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山中訪友》說課稿

《山中訪友》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1W 次

《山中訪友》說課稿

《山中訪友》說課稿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山中訪友》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中訪友》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山中訪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敘事簡略,構思新奇,想象豐富,充滿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文章記述了作者獨自到山野林間的一天遊歷,帶着動情的眼光,所見之景都有許多新奇的色彩。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童話般的世界”。

2、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語言文字理解作者新奇的構思和豐富的想象。

2)、與文本有效對話,感受作者的心境,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體驗表達與自然融爲一體的感情。

3)、陶冶學生熱愛自然之美、熱愛生活之美的心靈。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品味優美的語言,培養學生課堂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難點: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的寫作技巧。

4、課時安排:

本文屬於自主閱讀課文,用一課時完成。

二、說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採用“聽——讀——賞——練”,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課堂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交際水平。學生反覆讀,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段落,並說出理由。這既是思維的訓練,又是說話的訓練,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

三、說教學程序:

(一)在優美的背景音樂中,大屏幕上顯示課文標題。提出問題:大家喜歡上語文課嗎?

讓學生首先增加自己對語文的喜歡的意念。接着問學生是否喜歡語文老師,聯繫到實際,引到“友”上面來,把“友”區分爲人與物兩方面,過渡到課題“山中訪友”上,讓學生猜測課題中的“友”可能是什麼友。然後帶着這個疑問欣賞美景,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背景音樂的使用爲學生營造了一個優雅的學習氛圍,有助於學生快速進入課文情景。讓學生面對此情此景,有利於薰陶感染,激發閱讀的興趣,激起學生說話的慾望。

(二)自讀課文:讓學生自由朗讀,根據自己的實際來讀。自讀時思考:依次找出文中的朋友,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朗讀課文,可以做到“各取所需”,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更進一步瞭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各部分之間的聯繫,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內容。

作者要訪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橋----樹木----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放手讓學生聽讀,有助於感知課文內容,有助於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搜索相關信息。通過學生的各抒己見,營造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髮現自我,肯定自我,進一步激起主動說話的慾望。讓學生在課堂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

(三)深挖課文,靈活表達

讓學生在選讀的基礎上,採用自己認爲最好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某一朋友的喜愛之情,既尊重學生自己的體會與感受,也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才藝與其他方面的能力,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引發學生口語表達的強烈慾望,要求不同,方式各異,逐步深入,體現了閱讀的層次性。通過反覆的讀,學生進入了課文所描繪的境界,加深了語言文字的理解。優美的語言和意境,也使學生接受了一次美的洗禮,美的薰陶。另外,學生從表演中還提高了理解和口語表達水平,鍛鍊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四)比賽:通過這個環節來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檢測學生對文章的把握理解程度,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爲學生搭起一個表現自己能力的舞臺,讓學生充分展示的個性與特色。

(五)想象意境,探究語言:

本文語言樸實,字裏行間流淌着詩情畫意。透過語言文字,讓學生徜徉在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中。請同學們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並交流感受,體會課文優美的語言,加深對課文奇妙浪漫的想象及第二人稱的恰當運用的理解。

探究安排:

以四位同學爲一小組,合作探究。

找出喜歡的句子,組長負責記錄,由該組成員品讀、賞析。

要求按句式說話:“我從—身上學到了—。”

組內探究,班內交流。

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設學習的情境,切實爲學生養成合作意識與培養探究能力搭建舞臺。通過合作他探究,學生能主動思維,主動說話,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共同的交流切磋中,人人蔘與,互相溝通,互相合作。培養學生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作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學生能聽出小組討論的焦點,在全班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

爲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指導學生課後查閱有關風景散文類的材料,自制資料卡片。班內開展交流,學生老師作些評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評出優秀卡片。

給學生提供查閱材料的方法:推薦書目(名家散文集)、推薦網站、推薦自讀課本《翻過那座山》。這樣注入了“活”的知識,課堂纔回煥發出它的“活力”。教學中應注意課內知識向課外知識的延伸,教學生學會自己閱讀的方法。自制資料卡片,將大大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課堂上開展交流活動,學生積極性高,說話的慾望很強。通過互相交流,有利於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六)引導學生生活中處處都充滿着美,要始終保持一種好的心情去感悟和體會,在大自然中發現和感受美,並將這些美的心得與感受記錄下來。以後交流,便於提高學生的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

  《山中訪友》說課稿2

一、說說教材:

《山中訪友》是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它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衆朋友”——古橋、樹林、山泉……經過作者動情的敘述,這些自然界的朋友們也彷彿走到了每一位讀者的心中,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正是在與“朋友們”互訴心聲之中,作者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真切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構思新奇:

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拜訪一位老朋友,但讀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讀者便會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主要以第二人稱敘述,讀來倍感親切。

想象豐富:如山泉是“姐姐”、溪流成了“妹妹”、懸崖則是一位飽經滄桑的“爺爺”……從每一位“朋友”的身上作者都得到了啓示,抒發了自己的情感。“一切景語皆情語”,從字裏行間,我們的思緒也在跟着作者的'想象在飛揚,透過語言文字,好像看到了那充滿詩意的畫面,進入了作者所描繪的“童話般的世界”。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執教的班級是一個平行班,學生語文學習基礎總體一般,知識的接受能力還可以,朗讀水平還有待提高。

在教材處理中儘量注意給學生時間去認真閱讀文本,注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教師起到統觀全局的作用,在遇到重點、難點時着重強調,其它地方點到即可,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指導學生用美好的情感去閱讀美麗的語言。

另外,在由文本中“想象”的特點拓展延伸到課外所學的古詩時,學生思考起來可能會覺得吃力,這時,教師可用學生最近知識儲備中的古詩爲例加以引導,作爲學生思想飛躍的跳板,進而讓思想的火花穿越時空,感知想象的魅力所在!

