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語文五年級上冊《莫高窟》說課稿(通用7篇)

語文五年級上冊《莫高窟》說課稿(通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五年級上冊《莫高窟》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五年級上冊《莫高窟》說課稿(通用7篇)

語文五年級上冊《莫高窟》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莫高窟》是第五組最後一篇課文,介紹的是我國西北邊陲敦煌莫高窟裏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展現在我們面前,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本文共有5個自然段,結構清晰,敘述具體,文字淺顯。作者以“總——分——總”的形式來結構全文。總寫:只有兩句話,總體概括介紹莫高窟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突出她環境的惡劣及她的藝術價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分寫:第2-4自然段,選取了莫高窟中的三個典型代表“彩塑”、“壁畫”、“藏經洞”來記敘,寫得形象、生動、逼真,再現了我國古代輝煌的藝術成就,以喚起讀者對我國藝術珍品的熱愛之情。最後一個自然段的總寫:以作者的感受總結全文,突出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引起讀者的共鳴。文中生動、傳神的詞語和優美、靈活多變的句式也很多。所以,《莫高窟》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情感教育的理想教材。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教材特點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生字新詞,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莫高窟的藝術特點,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學會自主學習課文,讀懂課文內容,學會提出問題,與他人合作進行探究性閱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藉助多媒體及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體會敦煌莫高窟藝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發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三、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內容,結合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爲:

1、教學重點:讀書指導,抓住重點詞句,瞭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畫的藝術特點。

2、教學難點: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從而激勵學生熱愛我國燦爛民族文化。

四、設計理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爲此,要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薰陶和感染,獲得獨特體驗和思想啓迪;要讓學生的情感與課文共振,和課文一起心跳。要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五、說教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在本節課中將採用“情景教學法”、“閱讀感悟法”、“直觀教學法”、“揣摸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六、說學法

1、用讀、思、議、想、練的方法學習課文。

2、注重以讀爲本,提倡自讀自悟、自主合作、自學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那部分內容進行重點閱讀和探究,讓每一位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通過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獲得思想啓迪。

七、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課前組織教學談話:(讓學生自我介紹,說出自己的興趣愛好)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學生說)老師也很喜歡旅遊。有一個地方令老師非常的嚮往,但是一直都沒機會去。所以,今天我想誠摯地邀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去,不過老師希望大家在旅途中能有出色的表現,能接受我的邀請嗎?好,現在咱們就馬上出發,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18課,一起走進《莫高窟》,一起走進祖國西北邊陲的莫高窟。(板書課題,學生書空,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詞語檢查分爲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些需要認識和會寫的生字詞語,要求學生正確認讀。第二部分爲課文中出現的四字詞語。第三部分爲課文中出現的多音字“佛”。

2、檢查書寫生字,讓學生從紅色字體裏面選一個容易寫錯的字,上臺描紅。做到以學定教。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並讓學生提煉出關鍵詞板書到黑板上)。此環節的設計是讓同學們對課文有個整體的認識,

(三)研讀交流

1、品味“彩塑”

讓學生自讀課文邊讀書邊思考:你讀懂了什麼?是怎麼讀懂的?你想到了什麼?充分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自讀自悟。

文中出現的佛教人物基本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感受神態各異的彩塑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因此我適時地展現各種彩塑,特別是臥佛的畫面,使文字活了起來,讓學生主動、自然地進入到了課文中。在接觸了彩塑絢麗多姿的形象後,學生對文中詞語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同時讓學生抓住關鍵的語句,閱讀體會彩塑的惟妙惟肖,學生的感情世界就會得到昇華。然後進行追問:面對這一尊尊彩塑,遊人們無不嘖嘖稱讚。如果你是遊客,會怎樣嘖嘖稱讚?如果你是外國遊客,又會怎樣讚歎?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文字到圖片再回歸文字,使學生對莫高窟彩塑藝術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引導學生讀出這樣的感受,這裏充分體現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結合。通過這樣的美讀,可以讓學生體驗、感悟、薰陶,在語言的海洋裏領會情感。

2、回味“壁畫”

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段。讓學生帶着問題“你讀懂了什麼?是怎麼讀懂的?你想到了什麼?”在組內合作學習,然後以組爲單位彙報學習成果。在學生交流時引導學生欣賞圖片,尤其是飛天圖片,用文中的語言進行描述。然後引導學生學習文中的句羣,再運用這種描述方法,寫一寫飛天還有哪些形態。所有這些都實實在在地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文字。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描寫飛天的句子,一步步引導學生讀出層次感。

這一段的教學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豐富多彩的圖片感知,有效地帶領學生領略了壁畫的“宏偉瑰麗”,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深深地感受了作者用詞的精確和祖國豐富的語言文化。

