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5到村扶貧開發調研報告

2015到村扶貧開發調研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篇1:

2015到村扶貧開發調研報告

爲切實抓好精準扶貧工作,摸清貧困家庭及人口底數,根據市主要領導指示精神,丁陂鄉組織鄉村兩級幹部入戶走訪“拉網式”摸排,對全鄉貧困家庭基本情況、致貧原因、脫貧意願等進行了詳細瞭解,初步理清了丁陂鄉貧困家庭的致貧原因、存在問題等,並據此提出了開展下一步精準扶貧工作的意見建議,供決策參考。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丁陂鄉地處瑞金市西北部,東鄰寧都縣黃石鎮,南接本市瑞林鎮,北連寧都賴村鎮,西毗鄰於都縣葛坳鄉,離市區82公里,全鄉總面積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391畝、山地面積65730畝,丘陵6109畝,河流水庫4100畝;全鄉共有丁陂、水溪、裏田、山溪、山潭、山龍等6個行政村,81個村小組,756個自然村,農業總人口12755人。主要產業爲水稻、菸葉、生豬、土雞土雞蛋等,村民主要收入爲外出務工收入。近年來,在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整合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三送”工作、土坯房改造等政策資源,積極發展烤煙等特色農業產業,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有了一定改善。截止目前,全鄉通村組公路達85%,新農保參保率57%,新農合參合率98%,共有1223戶土坯房改造戶已完成改造。但限於村民自身文化素質和農業產業抵禦各類風險的侷限性,仍有部分村民因各種原因無法脫貧或返貧。到目前爲止,全鄉仍有低保戶117戶440人,五保戶73戶117人,扶貧戶489戶2170人,扶貧低保戶42戶178人。

二、貧困類型

此次調查樣本主要爲按照省、市、縣工作部署,先期已識別爲扶貧低保戶和扶貧開發戶的對象,共721戶2905人,其中低保戶117戶,五保戶73戶,扶貧戶489戶。經梳理,大致分爲以下幾種類型:

1、因病、因殘、因災致貧。這類羣體是我鄉貧困戶的主要羣體,如水溪村的張友青,大兒子前幾年查出患有重症肌無力,去年小兒子也查出患有此病,真是禍不單行,家裏一貧如洗。

2、因喪失勞動力致貧。如山潭村新地小組陳賢堤年時已高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小兒子2014年因車禍去世,家中的主要勞動喪失,兒媳郭香華體弱只能從事簡單的勞動,孫子陳偉清年幼,全家3口人沒一個主要勞動力,全家只靠政府發放的低保補助金和年高體弱的老人艱難耕作生活,日子過得非常困難。

3、有勞力,但遊手好閒,好吃懶做致貧。如丁陂村瑤下組的陳有法,全家每月有2千多元的收入,但遊手好閒,做一天,吃三天,有多少吃多少,一年到頭沒有一點積蓄,家裏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和電器,居住和生活條件全村倒數之列。

4、因學致貧。如山龍村陳陸生原本生活在全村屬中等水平,但近年,2個兒子分別在南昌、瑞金上大學和高中,一年5萬多元的教育經費一下子把他家多年的積蓄用光,到處借錢供小孩上學。

5、因文化水平低,無技術技能致貧。如山潭村的陳湖南和崔帶娣夫妻二人,因只有初中和小學文化,有無一技之長,常年在外務工,雖然夫妻兩人加班加點趕工做事,收入還可以,但是家中有一女讀大學,兩子都沒有勞動能力,日常開銷大,年底都是兩手空空而歸,老家至今仍是土坯房。

6、因抵禦自然災難能力差或經營不當返貧。如山龍村陳澤潤,原來是屬於比較早富起來的人,但前幾年,投資種植菸葉管理不當,造成虧損10多萬元後一闕不振,成了困難戶。

三、致貧原因分析

客觀方面:1.農村經濟相當薄弱。全鄉沒有一個村組集體企業,雖然個別有集體林地,但土質肥力不夠且無人管理,且不可流轉,除了有一些公益林補貼資金外,幾乎沒有任何收入。村“兩委”運轉主要依靠菸葉生產獎勵性稅收返還和上級撥入的辦公經費,收入來源途徑相當少。

2.基礎設施落後,羣衆抑制自然災害能力差。目前全鄉還有部分小組不通水泥路,所有行政村都沒有用上安全、潔淨的自來水,靠自挖水井解決飲水問題,對羣衆人體健康有一定隱患;部分屋場未通三箱四線電網,羣衆無法使用大功率電器;沒有修三面不見土水渠或無穩定的灌溉水源的還有絕大多數,到目前還未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自然災害頻發,造成大量農作物減產或絕收,使部分脫貧羣衆重返貧困行列。

3.農業產業致富效果不明顯,羣衆增收困難。全鄉雖然有一定數量的菸葉、水稻,以及少量的西瓜、蔬菜等產業,但受自然條件和市場因素影響太大,往往是增產不增收、有價卻又無貨等現象。

