思考與此有關的各種問題。從而確立起自己的愛好,在這一方面,我們教師還是大有可爲的。反問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讓你的學生喜歡你教的這門學科了嗎?

我們每一位教師,能夠對待差生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有耐心,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善於思考,相信學生在你的手下會越來越進步。 孫 豔 紅

作爲一名小學教師,我深切感受到如今教師與學生應該建立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使自己在教師職業道德、教師教學行爲、教師教育教學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認識,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最近閱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受益匪淺,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幾點建議談談自己的體會。

在他的第二十八條建議裏,他強調了“勞動”的重要性,這種勞動主要是指動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隨便什麼樣的勞動,而是指複雜的,創造性的勞動,這種勞動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讓他將各種事實聯繫起來去考慮。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就出自這一條建議。在這條建議中,他不僅強調閱讀,而且將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說,我看到,那些雙手靈巧的兒童,熱愛勞動的兒童,能夠形成聰敏的、好鑽研的智慧。確實包含思想的手工勞動對於鍛鍊學生的智慧,促進他思維的發展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這條建議裏蘇霍姆林斯基還列舉了四種應當使學生選擇的勞動方式,在我看來,在四五十年前蘇聯能夠進行的這些勞動,在我們中國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條件達不到,而是我們根本就沒有考慮這樣去做。像他說的那些設計製作各種裝置、機械、儀器的活動室,那些家業實驗活動基地,有幾所學校願意去做呢?特別是農業勞動,他說,我深信,農業勞動——這是最能啓迪智慧的勞動活動的種類之一。可是,在我們的城市學校,幾乎已經絕跡了。

這不知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即使是實驗室,有多少學校能真正重視它的建設呢?

建議第三十五條和第三十六條都是說培養學生記憶力的。

記憶力,不管對於學生的學習或者是成人的工作都是至關重要的。大凡在學習上取得優秀成績的學生,無一不是具有比較強的記憶力,那是如何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呢?靠死記硬背能鍛煉出好的記憶力嗎?蘇氏在這兩條建議中做出也比較詳細的說明。在他的文章裏,他特別反對“死記硬背”,他會這種記憶方法“甚至會造成幼稚病,簡直會把人變成傻瓜”。

那麼他強調的是怎樣的一種記憶方法呢?他說,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頑強的意志而獲取的知識越多,邏輯的認識對學生的情緒領域觸動得越深,那麼記憶就越牢固,新的知識在意識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嚴整。在這裏,他特別強調了有理解的記憶。也就是說,在記憶的過程中,不隨意記憶佔得成分越大,他可能記憶的東西就越牢固。

怎樣纔算是有理解的記憶,如何將記憶長久的保持下來呢?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向老師們提出了一個建議,也就是要確定隨意識記和不隨意識記之間的合理比例。他說,假如我們把六年級學生需要記住的教材量用x表示,那麼學生就應當同時思考和理解多出好幾倍的教材:3x。同時,這些不隨意識記的東西要和隨意識記的東西之間有一定的聯繫,雖然不一定是最爲直接的聯繫,但也要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由不隨意識記隨時能勾起隨意識記的內容。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隨意識記(比如閱讀的書籍)有助於使人的思想活躍起來。人的思想活動越積極,他的隨意記憶就越發達,他保持和再現大量材料的能力就越強。如果一個人思考過的材料比教科書要記熟的材料多好幾倍,那麼再照教科書去識記(熟記)就會是死記硬背。

在這裏,蘇氏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一個學生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也就越多,而不理解的地方越多,他學習教科書的正課也就越容易。這種現象,想想也不難理解,一個學生學會了各個知識間的聯繫,他就會舉一反三,從而在他自己的頭腦中建立起一棵自己的“知識樹”,裏面即使有一部分知識有了遺忘,他也會很快地從某一根枝條出發,循着枝枝蔓蔓找到那一個所需要的部分知識。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幫助學生在自己的頭腦中建立起知識的整體概念,讓他所掌握的知識如中藥鋪中那一個個排放整齊而有序的藥匣子,如何需要哪種“藥材”,就會很快地抽取出來。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對每一種知識所伸展的觸角都要有所瞭解,只有他的觸角伸得越長,他纔會很快地找到。“學前期和小學學習期,是爲牢固的記憶力打下基礎的最佳時期。應當注意的是,那些關於周圍世界的現象和規律的重要原理,不要讓兒童通過專門的背誦去掌握,而應當讓他們在直接觀察的過程中去掌握。”