3、體味“藏經洞”

“說說你從中獲得了哪些信息”拋出話題,讓學生勾畫。並結合着出示珍貴文物和文物被盜的文字資料,“看了這些你有什麼感想?”再次讓學生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並激發他們對侵略者的憎恨。接着,教師順勢組織學生帶着惋惜和憎恨之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四)整體感悟

同學們,莫高窟的文物已經所剩不多了,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有責任投身於保護敦煌,研究敦煌的歷史使命中去,因爲——

(出示最後一自然段)齊讀。

然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穫,情感進一步得到昇華。

(五)課外拓展

1、引導學生課後蒐集一些有關莫高窟的資料進行交流。這樣引導學生進一步查找資料,解決問題,構建開放的課堂結構,爲開拓學生思維留下空間,也自然地把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2、讓學生把課堂上的語言文字訓練在課後寫下來,以訓練學生的寫話能力。

語文五年級上冊《莫高窟》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特點與地位

《敦煌莫高窟》爲八年級16冊教材的開篇課。與前三冊開篇欣賞課相比,此課打破了單純的美術作品的介紹,而是將其放置在特定的文化情景中,從多角度理解敦煌藝術,同時也對當時的社會文化產生認識,具有較強的藝術風格,民族特色,時代特徵,是對我國及其寶貴的文化遺產深入接觸與理解的重要課程。對學生理解我國傳統文化,獲得多種情感體驗,樹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都具有較大的作用。

2、教材的主要內容

學習本課,主要內容包括三層:第一層瞭解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畫,並鏈接敦煌歷史和我國其他的著名石窟,從石窟藝術追溯佛教的起源;第二層從對雕塑、壁畫的欣賞,引申到對社會歷史、文化的瞭解,對宗教文化的瞭解;第三層通過藏經洞的發現和遭受的掠奪,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懂得藝術珍品的價值,建立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責任感。三個層次的內容在課堂中整和爲五個探究主題:佛教與中國古代的主要石窟;敦煌歷史與莫高窟;莫高窟的彩塑;莫高窟的壁畫;近現代的莫高窟與石窟保護。本課的練習中根據五個探究主題提出了總結性和引深性問答題

二、教學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的目標

(1)對佛教傳入我國及我國四大石窟藝術的概況有初步瞭解

(2)對敦煌石窟主要時期的彩塑和壁畫的特點有所認識

(3)通過欣賞理解政治、經濟、歷史對藝術的影響,理解石窟藝術是吸收和融合外來藝術而發展起來的具有中國風格的藝術形式,注重對作品所傳達的審美理想與情感的感悟。

2、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1)通過網絡的自主學習使學生熟悉查找資料,蒐集整理信息的方法,提高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爲學習服務的技能。通過探究式的合作學習,使學生學會交流,培養學生樂於同他人合作的意識。

(2)通過了解佛教與石窟藝術的發展,能夠對莫高窟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形象特色和藝術效果的分析。

(3)通過課堂交流互動,藝術創作,深入理解石窟藝術的精髓,能夠運用技能技法表達自己的藝術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

(1)通過查閱資料和深入學習充分認識我國石窟藝術的偉大成就,感受我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培養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強愛國熱情。

(2)通過了解敦煌的近現代的發現與遭受的掠奪,認識敦煌莫高窟作爲石窟藝術寶庫的價值,藝術品的珍貴,激發學生了解和學習藝術經典,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增強爲文化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的責任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及處理

1、重點:對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畫的藝術成就的認識與欣賞。

由於學生欣賞能力的提高都有賴於大量感官信息的直觀作用,對本課重點的處理是通過網上自主學習,小組互動討論,在學生自學並展示自學成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質疑,然後再指導其深入討論、釋疑而解決的。

2、難點:與政治歷史相結合理解石窟藝術所傳達的審美理想與情感。

本課難點問題涉及政治、歷史、宗教多方面因素,以初二學生目前的知識層次與藝術鑑賞經驗,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採用對比欣賞、假設質疑、教師引領,結合具體的代表作品分析,運用簡化的語言,配合圖像直觀的欣賞,通過不同朝代作品的對比,同一朝代不同形式的作品對比,讓學生感受討論,然後再結合政治、歷史分析原因,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上升理解高度。另外本課設計了《敦煌莫高窟欣賞問卷》針對每個知識點提出了總結性引深性的問題,使學生帶着問題參與活動,目的明確,思路清晰,活動後又能及時鞏固重難點內容。

