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示兒》說課稿

《示兒》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示兒》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示兒》說課稿

  《示兒》說課稿1

  一、設計理念:

彰顯我校高段語文教學改革成果,即:“五步教學法”,力求把課堂還給孩子,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二、教材分析;

《示兒》是人教版第十二冊第四組的一首精讀古詩,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比憤慨;對收復失地,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詩歌大意,體會詩中表達的強烈感情。

  四、教學策略:

1、教法:點撥、誘導。

2、教法: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3分鐘語練。

(二)談話導課:在輕鬆愉悅的談話中把孩子帶入學習的氛圍。

(三)預習展示:隨意指定某組幾號彙報,這樣既彰顯個性,又提示學生注意傾聽。師適時評價。

(四)、生疑、解疑,提出不懂的問題,大家共同解決。

(五)、知識拓展:通過對古詩的學習,你想到什麼?想對詩人說些什麼?

  六、感情昇華:

師生再次配樂吟頌這首詩。

  《示兒》說課稿2

  一、說教材

《示兒》這首古詩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是詩人臨終前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全詩的真情自然流暢,讓人感到了詩句背後的深沉的愛國之情。

學生已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能夠藉助註釋及蒐集的背景資料理解古詩內容,能夠了解詩歌表達出作者的愛國感情,但是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如何讓學生透過文字走近作者,感受詩中深刻的內涵,使其與詩中的情感產生共嗚,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還有一定的難度。

依據古詩的內容和詩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及學情,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會寫“乃、祭”2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並默寫。

3、會藉助註釋和時代背景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二、說教法學法

我主要採用朗讀指導法、談話法等,藉助多媒體課件展示,創設情境,領悟詩歌意境。在學法上,貫穿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形式,採用讀、想、說、寫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明詩意、悟詩情。

  三、說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設疑激趣

直接導入課題,學生交流對詩人陸游的資料蒐集,設置懸念“這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在臨終之時還有什麼事,令他放心不下,需要寫下遺囑,交代給孩子?”這樣以懸念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把學生情感帶入到詩境中。

(二)進詩句,讀通讀順

古詩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一部分,在表現形式上它注重音律的美。依據古詩讀來朗朗上口的特點,我鼓勵學生在預習朗讀的基礎上,讀出節奏,相機指導朗讀,這樣既不會覆蓋古詩的藝術特點,也有益於孩子們接受理解。

(三)品詞析句,讀懂詩句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又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新課程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對本首古詩的理解,我放手讓學生自主結合註釋及課前閱讀寫作背景獨立理解,小組交流互助說說詩人臨終前給兒子說了什麼。我把學習的主動權留給了學生,他們很容易獲得成功的喜悅。

“疑是學之初,思之始。”在學生初步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我啓發質疑,從生活經驗和矛盾衝突入手,學生提出觸及詩人深層情感的問題,猶如打開了一道道解讀之門,看到詩人未曾言說的內心世界和偉大情懷。這便是讀詩的路徑,也是思考的路徑。而還原的方式,則將學生帶入了詩人創作時的獨特心情與心境,體會尤爲真切而深刻。到這裏我適時指導學生朗讀,相信在朗讀中學生會體會出那份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滋味和感情。

(四)古詩拓展,深化認識

《課標》指出,語文學習要利用教育資源,構建課內外關係,拓展學生學習空間,增加語文實踐機會。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和學生共同蒐集時代背景資料,閱讀陸游的其它愛國詩句,以古詩補充古詩,以古詩拓展古詩。這種拓展,是鑑於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基礎上,通過對文本加以創造性的變式、擴充,對詩中的“悲”做了一個情感上的延伸,喚起他們內心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的智慧、情感受到更加有效的啓迪和提高。在師生共同的吟誦中將課堂推向高潮,將情感體驗推向高峯。

  四、說作業

從一首詩讀到一個人,進而從一組詩讀到一羣人,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視野,並將這首詩放在了一個更爲廣闊的背景中來重新認識其價值意義。我佈置學生將杜甫、辛棄疾、文天祥等愛國詩人的代表作集成“愛國組詩”,開展主題閱讀。這就引領學生進入了一種主題的閱讀課程。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中,一個“悲”“盼”“愛國”,濃縮展示了詩的核心內容及詩人的思想感情,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在教學活動中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

當然,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個初步的預設。課堂是動態發展的的,隨時都會有新的生成,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示兒》說課稿3

  設計理念:

1、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

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語文教學,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人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再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教學中要創造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機會,達到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和理解課文的境界。

2、抓住古詩中的感情線索,體現古詩感情豐富的特點。

古詩乃作者情感抒發的產物,因此,抓住那些意蘊深刻的字詞,體會詩人的情感,體驗詩詞描述的意境。應該是古詩教學的重中之重。

3、把教材作爲一種載體,用好教材,重視積累。

新課標要求教師不要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把教材作爲一種載體,帶領學生掌握方法,以點帶面,去遨遊知識的海洋。

  分析教材

古詩教學從小學低段就開始了,高年級出現古詩,在教學中應該把握教學的目標和定位呢?

我想,一是要注意對古詩知識點的`歸類,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古漢語的言簡意豐的特點,從而激發學生對古代漢語和古代文化的熱愛。

二是要以一首古詩爲切入點,以點帶面,讓學生了解一類古詩及他們的特點。

第三,高段的古詩教學主要是讓學生理解詩的意境,體會詩人在古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和詩人及文本的對話。

《示兒》這首詩,詩人的感情豐富而深刻,陸游在古詩中除了抒發強烈的愛國之情以外,又有對南宋政權不思收復中原的不滿,對故土老百姓身爲亡國奴,處在水深火熱中的擔憂和同情,以及對自己“壯志未酬”的遺憾……所以,引導學生走進陸游,走進古詩的寫作背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應該作爲本堂課學習的重點和線索。

另外,陸游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愛國詩篇,藉此首詩可以讓學生複習、積累、學習,並且加深對陸游這個愛國詩人的認識。

  教學方法

1、激發與詩詞內容相適應的情感,力求讓學生的情緒與詩詞產生共鳴。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營造感人的場景,回憶事物情境。只有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把他們帶入特定的境界之中,纔有可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參與到學習中去。

2、古詩詞由於語言精煉含蓄,要引導學生從語言入手,理解字、詞的意思,體會詩句的深刻含義。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對凝鍊含蓄的句子主要是把它們形象化。採用想象,把含蓄的古詩轉化成圖畫,音樂、故事,使學生易於接受。

3、把學生引入詩的意境。在學生理解句意、詩意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使詩詞所塑造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鮮明、栩栩如生的圖畫,使他們進入詩意境,從而得到美的陶薰。

4、加強朗讀吟誦。古詩詞音韻鏗鏘,節奏鮮明,通過反覆朗讀吟誦有助於體會感情,進入詩的意境。這種效果是教師分析講解無法達到。

  教學目標:

知識層面:

1、通過自學掌握生字,理解詞意,瞭解詩的大意。

2、在理解古詩中字詞含義的過程中,初步瞭解古漢語中通假字的運用和古今字義的不同。

3、積累幾首陸游的愛國詩。

能力層面:

1、能根據詩歌想象古詩的畫面

2、能把自己收集和積累的詩和大家交流。

情感層面:

1、理解詩歌中詩人豐富而深刻的感情。

2、激發學生對陸游的敬佩之情。

3、引起學生對古代文化的興趣,激發他們對古代文化的喜愛。