品讀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我深深地感到: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爲“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爲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素養。有句話說得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爲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爲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的、活潑的、健康的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衆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6

開學初,收到了學校領導的一份厚厚的禮物,幾本好書,其中有一本是《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一個學期都在慢慢品位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是一本30年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書,書中的一個個案例吸引着我,一句句通過實踐總結出來的理論再次震撼着我,給我的教育教學帶來深深地思考。其中有一篇文章是《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教育素養包括很多方面,我認爲最重要的應該是專業方面的素養,教師應該知道你的專業學科最複雜的問題是什麼,你的專業學科最前沿的問題是什麼,你的專業學科核心內容是什麼,學生應該掌握最基本的技能是什麼,這樣教師才能超越教材,成爲真正的教育能手。想一想自己剛任教的幾年裏,認真地按照教科書把要講述的東西準備好,甚至把講述的內容和邏輯順序都記住,記在一個小小的紙單上,生怕把哪個內容知識點忘掉,結果我把教材內容講完了,而學生卻一點興趣沒有,對知識也似懂非懂的,現在我意識到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關注在自己思維和教材內容上,卻把學習的主角——學生丟在一邊。

蘇霍姆林斯基說“這是因爲處於教師注意中心的只是教材,而不是教育過程的各種細節,教師使足力氣去回想講述的過程,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思考的教材內容上,學生要領會這樣的講述是非常困難的,他的講述也缺乏情感,兒童就不會感興趣,而在沒有興趣的地方也就沒有不隨意識記,這是教師的教育素養的一個非常微妙而又非常重要的特徵。”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我開始整理地理專業教材,關注地理前沿熱點問題,研究地理核心內容,尋找地理最基本的地理學習技能,這樣思路慢慢地展開,課堂不僅僅侷限在教材上,而是抓住地理核心,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思維和想法。教育素養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有紮實的心理學基礎。課堂是老師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一個鼓勵的眼神、關心的眼神,一句激勵的話語“這次做得很好”,一個肢體的動作,拍拍肩,握一下手,如果老師不能和學生有心靈的接觸,那麼孩子們就難以和你達成共識,無法對你、對你的學科感興趣。

“教師素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是否善於在兒童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過程中,在遊戲、參觀、課外休息時間內觀察兒童,以及怎樣把觀察結果轉變或體現爲對兒童施加個別影響的方式和方法,對於兒童的認識首先是由觀察開始的。”可能也有很多教師也有和我一樣的困惑,那就是我觀察孩子,可是有時還是不能明白他們的想法和做法,大學裏也學過心理學,可是在實際中卻得不到應用,理論是理論,實踐是實踐,也曾迷茫過,直到看過中學生心理書時,才明白孩子在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心理,他們的言語表達方式,行爲方式,思維方式都和成年人不一樣,大學的心理學是比較寬泛的,當你的教育對象發生變化時,你得了解他們的心理和行爲。

於是開始潛心鑽研中學生心理方面的書籍,慢慢地也能理解孩子們有時很反常的行爲,其實是證明自己的成長,老師需要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他們的叛逆、情緒,甚至不違反大原則的過錯。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我的人生字典裏多了“讀書”兩個字,多了“思考”兩個字,讀書應該成爲教師的精神需要。記得一個教師曾說過:“只讀兩本書(教材、教參)的教師無論如何是不能成爲優秀教師的”。

讀書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愛心和社會的良心。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說‘沒時間讀書’,關鍵還是他不想讀書……”這樣的讀書箴語,我完全贊成,並深有同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7

人無完人,在工作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得完美,那麼關於教師呢。

本學期,利用空閒時間我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收穫不小。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提到了學會讚美,賞識。這不禁使我想到:讚美和賞識他人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讚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

教育中,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的頑皮淘氣,教師寬容笑對,節之有法;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貪玩懶散,教師堅持笑對,培養習慣;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心靈受傷,教師真誠笑對,平等交流,撫平創傷,點燃信心,托起希望……總有這樣一些畫面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發自內心地爲之讚美!