四、學情分析

敦煌莫高窟對許多人來說都不陌生,但又瞭解不多,由於一些電影、傳說,使其蒙上了神祕的色彩,從這一點來說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作爲一節欣賞課其內容含量較大,易流於表面的理解,常規課堂教學勢必會出現時間緊、偏重於講解、缺乏活動、氣氛沉悶的現象。在老師的一味講授過程中,學生會逐漸失去興趣,而且一節課的時間,欣賞講解是有限的。所以保持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是深入理解本課內容的關鍵。

之所以採用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方法是因爲八年級學生對知識、對社會充滿好奇與渴望,而又不願被動接受,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自學理解能力,另外網絡世界爲他們提供了廣闊天地。在網絡迅速發展的今天,學生已經能夠運用網絡,而且他們對新事物也比較感興趣,對一些社會問題也會給予一定的關注。因此對本課的大部分知識完全可以由學生自己查閱學習,但八年級學生知識的積累還較少,同時對歷史地理的概念還比較模糊,將藝術上升至歷史、政治高度理解還有一定困難,缺乏必要的指導。所以教師可將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用於引深問題,提高理解能力。學生自學與教師引領相結合。爲使自主探究的過程更有效,我同時採用了“自學—指導”的互動教學模式。在此模式下,爲了“激其情,發其智”又使用了情景教學法、活動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直觀教學法等。在瞭解了敦煌藝術,領略了輝煌成就的中國石窟藝術後,進入了屈辱的、悲壯的被掠史,這必然會使他們的情緒發生反差較大的波動。而此時的青少年學生恰恰最容易接受情感性的東西,從而獲得情感體驗。

五、設計理念

1、教法

本課的教學方法是以史實爲基礎;以問題爲載體;以情境爲主線;以多媒體爲輔助手段;以活動爲實現方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經過全體課堂參與者的閱讀、思考、討論、研究分析、對比,甚至衝突、爭論,使每一個學習者都經歷了一個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完善情感、昇華人格的自主學習過程。第一階段,將學生分組,分主題,利用網絡蒐集資料,自學探究。教師引導、幫助學生完成蒐集及信息整和,並以書面形式進行總結概括。 第二階段,全班交流學習,各組由代表發言,結合圖片欣賞,講述所探究的主題。教師引深內容,學生思考回答第三階段,創作展示階段,各小組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以敦煌爲表現對象,進行技能技巧的訓練。教師引導幫助。

具體到本課“自學-指導”教學模式與自主探究性學習法珠聯璧合,把整課分成形成問題,自學探究;討論質疑,合作學習;形成結論,展示交流,藝術創作,抒發情懷四個環節。由學生自行結組、自行選題,充分利用我校的網絡資源結合信息技術課上的瀏覽網頁訓練,網上自學,質疑討論,課上展示,最後創作,輕鬆的實現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自主發展。

2、學法

本着促進學生自主性發展這樣一個根本目標,我採用了自主性學習法。具體方法有研究性學習法、合作性學習法、體驗性學習法、交流性學習法等。

六、教學過程

1、形成問題,自學探究。

本階段由一課時及一週的課餘時間完成。第一課時,教師由教材中《西方淨土變》引出談論話題,通過師生交談,瞭解學生已知的情況,由提問引發學生思考,形成古代典型石窟的情況即四大石窟藝術的介紹、敦煌的歷史發展與莫高窟的發展簡介、莫高窟的彩塑、莫高窟的壁畫、近現代的莫高窟五個探究主題,學生分組選題,教師協調。學生利用網絡、圖書等收集相關資料,教師提供條件,幫助學生開展活動,引導信息的蒐集及整和。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提高學習興趣,培養解決問題的策劃能力。

2、討論質疑,合作學習。

初步蒐集理解學習內容之後,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圍繞主題明確主要內容蒐集點,理清思路,不斷完善、深化學習內容。

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完成自主合作學習,掌握所學習內容,鍛鍊提升與人交流合作,自主學習的能力。

3、形成結論,交流探討。

本階段由一節課時完成。各小組選擇代表,講述所探究主題的學習結果,通過交流使全班同學全面的瞭解敦煌莫高窟及相關內容。

情景導入:聆聽佛教音樂,創建課堂氛圍,引入談論話題,師生互動說一說佛教的相關知識,如佛教的傳入,佛教教義的理解,古代的絲綢之路,點出敦煌,爲後面的內容打下伏筆。關於佛教作爲外來宗教被封建社會統治者所接納的原因及佛教美術產生的原因的理解,以“假如你是統治者,你的臣民都能安照佛教教義來做,你會怎樣?”“假如你是佛教傳播者,你有什麼辦法讓衆多不識字的人讀懂佛教呢?”的設問,誘發學生思考,自己獲得答案。這種假設化嚴肅爲趣味,並形象的點出了問題的實質,符合學生心理特點,易於接受。