三、教學目標:

本文教學定位在以理解課文爲基礎進而去品味語言,達到陶治學生心靈的目的,使學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觀的教育。這也是“生命教育”指導思想中的一部分:“引導學生熱愛生命與自然”。

1、積累課文中出現的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領會文章第二人稱的妙用、擬人手法的運用,鑑賞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並用心去感悟我們的周圍,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四、教學方法:

這是一篇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美的散文。因此我首先採用示範朗讀法,兩位學生示範朗讀的同時也在培養聽讀學生的語感和情感。

其次,抓關鍵字詞欣賞品味文章的語言,在欣賞和品味中感受作者的心境,好的語段在品的同時穿插不同形式的朗讀,逐步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再者,進行仿寫寫作訓練,讓學生在朗讀想象中去體會文中的優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而激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與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預習,自讀課文,查字典疏通生字詞。

2、製作與文本貼合緊密的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寒假剛剛過去,請問大家在寒假你都做了什麼?(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

春節必不可少要去探訪親朋好友,這是“訪友”的基本意思,而本文的朋友到底是誰,只有讀了課文才知道。

二、教學過程

第一步:

檢查預習,疏通生字詞

字詞就像是建設高樓的基石,語文學習中,字詞的學習很重要,積累好的詞語、短語對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步:初讀課文,理清信息,感知作品內容:

①找學生示範朗讀,讓學生走入課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②“我”的朋友是誰?(用一句話概括)

“我”帶着怎樣的心情去訪友的?

這兩個問題的設置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也可以檢查學生在聽讀和圈畫時是否認真,是兩個很簡單的問題,也算是課堂熱身。

③訪問了哪些朋友?分別用一個詞語評價這些“朋友”的個性。(用形容詞,課文中出現的詞語的直接引用,沒有的自己根據文意概括)

在回答的同時,讓學生思考如“山泉姐姐”“懸崖爺爺”,爲什麼把它們比作“姐姐”和“爺爺”?以此引出比喻的特點:相似性。

第三步:細讀文本,品析語言,走進作者的心靈

(一)自由選擇你喜歡的語段,帶着好心情。心裏想着美好的畫面。讀得輕一些,美一些。說一說,剛纔在讀課文的時候,哪一幅畫面你最鍾情?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歡?有感情的朗讀給大家聽,並說出喜歡的理由。(可以從表現手法,關鍵字詞上去分析)

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中,我將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同時,體會作者傳達的思想感情。我將描寫古橋與樹林的兩個段落作爲指導的範例。

第3段,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肯定會提到這一段,在這兒我就將事先打好的一段改編成第三人稱的關於描寫古橋的文字從課件中投影出來。文中描寫古橋那一段,採用的是第二人稱,作者構思巧妙,好象直接與古橋對話。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人稱轉換是有利於感情的直接抒發,顯得更加的親切和自然,就像是與一個老朋友面對面的交談一樣。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一段。

作者想象的奇特之處還在於:人在觀察景物時,常用的想象是我是旁觀者,而在文中的我卻是想象的參與者。說明作者已經在思想上與大自然融爲一體,達到了物我相融的境界。這個地方也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把以前學過的知識與文本串聯起來,觸類旁通,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這裏我舉的例子是學生剛剛學過的每週一詩《小池》,學生的記憶比較深刻,可以有話說,另外,我再補充一個莊子的小故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物我相融”的意境。

第4段,是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景物描寫的視角獨特新穎,而且想像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樹與“我”融爲一體,互訴心聲,與自然渾然一體,使人耳目一新。教學方法是讓學生從朗讀體會中進一步啓發引導,學生能初步體會出作者在這其中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由此可自然的讓學生了解到自然是美好可親的,我們應該保護她,愛護她。

(二)作者用優美的語言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充滿神祕的“山中王國”,作者進山明明是看風景,爲什麼說成是“山中訪友”?作者爲什麼把大自然的景物當成是自己的朋友?(小組討論)這個問題的設置其實是回到主題,再次強調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大家明白大自然和我們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我們應該用一顆真摯的心去呵護她、關愛她,讓大自然真正成爲我們的朋友!

第四步:再讀文本,運用語言,傳遞表達我們的情感

有了剛纔這些美的品味,彷彿我們也融入了大自然,我們心中也有朋友,可讓學生模仿文中的句式和語調,對好朋友傾訴自己的心聲。(可是書中的,也可以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朋友)

這樣優美的抒情散文,讓同學們學習的東西很多,趁着課堂上學習的熱情,動手寫寫自己的“朋友”,抒發一下自己的情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讓同學們思想的火花在作者情感的薰陶下綻放得更美麗一些!

七、體驗與反思:

由“我”與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與自然的關係,從而反思現實中人與自然不和諧的現象,進而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更加關注和珍惜自然環境。

播放《山中訪友》flash及原文配樂朗誦,讓學生再次進入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八、總結:

孔子曰:“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而我說:“有朋自山中來,不亦樂乎?有朋自大自然中來,不亦樂乎?”同學們,讓我們敞開心扉,走進大自然,去擁抱大自然,廣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

我們應該愛護自然、保護環境,共同維護我們的家園,讓人和自然協調發展,形成和諧的朋友關係。這也是作者的寫作意圖

九、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進一步欣賞文章主題美、語言美、形式美。

(2)修改課堂上的仿寫片斷,使之語言更流暢、優美,感情更真摯!

一篇優美的文章需要反覆朗讀,在朗讀中不斷思考,你會驚喜地發現每次的閱讀都會有新的收穫!如再把這新的思想的點滴加到你的文章中,定會綻放不同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