主觀方面:1.部分羣衆思想觀念落實,受陳規陋習影響嚴重。由於長期貧困,信息閉塞,觀念落後,部分貧困戶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對自身求發展盼富裕的願望不強,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嚴重,甚至滋生了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個別貧困戶以吃低保爲榮,吃低保吃成了習慣,要救濟要得理直氣壯。部分羣衆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彩禮水漲船高,動不動十幾萬元,娶親也成了致貧的一個重要原因。

2.勞動力素質普遍偏低,羣衆增收困難。初步統計,全鄉勞動力中,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僅爲百分之十五左右。勞動力素質不高,在發展經濟、增加收入方面思路不寬,辦法不多,技能低下,收入難以提高。

3.村、組幹部帶頭、帶領致富能力不高,對發展村組經濟點子辦法不多。

政策方面:1.政策扶持不精準,針對性不強。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保障、就業培訓等方面,對當前農村情況的複雜性預計不足,對政策扶持對象界定困難,往往採取的是大水“漫灌”式扶持,做不到“滴灌”式培養。

2.社會保障力度不夠。農村人口到了一定年紀後,在喪失勞動力的同時也喪失了收入,成爲兒女的負擔,甚至直接成爲低收入的貧困人口。

3.農業產業發展保險政策缺失。市場經濟千變萬化,近年來一些農產品價格波浪式變化,使得個體難以摸清市場規律,無法規避市場風險,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性經營思維,給一些農民形成了災難性的打擊和損失,幫助農民抵禦和規避市場風險上存在政策缺失。

四、開展精準扶貧的對策建議

1、對五保戶和喪失勞動力戶,以及因病、因殘、因學、因災致貧戶,加大政府投入,提高政府救濟補助標準,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使羣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殘有所扶,學有所成、有災能救,幫助他們度過難關,擺脫貧困帽子。

2.對有勞力,但遊手好閒,好吃懶做,等、要、靠思想嚴重而致貧戶,以及缺技術、缺資金以及自身原因返貧戶。取消政府一切補助,採取獎勵的辦法,由政府搭臺,創新土地流轉機制,疏通融資渠道,加大就業培訓力度,增加他們的“造血”功能,引導他們轉變“等、靠、要”的落後思想,將“要我脫貧”變爲“我要脫貧”。

3、組織村組幹部、致富能手、產業戶到外地學習,使他們成爲發展農業產業的經紀人、致富信息的傳遞人、自主創業的帶頭人。

4.加大對產業戶的技術扶持力度,在技術力量配備、組建銷售渠道、農副產業深加工等提供人力和財力保障,提高土地附加值。

5.培植農業產業龍頭企業,採取公司+農戶的形式,整村推進產業規模發展,實現一村一品。

  篇2:

行了集中專題調研。

一、基本情況

xx村是丁家營鎮最爲偏僻、貧困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也是我市建檔立卡的重度貧困村之一。該村位於武當山南麓,面積30多平方公里,山大人稀,人均收入較低。2014年全村貧困戶面爲54.5%,目前下降到45.6%。該村耕地面積877畝,人均耕地約0.8畝,有6個村民小組310戶1086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200多人,常住人口約佔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基本上爲患病人羣和60歲以上的留守老年人。

xx村主導產業爲坡地種植、家庭小規模養殖和外出務工,以務工爲主業的約500人,佔勞動力總數的60%以上。2014年貧困人口收入中種植業收入佔10.6%、養殖業收入佔5.4%、務工收入佔71%、其他收入佔13%。

二、主要致貧原因

(一)交通不便、環境條件差導致貧困

xx村是丁家營鎮較爲偏僻的一個行政村,距集鎮中心位置較遠,地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受自然條件、發展空間、地域環境、基礎條件等因素制約,長期以來,該村產業發展滯後、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落後,村民收入普遍很低。

(二)無產業支撐、集體經濟薄弱導致貧困

xx村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少部分常住該村的村民,基本是老弱病殘的留守人員,大多從事種植業、養殖業,但平均不到0.8畝土地,且90%的是貧瘠的山坡地,經營中需要投入的多,而產出少,幾乎無收入;部分家庭養的有一頭豬、幾隻雞、幾隻羊,但受交通、信息條件限制,大多自給,不能形成規模,村民沒有收入;村集體由於前幾年建村部,外欠近百萬外債,自己自身難保,更談不上扶持村民。

(三)自然災害造成貧困和返貧

該村農戶本來家庭經濟狀況就差,若遇天災人禍,如種植業減產減收、養殖業遇瘟疫,或因家庭成員突然傷殘、死亡或其它自然災害等,就可能造成貧困或返貧。調研中,本人瞭解到,像杜明山、曹學勝等20多戶村民,都是因疾病或災害致貧,該種類型的貧困戶佔全村20%左右。

(四)缺乏勞動力、家庭成員年老或殘疾導致貧困

目前,農村的社會保障機制還不健全,對農戶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殘疾人、體弱或年老喪失勞動能力的成員,不僅對家庭沒有收入的貢獻,反而還增大支出,導致家庭長期陷入貧困之中,難以脫貧。若有長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而醫療費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債臺高築。對該村貧困農戶來說,生病以後,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對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療費用就成了這些農戶的沉重負擔,這類貧困戶因爲長期積累的醫療費用和長期生病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自身無精力和信心擺脫貧困。