教學目標:創設課堂教學情景,爲教學活動的開展做鋪墊。

小組展示:明白了了解石窟藝術全盛時期的狀況,體會佛教在中國的影響,引入佛教文化之一石窟藝術的學習。“四大石窟藝術的欣賞”主題的探討:小組代表講述內容包括莫高窟、龍門石窟、雲崗石窟、麥積山石窟的建造時間,地理位置,洞窟數量,彩塑及壁畫情況,藝術特色。

“敦煌歷史與古絲綢之路”主題的探討:由研究此主題的小組代表講述研究結果。內容包括古絲綢之路,敦煌歷史,莫高窟發展的大概情況。形成特定的教學情景,全景瞭解所要理解的敦煌莫高窟,爲深入理解藝術作品,做好與歷史背景結合的鋪墊。

“莫高窟的彩塑”主題的探討:小組代表講述彩塑的總體情況,分析主要朝代的彩塑的特點,彩塑的主要樣式,結合圖片欣賞理解。對比西魏、隋、唐的彩塑,感受發展狀況,及經濟對藝術的影響。

“莫高窟的壁畫”主題的探討:小組代表介紹整個壁畫的情況、分佈,壁畫的種類,展示代表性壁畫,講述與欣賞結合。

請研究壁畫主題小組介紹所瞭解的壁畫故事,講述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欣賞故事的壁畫,點出典型朝代的壁畫故事內容,結合政治理解內容不同的原因。

介紹莫高窟的飛天,瞭解飛天,欣賞不同朝代的飛天。

教師提問:結合繪畫、彩塑、壁畫中唐代的人物藝術形象,請同學們說一說唐代人物形象的特點。教師點出此時的石窟藝術已不單純是爲了宣揚佛教,而是昇華爲一種藝術形式,所以她才使古往今來的藝術家們爲之神往。

“莫高窟近現代情況”主題的探討:小組代表講述藏經洞的發現經過,洞內的藏品,被盜的情況,思考爲何清代中國的歷史文物會屢次遭受掠奪。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入“我該如何保護文物,愛護文物”話題的探討。

教學目標:通過小組展示,相互交流學習,掌握知識學習內容;通過教師提問,深化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學習內容。

反饋鞏固:請各組結合《敦煌莫高窟》欣賞思考問卷,討論答案,交流見解,深入思考,鞏固學習內容。鼓勵課下多交流。

總結全課的表現情況,鼓勵學生在創作階段更進一步。佈置藝術創作,展示交流階段的任務。

出示展示的形式:黑板報、手抄報、文章、詩歌、繪畫、泥塑等。

展示要求:各組選擇展示形式,一週完成,下節評比,並向全校展示。

教學目標:反饋學生學習情況,通過再次相互交流,鞏固學習內容的理解;鼓勵學生大膽創作。

4、藝術創作,抒發情懷。

本階段由一週課餘時間及一課時完成。小組課餘完成藝術創作,課堂展示。

(1)小組最後調整作品,準備展示。

(2)分組展示評述本組的作品,每組2-3件作品。

(3)全班互相評價。

(4)粘貼布置成展版,在校園內展示,使更多的學生了解敦煌藝術。

教學目標:發展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利用藝術形式表達觀點,抒發感情的能力。

七、教學反思:

《敦煌莫高窟》一課的欣賞,內容含量較大,易於流於表面的瞭解。在設計此課時考慮到教學任務的完成及教學內容深度的挖掘,我覺得運用常規教學可能會造成時間緊張,學習枯燥,課堂沉悶的局面,所以在設計全課的教學時,考慮到學生的主動性及自學能力的發揮,我與計算機學科教師協調,將學生帶入機房,嘗試運用自學探究試的學習方式,安排學生分組、分主題,通過網絡,合作深入瞭解學習內容。然後由各組的總結式的發言,相互交流,全面瞭解教學內容;教師則通過提問、引導,將內容引深,結合歷史、政治理解藝術發展的條件及繼承發揚傳統藝術的意義。最後再由小組合作,進行有關的藝術創作,升化學習內容的理解,提高技能技巧的運用能力。

這樣設計首先保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積極的自覺探究學習;其次鍛鍊了學生多種能力,如合作能力、蒐集整合信息能力、語言表述能力等等;另外也使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內容含量增大,教學層次分明。在第二部分的課堂交流過程中,我將學生的演講作爲明線,教師的縱橫相聯的提問引深作爲暗線,豐富課堂教學,加深學生印象,提升學習理解高度。最後由欣賞問卷的形式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清晰的思路,並加強學生之間的自覺主動的交流。

