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6年貧困村精準扶貧調研情況報告

2016年貧困村精準扶貧調研情況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3W 次

當今社會,因病因殘致貧返貧,因缺技術、勞力和資金致貧返貧……必須牢固樹立“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的理念。下面是小編收集的2016年貧困村精準扶貧調研情況報告,歡迎大家參考!

2016年貧困村精準扶貧調研情況報告

  【2016年貧困村精準扶貧調研情況報告1】

爲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精準扶貧思路、抓好扶貧對象的幫扶措施,確保建檔立卡精準扶貧工作落到實處,深入推進縣委扶貧攻堅決策部署,按縣委辦印發《扶貧開發工作督查調研方案》的要求,馬邊縣供銷社在組長王騰的帶領下對高卓營村開展了爲期兩天(5月21-22日)的扶貧開發督查調研,比較全面地掌握了該村的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的生產、生活狀況以及當地羣衆發展經濟、建設新農村、揭掉貧困戶帽子的願望和要求,在充分尊重羣衆、黨員、村民代表及村“兩委”幹部意願的情況下,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高卓營村基本情況

高卓營村位於鄉政府所在地,距離縣城大約50公里,海拔在700-1200米之間,屬於高寒大山區。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394戶、1684人(其中男821人、女863人),幾乎是純彝族居民。全村有勞動力710人,佔總人口的42%,勞務輸出350人;全村現有耕地面積2500畝、林地面積3200畝,退耕還林面積1131畝,人均耕地面積1.48畝。現有農村低保戶66戶160人,五保戶5戶5人,199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95戶386人,94年脫貧4戶18人,計劃2015年脫貧14戶73人。

(一)農民生產生活基本情況:全村無集體經濟,沒有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農民炊事能源主要靠柴草、生活用電、無沼氣,勞動工具主要是鋤、牛耕、馬駝,出行主要是摩托車和麪包車。全村有摩托車的戶數達到40餘戶,佔10%。農民居住條件通過移民搬遷、災後重建、危房改造等項目,已經有了較大改善。

(二)基礎實施情況:村裏開通水泥路7公理,聯戶路6公里左右,全村394戶全部通電。通過“村村通”或衛星接收機通廣播電視信號、通訊信號、電信寬帶也通村所在地,擁有移動或固定電話394戶。由於溫差原因未建沼氣池,6個村民小組都用上了乾淨的自來水。

(三)產業情況:高卓營村地理環境差、山多耕地少,農業主要以玉米、土豆爲主,林地面積主要以退耕還林 畝,茶葉380畝,林地管理粗放,效益不高;養殖業主要發展牛、羊、豬、雞等爲主,多以自產自銷、未形成規模。

(四)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情況:由於位居鄉政府所在地,衛生室、教育等實施比較完善,2015年全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會人數佔總人口的84%,居民養老保險200人。

(五)村民自治情況:村委會積極推進村民自治制度,制定了村規民約、倡導尊老愛幼。2015年全村有黨員43名,預備黨員1名,入黨積極分子3個,黨組織生活比較正常,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比較規範。

  二、高卓營村扶貧開發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區位優勢不明顯:耕地少且處在高寒山區,靠種農作物只能養家餬口。村民居住分散,農業綜合開發滯後,旱澇災害頻繁,農業基礎實施抵禦自然風險能力低。

(二)產業管理粗放、帶動致富能力不強:目前,高卓營村的產業主要是玉米、洋芋、林地主要是茶葉和杉木,長期以來,羣衆對玉米、洋芋是“管種、管收不管護”,面積小、效益不高,除了保證必要的口糧外在耕地上發展產業的前景不大,全村目前沒有形成規模大、效益好、覆蓋面廣的支柱產業,帶動羣衆致富能力不強。

(三)村民思想觀念落後、勞動力素質不高是制約村民發展的根本原因。高卓營村710個勞動力中屬於文盲半文盲,佔多數。長期以來村民思想因循守舊、固步自封、傳統愚昧的思想還未根除,“等、靠、要”思想、貪圖小便利思想嚴重、思變出新的新風尚尚未形成。還不能認清發展的優勢、把握不住創業機會、缺少知識和技能,造成就業途徑少、門路窄,成爲制約全村脫貧致富的主要內因。

(四)建卡貧困戶幫扶措施不到位,經調查瞭解和現場抽查扶貧手冊雖有幫扶人、但幫扶措施簡單,特別是幫扶產業項目欠缺。

(五)基層組織建設和村民自治能力薄弱:村“兩委”在扶貧開發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全村基礎設施有了很大轉變,在硬件方面取得了成效,但是在“軟件”方面還做得不夠,主要是督促羣衆提高素質方面力量不大、帶領羣衆挖掘自身潛力脫貧致富方面能力不足,在利用村優勢資源發展長效、穩定的產業方面辦法不多,黨員“雙待帶”能力還要提高。

  三、高卓營村下步扶貧工作思路及措施

高卓營村的發展面臨着自然條件、社會歷史和村民落後思想觀念等因素制約,更要做好高卓營村的開發扶貧工作,加快貧困戶脫貧,把高卓營村建設成爲富裕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結合實際、解放思想、加強村兩委建設,帶領依靠羣衆從高卓營村的自然環境、地理位置、資源情況出發,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

