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青山不老》說課稿

《青山不老》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青山不老》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青山不老》說課稿

  《青山不老》說課稿1

我說課的題目是《青山不老》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四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課標人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美,現實和過去互相比照,敘述與描寫互相輝映,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於後代讓我們看到了我國人民保護自然,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堅定決心。因爲本課是略讀課文,要求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我針對以上教材的分析,從三維度出發,將本課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1、知識能力目標

認讀生字詞,能理解詞語“肆虐、風雨同舟、三番五次、歸宿”的意思;正確地朗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說說青山不老的意思,領悟老人開闢山林、綠化家園的精神與造福子孫後代的情懷。

2、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對讀、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達到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圍繞導學目標通過閱讀引發思考,敢於質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激發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是找出老人創造的奇蹟以及老人創造奇蹟的環境

教學難點是體會“青山不老”的真正含義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關於閱讀教學中提到: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我將此作爲自己教學的指導思想,將此理念貫穿滲透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來制定教學方法所以在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通過自讀來學習課文,以讀代講,抓住重點詞語感悟法,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質疑、討論、交流從而培養他們閱讀能力、提高他們語文學習質量

  三、說教學過程

我首先利用課件出示晉西北荒涼的畫面,讓學生用一句話或一個詞來說感受,對其惡劣的環境有個初步的認識。接下來安排學生根據“學習目標”進行學習。因爲課前學生已經對課文進行了預習,至少課文是讀了兩三遍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再安排學生放聲朗讀課文,而是讓學生默讀。由於學生也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加之這又是本單元最後一篇課文,所以針對重點“老人創造的奇蹟和什麼情況下創造奇蹟”時,通過獨學然後在全班展示,再以讀代講,用讀去感受老人創造奇蹟的不易。最後通過小組合作來體會對“青山不老”的理解。整個過程我用課件出示每一步的任務以及難點點撥,讓學生有章可循。

我緊扣“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努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感悟和思考,在積極探究中獲得思想啓迪,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交流反饋根據學生的彙報,重點理解“盤踞、三番五次、風雨同舟、歸宿、”等詞語,這樣通過學生自讀,不僅讀通、讀順了課文,也爲學生下一步體會老人的精神做鋪墊。

  四、利用板書,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通過自學我們知道了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的青山中得到無限的擴張,而且將隨着青山永垂不朽,這是不會因爲年齡的增長而變老的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們領悟到——(生齊讀)青山是不會老的

  五、說板書計

我的板書設計是本課的主要內

這樣的'設計學生一目瞭然,突出了本課的主要內容。總之,整堂課我抓住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把讀書貫穿於閱讀教學的全過程自己認認真真地讀書,應當是閱讀教學最基本的內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我設計教學時,主要想讓學生靠在課堂上自讀自悟、交流再悟。

  《青山不老》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課標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語言生動柔美,實際和已往相互比照,敘述與形貌相互照映,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刻畫了一位山野老農,面臨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存條件的艱苦,當仁不讓地投身到植樹造林事情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古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本身的人生代價,造福於子女讓我們看到了我國人民掩護自然,改革山林,綠化故里的剛強刻意。

本課教學目的:

1、識“虐、踞、淤”,理解“肆虐、風雨同舟、三番五次、歸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輝”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老人所創造的奇蹟,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領悟老人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二、說教法學法

我校倡導高效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這與《新課標》關於閱讀教學中提到:“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這一理念不謀而合。我將此作爲自己教學的指導思想,將此理念貫穿滲透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來制定教學方法所以在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通過自讀來學習課文,以讀代講,抓住重點詞語感悟法,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質疑、討論、交流從而培養他們閱讀能力、提高他們語文學習質量

  三、說教學過程

首先,直奔主題,概括文章內容

提出:誰,做了什麼事,創造了奇蹟?

指導概括文章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結合文章關鍵詞,概括文章內容。

讓學生第一次拿到文本時,通過閱讀,整體感知,能捕捉並提煉課文的重要信息,對《青山不老》這篇課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方法。

其次,利用導讀,解決問題,

設問導讀提出兩個問題,先學生自己完成,然後在小組交流,不僅培養學生自學,還能讓學生在交流中相互指導,交流方法。

第三,互動釋疑,精講點撥。

在第一個問題中,我先示範讀,指導學生怎樣朗讀,尤其抓關鍵的詞語重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意思。後面的兩個句子,學生用這種方法去體驗。做到“授之以漁”。第二個問題通過讀也能找到答案。再以圖片、課外知識的補充,使學生有更深感悟。

在明白“他已經將本身的生命轉化爲另一種工具。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我提出:老人能與山川配合存在,與日月一起發出燦爛嗎?學生敏捷明確另一種工具的寄義。

並引導學生帶着這份衝動朗讀這句話,孩子們讀得很埋頭。隨着追問:青山會老嗎?學生也能快速地明白老人身上的掩護故里,造福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力不老。

第四,通過一個小練筆,加深對課文的明白。

語文教學不但要教學生“學會知識”,更緊張的是要教學生“會學知識”。整堂課我本着這種頭腦舉行計劃。

  《青山不老》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課標人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組共有四篇課文。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美,現實和過去互相比照,敘述與描寫互相輝映,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於後代。讓我們看到了我國人民保護自然,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堅定決心。本課是略讀課文,要求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鑑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從三維度出發,我將本課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1、知識能力目標

認讀生字詞,能理解詞語的意思;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說說青山不老的意思,領悟老人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認讀、理解詞語的意思達到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圍繞學習目標通過閱讀引發思考,敢於質疑。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激發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思想感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是體會“青山不老”的真正含義。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關於閱讀教學中提到: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我將此作爲自己教學的指導思想,將此理念貫穿滲透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來制定教學方法。所以在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通過自讀來學習課文,以讀代講,抓住重點詞語感悟法,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質疑、討論、交流。從而培養他們閱讀能力、提高他們語文學習質量。

  三、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中,我緊扣“以學爲主,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努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感悟和思考,在積極探究中獲得思想啓迪,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

我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

同學們,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生命在那裏遭到乾旱、霜凍、沙塵暴等怪物的嚴峻挑戰,綠色更是難以尋覓。

出示我國晉西北地區沙化的課件。

然而,一位老人卻用自己的雙手打造了一座座青青的山。

出示綠樹覆蓋的青山圖。

看了這2幅畫面,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從漫漫黃沙到林海如濤,這是一個多麼大的奇蹟啊!在這片林海後面,凝聚着一位可敬畢生的心血和執着的追求。

同學們想認識他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6課青山不老,走進這片綠洲,認識這位創造奇蹟的81歲老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