語文五年級上冊《莫高窟》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莫高窟》是教科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文章。前接世界之最的《長城》,後接歷史遺蹟《盧溝橋的獅子》。所有這一切都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底蘊。本課描述了莫高窟姿態各異的彩塑和宏偉瑰麗的飛天壁畫,那栩栩如生的臥佛向人們展示着迷人的風采。這一奇觀凝聚了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心血。

課文是以總分總的結構來介紹的,第一段總寫莫高窟所處位置和環境;第二、三段着力描寫了彩塑和壁畫,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文中運用了生動準確的四字詞和排比等描寫神態,將栩栩如生的彩塑和壁畫展現在讀者眼前。無論是用詞造句,還神態描寫,表達方法,結構等方面,都有本年段的側重訓練點;第四段總結全文,讚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本篇文章描述的內容極具鑑賞性,教學中要可運用圖片引導學生多讀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說學生

本班的學生處於小學中段,通過以前的學習他們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如:自學生字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方法,一些簡單的閱讀方法等。但是該班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自學能力較差,學生思維不夠活躍,少數學生特別喜歡錶現自己,能積極舉手發言,多數學生只是靜觀其變。

三、說教學準備

教師:查找莫高窟圖片並製作成燈片、蒐集其它三大石窟的有關資料

學生:查找資料,瞭解莫高窟的相關知識;熟讀課文。

四、說教學目標

1、瞭解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遺產的藝術價值,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遺產、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學習課文“總——分——總”的寫作方法和運用數字說明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4、認識課後九個生字,會寫“絕、價、值”等13哥要求會寫的字。

五、說教學重難點

1、體會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彩塑和藏經洞的文化藝術價值,學習本課的說明方法。

2、學習作者從多方面抓住事物特點的寫作方法,體會運用“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

六、說教法、學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中充分利用莫高窟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走進莫高窟,欣賞莫高窟,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與智慧。

2、揣摸感悟法:是在學生熟讀文本的基礎上,揣摸、感悟、學習作者用詞造句、表達方法等,有利於學生語文學習基本功的提高。

3、欣賞對比法:圖片與文本進行對比學習,讀文本、看圖片、再讀文本,從而,瞭解作者的寫法。感受莫高窟這一古代藝術的魅力。

七、說教學過程

1、導入,觀看視頻導入,引起學生興趣。

2、初讀課文,思考文章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3、再讀課文,分段研讀,引導練說。

4、總結。

語文五年級上冊《莫高窟》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莫高窟》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9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文章。課文描述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畫、藏經洞,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課文是一篇寫景的記敘文,作者以“總—分—總”的形式來結構全文。課文共5個自然段,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第二段(第2—4自然段)介紹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畫、藏經洞;第三段(第5自然段)寫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

二、說學生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希望小學五年級二班的學生。通過以前的學習他們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如:理解詞語的方法,找中心句的方法。但是該班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自學能力較差。該班學生思維活躍,部分學生特別喜歡錶現自己,能積極舉手發言。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作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各個學段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注重開發學生創造的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結合課標對第三學段的要求,“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因此,結合學生的特點,我設計的《莫高窟》第二課時教學目標是:

1、學生通過本課學習,瞭解莫高窟的精妙絕倫、博大精深。

2、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領悟文章的表達法。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激發對勞動人民智慧的崇敬,增強民族自豪感。

本課介紹的敦煌藝術與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有一定的距離,因此教學的重點是瞭解莫高窟的精妙絕倫、博大精深。由於學生的朗讀能力較差,因此教學難點是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當代信息技術導致我們閱讀方式也發生了變革:從單純閱讀文字發展到多媒體電子閱讀。我通過採集、編輯製作了“彩塑”、“壁畫”、“藏經洞”等圖片,運用情景教學法,把學生帶進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對照圖片閱讀課文,感受課文,理解課文。

教育心理學認爲:教師本身的情感狀態,可以使學生產生共鳴,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使課堂出現某種心理氣氛。因此在整堂的教學中,教師充滿感情地朗讀、引導,讓學生受到感染,從而讀出感情。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運用啓發式教學,精心設計富有啓發生,針對性,層次性的問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真正地與文本對話。針對問題,讓學生在合作中取長補短,互相啓發,促進學生全面深入地探究問題、理解課文的內容。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入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而別具匠心,引人入勝的一段新課導入也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課一開始,我便用飽含激情的語言導入: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已初步學習了《莫高窟》這篇課文,知道了敦煌莫高窟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在茫茫的沙漠中閃爍着絢麗的光彩,她是歷代文人墨客爭相稱頌,各國旅遊愛好者竟相前往的聖地。緊接着提問:同學們想不想親自到莫高窟走一走,看一看呢?我在學生還被導語的氣勢所吸引的時候,趕緊播放莫高窟畫面,讓學生利用多種感官感受莫高窟的宏偉瑰麗,充分激發起學生對莫高窟的嚮往。