(一)強化村黨支部建設,提高組織統籌帶動能力。

(二)結合林地資源,念好“山”字經,培育特色產業。

(三)關心弱勢羣體,加大社會保障和勞動力轉移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做好“人”的文章。

(四)精打細算,做好“地”的文章。

(五)結對幫扶、攻堅克難,針對性解決貧困戶的問題。

(六)針對羣衆反饋意見,高卓營村四、五、六組未進行農網改造、用電困難的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建議請鄉政府和幫扶單位協調有關部門予以解決。

  【2016年貧困村精準扶貧調研情況報告2】

今年5月份以來,按照省、市的統一部署,我被選派到慶城縣熊家廟瓦窯咀村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我緊緊雙聯行動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省委“1236”扶貧攻堅和“六個精準”的要求,結合工作隊工作職責任務,集中利用將近兩個月時間,對全村2016年-2018年脫貧戶開展了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有效地釐清了全村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精準扶貧的工作重點。

  一、村情現狀

瓦窯咀村位於熊家廟辦事處東南方向4公里處,是全縣51個貧困村之一,共轄6個自然村,共有418戶187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5戶248人,貧困面13.26%,2015年預脫貧40戶182人,貧困面下降至3.53%。全村總土地面積16.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869.5畝(塬地3250畝、山地2619.5畝),人均3.14畝,產業以小麥、玉米、洋芋、油菜等農作物種植爲主,目前沒有形成規模性的主導產業。全村2014年人均純收入爲4662元,其中貧困人口爲2900元。2015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計劃達到6590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3260元,同比增長15%以上,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00元。

  二、致貧原因

瓦窯咀村自然條件差,貧困人口基數大,貧困程度深。現有貧困戶83戶384人,佔全村人口20.4%,其中實現小康農戶的只佔15%,實現致富的只有8%,解決溫飽的多達77%。總的來說,全村扶貧攻堅難度大。一是自然條件差,土壤貧瘠,近十年年均降雨量不足300㎜。耕地面積5870畝,其中平地4450畝,人均僅佔3.1畝。二是基礎設施落後。全村共有道路10.7公里,除3.7公里通村水泥路路基較好外,其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給當地農產品的輸出帶來了不便。三是傳統發展思想嚴重,種植業仍然以糧食作物爲主,經濟作物爲輔,在糧食作物中,大部分以種植小麥(口糧)爲主。養殖業:仍然以傳統的散養圈養爲主,且數量較少。四是缺乏技術型務工人員。全村有1883人,其中常年在外務工人員365人,大部分都以出賣勞動力爲主,收入微薄。五是農民扶貧攻堅的意識淡薄,農民受教育的程度整體偏低,思想觀念落後。農民還沒有形成適應市場經濟的思想觀念和意識,等、靠、要等思想仍比較嚴重,自力更生、自強不息、自食其力的自強精神有待形成。

  三、對策及建議

一是把工作謀劃作爲推進幫扶任務落實的重要前提。堅持規劃先行,高定位要求、要高規格編制瓦咀村“兩規劃一計劃”,圍繞基礎建設、產業培育、政策宣傳、技能培訓、解放思想等重點,準確把握貧困羣衆的所思所盼,因地制宜,研究論證一批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精準謀劃一批帶動發展的富民項目,做到規劃一步到位、分年度實施,儘早啓動實施,以長遠的目光、務實的作風推動瓦咀村經濟社會快速增長。

二是把富民產業培育作爲羣衆增收致富的着力重點。圍繞脫貧55戶248人的目標及產業現狀,積極引導羣衆改變傳統觀念,調整產業結構。以白馬鄉、赤城鄉蘋果基地爲依託,高標準謀劃定位產業培育目標,大力發展蘋果產業,實行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生產、社會化營銷。同時,協調靜寧等縣與瓦咀村建立友好共建合作關係,定期邀請技術人員開展蘋果技術培訓,切實做大做強支柱產業。

三是把土地流轉作爲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堅持大力宣傳關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等相關政策法規,鼓勵引導大戶實行土地集約化經營,不斷壯大種植、養殖規模,有序引導羣衆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土地流轉,推進瓦咀村農業路徑向現代農業、融合農業、高效農業轉變。同時,鼓勵剩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和城市轉移,使貧困羣衆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轉移增加收入,不斷拓寬農戶增收渠道,從而能使土地最大限能地發揮助農增收的效益。

四是把農民教育培訓作爲更新發展觀念的強大引擎。充分利用農村黨員遠程教育設備,積極發揮農村黨員幹部的示範引領作用,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培訓,引導他們掌握先進的種植、養殖技術,瞭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方法。同時,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邀請畜牧專家定期開展養殖技術、勞務輸轉等培訓,組織村幹部、養殖大戶外出參觀學習先進養殖技術,不斷擴大羣衆種養規模,引導羣衆增收致富。

五是把基層組織建設作爲加快脫貧步伐的有力保障。堅持把駐村幫扶工作隊建設作爲基層組織建設及貧困村脫貧致富的重要舉措,積極協助鄉村兩級加強基層黨建,及時解決基層黨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做好發展黨員、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和後備幹部等工作,認真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和黨員管理,協助選出能真正引領農民脫貧致富的村“兩委”班子,幫助羣衆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爲全村的發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