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文祕知識 > 留守兒童問題及對策調研報告

留守兒童問題及對策調研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5月底開始,我鎮逐步對鎮農村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進行了摸底調查,目前已初步統計完有關數據,現結合統計結果,綜合分析後形成以下報告:

留守兒童問題及對策調研報告

  一、現狀概述

(一)我鎮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基本情況

1、基本情況

我鎮留守兒童總數爲868名,流動兒童人數爲 名。他們的年齡主要集中在8—14歲,多因父母外出務工。從性別比例看,男女比例較爲平衡;從年齡層次看,小學生比例最大,近50%比例,學齡前與初中生兒童比例相似,分佔23%;從留守性質看,雙親在外與單親在外比例平衡;從寄養性質看,僅少數兒童寄養於親戚家,大多數與祖輩生活在一起。

2、學習情況

經統計,絕大部分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沒有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學習積極性較好。在遇到學習問題時,主要靠同學、老師幫助,因農村監護人普遍文化水平較低、年齡較長,家庭輔導方面較爲薄弱。

3、生活情況

統計結果顯示,31.3%的留守兒童和爸爸或媽媽一起生活,65.3%的留守學生和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其次是寄養在他人(叔叔等)家裏生活的佔9.2%,絕大部分父母外出務工時都會對子女的生活做比較放心的安排。

4、心理情況

留守兒童在心理健康方面與非留守兒童無明顯差異,他們大多都活潑開朗,樂意與他人交朋友,並無太多孤僻、自卑、不願與人交流等心理現象,主要是因爲隨着社會、學校的科學管理力度加強,農村教師素質和水平增加,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和輔導作用更加突出。

(二)鎮關工委及學校關愛留守兒童主要措施

1、做好結對幫扶。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救助20餘人,金額0.6萬元,亭頭中學與馬鞍山市紅星中學結對9人,愛心媽媽9人,捐資款物0.5萬元。此外,學校也實施結對幫扶活動,例如亭頭初級中學實施“青藍結對”工程,同時設立愛心基金,利用市紅十字會的紫杉助學金和寄宿貧困生補助,每個學期給予幾十位留守特困學生受到照顧。

2、團結婦聯、團委、司法所等部門共同開展幫扶、教育活動。今年六一兒童節,鎮黨政領導分別對陽光幼兒園等學校進行慰問。今年5月,鎮婦聯開展黃池鎮留守兒童基本情況調查摸底工作,推薦了一名“2011關愛行動——情牽貧困女童”;司法所開展了愛國主義、普法知識宣傳講座2次,加強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自我保護意識

3、提升文化站工作環境,支持“五老”關愛作用。5月組織鎮老年學校前往石橋鎮觀學,吸取了不少經驗,其中,該鎮“大手拉小手”的創新活動給我鎮老年學校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鎮即將迎來的老年學校開學典禮,隨着學校管理機制和運作的完善,我鎮老年學校的“五老”人員將在關心下一代工作過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此外,學校“五老”人員的幫扶活動也在積極開展。有些學校成立了校外幫教宣講團,以退休教師爲主力軍,以“五老”人員爲骨幹,每學期在校的退休教師主動深入班級,擔任課外輔導員,並經常送去學習資料、課外讀本和衣服。

4、加大學校投入,增加農家書屋,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目前我鎮三裏村、勞動村、尚興村、南埂村等不少村都建立了農家書屋,每家書屋都有幾千冊圖書,每逢週末和節假日,都深深吸引着孩子們前往觀讀。

5、學校成立“留守兒童之家”。例如亭頭中心學校建立了貧困學生檔案,積極爭取上級資金,近兩年來先後爭取了兩萬元的扶貧資金;亭頭中學也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該校關工委制定了具體計劃,實施了“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方案,建立了留守兒童的專門檔案和聯繫卡,深入要求每位在職教師開展師生幫教活動,每人落實到1-3名留守兒童。

  二、存在問題

1. 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介入過少導致的學習問題

一方面,那些雙親在外的留守兒童家庭,由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往往不能給予幫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裏的父親或母親由於承擔了全部的家務和田間工作,也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的學習。因而,與縣城相比,或是與雙親在家相比,父母對孩子學習上的輔導相對要少了很多。

2.缺乏親情撫慰導致的生活問題

父母在外務工對留守兒童生活的影響有雙面性。一方面,給予孩子的物質幫助很大,但另一方面忽視了精神上的關愛,多指望學校1留守兒童得到的關愛減少。

3. 缺乏關心導致的性格問題

外出務工的父母或是流動兒童的父母與留守、流動子女聯繫較少,對於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同時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外出父母因“補償心態”管不夠、捨不得管,留守孩子的性格容易被外界因素影響。

4.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導致的心理問題

因家庭流動性大,流動子女的心理上“漂泊感”和“不安全感”較常人子女強,但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較強,對於自身的變化很需要家長的引導。

  三、建議和打算

1、加強老年學校建設,啓動“五老”關愛行動,完善“義務網吧監督員”工作相關機制,逐步形成學校特色項目;同時進行“隔代教育”有關課程輔導,加強祖輩對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的合理關愛,提高監護人家教水平。

2、繼續以學校幫扶和社會幫扶爲主體,開展好結對幫扶活動,注重“平日關心”與“節日關愛”相結合;

3、加大資金投入,完善“農家書屋”等精神文化場所;結合今年50項民生工程的開展,與婦聯、團委、民政、司法所等部門共同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加強對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的關愛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