(二)精讀課文理解積累

1、導學第二自然段

在學第二自然段時,我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然後讓學生小聲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的段意是什麼?這一自然段是按什麼方法寫的?學生明白了這兩個問題,我再出示彩塑畫面後,進行追問:面對這一尊尊惟妙惟肖、色彩絢麗、氣魄宏偉的彩塑,遊人們無不讚嘆,同學們想象一下,遊人們都會讚歎些什麼呢?聽了這些讚歎,你心中有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呢?隨後,我馬上充滿激情地小結,欣賞了彩塑,感覺着前人高超的雕塑藝術,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心中都會涌起一股自豪感,讓我們帶着自豪感來讀讀這一自然段。

教育心理學認爲:對於年齡較大的學生,教師應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學習的程序。實際上,兒童掌握了學習的程序,也就一定程度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因此,學習了第一自然段,我馬上引導學生歸納出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方法:默讀第一遍,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小聲讀第二遍歸納段意,瞭解方法。誦讀第三遍,讀出感情,讀中品味。

2、自學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結構相似。所以,在學習這一段時,我先叫學生按照學習方法自學,然後教師檢查自學效果。

課標指出:在閱讀教學中,爲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因此,我出示畫面,讓學生讀出描寫飛天的句子。讓學生說一說這是一個什麼句子?然後仿照這個句子,說說飛天還有哪些形態。隨後,我動情地說:那迎風擺動的衣裙,那飄飄翻卷的綵帶,使飛天飛得多麼輕盈巧妙,嫵媚動人啊!我們一起來美美地讀第三自然段。

3、品讀第四自然段

不動筆墨不讀書,勾勾畫畫好方法。“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莫高窟文物衆多?”拋出話題,讓學生動手勾畫。適時播放珍貴文物和莫高窟被破壞的畫面,再次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激發學生對侵略者的憎恨之情。“看了畫面有什麼感受?”學生此時覺得有話可說、有話要說,教師順勢激勵學生帶着惋惜和憎恨之情讀第四自然段。

4、默讀全文,總結回味

課標要求高段學生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要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因此,對剛進入高段的五年級學生就要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能不出聲,不指讀,一邊讀一邊想,注意默讀的速度。所以我要求學生在兩分鐘之內讀完這篇共有503個字的課文,勾出全篇文章的中心句,想這篇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然後抓住中心句提問:爲什麼稱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呢?引導學生探討,總結全文。

(三)昇華情感,拓展延伸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認爲“自我實現”是人類最高層次的成就需要與自我理想實現的需要。肯定學生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品嚐到自己努力後的成功喜悅,這就是對學生的最好的獎賞。在本節課接近尾聲時,我用飽含深情的語調,朗誦著名作家餘秋雨先生的詩句來總結全文:她是一種狂歡,一種釋放。在她的懷抱裏,神人交融,時空飛騰。於是,她讓人們走進神話,走進寓言。我們是飛天,飛天就是我們。

此時此刻,學生的胸臆間,被一股強烈的情感充斥着,我又因勢利導,留下了一個問題:如果你還想了解有關莫高窟的什麼知識,在信息技術課上用老師提供給你們的相關網址上去瀏覽一番。引導學生進一步查找資料,解決問題,構建開放的課堂結構,爲學生開拓思維留下空間,也很自然的,把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六、說板書設計

根據課文的內容,力求體現簡潔明瞭的原則,設計以下板書:

明珠 莫高窟 藝術寶庫

語文五年級上冊《莫高窟》說課稿 篇5

一、教材概況

《敦煌莫高窟》是浙教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一單元的閱讀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找出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它是繼《趙州橋》之後的又一篇閱讀訓練課文。

這篇閱讀課文介紹了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塑像和豔麗多姿的壁畫。全文共5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第2自然段,簡要地描述了莫高窟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第3、4、5自然段,有面、有點地具體描寫了敦煌壁畫的豔麗多姿和栩栩如生。本文文質兼美,特別是課文第1、2、3自然段的結構相似,緊扣單元訓練目標,適合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習作訓練。

全文分兩課時教學。我所執教的是第一課時。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時期,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根據大綱要求,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課文的特點,應達到以下教學目標:

①認知目標: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

②技能目標:學生初步學會抓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說話能力、思維能力。

③情感目標:感受敦煌莫高窟塑像的精美和壁畫的豔麗多姿,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從而激發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說教法

