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2016大學生村官精準扶貧心得體會

2016大學生村官精準扶貧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精準扶貧理念的提出就是要解決以往扶貧工作中存在的非國家貧困縣與集中連片區域貧困人口、貧困村識別不清的問題。而從現實情況看,要識別貧困村相對簡單,而要精準識別貧困人口並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2016大學生村官精準扶貧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考!

2016大學生村官精準扶貧心得體會

  【2016大學生村官精準扶貧心得體會1】

那是一個遙遠的夢,紮根在心裏;那是一張癡情的網,飄散在基層;那是一顆無悔的心,搖曳在農村。經歷改變了青春的模樣,青春動容了鄉村的輝煌。基層已有半年,那些度過的青春歲月,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裏,那一排排的楊柳,已經開出了新芽,那一張張的笑臉,也洋溢着更多福光。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上德若谷,不棄不休”。當一隻腳踏入基層的那一瞬間,就會發現,自己已無法擺脫這片深沉的土地。那時,精準扶貧的政策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你會發現,那些貧困的地方,會深深刺痛你的心,那些渴求的人們,是那樣的不忍你離去,你的冰冷會被瞬間的融化,你的高傲會讓你恨不得立馬幫他們一把。

以用心感動羣衆。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深入羣衆內部調研,羣衆的心聲是最真實的,也是我們迫切需要的,在精準扶貧的路上,用心切實感受羣衆的感受,用情切實體會羣衆的心情,用我們的汗水揮灑羣衆的土地,用我們的學歷優勢去幫助羣衆脫貧,選調大學生作爲活躍在基層的星光,那些微薄之力,總有一天會迸發出別樣的輝煌。

以決心鼓舞羣衆。發展是“曲子”,規劃是“譜子”,“譜子”譜得好,“曲子”才能唱得圓。精準扶貧,必須有一個好的規劃,專門小組的成立,打開了精準扶貧的大門。以帶動促發展,以規劃促錦程。讓羣衆看到我們的決心,才能換取羣衆的信心。借鑑是前提,有了相應的經驗,我們的路子就會更加的寬廣。精準扶貧的赤溪成效,也是每一個脫貧村莊的縮影。以精準扶貧提升羣衆獲得感,既要有滴水穿石的韌勁,又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既要着力當下,徹底擺脫物質貧困,又要立足長遠,“扶志”更“扶智”。有此,貧困羣衆的獲得感必將進一步增強。

以恆心支持羣衆。利民之事,絲髮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扶貧的道路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關鍵是要持久,把“硬骨頭”一點點的消磨掉。黨員幹部的恆心就是羣衆的主心骨,也是羣衆支持下去的力量。貫徹落實“兩學一做”,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以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在精準扶貧中的先鋒模範作用。

櫛風沐雨見肝膽,砥礪奮進續華章。在精準扶貧的道路上,我們每一個鄉鎮幹部都不能推脫,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羣衆的幸福就是我們的幸福,羣衆的笑容就是我們的笑容,用我們的用心,決心和恆心摸清情況、找準癥結、破解難題,全力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2016大學生村官精準扶貧心得體會2】

成爲一名大學生村官以來,我就開始接觸扶貧工作,至今四個月了,在這四個月裏,有很多的觸動,當然不乏悲嘆。有的人因殘、因病或因學致貧,可他們沒有抱怨,一直在爲走出貧困而奮鬥。但是也有人勞動能力俱全,卻甘心處於貧困之中……

  扶貧先扶志

在當今社會,每一個健康的人都能靠自己的能力養自己。當自己處於貧困時,首先要想如何靠自己的能力脫離貧困,而不是等待別人的救助。可是現在有些身處貧困狀態的人,並沒有想着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勞動來努力脫離貧困,而是在等待:等待政府、社會的救助。當我走村入戶調研貧困戶時,很多人都在極力的展示,他們是如何如何貧困,欠了多少外債,或者家裏有多少病人。農民是樸實的,他們在用最簡單的方法,讓你相信他是貧困戶,希望得到政府或者任何一個源自他人的救助。對於因學、因殘、因病貧困,我認真的記錄,生怕因爲我的疏忽而漏掉他們對未來的希望。扶貧首先要扶志,那些健健康康,卻甘於貧困,甚至享受貧困,拿貧困戶身份洋洋自得的人,是可氣,更是可悲:想坐享其成,不勞而獲,這是可氣;身處貧困,卻甘於貧困,徹頭徹尾的“乞丐”,丟失的不僅僅是金錢,更是使他丟失了做人的尊嚴,是可悲。對於扶貧,首先要做到精準識別,類似於這樣的“貧困戶”,應該予以剔除,甘願貧志,不可救,亦不必救。

  扶貧不是給錢

在走訪過程中,很多人提到五保和低保,他們簡單的認爲,扶貧就是給他們納入低保或者五保,每個月給他們幾百元錢,而有幾百元的收入足以。古話說的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扶貧不是簡單的給錢,更加應該是給與有脫貧意願的人創造財富的路子和幫組。貧困戶的貧困的原因千差萬別,精準扶貧就要首先找到貧困的根源,然後才能對症“下藥”。假如,缺技術的給錢,錢花光了,他還是會返貧。黨和政府舉全國之力扶貧,是爲了從根本上車底消滅貧困,讓老百姓都有致富的額能力,從而邁入小康的生活。誠然,貧困戶貧困的具體表現是缺錢,但是他們更缺少的是“對症下藥的方子”。簡單的給錢不僅不能達到扶貧的效果,甚至可能會被質疑社會公平。

  貧困戶對脫貧方法不認同

在與貧困戶們交談中發現,我感到他們對脫貧的方法認同度不高。比如:土地流轉,這是一個相對實際又便捷的脫貧方法。把自家的土地流轉出去,每年從承包商那裏獲得租金,而自己有時間去打工賺錢。可是很多的貧困戶不願意這樣做,當然可能這源於他們對土地的感情,在他們的骨子裏,認爲失去了土地,就像戰場上的士兵失去了武器。土地是他們的命,只有自己耕種時,才覺得安心,但事實上,拋除種子、農藥、肥料和最貴重的時間成本,分散種植往往都是虧本的買賣。然而,即使種地不能讓他們致富,他們也願意每年頂着驕陽烈日或者風霜雨雪,在田間地頭揮灑辛勤。此外,對地方政府根據市場變化和因地制宜提出的種養殖推薦方案不認同,這就與幹羣關係疏遠有關。個別村幹部,故意保持一種威嚴的狀態,不與羣衆交談,不與羣衆溝通。對於村裏的事情,不開村民代表大會,不向村民公開。這就拉遠了幹部與羣衆的距離,失去了羣衆的信任。帶領羣衆脫貧致富,是黨員幹部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應該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認真調研,實事求是,想羣衆之所想,急羣總之所急,發展集體經濟,摘掉貧困的帽子。

對於這幾個月的工作,有辛苦、有快樂、有感動、有崇敬。我佩服那些不甘於貧困的人,會永遠記得與他們熱情的交談的時光,記得揹着舊書包依然滿臉天真笑容孩子們,記得躺在病牀上的也期待美好明天的面孔……這會是我工作的不竭動力,也是我堅定信心走下去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