我們的學生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讚美,需要教師發自肺腑的真誠讚美賞識,願學生在教師們的讚美和賞識中長大,願老師們在讚美之中成熟、優秀。

教師要有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靜下心來細細的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讀着鄭傑的這一百條新建議,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完整的人”、“稱職的員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職業”教師職業的這四重境界也將會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8

讀書是由譯者根據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所編寫,其中還融合了蘇氏的其他著作的精彩條目,並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和需要,著就了這本《給教師的建議》,文章事例生動,理論精闢,見解獨到,可讀性極強。

文章一共介紹了100條給教師的建議,其中有幾條讓我印象最爲深刻,讓我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其中第2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

我想每位老師聽到別人形容教師放假時間長,工作內容輕鬆時,都會感到很無奈,只有真正做教師的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辛酸。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等事情讓老師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當當,尤其是當班主任的同事,在備課時總會有各種事情被打擾,於是書中介紹了一位歷史老師,結束了一個觀點,備課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每一節課都是用一輩子的時間準備的,這種準備就是讀書,每天不斷地讀書,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隨着教師的知識儲備越來越長,量變就會變成質變,在教書的過程中越來越得心應手,正如作者所言:“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的溪流來滋養它,要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

其次,第33條——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幾點建議。

作者總結了一條非常重要的真理:“無論年輕的時候充滿了的多麼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但是在這個時期裏,總還是能夠找到時間,來逐漸的,一步一步地積累我們地精神財富——教育是明智的。”所以趁着年輕,我們需要做的事有很多。首先必須點滴地積累作爲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爲了成爲一個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須在整個一生中努力掌握科學共產主義的理論,用馬克思列寧主義世界觀的精神教育自己,要使共產主義的理想通過多種多樣的,具有深刻個性的特徵從每個不同的獨立個體中體現出來,最後,年輕的朋友們,每個月要有三本書,學科方面,榜樣人物以及關於人的心靈的書,這會讓你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不光傳授知識,更能充盈學生的思維和心靈。教育者要具備一種對美麗的精細的感覺,要在創造美的勞動跟人有精神交往。

這本《給教師的建議》中記載的100條建議可以說爲我們教師量身打造,深入淺出,發人深省,做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不光要教授知識,還要幫助其養成好的習慣和性格,不光要呵護學生成長,還要讓他們擁有自信和堅強的意志,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獨立的個體,我們所用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在這條“百年育人”的教育長河中,我們需要不停學習,不停積累,才能不讓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9

讀書是一種生活方式。

“這一切都歸功於讀書,時間每過去一年,學校教科書這有一滴水在教師的知識海洋裏就邊得越來……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蘇霍姆林斯基語)”

又一次捧起大師的經典,想起初讀的時候,自己還是一個剛出學校的學生,懷着對大師的崇敬拜讀了它。教了近十年的書,當讀書成爲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那樣的少。

年少時總覺得教育是一件簡單的事,教師是一份輕鬆的活,教書的日子久了,越來越發覺做一名好老師不是那麼容易。就簡單的讀書而言,學生是一個裝不滿的水桶,自己永遠是被他們追趕的送水工。要想在課堂上成竹在胸,縱橫馳騁,不斷讀書是一條不錯的捷徑。社會的飛速發展,知識更迭的速度,讓人時刻感到知識的滯後。教科書的背景越發寬廣,學生的生活接觸豐富多彩,社會信息交流的通暢。作爲課堂教學的行爲主體,教師和學生應該有交流的基礎,從而也可以從學科知識的背景中取得相應的知識給予學生富有成效的啓發。