新課標裏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課堂上,我充分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通過學生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敦煌莫高窟的雄偉壯麗,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在緊扣朗讀的同時,遵循情感發展的客觀規律,通過“誘發、發展、昇華”三個階段,使教學的每個環節充實、完善起來,以激起學生思想感情上的共嗚,使其受到深刻的情感薰染。

三、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說、品的方法進行主動學習

四、教學設計

(一)、補充資料,激情導入

德國教育家第期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而別具匠心,引人入勝的一段新課導入也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課一開始,我便激情飽滿的講述:同學們,在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古代勞動人民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創造了許多聞名於世的奇蹟,有巍峨屹立的長城,規模浩大的秦始皇兵馬傭、還有著名的佛教四大石窟。接着出示四大名窟的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並說說這些石窟的特點,並通過介紹四大名窟,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朱熹曾說:大凡讀書,須是熟讀,熟讀了則自然精讀,精讀後,理自見得。要理解、領悟文章的語言,首先就要把課文讀通讀順。

在揭題之後,我安排了兩次整體閱讀。第一次是無問題閱讀,目的就是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第二次讓學生帶着“爲什麼敦煌莫高窟會獲得這麼多的榮譽,這麼多的稱讚呢?”這個問題再次讀課文,並用筆在文中劃出有關的句子。從而瞭解學生領會和運用文章語言的程度。

(三)、細讀品情,深究重點。

斯賓塞指出:在閱讀教學中,應當引導兒童進行探計,讓其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得應當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發現的應當多些。

在教學第一自然段中,先由老師進行示範朗讀,讓學生聽後指出老師是怎麼讀的,爲什麼這樣讀,教師相機進行情感的誘發,讓學生說說此時的感受,並把這種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文章的內容,同時也深化了情感體驗,在層層的剖析中,學生的情感也得到了發展。

彩色塑像在敦煌莫高窟中佔着主體位置,而第二自然將它作爲略寫段進行訓練。針對這點,我對它的文本進行了拓展,以期讓學生感受到敦煌藝術的.雄偉壯麗。在教學中,我緊緊扣住“精美”這個重點詞展開教學。

先讓學生從第二自然段中找找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它的精美,讓學生知道課文是通過最大佛像的宏偉和最小菩薩的精緻來印證第1句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如果只是這麼一句話,顯然是領略不到塑像的無窮魅力。

我再補充了一段資料,讓學生邊讀邊思考,還可以從哪些語句看出塑像的精美。通過讀、說、品、悟,讓學生感受敦煌藝術的博大精深。

緊接着,我又趁勢播放一段敦煌莫高窟彩色塑像的剪輯片斷,通過聲情並茂的解說,給學生的視覺上造成衝擊,也激起學生情感的漣漪。此時的學生正處於憤悱狀態,我就不失時機地讓學生把自己最想說的話寫下來,並對着大屏幕大聲地讚歎出來。這時學生的心中已經充滿了對敦煌莫高窟的嚮往和驕傲之情,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昇華,達到了以情育人的目的。

遵循情感發展的規律,在課堂教學中,抓課文的情感因素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這樣做的目的是,將語言文字和學生的情感體驗結合起來。這將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積極的思維。這樣,學生樂學、易學,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能力得到了培養。

語文五年級上冊《莫高窟》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莫高窟》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先寫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周圍環境,接着寫莫高窟的彩塑、壁畫特點,最後寫莫高窟是藝術寶庫。

二、說目標

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感受這些風景名勝的美麗,體會到作者蘊於字裏行間的喜愛之情。”根據大綱要求,課文類型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可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文文字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的極好例子,可以通過朗讀的訓練,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2、藉助圖片和音樂,抓住關鍵詞句,體會莫高窟的藝術特點。

根據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從本課描述的內容極具鑑賞性,在教學中運用展示圖片和音樂相結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多讀、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單元訓練重點和本課特點,這課學習的重點從內容上講欣賞莫高窟的藝術特點(彩塑、壁畫),難點就是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激勵學生熱愛我國燦爛的民族文化。

四、說教法

《莫高窟》是繼講讀課文《江南水鄉——周莊》、《美麗的小興安嶺》、《香港夜色》之後的第四篇課文,學生對品讀課文佳句,欣賞風景名勝,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本課立定於目標儘可能讓學生確定,問題儘可能讓學生提出,方法儘可能讓學生掌握,內容儘可能讓學生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師適當進行點撥引導。

下面,重點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一課時學習的基礎上,分五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談話導入,走進生活。

教師出示泥塑、談繪畫,通過問題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構建學生已有的認識,接着引出課題,藉助圖片理解“窟”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習《莫高窟》這篇課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麼?莫高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樣,學生通過朗讀課文,尋找答案,激發學生走進課文。標上自然段的序號,目的是爲了後面學生找描寫彩塑、壁畫的內容打下鋪墊。

