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班會課評課稿通用

班會課評課稿通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評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評課有利於信息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快來參考評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班會課評課稿通用,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班會課評課稿通用

班會課評課稿通用1

《習慣養成,你我同行》主題班會,圍繞“習慣養成”設計、安排整個活動過程,全程體現了在實踐中養成習慣,要不斷身體力行,使習慣成自然的培養和教育。

一、主題選擇有針對性、實效性。

“習慣養成”永遠是一個不過時的話題,在兒童時期養成的良好習慣,孩子可以受益終身;在兒童時期養成了壞習慣,就有可能終身受到傷害更是一種以人爲本、人情化的教育。“習慣養成”更是一種習慣是一種長期形成的思維方式、處世態度的教育。現在的小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認爲父母爲自己所做一切都是應該的.,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的孩子將是危險的。基於此,胡老師選擇了“習慣養成,你我同行”這一主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且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

二、情境設置真實、有效。

這節課,老師創設了多個真實、有效的情境:生活衛生故事、飲食衛生故事、衛生習慣調查、學習習慣養成故事,習慣養成兒歌等,讓學生的習慣在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中形成,在無意識狀態中形成,達到了預期目的。

三、表現形式豐富多樣、有層次性。

本次班會活動表現形式豐富:看視屏、講故事、現場調查、唱兒歌、做遊戲等,而且在過程的安排上有層次性。如通過講習慣養成的故事、唱《習慣養成兒歌》、衛生習慣調查等一系列活動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習慣,水到渠成。

四、充分放手給學生,活動開展規範、有序。

這節班會活動安排有序,一環緊扣一環,真正做到了教師是傾聽者,點撥者,學生是主體。整個過程是學生主持、全員參與的過程,是學生真實的思想內化與生成的過程。

建議:這節班會課是教我們學生的學會養成良好習慣的剛剛開始,前期的教育工作(準備過程)和即時過程後,不能忽視班會課的後續的教育過程,它是班級教育的進一步延續與發展。

班會課評課稿通用2

一、主題鮮活,觸發思考

現代社會,孩子們的節假日很多,因此如何有意義的安排假日,讓孩子們快樂享受假期,是家長及孩子最需智慧與理性的話題。今天我們三五班選擇《繽紛假日我做主》作爲班隊活動的主題,富有時代氣息,德育導向明確,能引發學生的思考。

二、課堂開放,提升素養

們該如何來安排活動呢?有了前面環節的學習,孩子們有了明晰的認知目標,不再盲目,知道學習與娛樂健身結合,因此,我們看到每個小隊上的答案既合理,又多元,有旅遊、有爬山,這一環節的設計非常巧妙,既是對前一環節學習的檢測,又是一個很好的情境體驗,最真實的考驗。

其實,整個活動還有很多亮點,如小小觀察員角色的安排,將思維的觸角引向了縱深,還如張老師講述的故事,簡單卻有深意。如果還要說點自己的想法與思考的話,我以爲,還有以下兩點與大家商榷:

1、尊重全員,更應尊重個體。

教育,沒有最好,只有合適。雖然通過活動的開展,孩子們達成了共識,我們的節假日的安排要豐富、科學、有情趣。其實,每個個體不一樣,我們尊重全員的同時,還應讓孩子們有所側重,知道因人而異,因事而爲。體質弱的孩子可能更需要身體方面的鍛鍊,學習基礎薄弱的孩子可能暫時需要放棄一些玩耍的機會,而有某些天賦而又有特殊的`興趣愛好的話,當然可以在某些特長培養上多花時間與精力。

2、創設情境,更應關注特性。

在創設情境時,我們看到了一個很好的課堂生長點,孩子們躍躍欲試,將自己的體驗與想法展示在黑板上,但我關注了一個細節,既然是六一兒童節與端午節,爲什麼在板報上沒有看到任何與這兩個節日相關的活動呢?如果孩子們沒有想到,那麼中隊輔導員老師可以在活動的最後稍作提示:六一兒童節,我們可以以快樂主題設計活動,那麼端午節,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我們是否可以設計一些與端午文化有關的活動呢?我想,只有這樣,我們的活動才更有實效性。

總之,我以爲,這堂班隊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這堂課培養了學生健康的情趣,尊重了學生的心靈,豐盈了孩子的生命,爲孩子將來理性而快樂的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班會課評課稿通用3

一、主題選擇有針對性、實效性。

感恩教育永遠是一個不過時的話題,感恩教育更是一種以人爲本、人情化的教育,是一種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現在的初中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認爲父母爲自己所做一切都是應該的',對親情較爲麻木,不懂得珍視親情,對師長、集體就更不會有情有義了,這樣的孩子將是危險的。基於此,牛老師選擇了“感恩的心”這一主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且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

二、情境設置真實、有效。

這節課,老師創設了多個真實、有效的情境:感受母愛、感恩故事、感恩調查、唱感恩歌曲、回報恩情等,讓學生體驗情感,體驗親情,觸動學生的心靈,達到了預期目的。

三、表現形式豐富多樣、有層次性。

本次班會活動表現形式豐富:講故事、現場調查、手語歌曲演唱、小品、做遊戲等,而且在過程的安排上有層次性。如通過講感恩故事、唱《感恩的心》、感恩調查等一系列活動後,再實施感恩大回報,水到渠成。

四、充分放手給學生,活動開展規範、有序。

這節班會活動安排有序,一環緊扣一環,真正做到了教師是傾聽者,點撥者,學生是主體。整個過程是學生主持、全員參與的過程,是學生真實的思想內化與生成的過程。

建議:這節班會課是教我們學生的學會感恩的剛剛開始,前期的教育工作(準備過程)和即時過程後,不能忽視班會課的後續的教育過程,它是班級教育(德育)的進一步延續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