(五)勞動力文化素質差導致貧困

前幾年義務教育沒有實行免費時,該村不少貧困人口因上學路途遙遠、家庭貧困等原因中途輟學,又因失學而成爲新一代貧困人口,勞動力文化素質低,既是貧困的結果,又是造成貧困的原因。調查結果表明,該村村民的勞動力文化素質狀況較差,貧困人口中文盲率爲20%多,貧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時間不足6年,大大低於全鎮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於勞動力文化素質低,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只能幹一些建築、挖煤等體力活,是有些收入,但與其他人相比,收入有很大差距。

(六)貧困戶主觀脫貧意識差、沒有危機感導致貧困

貧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擺脫貧困的信心和決心。該村部份貧困人口文化素質低,思想消極保守,思維觀念還停留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期,沒有發展動力,安於現狀。各單位部門、社會各界踊躍爲貧困戶捐物捐資,部分貧困戶便產生嚴重依賴思想,甚至少數人認爲,爲他們捐物、捐錢是應該的,國家應該供養他們。

三、對策及建議

(一)深入推進生態移民搬遷工作。

2014年精準扶貧工作啓動後,通過多方協調,xx村啓動了36戶生態移民搬遷工作,方式是農戶村民自主聯建,國家整合資金,每戶補助3萬元錢。從目前情況來看,該項優惠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資金扶持力度、政策享受戶數力度遠遠不夠,導致安置房屋建設進度較爲滯後。

建議多部門整合項目資金,加大扶持力度,快速深入推進生態移民搬遷工作。在楊家廟埡子、孫家院、徐家院、白衣庵、中嶺高標準建設五個院落,將全村310戶村民全部集中居住,形成"一線穿五珠"新農村局面,既解決農戶住房問題,又將院落建成了新農村景點,爲今後旅遊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二)加大殷河路改建力度

xx村通向集鎮的唯一通道--殷河路,全長15公里左右,該路狹窄彎曲、凹凸不平,路況極差。雖然今年上半年藉助三萬"村村通"活動,對該通村路進行了改造,修建了錯車臺、增設了標示牌,但還是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要求。

建議相關部門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改建殷河路、打通丁白路(丁家營--白楊坪),將以前3.5米寬的通村路按照山區二級路的標準進行改造,從而帶動該村太都湖、楊家廟埡子、白衣庵、厲家院、髽髻山、黃龍峽等景點旅遊資源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實現脫貧。

(三)推進旅遊產業發展

xx村地大人稀,旅遊資源豐富,如何發揮這些資源優勢,推進產業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是此輪精準扶貧重點解決的問題。

建議在該村進一步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實現綠色全覆蓋,形成山青水綠天藍的優美環境,爲發展旅遊業夯實基礎;通過土地流轉,在溝、峽等平地或坡地規模種植苗木花卉、中草藥、雜果等產業,形成"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的局面,實現全域景觀化、景觀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既美化了環境,又帶動了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促進了農民收入增加;通過招商引資,開發太都湖、楊家廟埡子、白衣庵、厲家院、髽髻山、髽髻大峽谷等景點旅遊資源,鼓勵農戶發展農家樂、鄉村旅館、垂釣健身等產業,爲農戶增設又一致富渠道。

(四)強化貧困戶"輸血"與"造血"功能

"扶貧關鍵是扶人"。再好的優惠政策,再多的扶持資金,如果扶持的對象--貧困戶無動於衷,扶貧攻堅工作將徹底失敗。

對於此類對象,建議按照"一戶一法"的要求,逐戶量身定製幫扶措施,明確幫扶責任人、幫扶任務、標準、措施和時間節點,做到號準病脈、開好處方、抓出良藥,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是繼續推進"金藍領"工程,爲每戶貧困家庭培訓一至兩名掌握實用技術的勞力,讓他們通過勞動增加收入,實現脫貧;二是繼續推進"5541"工程,"輸血"與"造血"並重,鼓勵貧困戶利用山場等優勢資源,開展種植、養殖產業,增加收入;三是繼續收入推進"四雙"幫扶和金融幫扶,解決部分有能力脫貧的貧困戶融資難、辦事難問題,爲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掃平障礙。

(五)加大保障扶貧力度

在xx村諸多貧困戶中,有一種貧困人口,既無勞動能力,又無致富門道,他們靠自身根本無法脫貧,如"五保"老人、孤寡老人、殘疾病人等。對此類對象如何開展精準扶貧,是我們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

建議加大保障扶貧力度,充分利用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低保、五保等民生政策,對因病致貧或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政府、幫扶單位籌資幫其購買社會保障,使貧困戶病有所醫,老有所養。通過獲得最低生活保障救濟,治病、養老等讓包袱沉重的貧困家庭,看到脫貧的希望,走上勤勞致富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