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學生質疑問難,圍繞研究性的問題,學會篩選性閱讀,探討,我們的課堂充滿了問題,纔會學趣盎然。(如果學生不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提問,養成能提問的好習慣。)

四)、精讀品味,點撥提高。

1、你最想讀哪一段內容?(根據學生情況,教師隨機進入,這樣,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裏話,尊重學生。)

2、品讀“彩塑”一段。

(1)朗讀感受:莫高窟的彩塑給你總的印象是什麼?(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特見解。)

(2)欣賞圖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感受莫高窟的彩塑。(學生欣賞圖片,形象具體地感知了彩塑的神態。)

(3)品味體驗:欣賞了彩塑,再讀第二自然段,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句?爲什麼?(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描繪彩塑的神態。)

(引導學生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在字裏行間蘊於情感。)

(4)對話追問:同學們,我們學會品味語言還不夠,還要學會和課文對話,請你們追問一下古人,他們當時塑造神態各異的彩塑,心裏是怎麼想的?(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真正與課文對話,與課文交流,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5)美讀感悟:把你自己對莫高窟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讀出來。(放音樂)學生配上動作。(此目的是通過美讀、模仿,讓學生體驗、感悟、薰陶,在語言的海洋裏領會情感。)

(6)想像說話: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彩塑面前,你會怎樣嘖嘖讚歎?(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憾和情感的共鳴。)

3、總結言語感悟的策略。(放幻燈片)

(滲透學法指導)

4、自主品讀彩塑一段,讀後彙報交流。

5、欣賞了莫高窟的壁畫,此時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畫面前,你最想做的是什麼呢?

(學生進行合作性閱讀,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進學生全面深入地探究問題,理解課文的內容。)

6、齊讀課文最後一段,用橫線畫出最能體現莫高窟地位的詞,你怎樣理解?我國除了莫高窟還有什麼是“舉世聞名”的?“結晶”是什麼意思?

(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領會莫高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並理解“結晶”的意思,激發學生對我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五)、欣賞影片。

(進一步瞭解莫高窟的藝術,激發學生內心對莫高窟的欣賞,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五、說板書

14莫高窟

彩塑

壁畫

(栩栩如生)

(宏偉瑰麗)

結晶

語文五年級上冊《莫高窟》說課稿 篇7

以讀爲本,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新課標》中也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該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朱老師執教《莫高窟》一課,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而有效地讀書,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在讀中解決問題、讀中悟出感情,在讀中品詞析句……讓學生在讀中自悟自得,從而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創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

一、以疑促讀,讀中理解

怎樣才能“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呢?教師應該教給學生有疑處。只有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教學的效率。莫高窟位於我國西北邊陲敦煌,歷史悠久卻遠離現在學生的生活環境,如何設立情景,引發學生的興趣。

整個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質疑解疑的過程,是一個學生自主實踐、自行發現、自我建構的過程。上課開始,朱老師圍繞莫高窟的藝術價值,課文是從哪些方面的具體描述。從而帶動了全篇的閱讀,讀文學習,貫穿全過程。

二、“讀中品,品中悟”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講過,讓孩子們讀,讀,反覆的讀。的確,只有把讀作爲理解與感悟的手段,通過讀,去解決閱讀課上的幾乎所有的問題。唯有多讀,才能理解,才能運用,才能潛移默化地將範文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讀”在語文學習中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的確,課文的理解靠讀,字詞的掌握靠讀,語感的領會靠讀,主題的把握靠讀,學生感情的融入也靠讀,好的朗讀勝過繁瑣的講解。

本課結構明確,條理清晰。特別是二、三兩自然段有許多相似的地方,通過教師朱老師的引導,幫助學生髮現學習的方法,指導學生合作自學,將品發展到學、仿、創新。

朱老師將第二自然段“彩塑”部分作爲教授的重點,引導學生總結本段的寫作特點:

(1)總——分的結構。

(2)習作手法:排比句,分寫的部分詳略得當。

將第三自然段放手交給學生交流自學,當然放手不等於不管不問,教師在此時是幕後的指引者,通過自學前的幾個指引性的問題,給學生自學的方向,輔助學生自學。如果所提問題更具層次性、坡度性,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就更好了。

三、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語言文字的美。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文的教學中,朱老師力求讓學生學會朗讀,即通過讀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通過讀,讓學生理解內容、體會出感情來,在反覆朗讀進入文中情景.根據不同人物的特點、用不同的語氣、表達不同的感情、使學生明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這一道理。總之,朱老師這一課是成功的,值得學習。

朱老師在主講《莫高窟》一文時,採用了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以讀代講,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全面理解,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