西漢的劉向有句名言:“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教師雖然不言愚鈍,但讀書,可以讓你充滿內涵;可以讓你變得深刻。讀書,使你聰慧;讀書,使人明理;讀書,使你站得高看得遠,使你的見解和視野更加開闊。面對學生捫心自問我準備好了嗎?感到不足,讀書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0

今年寒假,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書中所談的每一個問題,不僅配有生動的實例,而且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這些娓娓道來的教育教學實例,讓讀過此書的教師們,開闊了眼界,也提高了水平。在這本書當中,蘇霍姆林斯基一共談及了一百條建議。讀着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年輕人要建立起自己的藏書,讓書成爲自己的老師,每天去向他們請教。並建議我們,每個月買三本書:

(1)關於你所教的那門學科方面的科學問題的書。

(2)關於可以作爲青年們的學習榜樣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鬥爭事蹟的書。

(3)關於人(特別是兒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靈的書(即心理學方面的書)。

古往今來,“書籍”一直都被譽爲人類的朋友,因爲它們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其實,在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坦率來說,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其實,蘇霍姆林斯基本身,就是一個可以讓學習的楷模。他之所以能成功,正源於他廣泛地閱讀,和廣博的知識。他說:“我私人的圖書館裏,在幾間房子和走廊裏,從地板知道天花板都擺上了書架,有成千上萬冊書,我每天不讀上幾頁,有時不讀上幾行,我是無法活下去的。”正因爲不斷地讀書,不斷地積累,所以纔有了他的四十多本理論專著和幾百篇論文,纔有了這本被譽爲“學校生活百科全書”的《給教師的建議》。

一直以來,都很欣賞這麼一句話: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只有通過每天不間斷地讀書,通過與書籍結爲朋友,讓它像潺潺小溪,充實着我們思想的江河,才能讓我們真正勝任教書這份職業,才能成爲學生學習的楷模、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因而,作爲一名教師,應該養成看書,讀書的習慣。把讀書當作自己的職業素養。只喜歡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兩本書的教師是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爲優秀教師的。我們讀書,要讀教育名著,與大師對話,和名家交流,學習他們的理論精髓和實踐經驗,更要學習他們的創新精神,他們對事業的執着追求和獻身精神,這些人格力量的學習必將會積澱成我們自己的綜合素養和能力,引領我們積極向前。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1

一、教師要做自己的主人

教師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他們也要享受生活……這樣的觀點就把教師從“聖人”的位置上拉了下來。教師不可能人人成爲“聖人”,也沒有那個必要。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首先學會做一個成功的普通人。做自己的主人絕不僅限於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個完整的過程:一是認識自己,對自己的專長和優缺點要心知肚明,那有做自己主人卻不認識自己的?特別是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更應該明白自己的優缺點。二是要自己選擇,如果教師這個行當是你自己選擇的,就要無怨無悔的做下去,而且要儘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己的方式教書,本來就“教無定法”的,只要你守着教學的基本規範,剩下的空間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學目標任務的前提下,你可以這樣教也可以那樣教,教出你“自己”來。四是自己評價自己,自己教的好不好自己要總結,只有善於總結纔會去學習提高。

二、教師要繼續學習

以前總是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可按現在的局面來看,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用的。一個教師如果不繼續學習,他將不能勝任教師這個工作。對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以前很少有專業知識方面的學習,近來常有緊迫感,總覺得知識欠缺,“書到用時方恨少”。近一年來,在學習這一塊有了大進步,便覺得自己充實了許多,自信也增強了許多。教育改革的發展指出了繼續學習的迫切性。學校的發展也體現了繼續學習的迫切性。隨家庭擇校就讀也同樣指出了繼續學習的迫切性。現代教育提出了“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要求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觀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所謂: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教師必須要養成繼續學習的好習慣,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三、愛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

“金盃銀盃不如口碑”剛開始看到這句話覺得有些荒誕,不是說事實勝於雄辯嗎,而且現在基本招工單位不是一律看簡歷、榮譽嗎。但讀完這一段話,靜心細想,確實如此,一位教師是否優秀怎麼能憑几節作秀的公開課或論文的篇數來斷定呢。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學生、你的學生的家長們都“口口相傳”地讚美你、敬重你,你有着很好的口碑,你的工作肯定也很出色。而要想做一個“口碑”很好的教師,鄭校長說的第一條真的很重要,如果沒有豐富的知識你終將被時代淘汰。我覺得今後的生活應該把學習擺在第一位,“愛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讓自己活得美麗而開心。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我們都說學習一定要多用腦子,這句話指的就是關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腦力勞動問題。動腦不管對於教師來說還是對於學生本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而關鍵的問題,因爲沒有學生的腦力勞動,就不可能有他的發展,也就談不上教育的技巧,因此,蘇霍姆林斯基用了兩個章節來談。他主要是從課堂上來對教師提的建議的。我的體會有以下幾點:

一、教師腦力勞動素養決定着學生的腦力勞動的素養。在課堂上,學生對問題是如何思考的,如何掌握新教材的,這裏面儘管學生有其自身的動機所在,但教師的引導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學生的勞動素養乃是教師的勞動素養的一面鏡子。”教師想要在課堂上看出學生的腦力勞動如何並適時地進行引導,必須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學

二、關於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問題。

首先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我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容易拿一些新奇的、鮮明的、形象的手段(比如現在用的多媒體)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如果不合適的運用,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是有害的。“經驗證明:講課當中過分地追求激動人心的、鮮明的、形象的東西,會使得過度興奮,這時教師不得不提高聲音,壓倒學生的喧鬧聲,學生就會更加興奮。其次,教師要弄明白已知和未知之間的關係,因爲這關係到學生掌握知識的質量及在頭腦中的保持,同時也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提示出已知的跟新的東西之間的內部的深刻的聯繫——這是激發興趣的奧祕之一。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用了一個比喻,把課堂的教學活動比作是師生建立的一座高樓,當教師將新的知識這塊磚遞到學生手上的時候,學生應該知道放在哪個位置,並且它還應該站在遠一點看看,這塊磚與上一塊以及整個建築之間的關係,這樣他才能將這塊磚(新的知識)放好。要將已學過的知識變成掌握新知識的一個工具。

三、關於知識的鞏固問題。

有些教師認爲,知識的鞏固就是重複,因此,做過的題還要反覆做,背會的課文還要反覆背,會寫的字還要寫上十遍二十遍。而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對複習課越來越反感。“如果我們確知全體學生已經很好地掌握了某一教材,那就既不用着再佈置課後去學習它,又用不着以其他方式去複習它。順便指出,檢查家庭作業常常進行得沒有趣味,正是因爲它是機械地重複早已不止一次地複習過的東西。生的身上,而要想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生是如何思考上,就必須對所教的教材有深厚的瞭解,必須掌握足夠多的知識。“教師在自己的關於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則學生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越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纔有精力去顧及學生,纔會根據學生的腦力勞動情況而隨時自己將要採取的措施。

四、要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爲學生自己的知識。

何爲掌握知識,如何是將教師所講的內容或課本上的知識原封不動地裝入學生的腦袋,那不叫掌握知識。“讓事物和事實現象和事件在一定童話上成爲少年學生自己的東西。如果少年感到知識是他的智慧努力的結果。他就能獲得並同時運用這些知識。”因此,在課堂上,我們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思想的自由,讓他們獨立思考,去真正領會知識其實質。特別是對於那些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我們更是要給予他們思考的時間,並認真分析他們是在哪個思維點了斷了線,我們要想方設法地幫他結上。

五、關於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的問題。

儘管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爲主,但我們必須要關注他們抽象思維的發展,因爲抽象思維是學生認識世界、開拓眼界,持續發展的一條必以之道。有些學生在低年(級學習比較好,而到了高年級學習卻落後了,“這正是由於沒有藉助抽象思維來發展他的頭腦所造成的可悲後果。”“要使學生識記和保持在記憶裏的東西越多,就越有必要進行概括性的研究,使學生通過思考和推理而脫離開具體的東西。”要想使學生脫離開這具體的東西,必須建立在對事物、事實和現象深入理解的基礎上,沒有理解的識記和在此基礎上的概括對兒童來說都是有害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2

我們應該怎麼做教師?這是我們以及社會上經常談論的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潛心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使我受益匪淺。

總觀全書,我將一些讀書體會歸納爲以下幾點:

一、做一個真實的人,敢於露拙也敢於表現自己。

無論我們多麼優秀,和幾十個學生比起來,我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是個事實。由於傳統的師道尊嚴,我們有時候不好意思在學生面前露拙。殊不知,這是一個誤區。學生常常會認爲老師無所不知,但是孩子們現在接觸的事情我們卻不見得理解,不見得會。比如孩子們跳皮筋跳得特別棒,但是我就不會。於是在孩子們跳的時候,偶爾我也會虛心地向他們求教,興致高的時候,還會上去笨手笨腳地跳幾下。

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孩子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着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孩子們和你的心理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許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並茂地來一段朗誦,不經意間很專業地評一下當天的動畫片,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麼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總之,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二、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不少人說自己不會玩了,如果放兩天假,一般也就是睡個大覺。其實一個人在工作之餘要有一兩種業餘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將是多麼單調和乏味啊。我的業餘愛好是偶爾跳跳舞,很奇怪,在我心情鬱悶的時候,我會在舞曲中淨化心靈,所以在跳舞的時候我總會不說話,讓情緒靜靜地宣泄,幾曲舞跳下來,總覺得快樂已在我心中。一個有情趣的老師,他的生命質量纔是高的,也纔可能得到學生的親近。誰也不願意與一個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諧地溝通。誰也不願意與一個遠離自己生活的人去溝通。

三、做一個善於反省的人。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們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溝通並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侷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我認爲,其實,我們並不是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每位教師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身爲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嗎?

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爲名師。”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並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反思強調以問題爲中心,着眼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

因此,教師應該帶着問題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不足,由於教師是帶着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去學習,這就使得他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

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其中的新一百條建議都比較有其獨特的內涵,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3

最近苦悶於班級幾個後進生的學習。每次考試,都因爲最後三名學生的成績差,導致班級整體平均分被拉下。我就翻看《給教師的建議》向蘇霍姆林斯基求教。目錄中“我怎樣研究和教育學習最差的學生”這幾個字吸引了我。打開書,認真讀下去,期待能得到導師的指點。

蘇霍姆林斯基曾在課堂生上針對落後兒童的腦力勞動開展研究。他發現能力的差的學生並不單純就是記憶力降低的兒童。而是因爲他們的思維僵化。爲了改變這類兒童的思維,他採用強迫兒童背誦的方法,結果失敗了。他又採用藥理學的方法,甚至在自己身上做實驗,也失敗了。最後他發現,人的思維收到心理和精神生活的和諧影響。因爲就是說,落後兒童並不是單純因爲我們平常所說的腦子笨造成的,而是因爲他的心理造成的。比如對老師的喜好,對班級環境的感受,家長對上學的態度等。這和“親其師信其道”道理是一樣的。

蘇霍姆林斯基接着研究了他教育過的107個落後的學生。他發現他們的智力不正常的原因好像是多種因素疊加起來導致的。多數時候是因爲兒童在嬰幼兒時期生過病:風溼病、軟骨病、腦膜炎等。但是,如果沒有第二種原因——兒童早期受到了不正確的教育,那麼還不至於造成太嚴重的後果。一般是兒童早期不正確的教育加重了他們在發展方面的落後。

兒童早期不正確的教育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不健康的,經常發生衝突的家庭關係,特別是家長的酒精中毒症。在這種家庭裏,兒童智力早期落後的徵兆並不明顯,但是很快就會變得十分突出了。

我們都知道良好和諧的家庭關係影響着孩子的性格,卻不瞭解他們還直接影響着孩子的思維和智力發發展!細細想想,是有道理的。我身邊就有好幾個這樣的例子。我們也經常在辦公室裏聽到有同事擔憂地說班級某同學家長鬧矛盾打架慪氣,鬧離婚搶孩子的教育撫養權或者嫌棄孩子是拖油瓶沒人管孩子。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孩子學習習慣和學習成績會迅速滑坡。

二、家庭智力生活的侷限性和驚人的貧乏性,是兒童智力落後的原因之一。

蘇霍姆林斯基調查過幾個不幸的兒童,他們的母親在跟孩子的交往中,所使用的語言裏總過不超過20xx-300個詞彙。所以這些兒童對於人們平常從童虎、民歌裏引用的那些詞的情感色彩竟然茫然無知。

這讓我想到了我的語文課堂。有的學生對語言反應非常遲鈍,他們讀完一段話,沒有感受,寫不出批註。即使聽了別人談論的讀書感受,也迷茫麻木。就拿今天講的《窮人》這一課來說吧。當我們講到桑娜一家的貧窮是,多數同學都能從文章的環境、對話等細節描寫中感受到了這一家的窮苦。起立發言的同學有的熱烈盈眶。但是有兩個同學聽了之後毫無反應。他們的課本批註也沒有含金量高的內容。而有的學生家長的文化素養比較高,家長的語言表達對孩子來說就是很好的示範作用。所以,他們說話來也很有條理,關聯詞用得也非常得當。有的家長文化程度低,語言表達能力也不太強,但是他們給孩子選擇了各種有價值的書籍。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積累的豐富的語言。所以,高素質的家長和有營養的書籍都有助於孩子智力的提高。所以,如果孩子有勤於學習的父母或生書香型家庭,是巨大的幸福!

三、落後的兒童多數是因爲在出生後最初的2-3沒有接受完整的母親教育。

作者研究了幾千個家庭中兒童的智力對於母親的依賴性。他發現如果孩子在2-3歲的時候沒有接受母親的愛撫的、慈祥的、憂慮的目光,沒有聽到過本族語言的細膩而充滿感情的音調,那麼這個兒童的智力生活就會跟正確的母親教育的兒童走向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這在當時是個驚人的發現,這是一般教育學裏未曾開墾的處女地,這是個全新的領域——母親教育學。

讀到這裏我非常驚訝!原來孩子的智力發育和幼年時期的母親教育有這麼重要的關係!這個觀點應該讓我身邊的媽媽們和即將做媽媽的朋友們好好看一看,讀一讀。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所以,做個負責任的媽媽很重要!做個好媽媽,從陪伴孩子開始!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4

感謝工作室提供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讀完以後倍感親切、深受啓發。書中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像一面鏡子,給人啓迪,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反思。

現在我就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學困生轉化的幾點做法:

一、心存關愛,尊重信任

學困生一般都有比較嚴重的自卑情緒,與老師和同學在思想感情上有較大的距離。在教育中,儘管有時教師爲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考慮孩子的自尊心。作爲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爲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爲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他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就會充滿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爲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能放棄,絕不能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啓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爲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

因此,教師必須在生活中熱情地關心學生,耐心地幫助學生,課堂上,鼓勵他們回答,並及時加以表揚,使其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克服畏難情緒,提高對學習的興趣。

二、轉變角色,正確引導

教學中,我們往往會有這樣的抱怨:“這道題我都講了好幾遍了,爲什麼你還不會做?”事實上,不能完全責怪學生,我們在講解時,有時忽視了學生應該理解什麼,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麼目的。那種認爲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想法,不一定是正確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麼,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無論一個兒童感到如何困難,他都應當學會思考。應當使書籍成爲他的快樂的源泉。語言應當進入他的精神世界,成爲他個人的財富。”從書中我也深深地領悟到,我們教師要重視自身角色的轉變,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當有些知識在學生中有人瞭解,有人不懂時,教師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動的組織者、協調者。學習落後的兒童,我們在幫助他們時,不是直接給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導他去自己尋求答案,使他學會思考。

三、調動情緒,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這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那麼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任何一堂課,只有先抓住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纔會讓他情緒自然高漲。學習興趣是學生基於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在學習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備感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學困生的思想特別愛開小差。

教學中,我們可以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比如除了讓學生舉手發言以外,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動手操作,動筆練習等形式,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取得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的目的。 除此之外, “一隻粉筆,一本書”的教學方式逐漸過去,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爲最新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製作課件,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的音樂背景,妙趣的益智遊戲,會把學生帶入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探索,積極進取,使學生會學、願學和樂學。在問題的設置上,還要適當降低要求,低起點,小步子,從而使學困生逐漸進步。

書中說道:“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我們不僅要滿足學生心靈深處的那種強烈的慾望,而且還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愉悅。因爲這種成功的情感體驗會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促進學生一次又一次探究,成爲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源泉。

四、加強閱讀,養成習慣

“許多學生之所以掌握不了知識,是因爲不會快速而用心地閱讀,不會邊讀邊想。”“讓學生變聰明,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知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點滴的積累。只有當閱讀成爲一種習慣,面對書本,學生才能夠細細地品味,深入地思考。學困生成績提高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不愛閱讀,不會閱讀。閱讀過程中什麼也無法領會的學生,實質上是不會邊讀邊想,而這恰恰不能稱爲用心地閱讀。

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選擇適合孩子的讀物,激發閱讀的興趣。當兒童產生興趣時, 就會積極主動地去閱讀, 不會覺得枯燥乏味。其次,還要在班級中營造讀書氛圍。教師要求、鼓勵學困生多讀書,開展多種讀書活動,鼓勵學困生參加,展示自己的讀書收穫。如:讀書彙報會、好書交流會、閱讀欣賞課等等。在多彩的讀書活動中,讓學生感到讀書的樂趣,讀書的收穫,把讀書行爲從需要外在的刺激轉變爲內在的需求。“把每個學生引導到書的世界中,培養他們熱愛書籍,使書籍成爲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燈——這有賴於教師,有賴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佔什麼地位。要使課外閱讀成爲學生的精神需要,就必須讓他們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豐富,確信你今天沒有重複昨天說過的東西。”這就要求教師還得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學生的讀書行爲。只有熱愛讀書的老師才能培養出熱愛讀書的學生。教師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熱愛讀書、勤於讀書的榜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以上是我在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時的一些粗淺體會,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論和思想,還有待於往後的精心閱讀、細細品味。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遠的,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把這些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呵護孩子幸福的童年。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5

暑假裏我有幸拜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給我很多收穫,書中的很多建議,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有參考意義,本書收集了各種案例,涉及各個方面,講述怎樣教育孩子以及在課堂上發生意外後的處理方法,還有在教學中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學生和教育學生的一些方法,收穫多多……

在學習時,我聯想到我在教學工作中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正確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爲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思考着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 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爲他們最爲可親的朋友。 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個別班裏差生較多,每次上美術課時,他們感覺美術課沒有考試,思想就會放鬆開小差,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認真完成,久而久之,他們的美術水平上不來,上課老是批平他們,現在想來感到很慚愧,要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我想,如果有了母愛之心,我們就會發現,原來這種“閃光點”無處不在。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這種對學生的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那些自己認爲“可愛”的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爲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爲一名音樂家;他愛文學,就讓他成爲一名文學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爲了一切學生。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做爲老教師的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教師只有再度做爲學生,拿起書本,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由此我也感到,作爲一名教師,我們還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學會適時適度對自己進行心理調節,快樂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和事業,面對你的學生和家長,只有保持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你就會感動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實幸福的,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裏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着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爲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爲他們最爲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裏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現在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爲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爲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爲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爲了一切學生。

教育故事,就像長河裏的涓涓溪流,平淡而又長遠;教育故事,平常中包藏着經典,蘊含着永遠。每天,每週,每月,記錄一個小故事,將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呈現出來,可以幫助更多的老師拓寬視野,提升修養。讓我們一起,記錄下身邊發生的一個個教育故事,提升自己,更爲他人提供一個範例。相信我心一定有收穫。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做爲年輕教師的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教師只有再度做爲學生,拿起書本,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這不是一個終結點,而是爲我打開了一扇門,使我對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